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珩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珩磨加工時用于裝夾工件的彈性懸浮珩磨裝置。包括固聯在珩磨設備的底板,與底板固聯的線軌,與線軌滑配的滑塊,與滑塊固聯為一體的安裝板,安裝在底板的限位擋塊,與安裝板固聯的驅動桿,配置在安裝板上的擋板,安裝在擋板上的O型圈,配置在安裝板上的彈性懸浮機構等,其特征在于:兩個擋板分布在工件孔的兩端并固聯在安裝板上,擋板與工件的孔兩端留有活動間隙,工件放置在彈性懸浮機構之上和擋板中間,工件在彈性懸浮機構的彈性支撐下與工件重力平衡,且工件的孔的軸線與珩磨頭的軸線重合,工件在兩個擋板的拖動下實現往復換向沿珩磨頭軸線直線進給。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彈性懸浮珩磨裝置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特點,能減少工件重力的影響,提高孔的珩磨加工精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珩磨
,具體涉及一種珩磨加工時用于裝夾工件的彈性懸浮珩磨裝置。
技術介紹
尺寸精度、形狀精度、表面光潔度要求高的圓孔精加工大多采用珩磨加工工藝。工件體積重量較小時,一般采用人工手動夾持工件,沿珩磨頭軸線方向來回移動,實現對工件的珩磨加工,該加工方法對人工操作技能水平要求較高,手感的輕重、來回移動的距離、工件自身的重力等都會影響所珩磨孔的加工精度。工件較大、較重或不適合手動夾持時,采用普通工裝夾具定位夾持工件,因為工件 的定位基準與加工孔的位置都存在加工誤差,所以孔的中心軸線很難與珩磨頭的軸線重合,受工件裝夾位置精度和重力影響,工件的孔對珩磨頭施加一個徑向的偏斜力,使珩磨頭軸線產生彎曲變形,珩磨加工時,孔的直線度、形狀精度都會受到影響,降低孔的加工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創造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彈性懸浮珩磨裝置,該裝置能減少工件重力的影響,提高孔的珩磨加工精度。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彈性懸浮珩磨裝置,包括固聯在珩磨設備的底板,與底板固聯的線軌,與線軌滑配的滑塊,與滑塊固聯為一體的安裝板,安裝在底板的限位擋塊,與安裝板固聯的驅動桿,配置在安裝板上的擋板,安裝在擋板上的O型圈,配置在安裝板上的彈性懸浮機構等,其特征在于兩個擋板分布在工件孔的兩端并固聯在安裝板上,擋板與工件的孔兩端留有活動間隙,工件放置在彈性懸浮機構之上和擋板中間,工件在彈性懸浮機構的彈性支撐下與工件重力平衡,且工件的孔的軸線與珩磨頭的軸線重合,工件在兩個擋板的拖動下實現往復換向沿珩磨頭軸線直線進給。所述安裝在擋板上的O型圈,固聯在安裝板上的擋板,其特征在于擋板上設有與珩磨頭軸線重合的孔和O型圈槽,O型圈槽設置在與工件較近的擋板端面上,材料為橡膠的O型圈裝配在O型圈槽內且凸出擋板端面,在擋塊拖動工件換向時,O型圈端面先與工件接觸,減少工件與擋板之間的換向沖擊力。所述彈性懸浮機構包括萬向球軸承,懸浮套,彈簧,固定在安裝板上的彈簧套,與彈簧套螺紋旋合的調節螺釘,其特征在于萬向球軸承滑配設置在安裝板的孔中,萬向球軸承可相對于安裝板上下靈活運動;懸浮套上端與萬向球軸承底部接觸,其下端與彈簧的上端部接觸,彈簧壓裝于懸浮套和調節螺釘之間。上述彈簧也可由其他彈性部件取代,其中,彈簧的抗擾性和抗扭性決定了在珩磨裝置中成為其優選的理由。所述萬向球軸承,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個萬向球軸承滑配設置在安裝板的孔中,萬向球軸承的球面與工件底部點接觸。摩擦阻力為滾動摩擦力,減小因摩擦力過大而引起的工件軸線偏離幾率,提高了加工精度。所述萬向球軸承在安裝板表面均勻分布。當只有一個萬向球軸承時,其位置較佳地位于工件中心;當有兩個萬向球軸承時時,其位置較佳地位于工件中心對稱位置;當有三個以上萬向球軸承時,在安裝板上的位置連線組成的圖形的中心均與工件中心重合。所述懸浮套,彈簧,萬向球軸承,其特征在于彈簧有合適的剛度和壓縮量,未放置工件時,懸浮套在彈簧力作用下,其上端部壓頂在安裝板上,當放置工件時,在工件的重力作用下,懸浮套的上,下端部均不與安裝板接觸,工件在萬向球軸承的支撐下,其底部不與安裝板接觸。所述限位擋塊,固聯在底板的槽內,其特征在于限位擋塊有兩個,分別安裝在滑塊的兩端,其安裝位置在底板的槽內可調節,用于限制滑塊兩端的移動行程,使珩磨頭伸出工件的孔兩端部有合適的距離,減少孔珩磨時出現的腰鼓形或喇叭口形的現象。與手工夾持工件或普通工裝夾具相比,本技術的彈性懸浮珩磨裝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I. 彈性懸浮機構對工件向上的彈性力與工件的重力基本平衡,減少了工件重力對珩磨加工精度的影響。2. 因工件與擋塊之間有活動間隙,工件與彈性懸浮機構之間為點接觸,滾動摩擦,摩擦力很小,工件上的孔的軸線能靈活適應珩磨頭的軸線并保持重合,施加于珩磨頭徑向偏斜力很小,有利于提聞孔的加工精度。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C-C剖視圖。圖3是未放置工件時圖I的A處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是放置工件時圖I的A處局部放大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二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實施例三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實施例四結構示意圖。圖中工件I,珩磨頭2,珩磨頭的軸線20,彈性懸浮機構3,萬向球軸承31、擋板4,O型圈40,安裝板5,驅動桿6,底板7,滑塊8,線軌9,線軌的軸線90,限位擋塊10,調節螺釘35,彈簧套34,彈簧33,浮動套32,工件上的孔100。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一如圖I至圖4,本技術的彈性懸浮珩磨裝置包括固聯安裝在珩磨設備上的底板7,螺接于底板7之上的線軌9,滑塊8與線軌9組成直線導軌付,線軌的軸線90與珩磨頭的軸線100平行,滑塊8沿線軌的軸線90靈活往復運動,兩個限位擋塊10分布在滑塊8的兩端并且固聯在底板7的槽內,調節限位擋塊10在底板7的槽內的位置,可控制滑塊8的行程。安裝板5與滑塊8通過螺釘固聯在一起,彈性懸浮機構3配置在安裝板5上,兩個擋板4分部在工件的孔的兩端并且螺接于安裝板5之上,兩個O型圈40分別裝配在擋板4的端面槽內,O型圈凸出擋板4的端面,工件I放置在兩個擋板4之間,并且工件的孔100的兩端與擋板4之間有活動間隙,工件I的下端部與彈性懸浮機構3點接觸,珩磨頭2穿過工件I的孔100。彈性懸浮結構3包括兩個萬向球軸承31,懸浮套32,彈簧33,彈簧套34,調節螺釘35。萬向球軸承31滑配設置在安裝板5的孔中,并可上下靈活運動,萬向球軸承31與工件I的底部點接觸,兩者之間的摩擦力為滾動摩擦力,懸浮套32裝配于萬向球軸承31與彈簧33之間,彈簧33壓裝在懸浮套32和調節螺釘35之間,彈簧套34固聯在安裝板5上,調節螺釘35與彈簧套34螺紋旋合,調整調節螺釘35與彈簧套34的旋合長度可調節彈簧33的壓縮量。對于一些復雜的工件或不規則的工件,還可選擇多個萬向球軸承的形式,如三個萬向球軸承等邊三角形排列、四個萬向球軸承正方形排列等等。驅動桿6固聯在安裝板5上,如圖2箭頭所示的運動方向,用手或自動往復機構可推動驅動桿6沿線軌的軸線90往復運動,擋板4帶動工件I沿珩磨頭的軸線20往復直線···運動。本技術創造的工作原理如下彈簧33有適當剛度和預壓縮量,未放置工件I時,如圖3所示,彈簧33的彈性力作用在懸浮套32的下端部,使懸浮套32的上端部與安裝板5接觸,當放置工件I時,如圖4所示,工件I的底部與萬向球軸承31的球面點接觸,在工件I的重力作用下,推動萬向球軸承31向下移動,萬向球軸承31推動懸浮套32向下移動,直到工件重力與彈簧33的彈性力平衡,此時懸浮套32上端面與安裝板5的距離LI (LI > 0),懸浮套32下端部與安裝板5的距離為L2 (L2 > O),懸浮套32上下兩端均不與安裝板接觸,通過調整調節螺釘35與彈簧套34的旋合長度,可調節工件I底部與安裝板5之間的距離L3 (L3 > 0),從而使工件I的孔100與珩磨頭2的軸線20對正,工件I的孔100的兩端與擋板4之間有適當的活動間隙,使工件I的孔100與珩磨頭2的軸線20重合并相對運動時,擋板4對工件I的孔100不會產生徑向偏斜力。兩個限位擋塊1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彈性懸浮珩磨裝置,包括固聯在珩磨設備的底板,與底板固聯的線軌,與線軌滑配的滑塊,與滑塊固聯為一體的安裝板,安裝在底板的限位擋塊,與安裝板固聯的驅動桿,配置在安裝板上的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上配置有承托工件的彈性懸浮機構,兩個擋板分布在工件孔的兩端并固聯在安裝板上,擋板與工件的孔兩端留有活動間隙,工件放置在彈性懸浮機構之上和擋板中間,工件在彈性懸浮機構的彈性支撐下與工件重力平衡,且工件的孔的軸線與珩磨頭的軸線重合,工件在兩個擋板的拖動下實現往復換向沿珩磨頭軸線直線進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董華,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新坐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