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簡便的滑塊先復位結構,包括定模板、斜導柱、滑塊,在需優先復位的滑塊鎖緊耐磨面或與其平行對置的定模鎖緊耐磨面上彈性固定安裝滑塊先復位結構,內六角定距螺釘(6、6A、6B、6C)分別穿過彈簧墊圈(5、5A、5B、5C)將浮動耐磨板(4)彈性固定于相應鎖緊耐磨面外表面。合模時,定模鎖緊耐磨面會優先壓到設有浮動耐磨板(4)的相應滑塊,或設于定模鎖緊耐磨面的浮動耐磨板(4)會優先壓到與該定模鎖緊耐磨面平行對置的滑塊,確保所述滑塊優先復位鎖緊,有效控制滑塊合模復位動作順序,消除由此產生摩擦與磨損,避免產生由此引起的注塑產品飛邊,提高模具質量和壽命,降低模具修理費用和注塑產品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屬于注塑模具結構設計領域,用于模具的抽芯機構。
技術介紹
在注塑模具設計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副模具中有多個不同方向的滑塊抽芯的要求,并且其中經常會有相鄰的兩個滑塊需要接觸封膠以成型出注塑件上的孔。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各滑塊的抽芯和合模復位動作不能進行先后控制的話,兩滑塊互相貼合的封膠面就會在剛開始開模的瞬間和合模結束前的瞬間出現摩擦,時間一長就會產生磨損,導致飛邊的出現。滑塊的抽芯,一般是通過油缸和斜導柱兩種方式來實現。油缸抽芯可以通過注塑機來控制動作先后順序。當用斜導柱來抽芯時,開模時的動作順序可以通過斜導柱與滑塊 的間隙不同來實現,但合模時動作先后控制往往大多會被忽視。例如,專利技術名稱為“一種劈桿抽芯前推板先復位模具結構”的中國專利申請(200910191588)通過前推板先復位結構設計解決合模時推桿與滑塊互碰問題。另一技術名稱為“用于模具的抽芯機構”中國專利申請(201120219244. O)公開了彈性構件固定于固定鑲件上以彈性支撐于滑塊上的抽芯機構。目前,尚未見有某些方法或是設計方案能更好解決此類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就是針對目前模具結構設計領域中滑塊合模復位結束前的摩擦現象,以及由此引起的產品飛邊,修模費用以及模具壽命下降等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便的解決此類技術問題的設計方案。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下述的技術方案實現的, 在需要優先復位的滑塊的鎖緊耐磨面7上,或是在與該滑塊擁有彼此平行對置的定模的鎖緊耐磨面3上,彈性固定安裝有滑塊先復位結構9。所述滑塊先復位結構包括浮動耐磨板4,以及置于浮動耐磨板4與鎖緊耐磨面之間用以使浮動耐磨板4浮升起的彈簧墊圈5,定距螺釘6分別穿過彈簧墊圈5將浮動耐磨板4彈性固定于鎖緊耐磨面的外表面。所述浮動耐磨板4為方形面板或截去四拐角的方形面板,其擁有與其所固定的鎖緊耐磨面相同或接近大小的接觸面,所述方形面板的橫截面呈平行四邊形或矩形。所述作為浮動耐磨板4的方形面板或截去四拐角的方形面板的厚度為大于或等于6毫米。所述用以將浮動耐磨板4彈性固定于鎖緊耐磨面的外表面的彈簧墊圈與定距螺釘包括由三組以上的彈簧墊圈5、5A、5B、5C與定距螺釘6、6A、6B、6C所構成的配套組件。所述定距螺釘為內六角定距螺釘。合模時,定模鎖緊耐磨面3會優先壓到設有浮動耐磨板4的相應滑塊上,或是設于定模鎖緊耐磨面3上的浮動耐磨板4會優先壓到與該定模鎖緊耐磨面3平行對置的滑塊上。從而確保了上述有關滑塊的優先復位鎖緊。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 有效地控制滑塊合模復位的動作順序,消除由此產生的摩擦與磨損,不會產生由此引起的注塑產品飛邊問題,提高了模具質量和壽命,降低了模具修理費用和注塑產品的成本。附圖說明 圖I為滑塊先復位結構9設于滑塊鎖緊耐磨面7上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滑塊先復位結構9設于定模鎖緊耐磨面3上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滑塊先復位結構9的浮動耐磨板4彈性固定安裝在滑塊 的鎖緊耐磨面7外表面10上的局部放大圖。其中,10為所述滑塊鎖緊耐磨面7的外表面,10’為所述定模鎖緊耐磨面3的外表面,4為浮動耐磨板,5、5A、5B、5C是彈簧墊圈,6、6A、6B、6C是與上述彈簧墊圈相對應匹配的內六角定距螺釘。圖4為滑塊先復位結構9的浮動耐磨板4彈性固定安裝在定模的鎖緊耐磨面3外表面10’上的局部放大圖。其中,10為所述滑塊鎖緊耐磨面7的外表面,10’為所述定模鎖緊耐磨面3的外表面,4為浮動耐磨板,5、5A、5B、5C是彈簧墊圈,6、6A、6B、6C是與上述彈簧墊圈相對應匹配的內六角定距螺釘。圖5為當浮動耐磨板4彈性固定于滑塊鎖緊耐磨面7的外表面10上時其彈簧墊圈5、內六角定距螺釘6與浮動耐磨板4之間結構連接關系,其示出了圖3中虛線圓圈內所示滑塊先復位結構9中彈簧墊圈5、內六角定距螺釘6與浮動耐磨板4之間結構連接沿I-I線的局部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分別具體描述其有關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滑塊先復位結構設置在滑塊鎖緊耐磨面7上。其包括定模板I、斜導柱2、滑塊8,定模板I上的定模鎖緊耐磨面3與滑塊7上的滑塊鎖緊耐磨面7彼此平行對置,在滑塊鎖緊耐磨面7外表面設置有滑塊先復位結構9。如圖3所示,滑塊先復位結構9設置在滑塊鎖緊耐磨面7上的局部放大圖,所述滑塊先復位結構9為由穿過彈簧墊圈5、5A、5B、5C的內六角定距螺釘6、6A、6B、6C將浮動耐磨面4彈性固定于滑塊的鎖緊耐磨面7外表面10上。圖5示出了滑塊先復位結構9中彈簧墊圈5、內六角定距螺釘6將浮動耐磨板4彈性固定于滑塊鎖緊耐磨面7的外表面10上沿內六角定距螺釘軸線的局部剖視結構,其他三組彈簧墊圈、內六角定距螺釘擁有與上述將浮動耐磨板4彈性固定于鎖緊耐磨面10上的相同結構。這樣,通過在需要優先復位的滑塊8的滑塊鎖緊耐磨面7上制作一塊浮動耐磨板4,在浮動耐磨板4與滑塊鎖緊耐磨面7之間放入一些合適的彈簧墊圈5、5A、5B、5C,使浮動耐磨板4浮升起所需要的尺寸。合模時,定模鎖緊耐磨面3會先壓到此浮動耐磨板4,從而推動滑塊8先于其他滑塊復位鎖緊,避免了摩擦。如圖2所示,滑塊先復位結構設置在定模鎖緊耐磨面3上。其包括定模板I、斜導柱2、滑塊8,定模板I上的定模鎖緊耐磨面3與滑塊7上的滑塊鎖緊耐磨面7彼此平行對置,在定模鎖緊耐磨面3外表面設置有滑塊先復位結構9。如圖4所示,滑塊先復位結構9設置在定模鎖緊耐磨面3上的局部放大圖,所述滑塊先復位結構9為由穿過彈簧墊圈5、5A、5B、5C的內六角定距螺釘6、6A、6B、6C將浮動耐磨面4彈性固定于定模的鎖緊耐磨面3的外表面10’上。與圖5示出的滑塊先復位結構9中彈簧墊圈5、內六角定距螺釘6將浮動耐磨板4彈性固定于滑塊鎖緊耐磨面7外表面10上沿內六角定距螺釘軸線的局部剖視結構相同,將浮動耐磨板4彈性固定于定模鎖緊耐磨面7的外表面10’上的每組彈簧墊圈、內六角定距螺釘也擁有與上述圖5示出相同的結構連接關系。同樣,通過在需要優先復位的滑塊8鎖緊耐磨面相平行對置的定模鎖緊耐磨面3上制作一塊浮動耐磨板4,在浮動耐磨板4與定模鎖緊耐磨面3之間放入一些合適的彈簧墊圈5、5A、5B、5C,使浮動耐磨板4浮升起所需要的尺寸。合模時,需要優先復位的滑塊8的鎖緊耐磨面7會先壓到該所述浮動耐磨板4,從而推動滑塊8先于其他滑塊復位鎖緊,避免了摩擦。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專利技術還可以采用其他 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專利技術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簡便的滑塊先復位結構,包括定模板(I)、斜導柱(2)、滑塊(8),定模板(I)與滑塊(8)之間擁有彼此平行對置的鎖緊耐磨面(3、7),其特征在于,在鎖緊耐磨面(3)上或是在鎖緊耐磨面(7)上還彈性固定安裝有滑塊先復位結構(9)。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簡便的滑塊先復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先復位結構(9)包括浮動耐磨板(4),用以使浮動耐磨板(4)浮升起的彈簧墊圈(5),浮動耐磨板(4)經由穿過彈簧墊圈(5)的定距螺釘(6)而彈性固定于鎖緊耐磨面的外表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簡便的滑塊先復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動耐磨板(4)為方形面板或截去四拐角的方形面板,其擁有與其所固定的鎖緊耐磨面相同或接近大小的接觸面,所述方形面板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簡便的滑塊先復位結構,包括定模板(1)、斜導柱(2)、滑塊(8),定模板(1)與滑塊(8)之間擁有彼此平行對置的鎖緊耐磨面(3、7),其特征在于,在鎖緊耐磨面(3)上或是在鎖緊耐磨面(7)上還彈性固定安裝有滑塊先復位結構(9)。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古偉南,
申請(專利權)人:百家麗中國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