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回轉送管機構,包括回轉組件和升降組件,所述升降組件包括升降電機、滑塊和導向軸;所述導向軸縱向布置,所述滑塊通過其上的滑孔套裝于所述導向軸,兩者上下滑動配合;所述滑塊的側面設有平行于所述導向軸的齒條,所述升降電機的輸出軸通過齒輪與所述齒條傳動連接;所述滑塊迎向所述回轉塊的一端橫向延伸出從底部托舉所述回轉塊的平臺。該回轉送管機構在靈活性、平穩性、準確性及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得以顯著提升。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公開了設有所述回轉送管機構的裝訂機。(*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裝訂機
,特別是利用裝訂管進行壓鉚裝訂的檔案裝訂機的回轉送管機構。本技術還涉及設有所述回轉送管機構的裝訂機。
技術介紹
壓鉚裝訂法是一種利用空心裝訂管進行壓鉚裝訂的方法,適于裝訂帳頁、票據、檔案等文件,通常包括打孔、切管、送管、壓鉚等幾個工藝步驟,其原理是將散頁壓緊并鉆出裝訂孔后,插入一定長度的合成樹脂管,利用上部加熱模和下部加熱模推壓合成樹脂管上下兩端,使其分別熔融變形成凸緣狀,從而完成對紙張的夾緊裝訂。此類裝訂機的具體結構,可參考如申請人于2006年10月16日提出,并獲得授權的專利技術專利ZL 200610150287. I和ZL 200610150288.6。該裝訂機主要包括機架、外殼、工作臺、壓紙機構、打孔機構、下管機構、切管機構、回轉送管機構、壓鉚裝訂機構和電路控制裝置,其中工作臺將機架分隔成上下兩個工作區域,工作臺上方的工作區域設置壓紙機構、打孔機構、下管機構、切管機構及壓鉚裝訂機構的上鉚體,工作臺下方的工作區域設置回轉送管機構和壓鉚裝訂機構的下鉚體,電路控制裝置同各電機、鉚體及行程開關電氣連接。其中,回轉送管機構包括回轉軸組件和絲杠母組件,回轉軸組件主要由回轉電機、回轉軸、導向軸和支撐板組成,回轉軸縱向地安裝在工作臺與機架底板之間,其下端固定有齒輪,該齒輪與回轉電機輸出軸上的齒輪相嚙合,支撐板套裝在回轉軸上并與其齒輪相固定,導向軸安裝在支撐板的外端面上,與回轉軸相平行。絲杠母組件主要由絲杠行走電機、絲杠、螺母和導向軸組成,絲杠和導向軸縱向地安裝在工作臺與機架底板之間,絲杠的下部固定有小齒輪,該齒輪與固定在絲杠行走電機輸出軸上的齒輪相嚙合,螺母呈長條形,其上開設有分別與絲杠和導向軸套裝配合的螺紋孔和滑孔,并在前端面上開設有一個插口。壓鉚裝訂機構的下鉚體通過一回轉塊套裝在回轉軸組件上,回轉塊一端及中部開設有分別與回轉軸和導向軸上下滑動配合的通孔,回轉塊的側面上固定有運動塊,該運動塊在隨回轉塊及下鉚體轉動到裝訂位置時恰好伸入上述螺母前端面上的插口,絲杠母組件的螺母后端處通過立板安裝有上下兩個行程開關,分別對應于下鉚體及其回轉塊的上下運動限位,下鉚體及其回轉塊在初始位置的一側通過立板也安裝有限位行程開關回轉送管機構工作時,被切斷的裝訂管落在下鉚體的鉚針上后,由回轉軸組件轉動一定角度將其平移到裝訂孔的下方,再由絲杠母組件將下鉚體向上抬起,從而將裝訂管送入裝訂孔中,整個過程由行程開關進行控制。該回轉送管機構采用了回轉軸組件和絲杠母組件,與傳統的圓柱凸輪形式相比,在傳動的靈活性、平穩性及準確性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在經過實際使用之后,發現仍有進一步完善的余地,具體來講,有如下幾個方面首先,當下鉚體轉動到裝訂位置時,運動塊伸入螺母前端面上的插口,由絲杠母組件通過運動塊將回轉塊連同下鉚體一起向上抬起,從而將裝訂管送入裝訂孔中,由于運動塊位于回轉塊的側面,因此在絲杠母組件向上抬起回轉塊時,回轉塊受力并不平衡,會出現一定角度的偏斜,一方面會導致下鉚體的位置出現變化,進而影響裝訂精度,另一方面會導致回轉塊與回轉軸和導向軸的上下滑動配合不夠順暢,不僅會磨損回轉軸和導向軸,甚至出現卡滯。其次,絲杠母組件的傳動效率相對較低,一般為50%,較大也不會超過60%,因此,絲杠母組件向上抬起回轉塊所花費的時間相對較長,大約在4飛秒,下落時也需要同樣的時間,在大批量裝訂時,會嚴重影響裝訂效率。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裝訂機回轉送管機構的靈活性、平穩性、準確性及工作效率,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回轉送管機構。該回轉送管機構在靈活性、平穩性、準確性及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得以顯著提升。·本技術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種設有所述回轉送管機構的裝訂機。為實現上述第一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回轉送管機構,包括回轉組件和升降組件,所述升降組件包括升降電機、滑塊和導向軸;所述導向軸縱向布置,所述滑塊通過其上的滑孔套裝于所述導向軸,兩者上下滑動配合;所述滑塊的側面設有平行于所述導向軸的齒條,所述升降電機的輸出軸通過齒輪與所述齒條傳動連接;所述滑塊迎向所述回轉塊的一端橫向延伸出從底部托舉所述回轉塊的平臺。優選地,所述回轉組件的回轉塊側面設有運動塊,所述滑塊迎向所述回轉塊的側面上設有容納所述運動塊的凹槽。優選地,所述滑塊的滑孔中設有與所述導向軸上下滑動配合的直線軸承。優選地,所述導向軸包括相平行的第一導向軸和第二導向軸,所述滑塊上設有相應的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優選地,所述第一導向軸與第二導向軸的圓心連線與所述回轉組件的鉚針的圓形回轉軌跡相切。優選地,所述齒條安裝于所述滑塊側面的缺角區域。優選地,所述回轉組件包括回轉電機、回轉軸、導向軸和支撐板,所述回轉軸縱向布置,其下端固定有齒輪,該齒輪與所述回轉電機輸出軸上的齒輪相嚙合,所述支撐板套裝在回轉軸上并與其齒輪相固定,所述導向軸安裝在支撐板的外端面上,與回轉軸相平行。優選地,所述回轉塊上安裝下鉚體,并在一端及中部開設有分別與所述回轉軸和導向軸上下滑動配合的通孔。優選地,所述滑塊的后端處通過立板安裝有第一行程開關和第二行程開關,分別對應于回轉塊的上下運動限位,所述回轉塊在初始位置的一側通過立板安裝有第三行程開關。為實現上述第二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裝訂機,包括機架、外殼、工作臺、壓紙機構、打孔機構、下管機構、切管機構、回轉送管機構、壓鉚裝訂機構和電路控制裝置,所述回轉送管機構為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回轉送管機構,并設于所述工作臺下方的工作區域。本技術所提供的回轉送管機構在下鉚體轉動到裝訂位置時,由升降組件將回轉塊連同下鉚體一起向上抬起,從而將裝訂管送入裝訂孔中。由于升降組件在滑塊迎向回轉塊的一端橫向延伸出從底部托舉回轉塊的平臺,因此在滑塊向上抬起回轉塊時,回轉塊受力平衡,不會出現偏斜現象,一方面下鉚體的位置不會出現變化,保證了裝訂精度,另一方面回轉塊與回轉軸和導向軸的上下滑動配合更加靈活、平穩、準確。此外,齒輪齒條的傳動效率相對較高,可達99%,滑塊向上抬起回轉塊所花費的時間相對較短,大約在f 2秒,下落時也僅需要同樣的時間,極大的提高了裝訂效率,適于大批量裝訂。在一種優選的方案中,所述回轉組件的回轉塊側面設有運動塊,所述滑塊迎向所述回轉塊的側面上設有容納所述運動塊的凹槽。由于在上升過程中,滑塊是從底部將回轉塊托起,因此從原理上來講,在下降過程中,回轉塊可自由下落,但為了避免出現卡滯現象,這里設計了運動塊和凹槽結構,可以使回轉塊與滑塊嵌合在一起,由滑塊帶動回轉塊下落,確保回轉塊能按照設計要求準確動作。本技術提供的裝訂機設有所述回轉送管機構,由于所述回轉送管機構具有上述技術效果,設有該回轉送管機構的裝訂機也應具備相應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所提供回轉送管機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主視圖;圖2為圖I所示回轉送管機構的俯視圖。圖中I.回轉電機 2.回轉塊 2-1.滾輪 2-2.運動塊 3.回轉軸 4.導向軸5.支撐板6.工作臺7.機架底板8.齒輪9.滾輪托架10.升降電機10-1.齒輪11.滑塊11-1.平臺11-2.凹槽12-1.第一導向軸12-2.第二導向軸13-1.鉚頭13-2.鉚針14.齒條15.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回轉送管機構,包括回轉組件和升降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組件包括升降電機、滑塊和導向軸;所述導向軸縱向布置,所述滑塊通過其上的滑孔套裝于所述導向軸,兩者上下滑動配合;所述滑塊的側面設有平行于所述導向軸的齒條,所述升降電機的輸出軸通過齒輪與所述齒條傳動連接;所述滑塊迎向所述回轉塊的一端橫向延伸出從底部托舉所述回轉塊的平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紅,閻殿杰,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亞博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