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轉子轉軸加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將轉子轉軸的第一加工基準段和第二加工基準段水平放置在可沿直線導軌道滑動的第一托架上和第二托架上;萬向節連接機床卡盤和轉子轉軸的頭部端面,再調整轉子轉軸,使轉子轉軸的旋轉軸與機床卡盤的旋轉軸重合后,然后由連接機床卡盤和轉子轉軸頭部端面的萬向節帶動所述轉子轉軸轉動,車刀對所述轉子轉軸進行加工。采用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轉子轉軸能在自由狀態下充分釋放應力,消除了內應力產生的變形而引起轉子轉軸振動;這有助于以提高轉子轉軸加工的精度,保證轉子轉軸的形位公差圓度、圓柱度、跳動及同軸度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從而提高使用中轉子的轉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 涉及一種機械加工的方法,尤其是一種轉子轉軸加工的方法。
技術介紹
超高速大型電機轉子 轉軸加工工藝要求很高,它的形位公差以及加工中的內應力變形引起轉子轉軸振動,直接影響轉速的提高。所以電機轉速越高,轉子轉軸加工的難度就增大。現有轉子轉軸加工一般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一夾一拖托的加工方法,即卡盤夾住轉軸一端,另一端托架支撐;另外一種是雙頂針加工方法。這兩種加工方法,由于生產加工過程中應力始終得不到的釋放,同時受到設備精度影響,形位公差圓度、圓柱度、跳動及同軸度等因素缺陷不能解決。造成轉子轉軸的轉速達不到設計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轉子轉軸加工的方法,其有利于轉子轉軸生產加工過程中應力的釋放,減少轉子轉軸加工過程中的振動,從而有力提高轉子轉軸的轉速。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技術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列步驟第一步驟,將所述轉子轉軸的第一加工基準段和第二加工基準段分別架放置在可沿水平直線導軌道滑動的第一托架上和第二托架上;第二步驟,采用萬向節連接所述轉子轉軸的頭部端面和機床卡盤;第三步驟,通過調整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調整轉子轉軸,使所述轉子轉軸保持水平,并且使所述轉子轉軸的旋轉軸與機床卡盤的旋轉軸等高;通過萬向節調整轉子轉軸在水平平面上的位置,使所述轉子轉軸的旋轉軸與所述機床卡盤的旋轉軸重合;第四步驟,所述機床卡盤開始旋轉,并且通過萬向節帶動轉子轉軸旋轉,設置于所述水平直線導軌或者與所述水平直線導軌平行的另一水平直線導軌上的大拖板沿著其所在的水平直線導軌,靠近所述轉子轉軸并帶動車刀進刀,對所述轉子轉軸的外圓周面進行加工。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托架上設置第一調節支撐爪組,第二托架上設置第二調節支撐爪組,所述第一調節支撐爪組和所述第二調節支撐爪組分別支撐所述轉子轉軸的第一加工基準段和第二加工基準段,通過調節所述第一調節支撐爪組和所述第二調節支撐爪組,調整所述轉子轉軸的高度位置,使所述轉子轉軸保持水平,并且所述轉子轉軸的旋轉軸與所述機床卡盤的旋轉軸等高。進一步的,所述機床卡盤上固定設置第一法蘭,轉子轉軸頭部端面固定設置第二法蘭;所述萬向節連接第一法蘭和第二法蘭。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由巴氏合金制成。進一步的,所述轉子轉軸上設置端面跳動檢測表和圓跳動檢測表,檢測所述轉子轉軸的跳動。采用了本專利技術的一種轉子轉軸加工的方法的技術方案,即在在對轉子轉軸進行加工的過程中,采用雙托架對轉子轉軸進行支撐,使轉子轉軸能在自由狀態下應力得到充分釋放,消除了內應力產生的變形而引起轉子轉軸振動。有助于以提高轉子轉軸加工的精度,保證轉子轉軸的形位公差圓度、圓柱度、跳動及同軸度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從而有助于提高使用中轉子的轉速。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轉子轉軸加工方法的示意圖;圖2為第一托架的左視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I和圖2,本專利技術的為了能更好地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理解,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并結合附圖進行詳細地說明請參閱圖1,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包括下列步驟第一步驟,將所述轉子轉軸I的第一加工基準段12和第二加工基準段13分別架放置在可沿水平直線導軌道52滑動的第一托架2上和第二托架3上;所述第一托架2上設置第一調節支撐爪組21,所述第二托架3上設置第二調節支撐爪組31,所述第一調節支撐爪組21和所述第二調節支撐爪組31分別支撐所述轉子轉軸的第一加工基準段12和第二加工基準段13,請參閱圖2,所述第一托架2上的第一調節支撐抓組21包括兩個調節支撐螺栓,所述第二托架3的第二調節支撐爪組31同樣設置兩個調節支撐螺栓,所述第一調節支撐爪組21上的兩個螺栓和第二調節支撐爪組31上的兩個螺栓,分別支撐所述轉子轉軸I的第一加工基準段12和第二加工基準段13。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便于在后續步驟中調整轉子轉軸I的高度位置,使所述轉子轉軸I保持水平,并且使所述轉子轉軸I的旋轉軸與所述機床卡盤51的旋轉軸等高。通過調節所述第一調節支撐爪組21和所述第二調節支撐爪組31上的螺栓,調整所述轉子轉軸I的高度位置,使所述轉子轉軸I保持水平并且使所述轉子轉軸I的旋轉軸與所述機床卡盤51的旋轉軸等高。第二步驟,機床卡盤5上通過螺栓固定設置第一法蘭41,轉子轉軸頭部端面14上通過螺栓固定設置第二法蘭42,萬向節4連接所述第一法蘭41和第二法蘭42。萬向節4是購買的標準件。第一法蘭41的作用是夾持機床卡盤5,第二法蘭42的作用是連接轉子轉軸4。這樣設置的目的在于后續步驟中,增加萬向節4的靈活性,便于調整轉子轉軸在水平平面上的位置,使所述轉子轉軸I的旋轉軸與所述機床卡盤51的旋轉軸重合;第三步驟,通過調節所述第一托架2上的第一調節支撐爪組21和所述第二托架3上的第二調節支撐爪組31上設置的調節螺栓,使所述轉子轉軸I保持水平,并調節所述轉子轉軸的高度位置,使所述轉子轉軸I保持水平,并使所述轉子轉軸I的旋轉軸與機床卡盤51的旋轉軸等高;通過連接第一法蘭4'和第二法蘭42的萬向節4調整轉子轉軸I在水平平面上的位置,使所述轉子轉軸I的旋轉軸與所述機床卡盤51的旋轉軸重合;第四步驟,所述機床卡盤51開始旋轉,并且通過萬向節4帶動轉子轉軸I旋轉,設置于水平直線導軌52的大拖板53沿著所述水平直線導軌52,靠近轉子轉軸1,帶動設置與刀架56上的車刀54進刀,對所述轉子轉軸I的外圓周面進行加工。當然,大拖板設置在與所述水平直線導軌52平行的另一水平直線導軌上也是可以的,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增加轉子轉軸加工的便利性。本方法中,機床卡盤不起夾持作用,而只起帶動轉子轉軸I旋 轉的作用。轉子轉軸I加工過程中,可沿水平直線導軌6滑動的第一托架2和第二托架3支撐轉子轉軸1,因此轉子轉軸I能在自由狀態下加工,有效克服了因為加工過程中的內應力而造成的轉子轉軸I的變形,以及由變形而造成的轉子的振動。同時,轉子轉軸I的尾部端面15與機床頂尖55分離,這使轉子轉軸I加工時應力進一步釋放。以上技術手段都保證了有助于以提高轉子轉軸加工的精度,保證轉子轉軸I的形位公差圓度、圓柱度、跳動及同軸度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從而有助于提高轉子的轉速。 除此之外,所述的第一托架2和第二托架3由巴氏合金制成,這是由于在滑動巴氏合金支架上確立轉子轉軸I的圓度、同軸度、跳動,有助于消除機床精度對轉子轉軸I加工精度的影響,加工的精度更高。為了檢測轉子轉軸I的在過程中的跳動,所述轉子轉軸I上設置端面跳動檢測表7和圓跳動檢測表8,檢測所述轉子轉軸I的跳動。本
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專利技術,而并非用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定,只要在本專利技術的實質精神范圍內,對以上所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專利技術的權利要求書范圍內。權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列步驟 第一步驟,將所述轉子轉軸(I)的第一加工基準段(12)和第二加工基準段(13)分別架放置在可沿水平直線導軌道(52)滑動的第一托架(2)上和第二托架(3)上; 第二步驟,采用萬向節(4)連接所述轉子轉軸(I)的頭部端面(14)和機床卡盤(51); 第三步驟,通過調整第一托架(2)和第二托架(3)調整轉子轉軸(I),使所述轉子轉軸(I)保持水平,并且使所述轉子轉軸(I)的旋轉軸與機床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轉子轉軸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列步驟:第一步驟,將所述轉子轉軸(1)的第一加工基準段(12)和第二加工基準段(13)分別架放置在可沿水平直線導軌道(52)滑動的第一托架(2)上和第二托架(3)上;第二步驟,采用萬向節(4)連接所述轉子轉軸(1)的頭部端面(14)和機床卡盤(51);第三步驟,通過調整第一托架(2)和第二托架(3)調整轉子轉軸(1),使所述轉子轉軸(1)保持水平,并且使所述轉子轉軸(1)的旋轉軸與機床卡盤(51)的旋轉軸等高;通過萬向節(4)調整轉子轉軸(1)在水平平面上的位置,使所述轉子轉軸(1)的旋轉軸與所述機床卡盤(51)的旋轉軸重合;第四步驟,所述機床卡盤(51)開始旋轉,并且通過萬向節(4)帶動轉子轉軸(1)旋轉,設置于所述水平直線導軌(52)或者與所述水平直線導軌(52)平行的另一水平直線導軌上的大拖板(53)沿著其所在的水平直線導軌,靠近所述轉子轉軸(1),并帶動車刀(54)進刀,對所述轉子轉軸(1)的外圓周面進行加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鄔建江,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電氣集團上海電機廠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