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混凝土結構領域,具體為一種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拆分拼裝結構以及拼裝連接方法,由預制柱、預制梁、預制剪力墻和現澆節點構成,預制柱下端預埋套筒,與下層柱上端伸出來的鋼筋突出段相互嵌合,通過灌注砂漿與下層柱連接為一體。預制梁縱向鋼筋伸入節點核心區內錨固或與對側梁筋進行機械式連接,預制柱和預制剪力墻之間設置現澆帶進行柱墻預埋筋連接。預制剪力墻下端預埋鋼筋套筒與下層墻伸上來的鋼筋突出段相互嵌合,通過灌注砂漿與下層墻連接為一體。預制剪力墻上端與預制梁通過向貫通孔及套筒灌注砂漿,實現上下層剪力墻豎向鋼筋的貫通連接,解決因預制梁隔斷而使剪力墻豎向鋼筋難以連續的關鍵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領域,具體為一種由預制柱、預制梁和預制剪力墻構成的預制裝配整體式(以下簡稱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拆分拼裝體系,構件連接構造,由這種拆分拼裝體系和連接構造建造的結構物,以及拼裝連接方法。
技術介紹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現有技術主要是純框架結構和純剪力墻結構,由預制柱、預制梁和預制剪力墻構成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尚未見著文。與純框架結構或純剪力墻結構相比,由于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是線材和面材的組合,特別是剪力墻被梁和柱隔斷,造成受力鋼筋裝配式接續難度大,未見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法。到目前為止,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主要是靠全現澆工法來建造。裝配式框架結構的常規做法是梁和柱預制,節點現澆,其特點是各個方向梁和柱的鋼筋穿插交匯連接錨固于節點核心區,節點施工 難度較大,但結構整體性好,可以達到等同現澆結構。裝配式剪力墻結構的現行做法是,上下墻豎向鋼筋采用套筒對接或預留孔鋼筋漿錨搭接,左右墻水平鋼筋采用現澆帶搭接,其主要問題是豎向鋼筋一般為雙面筋,其根數過多,搭接長度較長,不便于施工。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的裝配式拆分拼裝連接結構和拼裝連接建造方法,核心內容是在采用現澆節點以達到簡化構件制作和拼裝難度的同時,提出①剪力墻上端甩筋,②獨立插筋,③梁內預埋插筋這三種剪力墻豎向鋼筋的連接方式,解決因預制梁隔斷而使剪力墻豎向鋼筋難以連續的關鍵問題。_4] 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一種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拆分拼裝結構,該結構為預制柱、預制梁、預制剪力墻和現澆節點構成的結構拆分拼裝體系;預制柱的下端預埋鋼筋套筒,與下層柱伸上來的鋼筋突出段相互嵌合,通過向套筒及相連水平縫內注砂漿,與下層柱連接為整體;預制剪力墻的下端預埋鋼筋套筒,與下層墻伸上來的鋼筋突出段相互嵌合,通過向套筒及相連水平縫內灌注砂漿,與下層剪力墻連接為整體;預制柱與預制剪力墻之間設置現澆帶,并在現澆帶內對使預制柱側預埋鋼筋和剪力墻端面預埋鋼筋進行水平連接,通過現場澆注混凝土使預制柱與剪力墻連接為整體;預制柱的上端為突出直鋼筋,貫穿現澆節點并突出于樓板面之上。所述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拆分拼裝結構,預制剪力墻的上端為突出直鋼筋,預制梁內預留貫通孔;預制剪力墻上端的突出直鋼筋貫穿預制梁預留貫通孔并突出于樓板面之上,預留貫通孔及剪力墻上端與梁之間的水平縫內灌注砂漿,使剪力墻與梁固結為整體。所述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拆分拼裝結構,預制剪力墻的上端預埋鋼筋套筒,預制梁內預留貫通孔,另備獨立的上下墻連接筋作為插筋,插筋由上向下貫穿預制梁預留貫通孔,并插入預制剪力墻上端預埋的鋼筋套筒內,套筒、剪力墻上端與梁底之間水平縫及預留貫通孔內灌注砂漿,使剪力墻與梁固結為整體。所述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拆分拼裝結構,預制剪力墻的上端預埋鋼筋套筒,預制梁內預埋上下墻連接筋,由上向下安裝預制梁,使預埋上下墻連接筋的下端插入預制剪力墻上端預埋的鋼筋套筒內,套筒及剪力墻上端與梁底之間的水平縫內灌注砂漿,使剪力墻與梁連接為整體。所述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拆分拼裝結構,在所述剪力墻水平方向的任意位置設置剪力墻和相鄰柱之間的拆分連接和增設剪力墻自身的拆分連接。所述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拆分拼裝結構,預制梁采用疊合方式的預制梁,或者預制梁采用全預制方式的預制梁。所述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拆分拼裝結構,套筒灌漿的對接方式采用預留孔鋼筋漿錨搭接方式代替。·所述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拆分拼裝結構,該結構作為具有單跨剪力墻、連跨剪力墻的框架-剪力墻結構,或者具有縱橫軸二方向剪力墻的框架-剪力墻結構。本專利技術中,可以使用上述任何一項所述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的拆分拼裝結構建造的框架-剪力墻結構物。上述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拆分拼裝結構的拼裝連接方法,在每層樓施工中,第一步,吊裝預制柱,將左右預制柱的下端預埋鋼筋套筒與下層柱伸上來的鋼筋突出段相互嵌合,定位后向套筒及相連水平縫內注砂漿;第二步,吊裝預制剪力墻,將預制剪力墻的下端預埋鋼筋套筒與下層墻伸上來的鋼筋突出段相互嵌合,定位后向套筒及相連水平縫內灌注砂漿;第三步,將柱側預埋鋼筋突出段與剪力墻端面預埋鋼筋突出段進行水平搭接,同時配置豎向鋼筋,然后對在現澆帶部分支模并澆注混凝土 ;第四步,吊裝預制梁,使預制剪力墻上端突出直鋼筋貫穿預制梁內預留貫通孔,或將上下墻連接筋由上向下穿過預制梁貫通孔插入預制剪力墻上端預埋的套筒內,或使預制梁內預埋插筋由上向下插入預制剪力墻上端預埋的套筒內;預制梁安裝就位后,向水平縫和預留貫通孔以及套筒內灌注砂漿;第五步,梁柱節點核心區支模,現澆樓板支模或安裝疊合板并配置上部鋼筋;第六步,澆筑節點混凝土,澆筑疊合層混凝土,完成本層施工;進行上一層施工,重復以上六個步驟。本專利技術的效果:I、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拆分拼裝結構體系和構件連接方法,從整體上看具有以下特點①各構件拆分位置合理,便于構件制作和運輸構件一般對稱,重量合理,便于吊裝安裝;③所有構件均為由上向下安裝,便于吊裝安裝;④豎向鋼筋接頭采用單一的鋼筋套筒灌漿對接,接頭可靠;⑤剪力墻豎向鋼筋在按最低構造要求配置雙面分布筋的同時,將計算需要的豎向鋼筋面積集中為一排大間距粗直徑鋼筋配置在墻中線上。這樣,即滿足規范構造要求,鋼筋接頭又少。雖然鋼筋用量稍增,但套筒少,成本相對較低,還便于施工;⑥柱墻間現澆帶寬度小,現場濕作業少,裝配率高。2、本專利技術的核心內容是預制剪力墻豎向鋼筋(芯筋)的連接方法,本專利技術中的三種方法具有各自的特點,可根據實際條件合理選用。由預制柱、預制梁和預制剪力墻構成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時,如何進行柱的拆分與連接,梁的拆分與連接,剪力墻與相鄰柱的拆分與連接,剪力墻與相鄰梁的拆分與連接,以及上下層剪力墻之間鋼筋的連接。通過采用合理有效的拆分拼裝體系和構件連接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現場澆注混凝土等濕作業,提高裝配化程度,縮短工期,同時方便構件制作和保證裝配式結構的整體性。3、本專利技術結構體系由預制柱、預制梁、預制剪力墻和現澆節點構成,預制柱下端預埋套筒,與下層柱上端伸出來的鋼筋突出段相互嵌合,通過灌注砂漿與下層柱連接為一體,預制梁縱向鋼筋伸入節點核心區內錨固或與對側梁筋進行機械式連接,預制柱和預制剪力墻之間設置現澆帶進行柱墻預埋筋連接。預制剪力墻下端預埋鋼筋套筒與下層墻伸上來的鋼筋突出段相互嵌合,通過灌注砂漿與下層墻連接為一體。預制剪力墻上端突出鋼筋與預 制梁內預留豎向貫通孔對應銜接,或者,預制剪力墻上端預埋鋼筋套筒與預制梁內預埋插筋或預制梁內預留貫通孔后插入短鋼筋對應銜接。從而,通過向貫通孔及套筒灌注砂漿,實現上下層剪力墻豎向鋼筋的貫通連接。附圖說明圖I (a)_圖I (d):本專利技術第一種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拆分拼裝連接構造圖(①預制梁內預留貫通孔,套入預制墻上部突出鋼筋方式)。其中,圖I (a)為拆分的立面主視圖;圖I (b)為拼裝的立面主視圖;圖I (C)為圖I (a)中II - II剖面圖;圖I(d)為圖I Ca)中I - I首Ij面圖。圖2 Ca)-圖2 (d):本專利技術第二種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拆分拼裝連接構造平,立,剖面圖(②預制梁內預留貫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拆分拼裝結構,其特征是:該結構為預制柱、預制梁、預制剪力墻和現澆節點構成的結構拆分拼裝體系;預制柱的下端預埋鋼筋套筒,與下層柱伸上來的鋼筋突出段相互嵌合,通過向套筒及相連水平縫內注砂漿,與下層柱連接為整體;預制剪力墻的下端預埋鋼筋套筒,與下層墻伸上來的鋼筋突出段相互嵌合,通過向套筒及相連水平縫內灌注砂漿,與下層剪力墻連接為整體;預制柱與預制剪力墻之間設置現澆帶,并在現澆帶內對使預制柱側預埋鋼筋和剪力墻端面預埋鋼筋進行水平連接,通過現場澆注混凝土使預制柱與剪力墻連接為整體;預制柱的上端為突出直鋼筋,貫穿現澆節點并突出于樓板面之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唯堅,
申請(專利權)人:沈陽建筑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