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梁配筋采用新型材料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節點,其特征在于,包括鋼筋混凝土框架梁底部縱向受力的鋼筋和FRP筋,框架梁底部采用普通鋼筋和FRP筋混合配筋,框架梁的底部兩端采用FRP筋,鋼筋布置于FRP筋中間或者上部。具有搬運方便,省時省力的特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鋼筋混凝土框架節點,特別涉及一種梁配筋采用新型材料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節點。
技術介紹
長期以來,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一直存在鋼筋銹蝕弓I起的結構耐久性問題。鋼筋銹蝕將嚴重地影響結構功能的下常發揮并大大地降低結構的使用壽命。解決鋼筋銹蝕所引起的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問題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利用纖維增強塑料筋,即FRP筋。它是一種線彈性的材料,具有高強、輕質、耐腐蝕等優點,可以用于混凝土框架梁的配筋中,但同時也具有抗拉彈性模量較低、橫向抗剪及抗擠壓強度較低等缺點,因此可用于梁的縱向受拉配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可行的、新的框架節點處梁的配筋,即一種梁配筋采用新型材料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節點。其技術方案為一種梁配筋采用新型材料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節點,包括鋼筋混凝土框架梁底部縱向受力的鋼筋和FRP筋,框架梁底部采用普通鋼筋和FRP筋混合配筋,框架梁的底部兩端采用FRP筋,鋼筋布置于FRP筋中間或者上部。進一步優選,所述FRP筋拉擠成型的過程中進行壓痕、粘砂、纖維纏繞形成螺紋的表面處理。所述普通鋼筋和FRP筋的配筋量根據相關設計規范計算獲得,鋼筋及FRP筋的配筋用量,一般可通過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截面分析理論得到,根據《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等設計規范中混凝土梁的計算方法確定配筋量,并且各縱向受力筋間距必須滿足相應規范的要求。所述框架梁采用FRP配筋需適當增大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通過采用新型材料FRP和普通鋼筋混合進行梁的底部受拉配筋,增強了梁的耐久性。此外,與現有技術相比結構的自重得到減少,而且搬運方便,省時省力。采用新型材料進行框架節點處梁配筋,首先由于FRP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梁的截面尺寸;其次,通過采用FRP筋,可在一定程度減少梁的截面尺寸。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減輕了結構自重,在鋼筋混凝土框架梁的使用過程中,達到增加使用壽命的效果。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圖I是本技術采用新型材料配筋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節點處梁配筋圖;圖2是本技術剖面樣圖。沿A-A剖視圖有兩種情況分別為圖2a是鋼筋是一排的情況、圖2b是鋼筋是二排的情況。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I,一種梁配筋采用新型材料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節點,包括鋼筋混凝土框架梁底部縱向受力的鋼筋和FRP筋,框架梁底部采用普通鋼筋和FRP筋混合配筋,框架梁的底部兩端采用FRP筋,鋼筋布置于FRP筋中間或者上部。進一步優選,所述FRP筋拉擠成型的過程中進行壓痕、粘砂、纖維纏繞形成螺紋的表面處理。所述FRP筋是由多股連續纖維通過基材將其膠合再經過特制的模具擠壓和撥拉成型的,基材主要起粘結和傳遞剪力作用,主要有聚酯樹脂、環氧樹脂、聚酰胺樹脂等所述普通鋼筋和FRP筋的配筋量根據相關設計規范計算獲得,鋼筋及FRP筋的配筋用量,一般可通過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截面分析理論得到,根據《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等設計規范中混凝土梁的計算方法確定配筋量,并且各縱向受力筋間距必須滿足相應規范的要求。·所述框架梁采用FRP配筋需適當增大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如圖2所示,沿A-A剖視圖有兩種情況分別為圖2a是鋼筋是一排的情況、圖2b是鋼筋是二排的情況。一種梁配筋采用新型材料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節點的具體實施方式為第一步,按計算及相應規范構造要求布置梁底部縱向普通鋼筋I和FRP筋2,可參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進行計算,具體計算過程應根據具體設計問題具體考慮;第二步,完成梁上部縱筋4和箍筋3,及柱的配筋;第三步,支模及澆筑混凝土。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顯而易見地得到的技術方案的簡單變化或等效替換均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 一種梁配筋采用新型材料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節點,其特征在于,包括鋼筋混凝土框架梁底部縱向受力的鋼筋和FRP筋,框架梁底部采用普通鋼筋和FRP筋混合配筋,框架梁的底部兩端采用FRP筋,鋼筋布置于FRP筋中間或者上部。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梁配筋采用新型材料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節點,其特征在于,包括鋼筋混凝土框架梁底部縱向受力的鋼筋和FRP筋,框架梁底部采用普通鋼筋和FRP筋混合配筋,框架梁的底部兩端采用FRP筋,鋼筋布置于FRP筋中間或者上部。具有搬運方便,省時省力的特點。文檔編號E04C5/03GK202706206SQ20122002125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8日專利技術者邢國華, 劉喜, 吳濤 申請人:長安大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梁配筋采用新型材料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節點,其特征在于,包括鋼筋混凝土框架梁底部縱向受力的鋼筋和FRP筋,框架梁底部采用普通鋼筋和FRP筋混合配筋,框架梁的底部兩端采用FRP筋,鋼筋布置于FRP筋中間或者上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邢國華,劉喜,吳濤,
申請(專利權)人:長安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