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包括一移動平臺操控系統和一頂升量測平臺操控系統,其中,還包括一移動平臺,移動平臺的中央具有一上下貫通的中央開口,移動平臺操控系統控制移動平臺;一頂升量測平臺豎直位于移動平臺的中央開口中,頂升量測平臺操控系統控制頂升量測平臺;移動平臺的上方固設有一探針裝置,并且探針裝置正對頂升量測平臺。使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利用探針固定,頂升量測平臺由下向上撐起,形成電池片導電狀態,同時利用移動平臺傳送電池片,使得重復循環量測使用的時間只有頂升以及拍攝時間,有效地減少了等待時間。而且整個移動平臺的傳送電池片的運動,以及持續做電致發光的拍攝,兩者互不干涉。(*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太陽能器械
,尤其涉及一種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的拍照機構。
技術介紹
隨著太陽能產業的迅速發展,各種電致發光(EL)的量測平臺的產品逐漸問世,太陽能鏈硅片、電池片等區塊產業希望能夠具有更有效率的全面監控。而目前采用全面監控的方式只有利用高速相機(InGaAs)進行檢測,但此種設備的價格昂貴,硅片、電池片等量測平臺在電致發光(EL)的硅探測器(Silicon)檢測技術下始終無法達到全面的監控。其中,最大的問題在于電池片部分需要上電才能使硅材料相機(Silicon)得到很好的圖片效果,而平均相機取圖時間約在三秒鐘,機器傳送上下片(電池片)需要五秒鐘以上,整體的拍照時間均要超過八秒鐘。早期的設備都是通過探針裝置向下移動導電產生電池片通電, 而改善后的方案,除了相機的拍攝時間加工,另一個方向就是傳送上下片的速度要更快,但礙于機器運動本身的瓶頸,始終沒有很好的設備可以提供太陽能電池片產業在電致發光的量測可以具有更快的速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的拍照機構,有效地解決現有機構無法提供給太陽能電池片產業在電致發光的量測上更快速度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種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包括一移動平臺操控系統和一頂升量測平臺操控系統,其中,還包括一移動平臺,所述移動平臺的中央具有一上下貫通的中央開口,所述移動平臺操控系統控制所述移動平臺;一頂升量測平臺豎直位于所述移動平臺的中央開口中,所述頂升量測平臺操控系統控制所述頂升量測平臺,同時所述頂升量測平臺可上下移動地貫穿所述移動平臺的中央開口 ;所述移動平臺的上方固設有一探針裝置,并且所述探針裝置正對所述頂升量測平臺。上述的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其中,所述探針裝置的上方還具有一攝像裝置。上述的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其中,所述頂升量測平臺操控系統包括一提供動力部件和一提供電力部件,所述提供動力部件分別與所述提供電力部件和所述頂升量測平臺連接,所述頂升量測平臺可移動地靠近所述探針。上述的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其中,所述移動平臺操控系統包括一提供動力部件和一提供電力部件,所述提供動力部件分別與所述提供電力部件和所述移動平臺連接,所述移動平臺的中央開口的任意一側可移動地靠近所述頂升量測平臺相對應的一側。本技術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使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積極效果是(I)通過利用探針裝置固定,下方的頂升量測平臺由下向上撐起,形成電池片導電狀態,同時利用高速移動的移動平臺傳送電池片,使得重復循環量測使用的時間只有頂升以及拍攝時間,有效地減少了等待時間,給太陽能電池片產業在電致發光的量測提供了更快的速度。(2)整個移動平臺的傳送電池片的運動,以及持續做電致發光的拍攝,兩者互不干涉。(3)整個機構制造新穎,操作簡單、方便,而且工作性能穩定可靠,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的步驟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的步驟二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的步驟三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的步驟四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的步驟五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的步驟六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中移動平臺的控制流程圖。圖8是本技術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中頂升量測平臺的控制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給出本技術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的具體實施方式。圖I為本技術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的步驟一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中移動平臺的控制流程圖,圖8為本技術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中頂升量測平臺的控制流程圖,請參見圖I、圖7和圖8所示。本技術的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包括一移動平臺操控系統5和一頂升量測平臺操控系統6,其中,還包括一可沿橫向(水平方向)做往返移動的移動平臺1,該移動平臺I的中央設置有一上下貫通的中央開口(圖中未示出),同時,移動平臺操控系統5控制移動平臺I的往返移動。一頂升量測平臺2,其沿縱向(垂直方向)位于移動平臺I的中央開口中,同時,該頂升量測平臺操控系統6控制頂升量測平臺2,使得頂升量測平臺2可上下移動地貫穿于移動平臺I的中央開口。還包括有一探針裝置3,該探針裝置3固設在移動平臺I中央開口的上方,并且探針裝置3的位置正對頂升量測平臺2。本技術在上述基礎上還具有如下實施方式請繼續參見圖I所示。在探針裝置3的上方還設置有一攝像裝置4,通過移動平臺I的傳送電池片的運動,來持續做電致發光使得攝像裝置4進行拍攝。本技術的進一步實施例中,圖2為本技術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的步驟二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見圖I、圖2和圖8所示。頂升量測平臺操控系統6包括一提供動力部件62和一提供電力部件61,其中,提供動力部件62分別與提供電力部件61和頂升量測平臺2連接,提供動力部件62通電后給頂升量測平臺2提供動力,使得頂升量測平臺2可向上沿縱向移動地靠近探針裝置3,使得位于頂升量測平臺2上的電池片 被頂起至探針裝置3,以通電攝像裝置4進行圖片拍攝;拍攝完畢待電池片被外接機械手取走后,頂升量測平臺2向下沿縱向移動以低于移動平臺I的高度。當然,頂升量測平臺操控 系統6還包括其他部件,其控制平臺做上下運動也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在此不做 過多贅述。本技術的更進一步實施例中,圖4為本技術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的步驟四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見圖I、圖4和圖7所示。移動平臺操控系統5包括一提供動力部件52和一提供電力部件51,其中,提供動力部件52分別與提供電力部件51和移動平臺I連接,提供動力部件52通電后給移動平臺I提供動力,使得移動平臺I沿橫向做高速往返移動,并使得移動平臺I的中央開口的左右兩側可移動地靠近頂升量測平臺2的相對應的左右兩側,以此來實現移動平臺I上的電池片的循環放入與取走。當然,移動平臺操控系統5還包括其他部件,其控制平臺做左右運動也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在此不做過多贅述。本技術在上述基礎上還具有如下使用方式圖3為本技術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的步驟三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的步驟五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的步驟六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見圖I至圖6所示。(I)、圖I顯示了開始的模式,位于移動平臺I出片區12上的電池片被頂升量測平臺2頂起至探針裝置3,并通過攝像裝置4進行拍攝。(2)、外接機械手將一塊未拍攝新的電池片放入至移動平臺I的放片區11,同時,頂升量測平臺2沿縱向向下移動以低于移動平臺I的高度,使得已拍攝完畢的電池片放置于移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復合式太陽能電池片移動電致發光拍照機構,包括一移動平臺操控系統和一頂升量測平臺操控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移動平臺,所述移動平臺的中央具有一上下貫通的中央開口,所述移動平臺操控系統控制所述移動平臺;一頂升量測平臺豎直位于所述移動平臺的中央開口中,所述頂升量測平臺操控系統控制所述頂升量測平臺,同時所述頂升量測平臺可上下移動地貫穿所述移動平臺的中央開口;所述移動平臺的上方固設有一探針裝置,并且所述探針裝置正對所述頂升量測平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志豪,
申請(專利權)人:馮越,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