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動力電池漏液檢測裝置,主要包括電源、分壓電阻、漏液傳感器電路、信號處理電路和報警器。構成漏液傳感器電路的漏液傳感器為柔性單面印刷電路板,其一側表面印刷有兩條互不導通的導線,兩條導線分布于單面印刷電路板表面。安裝時漏液傳感器放置于單體電池的底面下,傳感器表面印刷有電路的一側與單體電池底面接觸。當電池系統中的一個或多個單體電池發生電解液泄漏時,電解液將沿單體電池外殼流到其下方的漏液傳感器表面,引起漏液傳感器電路阻抗發生變化,信號處理電路輸出信號激發報警器報警。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機構合理,檢測靈敏,可適于多種動力電池系統中的漏液檢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動力電池漏液檢測裝置,尤其涉及鋰離子軟包裝動力電池的漏液檢測裝置,屬于電池
技術介紹
目前,電動汽車多采用軟包裝的鋰離子動力電池,其外殼的鋁塑膜在行車過程中與其它單體電池的外殼或模塊外殼反復摩擦容易出現破損,導致單體電池的電解液泄露。電池中少量電解液泄露會造成電池失效,電解液泄露會造成電池短路、起火、爆炸等極為惡劣的安全事故。一種現有的動力電池漏液檢測方法采檢測控制電路對動力電池箱殼體與電池系統總電壓值進行測量,通過控制單元分析計算確定電池的漏液。此種檢測方法只有當電解液泄露到電池箱殼體上才能有效檢測,而對單體電池出現的微量漏液情況則無法檢測至IJ。單體電池的微量漏液仍然有可能造成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出現嚴重事故。電池箱內的單體電池很多,若逐一對每個單體電池進行檢測將造成檢測系統復雜、成本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將提供一種針對單體電池漏液檢測的裝置,其結構簡單,能快速準確檢測到電池系統中一個或多個單體電池出現的微量漏液情況,防止出現事故。本技術所述的動力電池漏液檢測裝置主要由電源、分壓電阻、漏液傳感器電路、信號處理器、報警器組成,電源與分壓電阻、漏液傳感器電路串聯形成回路,信號處理器連接于漏液傳感器電路的兩端,報警器與信號處理器連接;其中電源用于向后級電路輸入電壓,分壓電阻起到調節電壓信號的作用,信號處理器對漏液傳感器電路的輸出進行檢測。當一個或多個單體電池出現漏液時,泄漏傳感器感應,導致漏液傳感器電路的阻抗值發生變化,信號處理器檢測到變化后,向報警器發出信號,激發報警器進行報警。電池漏液檢測裝置中漏液傳感器電路由漏液傳感器構成,每個單體電池可對應安裝一漏液傳感器,也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體電池共用一漏液傳感器,漏液傳感器并聯組成漏液傳感器電路。在上述的動力電池漏液檢測裝置中,漏液傳感器為柔性單面印刷電路板,電路板的一側印刷有兩條互不導通的導線,導線分布于電路板表面,漏液傳感器安裝在單體電池的底面下方,柔性單面印刷電路板上印刷有電路一側表面與單體電池的底面接觸,柔性單面印刷電路板的形狀可與單體電池底面形狀相同,也可為其它形狀,但必須能覆蓋單體電池底面中泄露電解液可能會流到的區域。上述的動力電池漏液檢測裝置中的電源為直流電源。本技術所設計的動力電池漏液檢測裝置與現有的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I.結構簡單,可實現對電池系統中的所有單體電池的漏液情況進行檢測,及時發現單個或多個單體電池的微量漏液現象,檢測靈敏度高;2.當電池疊放時,漏液傳感器中的柔性印刷電路板間隔于原來互相接觸的兩單體電池之間,可以減緩由于單體電池相互摩擦造成的磨損;3.構成漏液傳感器的柔性印刷電路厚度薄、重量輕,不會對整個電池系統的重量和尺寸造成較大影響;4.通過調節柔性單面印刷電路板兩條導線的間距,可控制動力電池漏液檢測裝置的靈敏程度,使得該動力電池漏液檢測裝置有更廣的適用范圍;5.多個漏液傳感器可共用同一電源及信號處理器,大大節省了電池系統的成本,減小重量增加幅度。本技術的動力電池漏液檢測裝置主要應用于鋰離子動力電池系統中,也可用于其他動力電池系統中的漏液檢測。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動力電池漏液檢測裝置電路框圖。圖2是圖I中漏液傳感器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I中漏液傳感器的安裝示意圖。圖4是圖I中漏液傳感器與電池的另一種安裝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結構及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I如圖I所示的本技術的動力電池漏液檢測裝置,由電源10、分壓電阻11、漏液傳感器電路12、信號處理器13、報警器14組成,電源10為直流電源,與分壓電阻11、漏液傳感器電路12串聯形成回路,信號處理器13連接于漏液傳感器電路14的兩端,報警器14與信號處理器13連接;其中電源10用于向后級電路輸入電壓,分壓電阻11起到調節電壓信號的作用,漏液傳感器電路12包含多個并聯的漏液傳感器120、121、122等等,每個單體電池對應安裝一漏液傳感器,漏液傳感器的數量與電池箱中單體電池的數量相同,漏液傳感器并聯組成漏液傳感器電路12,信號處理器13對漏液傳感器電路12的輸出進行檢測。漏液傳感器120、121、122為結構、形狀相同的方環形傳感器,如圖2所示,其為柔性單面印刷電路板,漏液傳感器120的一側表面印刷有兩條互不導通的導線20和21,導線20和21平行排列且布滿整個電路板表面。漏液傳感器方環形外邊的邊長與單體電池底面的邊長相同,外邊到內邊的距離為30mm,厚度為O. 1臟,導線20和21之間的間距為10mm。漏液傳感器120與單體電池30的安裝位置如圖3所示,單體電池30將與其他相同的單體電池疊落放置在一起,漏液傳感器120放置于單體電池30的底面下方,其印刷有電路的一側表面與單體電池的底面接觸另一側可與相鄰的另一電池接觸。在應用時,信號處理器13的兩端與漏液傳感器電路12兩端連接,對漏液傳感器電路12的阻抗進行檢測,當單體電池出現漏液時,泄漏的電解液將沿單體電池外殼流到其下方的漏液傳感器120的表面,此時120中的導線20和導線21將被導通,導致整個漏液傳感器電路12阻抗值發生變化,信號處理電路13檢測到這一變化時,向報警器14發出一信號,激發報警器14進行報警。由上述可看出,動力電池漏液檢測裝置結構簡單,反應靈敏,漏液傳感器中的柔性印刷電路板間隔于原來互相接觸的兩單體電池之間,可以減緩由于單體電池相互摩擦造成的磨損,且厚度薄、重量輕,不會對整個電池系統的重量和尺寸造成較大影響,可廣泛應用于動力電池系統中。實施例2如圖4所示的單體電池30,如其與其他電池并排豎直放置時,多個單體電池可共用同一漏液傳感器,柔性印刷電路遍布于此漏液傳感器表面,漏液傳感器帶有印刷電路的一側表面與多個單體電池的下底面接觸,厚度為2mm,導線20和21之間的間距為O. Imm0當某一單體電池出現漏液時,向下流動到漏液傳感器表面時,同樣能夠及時檢測到。與實施例 I具有相同的功效。本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各種需檢測漏液情況的動力電池系統中,且漏液傳感器不局限于實施例中的設計形狀及尺寸,可根據具體電池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形狀及尺寸,以達到理想效果。權利要求1.一種動力電池漏液檢測裝置,其特征是主要由電源、分壓電阻、漏液傳感器電路、信號處理器、報警器組成,電源與分壓電阻、漏液傳感器電路串聯形成回路,信號處理器連接于漏液傳感器電路的兩端,報警器與信號處理器連接;其中電源用于向后級電路輸入電壓,分壓電阻起到調節電壓信號的作用,信號處理器對漏液傳感器電路的輸出進行檢測。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動力電池漏液檢測裝置,其特征還在于漏液傳感器電路由漏液傳感器構成,每個單體電池對應安裝一漏液傳感器,或由兩個以上的單體電池共用一漏液傳感器,漏液傳感器并聯組成漏液傳感器電路。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動力電池漏液檢測裝置,其特征還在于漏液傳感器為柔性單面印刷電路板,電路板的一側印刷有兩條互不導通的導線,導線分布于電路板表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動力電池漏液檢測裝置,其特征還在于柔性單面印刷電路板上印刷有電路一側表面與單體電池的底面接觸,柔性單面印刷電路板的形狀與單體電池底面形狀相同,或為其它形狀,但必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動力電池漏液檢測裝置,其特征是:主要由電源、分壓電阻、漏液傳感器電路、信號處理器、報警器組成,電源與分壓電阻、漏液傳感器電路串聯形成回路,信號處理器連接于漏液傳感器電路的兩端,報警器與信號處理器連接;其中電源用于向后級電路輸入電壓,分壓電阻起到調節電壓信號的作用,信號處理器對漏液傳感器電路的輸出進行檢測。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海波,付垚,盧世剛,胡博,范良濤,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