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余熱集熱裝置,其特征是底部開口的集熱倉的倉壁為中間填充保溫材料的雙層倉壁,并且集熱倉連接一個與其相通的傳熱管道,傳熱管道的另一端設置發熱頭。使用時,將集熱倉罩住生產出的硅鐵或其它發熱材料,然后將發熱頭插入鐵水包或其它原料中,即可烘干鐵水包的填包料或其它原料,也可用來燒鍋爐中的水。使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起到降低消耗,節約成本,減少環境污染,減少事故率,減輕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等作用。(*該技術在2006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一種集熱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利用余熱進行集熱的裝置。在生產硅鐵時,生產出的硅鐵具有很高的溫度,而生產硅鐵所用的鐵水包又需要用熱量將鐵水包的填包料烘干,如果將硅鐵散發出的熱量集中收積起來,用來烘干鐵水包的填包料,那就既降低了消耗,又減少了事故率。目前,還未發現有此類裝置。本技術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能將余熱收積起來并用來烘干原料的余熱集熱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解決方案包括集熱倉和傳熱管道,其特征在于底部開口的集熱倉的倉壁為中間填充保溫材料的雙層倉壁,并且集熱倉連接一個與其相通的傳熱管道,傳熱管道的另一端設置發熱頭。上述的余熱集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集熱倉與傳熱管道的連接部位設在集熱倉的頂部,并且傳熱管道呈U形。上述的余熱集熱裝置,其特征是U形傳熱管道設置發熱頭的一端的管壁上還設有凸臺,凸臺的上邊配有封閉容器的蓋。使用時,將集熱倉罩住生產出的硅鐵或其它發熱材料,然后將發熱頭插入鐵水包或其它原料中,由于熱氣的比重輕,通過集熱倉收積起來的熱氣經過傳熱管道傳給發熱頭,就可烘干鐵水包中的填包料或其它原料。如果將發熱頭伸入到鍋爐的爐膛內也可將其中的水燒開。本技術有以下優點1、利用生產中的余熱來烘干生產所需的原料,既降低了消耗,又減少了環境污染,并且可以消除生產硅鐵等領域中炸包、翻包的事故隱患。2、節約成本,降低損失。3、可保護工作人員及出鐵設施的安全,減輕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4、用本技術來烘干鐵水包的填包料,可延長鐵水包的使用周期。5、應用領域廣泛。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涉的詳細描述。附圖說明圖1、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技術包括集熱倉1、傳熱管道3和發熱頭4,集熱倉1的底部開口并且其倉壁為中間填充保溫材料2的雙層倉壁,在集熱倉1的頂部連接一個與其相通的U形傳熱管道3,傳熱管道3的另一端設置發熱頭4,發熱頭4和傳熱管道3連為一體,傳熱管道3上靠近發熱頭4的一端的管壁上還設有凸臺5,凸臺5的上邊配有封閉容器的蓋8。如圖1所示,在生產硅鐵中,若要烘干鐵水包6的填包料7,先將集熱倉1罩住剛生產出的硅鐵,然后將發熱頭4插入到鐵水包6中,此時凸臺5上邊的蓋8就將鐵水包6蓋住,以防熱量散發,加快烘干速度。傳熱管道3上設置的凸臺5的作用是當鐵水包的填包料被烘干后,取傳熱管道時可以將鐵水包的蓋一起取下,簡化了操作步驟。權利要求1.一種余熱集熱裝置,包括集熱倉和傳熱管道,其特征在于底部開口的集熱倉的倉壁為中間填充保溫材料的雙層倉壁,并且集熱倉連接一個與其相通的傳熱管道,傳熱管道的另一端設置發熱頭。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余熱集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熱倉與傳熱管道的連接部位設在集熱倉的頂部,并且傳熱管道呈U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余熱集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傳熱管道設置發熱頭的一端的管壁上還設有凸臺,凸臺的上邊配有封閉容器的蓋。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余熱集熱裝置,其特征是底部開口的集熱倉的倉壁為中間填充保溫材料的雙層倉壁,并且集熱倉連接一個與其相通的傳熱管道,傳熱管道的另一端設置發熱頭。使用時,將集熱倉罩住生產出的硅鐵或其它發熱材料,然后將發熱頭插入鐵水包或其它原料中,即可烘干鐵水包的填包料或其它原料,也可用來燒鍋爐中的水。使用本技術可起到降低消耗,節約成本,減少環境污染,減少事故率,減輕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等作用。文檔編號B22D41/015GK2281858SQ9624092公開日1998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1996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1996年9月19日專利技術者楊志英 申請人:楊志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余熱集熱裝置,包括集熱倉和傳熱管道,其特征在于:底部開口的集熱倉的倉壁為中間填充保溫材料的雙層倉壁,并且集熱倉連接一個與其相通的傳熱管道,傳熱管道的另一端設置發熱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志英,
申請(專利權)人:楊志英,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4[中國|山西]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