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裝配式鋼框架內填鋼筋混凝土墻及其連接結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裝配式墻體及其連接結構,特別是一種鋼框架內填鋼筋混凝土墻及其連接結構。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鋼框架內填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一般是由四周的鋼框架及其內部填充的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組成,兩者通過栓釘連接,形成由鋼框架柱承受傾覆彎矩,內填鋼筋混凝土墻承受剪力的墻體結構體系。這種結構體系的傳統施工方式是先安裝鋼框架,然后現場在鋼框架的內部澆筑剪力墻。這種施工方式存在以下缺點:一、現場支模板、綁鋼筋等工序,混凝土剪力墻現場濕作業多,施工速度慢,影響施工工期;二、鋼梁下部區域混凝土的澆筑不容易密實;三、無法和鋼框架實現同步安裝。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裝配式鋼框架內填鋼筋混凝土墻及其連接結構,要解決以往現澆式鋼框架內填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施工周期長、現場濕作業多、澆筑不密實以及無法實現同步安裝等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裝配式鋼框架內填鋼筋混凝土墻,包括墻體,所述墻體包括墻頂鋼板帶、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和墻底T形鋼梁,所述墻頂鋼板帶沿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的長度方向水平居中設置、與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墻底T形鋼梁包括橫板帶和豎板帶,橫板帶沿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的長度方向水平居中設置、與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豎板帶沿橫板帶的長度方向居中設置、與橫板帶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橫板帶與墻頂鋼板帶的尺寸相等,兩者的寬度均大于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的寬度,兩者的長度均大于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的長度。所述墻頂鋼板帶的下表面預先焊接有第一錨固件,所述第一錨固件埋入預制鋼筋混凝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裝配式鋼框架內填鋼筋混凝土墻,包括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體包括墻頂鋼板帶(1)、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2)和墻底T形鋼梁(3),所述墻頂鋼板帶(1)沿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2)的長度方向水平居中設置、與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2)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墻底T形鋼梁(3)包括橫板帶(3.1)和豎板帶(3.2),橫板帶(3.1)沿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2)的長度方向水平居中設置、與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2)的下表面固定連接,豎板帶(3.2)沿橫板帶(3.1)的長度方向居中設置、與橫板帶(3.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橫板帶(3.1)與墻頂鋼板帶(1)的尺寸相等,兩者的寬度均大于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的寬度,兩者的長度均大于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的長度。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裝配式鋼框架內填鋼筋混凝土墻,包括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體包括墻頂鋼板帶(1)、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2)和墻底T形鋼梁(3),所述墻頂鋼板帶(1)沿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2)的長度方向水平居中設置、與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2)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墻底T形鋼梁(3)包括橫板帶(3.1)和豎板帶(3.2),橫板帶(3.1)沿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2)的長度方向水平居中設置、與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2)的下表面固定連接,豎板帶(3.2)沿橫板帶(3.1)的長度方向居中設置、與橫板帶(3.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橫板帶(3.1)與墻頂鋼板帶(1)的尺寸相等,兩者的寬度均大于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的寬度,兩者的長度均大于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的長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鋼框架內填鋼筋混凝土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頂鋼板帶(1)的下表面預先焊接有第一錨固件(4),所述第一錨固件(4)埋入預制鋼筋混凝土墻板(2)的頂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鋼框架內填鋼筋混凝土墻,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板帶(3.1)的上表面預先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瓊,郁銀泉,王喆,段智超,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