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缸體壓鑄模具,包括定模、定模板、動模、動模板、天側油缸、地側油缸、反操作側油缸、天側滑塊、地側滑塊、反操作側滑塊、導柱、導套、澆口套、支撐塊、頂出機構和澆注系統,天側滑塊、地側滑塊和反操作側滑塊設置在動模上,天側油缸設置在天側滑塊上,地側油缸設置在地側滑塊上,反操作側油缸設置在反操作側滑塊上,導柱設置在定模板上,導套、支撐塊和頂出機構設置在動模板上,澆口套和澆注系統設置在定模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缸體壓鑄模具,將澆注系統的內澆口設計在鑄件的地腳面上,使地腳面最先被鋁液填充,達到良好的鑄造品質;同時在缸頭面上開設較大的溢流槽和排氣道,將氣體和冷料排除,保證了缸頭面的鑄造品質。(*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缸體壓鑄模具。
技術介紹
壓鑄模具是進行壓鑄生產的主要工藝裝備,模具澆注系統設計的是否合理直接決定了鑄件內在品質、表面品質的高低,冷隔、流痕、縮孔、縮松等是常見的鑄造品質缺陷,缸體壓鑄件地腳面和缸頭面是生產時容易出現缺陷的兩個部位,原有模具澆注系統內澆口設計在有較多筋片的缸頭面,雖然解決了筋片成型不良的問題,但一方面地腳面距離澆口較遠,而且地腳面上溢流槽和排氣道設置空間有限,另一方面缸頭面的筋片對鋁液的阻隔很大,所以導致地腳面容易產生鑄造品質上的缺陷,給后續整機組裝后底腳的安全性能埋下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同時避免鑄件地腳面和缸頭面的鑄造品質缺陷,使得鑄件內部致密、沒有氣孔、表面光滑、沒有可見顯著缺陷的壓鑄模具。本技術為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缸體壓鑄模具,包括定模、定模板、動模、動模板、天側油缸、地側油缸、反操作側油缸、天側滑塊、地側滑塊、反操作側滑塊、導柱、導套、澆口套、支撐塊、頂出機構和澆注系統,定模設置在定模板上,動模設置在動模板上,所述天側滑塊、地側滑塊和反操作側滑塊設置在動模上,天側油缸設置在天側滑塊上,地側油缸設置在地側滑塊上,反操作側油缸設置在反操作側滑塊上,導柱設置在定模板上,導套、支撐塊和頂出機構設置在動模板上,澆口套和澆注系統設置在定模上。所述定模上還設有天側鎖緊塊、地抽鎖緊塊、反操作側鎖緊塊和操作側平衡鎖緊塊。所述地側滑塊上設有地側滑塊座和地側油缸支架。所述反操作側滑塊上設有反操作側滑塊座和反操作側油缸支架。所述天側滑塊上天側滑塊座和天側油缸支架。所述澆注系統由橫澆道、內澆口、溢流槽和排氣道組成。所述澆注系統上設有分流錐。 所述反操作側滑塊上設有缸套大芯。本技術一種缸體壓鑄模具,將澆注系統的內澆口設計在鑄件的地腳面上,使地腳面最先被鋁液填充,達到良好的鑄造品質;同時在缸頭面上開設較大的溢流槽和排氣道,將氣體和冷料排除,保證了缸頭面的鑄造品質。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一種缸體壓鑄模具的剖視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缸體壓鑄模具動模平面圖。圖3是本技術一種缸體壓鑄模具定模平面圖。圖中1、動模板;2、導套;3、動模;4、地側滑塊;5、地側滑塊座;6、分流錐;7、地側油缸支架;8、地側油缸;9、缸套大芯;10、反操作側滑塊;11、反操作側滑塊座;12、反操作側油缸支架;13、反操作側油缸;14、天側滑塊;15、天側滑塊座;16、天側油缸支架;17、天側油缸;18、澆口套;19、 定模;20、定模板;21、反操作側鎖緊塊;22、導柱;23、地抽鎖緊塊;24、橫澆道;25、操作側平衡鎖緊塊;26、天側鎖緊塊;27、溢流槽;28、排氣道;29、內澆口 ;30、支撐塊;31、頂出機構。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圖2和圖3所示,缸體壓鑄模具,包括動模板I、導套2、動模3、地側滑塊4、地側滑塊座5、分流錐6、地側油缸支架7、地側油缸8、缸套大芯9、反操作側滑塊10、反操作側滑塊座11、反操作側油缸支架12、反操作側油缸13、天側滑塊14、天側滑塊座15、天側油缸支架16、天側油缸17、澆口套18、定模19、定模板20、反操作側鎖緊塊21、導柱22、地抽鎖緊塊23、操作側平衡鎖緊塊25、天側鎖緊塊26、支撐塊30、頂出機構31和澆注系統,模具采用整體壓室,其中,地側滑塊4、反操作側滑塊10、天側滑塊14設置在動模上,澆口套18、反操作側鎖緊塊21、地抽鎖緊塊23、操作側平衡鎖緊塊25、天側鎖緊塊26設置在定模19上,地側滑塊4上設有地側滑塊座5、分流錐6、地側油缸支架7、地側油缸8,反操作側滑塊10上設有缸套大芯9、反操作側滑塊座11、反操作側側油缸支架12、反操作側油缸13,天側滑塊14上設有天側滑塊座15、天側油缸支架16、天側油缸17,導柱22設置在定模板20上,導套2、支撐塊30、頂出機構31設置在動模板I上,模具的澆注系統由橫澆道24、內澆口 29、溢流槽27和排氣道28組成,澆注系統上還設有分流錐6,本技術缸體壓鑄模具將澆注系統的內澆口設計在鑄件的地腳面上,使地腳面最先被鋁液填充,達到良好的鑄造品質;同時在缸頭面上開設較大的溢流槽和排氣道,將氣體和冷料排除,保證了缸頭面的鑄造品質;由橫澆道、內澆口、溢流槽和排氣道組成的澆注系統保證了鑄件的正常生產,且實現缸套與鑄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權利要求1.一種缸體壓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定模板、動模、動模板、天側油缸、地側油缸、反操作側油缸、天側滑塊、地側滑塊、反操作側滑塊、導柱、導套、澆口套、支撐塊、頂出機構和澆注系統,定模設置在定模板上,動模設置在動模板上,所述天側滑塊、地側滑塊和反操作側滑塊設置在動模上,天側油缸設置在天側滑塊上,地側油缸設置在地側滑塊上,反操作側油缸設置在反操作側滑塊上,導柱設置在定模板上,導套、支撐塊和頂出機構設置在動模板上,澆口套和澆注系統設置在定模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缸體壓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上還設有天側鎖緊塊、地抽鎖緊塊、反操作側鎖緊塊和操作側平衡鎖緊塊。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缸體壓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側滑塊上設有地側滑塊座和地側油缸支架。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缸體壓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操作側滑塊上設有反操作側滑塊座和反操作側油缸支架。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缸體壓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天側滑塊上天側滑塊座和天側油缸支架。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缸體壓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燒注系統由橫燒道、內澆口、溢流槽和排氣道組成。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缸體壓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澆注系統上設有分流錐。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缸體壓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操作側滑塊上設有缸套大芯。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缸體壓鑄模具,包括定模、定模板、動模、動模板、天側油缸、地側油缸、反操作側油缸、天側滑塊、地側滑塊、反操作側滑塊、導柱、導套、澆口套、支撐塊、頂出機構和澆注系統,天側滑塊、地側滑塊和反操作側滑塊設置在動模上,天側油缸設置在天側滑塊上,地側油缸設置在地側滑塊上,反操作側油缸設置在反操作側滑塊上,導柱設置在定模板上,導套、支撐塊和頂出機構設置在動模板上,澆口套和澆注系統設置在定模上。本技術缸體壓鑄模具,將澆注系統的內澆口設計在鑄件的地腳面上,使地腳面最先被鋁液填充,達到良好的鑄造品質;同時在缸頭面上開設較大的溢流槽和排氣道,將氣體和冷料排除,保證了缸頭面的鑄造品質。文檔編號B22D17/22GK202701345SQ201220382689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3日專利技術者許同德, 馮曉梅 申請人:共立精機(大連)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缸體壓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定模板、動模、動模板、天側油缸、地側油缸、反操作側油缸、天側滑塊、地側滑塊、反操作側滑塊、導柱、導套、澆口套、支撐塊、頂出機構和澆注系統,定模設置在定模板上,動模設置在動模板上,所述天側滑塊、地側滑塊和反操作側滑塊設置在動模上,天側油缸設置在天側滑塊上,地側油缸設置在地側滑塊上,反操作側油缸設置在反操作側滑塊上,導柱設置在定模板上,導套、支撐塊和頂出機構設置在動模板上,澆口套和澆注系統設置在定模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同德,馮曉梅,
申請(專利權)人:共立精機大連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