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項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稻草保溫板夾心墻,主要由內葉墻、外葉墻、稻草保溫板、內葉墻圈梁、外葉墻圈梁、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構造柱、拉結件、稻草保溫板標準板、稻草保溫板圈梁填充板和稻草保溫板構造柱填充板等組成。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樓層內葉墻和外葉墻分別設置內葉墻圈梁和外葉墻圈梁;內葉墻圈梁和外葉墻圈梁之間設置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效果和優點是造價低、節省大量施工時間及施工成本,材料損耗率極低,不產生建筑垃圾,施工場地整潔、文明、快捷、簡便,并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保溫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外墻保溫夾心墻,特別涉及一種稻草保溫板夾心墻。
技術介紹
據統計,我國建筑單位面積能耗仍是氣候相近發達國家的3飛倍。建筑節能是各種節能途徑中潛力最大、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緩解能源緊張的最有效措施。建筑能耗中,通過外墻造成的能耗約占建筑總能耗的50%以上,因而墻體保溫是實現建筑節能的關鍵。節能墻體有單一節能墻體和復合節能墻體兩種形式。單一節能墻體以加氣混凝土墻為代表,由于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功能等問題阻礙其使用和發展。復合節能墻體主要包括外墻內保溫、外墻外保溫和夾心墻技術。外墻內保溫由于裂縫問題嚴重,難以避免熱橋等 缺點,所占比例逐年降低,已成為一種過渡的、落后的構造形式。目前,國內外應用最廣的節能墻體是外墻外保溫。我國外墻外保溫工程的耐久性問題十分嚴重,無法保證在正確使用和正常維護條件下25年的使用年限,部分工程僅可使用3飛年。越來越多的專家認識到外墻外保溫工程耐久性問題,擔心在未來幾年或十幾年后外墻外保溫工程出現全國性的大面積或整體破壞的災難性后果。夾心墻是唯一能達到集承重、保溫(隔聲)和裝飾于一體、適于不同地區的耐久性節能墻體。目前,夾心墻采用填充苯板等方式,施工復雜、工期長,在實際施工中容易出現質量問題,這已經影響了該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應用。節能墻體保溫層耐久性問題已成為中外建筑節能專家面臨的主要問題,尋求一種經濟、施工簡單快捷、節能效果好、保溫層與建筑同壽命的耐久性節能墻體技術刻不容緩。外墻夾心保溫是一種能達到集承重、保溫(隔聲)和裝飾于一體、適于不同地區的耐久性節能墻體,也是一種能解決保溫層與建筑物同壽命問題的保溫技術。填充式外墻夾心保溫技術通常采用苯板作為夾心保溫板,在實際施工中,在圈梁、窗口、陽臺等保溫薄弱部位,拉結件會造成苯板破壞。另外,聚苯板的造價較高。以上質量問題,使夾心保溫墻體的夾層中間存在著較大的空隙,從而使冷熱空氣對流順暢,熱損失比設計的要大得多,保溫性能大為降低,這已經影響了該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應用。目前研究開發的夾心墻有中國專利號201110265208.2公開了一種名稱為“一種自保溫配筋砌塊砌體夾心墻體”專利技術專利;中國專利號201010194966. 5公開了一種名稱為“一種夾心墻板的制作工藝”的專利技術專利;中國專利號201010197901. 6公開了一種名稱為“一種建筑夾心墻保溫材料的制備方法”專利技術專利;中國專利號201010532212. 6公開了一種名稱為“一種無砂混凝土夾心墻的制作方法”的專利技術專利。然而,夾心墻的施工問題、夾心墻的保溫問題仍需要進一步解決,稻草保溫板夾心墻的開發將推動建筑節能、墻體保溫的發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稻草保溫板夾心墻,采用稻草作為夾心墻的保溫板,可以大幅降低造價,并且可以通過板型設計解決在圈梁、窗口、陽臺等保溫薄弱部位,拉結件造成苯板破壞等問題。技術方案如下 稻草保溫板夾心墻主要由內葉墻(I)、外葉墻(2)、稻草保溫板(3)、內葉墻圈梁(4)、外葉墻圈梁(5)、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6)、構造柱(7)、拉結件⑶、稻草保溫板標準板(9)、稻草保溫板圈梁填充板(10)和稻草保溫板構造柱填充板(11)等組成。其特征在于,內葉墻⑴厚度為外葉墻⑵厚度的2倍;在每一樓層內葉墻⑴和外葉墻(2)分別設置內葉墻圈梁⑷和外葉墻圈梁(5);內葉墻圈梁⑷和外葉墻圈梁(5)之間設置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6),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6)的間距留有艱巨,高度與內葉墻圈梁⑷和外葉墻圈梁(5)的高度相同。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6)的間距為500毫米。在內葉墻⑴和外葉墻⑵之間除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6)和拉結件(8),均應設置稻草保溫板(3)。稻草保溫板(3)包括稻草保溫板標準板(9)、稻草保溫板圈梁填充板和稻草保溫板構造柱填充板(11)。內葉墻圈梁(4)和外葉墻圈梁(5)之間設置稻草保溫板圈梁填充板(10),構造柱(7)與外葉墻(2)之間設置稻草保溫板構造柱填充板(11);稻草保溫板圈梁填充板(10)和稻草保溫板構造柱填充板(11)既作為保溫板,也分別作為內葉墻圈梁(4)、外葉墻圈梁(5)和構造柱(7)的澆筑模板。其他部位采用稻草保溫板標準板(9)。內葉墻⑴和外葉墻⑵之間設置拉結件(8),拉結件⑶設置在內葉墻⑴和外葉墻⑵的水平灰縫和稻草保溫板⑶的接口處,拉結件⑶的豎向間距為400mm。板與板之間采用階梯形接口,拉結件(8)穿過稻草保溫板(3)的接口處,保證其中一個稻草保溫板(3)的階梯形接口的完好。內葉墻⑴采用砌塊或磚,外葉墻(2)采用磚。采用遮蓋物擋住稻草保溫板(3)的階梯形接口,首先砌筑四行外葉墻(2)磚,然后設置稻草保溫板(3),在砌筑兩行砌塊或四行磚,再布置拉結件,墻體砌筑依此進行。在內葉墻圈梁(4)、外葉墻圈梁(5)、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6)和構造柱(7)等處的稻草保溫板(3)不僅采用磚和砌塊固定,且應采用其他輔助支護方式保證混凝土的澆筑和振搗。本專利技術的優點與有益效果 本專利技術的效果和優點是造價低、節省大量施工時間及施工成本,材料損耗率極低,不產生建筑垃圾,施工場地整潔、文明、快捷、簡便,并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保溫性能。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稻草保溫板夾心墻橫斷面I示意 圖2為本專利技術稻草保溫板夾心墻橫斷面2示意 圖3為本專利技術稻草保溫板夾心墻縱斷面示意 圖4為本專利技術稻草保溫板夾心墻水平斷面示意 圖5為稻草保溫板和拉結件布局示意圖。圖中,I為內葉墻;2為外葉墻;3為稻早保溫板;4為內葉墻圈梁;5為外葉墻圈梁;6為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7為構造柱;8為拉結件;9為稻草保溫板標準板;10為稻草保溫板圈梁填充板;11為稻草保溫板構造柱填充板。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技術方案和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提出的稻草保溫板夾心墻如圖f圖5所示。主要由內葉墻I、外葉墻2、稻草保溫板3、內葉墻圈梁4、外葉墻圈梁5、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6、構造柱7、拉結件8、稻草保溫板標準板9、稻草保溫板圈梁填充板10和稻草保溫板構造柱填充板11等組成。內葉墻I采用砌塊或磚,外葉墻2采用磚。采用遮蓋物擋住稻草保溫板3的階梯形接口,首先砌筑四行外葉墻2磚,然后設置稻草保溫板3,在砌筑兩行砌塊或四行磚,再布置拉結件,墻體砌筑依此進行。在內葉墻圈梁(4)、外葉墻圈梁5、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6 和構造柱7等處的稻草保溫板3不僅采用磚和砌塊固定,且應采用其他輔助支護方式保證混凝土的澆筑和振搗。權利要求1.一種稻草保溫板夾心墻,由內葉墻(I)、外葉墻(2)、稻草保溫板(3)、內葉墻圈梁(4)、外葉墻圈梁(5)、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6)、構造柱(7)、拉結件(8)、稻草保溫板標準板(9)、稻草保溫板圈梁填充板(10)和稻草保溫板構造柱填充板(11)組成,其特征在于,內葉墻(I)厚度為外葉墻(2)厚度的2倍;在每一樓層內葉墻(I)和外葉墻(2)分別設置內葉墻圈梁⑷和外葉墻圈梁(5);內葉墻圈梁⑷和外葉墻圈梁(5)之間設置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6),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6)之間留有間距的間距,高度與內葉墻圈梁(4)和外葉墻圈梁(5)的高度相同,在內葉墻(I)和外葉墻(2)之間除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6)和拉結件(8),均應設置稻草保溫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稻草保溫板夾心墻,由內葉墻(1)、外葉墻(2)、稻草保溫板(3)、內葉墻圈梁(4)、外葉墻圈梁(5)、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6)、構造柱(7)、拉結件(8)、稻草保溫板標準板(9)、稻草保溫板圈梁填充板(10)和稻草保溫板構造柱填充板(11)組成,其特征在于,內葉墻(1)厚度為外葉墻(2)厚度的2倍;在每一樓層內葉墻(1)和外葉墻(2)分別設置內葉墻圈梁(4)和外葉墻圈梁(5);內葉墻圈梁(4)和外葉墻圈梁(5)之間設置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6),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6)之間留有間距的間距,高度與內葉墻圈梁(4)和外葉墻圈梁(5)的高度相同,在內葉墻(1)和外葉墻(2)之間除內葉墻與外葉墻連系梁(6)和拉結件(8),均應設置稻草保溫板(3),稻草保溫板(3)包括稻草保溫板標準板(9)、稻草保溫板圈梁填充板(10)和稻草保溫板構造柱填充板(11),內葉墻圈梁(4)和外葉墻圈梁(5)之間設置稻草保溫板圈梁填充板(10),構造柱(7)與外葉墻(2)之間設置稻草保溫板構造柱填充板(11);稻草保溫板圈梁填充板(10)和稻草保溫板構造柱填充板(11)既作為保溫板,也分別作為內葉墻圈梁(4)、外葉墻圈梁(5)和構造柱(7)的澆筑模板,其他部位采用稻草保溫板標準板(9)。...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延年,
申請(專利權)人:沈陽建筑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