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組合梁柱,包括柱子,所述柱子通過連接鋼管連接有梁。所述柱子端部開設有連接孔,所述柱子一側開設有若干銷孔。所述梁一面開設有連接孔,所述梁另一面開設有若干銷孔。所述連接鋼管兩端開設有若干銷孔。所述柱子連接孔內插入所述連接鋼管的一端,并通過定位銷固定,所述梁連接孔內插入所述連接鋼管的另一端,并通過定位銷固定。采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技術方案,依托于連接鋼管與定位銷,確保了柱子、梁組合時擁有最佳的承重和抗震效果;并且,整體組裝方式簡便快捷,易于在本領域中推廣。(*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組合梁柱。
技術介紹
在現有建筑中所普遍應用的房梁,其次梁與主梁的組合結構往往過于簡單,缺乏較佳的承重和抗震能力。并且,房梁的整體制造與安裝的步驟也比較煩瑣,容易出現誤差影響必要的緊密程度,不符合現有的建筑領域中便捷、安全、高效的理念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組合梁柱。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組合梁柱,包括柱子,所述柱子通過連接鋼管連接有梁。進一步的,所述柱子端部開設有連接孔,所述柱子一側開設有若干銷孔。進一步的,所述梁一面開設有連接孔,所述梁另一面開設有若干銷孔。優選的,所述連接孔與所述銷孔軸線相交并垂直。進一步的,所述連接鋼管兩端開設有若干銷孔。優選的,所述連接鋼管與所述銷孔軸線相交并垂直。進一步的,所述柱子與所述連接鋼管的銷孔相對應,所述梁與所述連接鋼管的銷孔相對應。進一步的,所述連接鋼管與所述安裝孔相配合。進一步的,所述柱子連接孔內插入所述連接鋼管的一端,并通過定位銷固定,所述梁連接孔內插入所述連接鋼管的另一端,并通過定位銷固定。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術技術方案,依托于連接鋼管與定位銷,確保了柱子、梁組合時擁有最佳的承重和抗震效果;并且,整體組裝方式簡便快捷,易于在本領域中推廣。上述說明僅是本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技術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 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本技術實施例示意圖;圖2柱子結構示意圖;圖3梁結構示意圖;圖4連接鋼管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1、柱子,2、梁,3、連接鋼管,4、定位銷,5、連接孔,6、銷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參照圖I所示,一種組合梁柱,包括柱子1,所述柱子I通過連接鋼管3連接有梁 2。進一步的,參照圖2所示,所述柱子I端部開設有連接孔5,所述柱子I 一側開設有若干銷孔6。進一步的,參照圖3所示,所述梁2 —面開設有連接孔5,所述梁2另一面開設有若干銷孔6。優選的,所述連接孔5與所述銷孔6軸線相交并垂直。進一步的,參照圖4所示,所述連接鋼管3兩端開設有若干銷孔6。優選的,所述連接鋼管3與所述銷孔6軸線相交并垂直。進一步的,所述柱子I與所述連接鋼管3的銷孔6相對應,所述梁2與所述連接鋼管3的銷孔6相對應。進一步的,所述連接鋼管3與所述安裝孔5相配合。進一步的,參照圖I所示,所述柱子I連接孔5內插入所述連接鋼管3的一端,并通過定位銷4固定,所述梁2連接孔5內插入所述連接鋼管3的另一端,并通過定位銷4固定。本實施例的安裝方式如下I、將一根連接鋼管3 —端插入柱子I ;2、打入一根定位銷4 ;3、將連接鋼管3另一端插入梁2 ;4、打入一根定位銷4。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技術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組合梁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子(1),所述柱子(I)通過連接鋼管(3)連接有梁(2)。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子(I)端部開設有連接孔(5),所述柱子(I) 一側開設有若干銷孔(6)。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梁(2)—面開設有連接孔(5), 所述梁(2)另一面開設有若干銷孔(6)。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組合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孔(5)與所述銷孔(6)軸線相交并垂直。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鋼管(3)兩端開設有若干銷孔(6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組合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鋼管(3)與所述銷孔(6)軸線相交并垂直。7.根據權利要求2、3、5所述的組合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子(I)與所述連接鋼管 (3 )的銷孔(6 )相對應,所述梁(2 )與所述連接鋼管(3 )的銷孔(6 )相對應。8.根據權利要求2、3、5所述的組合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鋼管(3)與所述安裝孔(5)相配合。9.根據權利要求1、2、3、5所述的組合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子(I)連接孔(5)內插入所述連接鋼管(3)的一端,并通過定位銷(4)固定,所述梁(2)連接孔(5)內插入所述連接鋼管(3)的另一端,并通過定位銷(4)固定。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組合梁柱,包括柱子,所述柱子通過連接鋼管連接有梁。所述柱子端部開設有連接孔,所述柱子一側開設有若干銷孔。所述梁一面開設有連接孔,所述梁另一面開設有若干銷孔。所述連接鋼管兩端開設有若干銷孔。所述柱子連接孔內插入所述連接鋼管的一端,并通過定位銷固定,所述梁連接孔內插入所述連接鋼管的另一端,并通過定位銷固定。采用本技術技術方案,依托于連接鋼管與定位銷,確保了柱子、梁組合時擁有最佳的承重和抗震效果;并且,整體組裝方式簡便快捷,易于在本領域中推廣。文檔編號E04B1/58GK202347666SQ20112051972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4日專利技術者凌立群, 王明莉, 顧加鋒 申請人:蘇州皇家整體住宅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顧加鋒,王明莉,凌立群,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皇家整體住宅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