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模鑄鋼錠用特種保溫帽,根據煉鋼工藝和軋制變形規律設計,其內腔由上腔和下腔構成,上腔壁掛板,下腔不襯保溫材料。在帽殼四壁鑄有與帽壁平行的封閉夾腔,夾腔內充填的耐火材料設有不規則的孔洞。從而達到了帽容小、絕緣好、內型巧、壽命高的優良效果,純凈了鋼質,保證了內、外部質量,可降低切頭損失3%以上。不改變原有工藝,不增加工序和成本,適用于各種方、矩或扁錠上推廣應用。(*該技術在199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模鑄鎮靜鋼用的保溫帽。為了提高煉鋼模鑄鎮靜鋼錠的成坯率,減少切頭損失,目前世界各國普遍在鋼錠頭部保溫帽上下功夫,一是增加絕熱保溫措施,以使帽部金屬冷凝速度減慢,保證熔融鋼水的補縮作用;二是盡可能減小帽部容積,減少切損;三是設計合理的帽部內腔形狀,使之與軋制的壓下制度相匹配,減輕或改變不均勻變型的作用,提高成坯率。比較有代表性的如蘇聯專利480489、925530,以及我國技術專利86201310.0、86201047.U等。上述幾種專利所介紹的保溫帽及其措施,雖都有其特點和效果,但亦各自存在不同的缺陷。由于解決的措施單一,作用不明顯;有的脫模困難,不能普遍推廣;有的消耗大、工作量增加,難以達到設計效果。我國專利86200043U提供了一種“雙錐度保溫帽”,其設計兼顧了錠頭保溫、內腔形狀和減小帽容三個方面,具有一定的優越性。但是,由于該設計將保溫材料敷設于帽殼外壁,則存在如下問題1、保溫材料需根據錠型特殊制作,且使用后一次報廢,增加了成本;2、保溫材料面積較大,易破損,運輸困難且消耗大;3、由于操作場地和注錠條件限制,使保溫材料的敷設困難,工作量增加且不安全;4、在敷設和預脫過程中造成保溫材料破損,影響保溫效果;5、對于錠重較大的扁錠或矩形錠難以推廣使用。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帽容小、絕熱好,帽殼內型合理,使用壽命高的特種保溫帽。我國各煉鋼廠目前使用的上大下小鎮靜鋼錠模,其保溫帽內鋼液一般占錠重的10-12%,由于帽內壁掛有絕熱板,開口處有保護渣及保溫好的炭化稻殼,減緩了帽部鋼液的冷凝速度,從而為縮小保溫帽容積創造了條件。研究表明,若僅為填充鋼液凝固時體積收縮用,則帽內鋼液只占錠重4%既可滿足需要,加之帽內凝固部分,也只需7-8%。因而,現用的保溫帽使3-4%的錠頭被白白多切掉了。減小保溫帽容積顯然是降低切損的一個有效方法。但問題在于若進一步減小帽容,將造成保溫帽高度降低,使煉鋼廠脫模機無法從鋼錠模內鉗出鋼錠,因此使帽容的減少受到了限制。同時,在現有的絕熱保溫條件下,也難以保證頭部鋼液的溫度而使其僅占錠重7-8%便能完全滿足補縮要求,有的可能引起一次縮孔加大,反而增加了切頭損失。另一方面,由于保溫帽內壁全掛絕熱板,尚存在污染鋼液及影響鋼錠表面質量的問題。附圖為技術的剖面圖。圖中序號(1)為鑄鐵帽殼、(2)為保溫帽上腔、(3)為下腔、(4)為絕熱板、(5)為封閉夾腔裝有隔熱板、(6)為隔熱板上的孔洞、(7)為鋼錠模。本技術根據生產實際,綜合考慮各種措施和效果,將保溫帽內腔分成上腔(2)和下腔(3)兩部分。上腔內壁稍有錐度,一般為3-10%,以保證順利脫模。在上腔內壁上掛有絕熱板(4)。帽殼下腔內壁不襯絕熱材料,該部分金屬鑄后成為鋼錠本體的一部分。下腔高度視錠重錠型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在70-120毫米之間。下腔壁錐度遠大于上腔內壁錐度,根據帽殼下沿內口尺寸確定,通常為15-30%左右。保溫帽下沿內口尺寸應略小于鋼錠模(7)的上沿內口尺寸,為保證鋼錠軋后不出現肩疤等缺陷,其兩者之間差約在8-18毫米。為增強絕熱保溫效果,在保溫帽鑄鐵帽殼(1)的四壁上鑄有與帽殼壁平行的封閉夾腔(5)且內有帶孔的隔熱板,夾腔(5)上邊比帽殼(1)上沿低45-70毫米,下邊與帽的上、下腔結合線平齊或者縮短15-35毫米。封閉夾腔內在帽殼成型時便鑄裝有耐火材料或其他充填料。為提高保溫帽使用壽命,防止帽殼局部熔化,在夾腔內耐火材料或充填料的大面上設有多個不規則的孔洞,該孔洞系由鑄前加工而成的,帽殼鑄造成型后,該孔洞使帽殼內、外壁金屬連接,形成不規則的多個金屬橋。夾腔其他幾何形狀及尺寸根據方、矩或扁錠的錠型具體確定。由于本技術的設計不僅依據了煉鋼澆注和脫模條件,而且充分考慮了初軋變形規律,使其鑄后錠頭形成棱錐臺,從而減輕和抑制了軋制中不均勻變形,減少了錠頭魚尾,降低了切頭損失。本技術之帽殼外部形狀和高度未改變,可滿足順利脫模。由于帽殼下腔內部不掛絕熱板,使其減少了污染鋼質的數量、改善了錠頭表面和內部質量。本技術在帽壁上設夾腔并充填保溫材料,從而極大地增強了絕熱效果,其效果可使帽壁達到熔融狀態,但由于本設計經多次試驗和生產摸索,找出了防止內壁損壞的措施,且保證了帽部鋼液處于熔融直到完全補縮完成。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很大優點1、對保溫材料無特殊要求,可使用廢耐火材料;2、夾腔及充填料一次成型完成,不需要更換,降低了成本,無任何損耗和破碎,節省了材料;3、不用敷設,不受其他條件限制,安全可靠且大大減少了工作量,改善了勞動條件和環境;4、不受錠重、錠型限制,工藝簡單,便于推廣應用;5、絕熱保溫效果好,保證了鋼液的補縮作用,達到了減少頭部體積的目的。本技術之保溫帽經在鞍鋼第一煉鋼廠與上大下小7.1噸鋼錠模相匹配,采用現有工藝分別就50SiMnP、20CrMnTi及車軸鋼、鋼軌鋼等鋼種進行了澆注和軋制大生產試驗,初軋后分別多次取樣進行了檢驗。生產證明,采用特種保溫帽澆注的鋼錠,鑄后錠頭表面光滑,軋后鋼坯無折迭缺陷,頭部魚尾變形減少。鋼錠無二次縮孔,內部質量合格。在鋼錠頭部8%以下部位取樣,進行縱橫向解剖做硫印和低倍組織檢驗,結果完全達到質量要求。經實際測定,切頭率可降低3%以上。本技術適用于各種錠型、錠重,不改變原有工藝和設備,不需投資,見效快,推廣應用方便,具有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權利要求1.一種模鑄鋼錠用保溫帽,其鑄鐵帽殼(1)的內腔分為上腔(2)和下腔(3)兩部分,上腔內壁掛絕熱板(4),下腔不襯保溫材料,使該部分金屬鑄后成為鋼錠本體的一部分,本技術的特征是在鑄鐵帽殼(1)的四壁鑄有與殼壁平行的封閉夾腔(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帽,其特征在于封閉夾腔內裝有耐火材料或其他充填料。3.根據權利要求1和2所述的保溫帽,其特征是在夾腔(5)內的耐火材料或充填料的大面上設有多個不規則的孔洞(6)。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帽,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封閉夾腔(5)上邊比帽殼(1)的上沿低45-70毫米,下邊與帽的上腔(2)、下腔(3)的結合線平齊,或者縮短15-35毫米。專利摘要一種模鑄鋼錠用特種保溫帽,根據煉鋼工藝和軋制變形規律設計,其內腔由上腔和下腔構成,上腔壁掛板,下腔不襯保溫材料。在帽殼四壁鑄有與帽壁平行的封閉夾腔,夾腔內充填的耐火材料設有不規則的孔洞。從而達到了帽容小、絕緣好、內型巧、壽命高的優良效果,純凈了鋼質,保證了內、外部質量,可降低切頭損失3%以上。不改變原有工藝,不增加工序和成本,適用于各種方、矩或扁錠上推廣應用。文檔編號B22D7/10GK2038039SQ8820762公開日1989年5月24日 申請日期1988年6月22日 優先權日1988年6月22日專利技術者田洪功, 李升龍 申請人:鞍山鋼鐵公司, 鞍山鋼鐵公司鋼鐵研究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模鑄鋼錠用保溫帽,其鑄鐵帽殼(1)的內腔分為上腔(2)和下腔(3)兩部分,上腔內壁掛絕熱板(4),下腔不襯保溫材料,使該部分金屬鑄后成為鋼錠本體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是在鑄鐵帽殼(1)的四壁鑄有與殼壁平行的封閉夾腔(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洪功,李升龍,姜家榮,李洪友,
申請(專利權)人:鞍山鋼鐵公司,鞍山鋼鐵公司鋼鐵研究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21[中國|遼寧]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