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多級裝配式格構框架建筑結構,該建筑結構包括主結構以及設置主結構上的子結構,主結構為格構式門式框架結構,該格構式門式框架結構包括多個并列設置的豎直桁架組件以及設置在相鄰的兩個豎直桁架組件之間的水平桁架組件,相鄰的兩個豎直桁架組件通過水平桁架組件連接在一起,子結構為可拆卸式腳手架結構,子結構將重力荷載傳遞至主結構中。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腳手架結構、門式框架結構與格構式結構結合在一起,通過合理的連接方式,組成裝配式建筑結構,整個結構的受力清晰合理,主結構與子結構相互協作,既能夠滿足豎向承重體系的要求,也能滿足風荷載下的側向剛度要求,且方便拆卸,能夠滿足臨時性建筑的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多級裝配式格構框架建筑結構
本技術屬于建筑結構工程
,涉及一種多級裝配式格構框架建筑結構。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建筑結構也逐漸呈現多樣化趨勢。門式剛架為一種常見的建筑結構,主要包括剛架斜梁、剛架柱、支撐、檁條、系桿、山墻骨架等。門式框架結構的房屋具有受力簡單、傳力路徑明確、構件制作快捷、便于工廠化加工、施工周期短等特點,因此多用于工業、商業及文化娛樂公共設施等工業與民用建筑中。門式框架結構具體應用在單層工建廠房、民建超級市場和展覽館、庫房以及各種不同類型倉儲式工業及民用建筑中,尤其是用于臨時性展覽館等建筑時,由于其易搭建、臨時性的特性,不需要像一般的工廠廠房等非臨時性建筑一樣設計施工,具有很高的便利性。腳手架結構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建筑結構,該類結構應用廣泛,可用于裝修工程施工作業、砌筑和結構工程施工作業或應用于設備安裝或檢修懸挑作業。但腳手架結構的搭建需要有附著物作為基礎,否則難以搭建。此外,由于腳手架結構、構件存在初始缺陷,如桿件的初彎曲、銹蝕,搭設尺寸誤差、受荷偏心等均較大,使得腳手架結構的受力合理性較差,在用于某些臨時性展覽館時存在建筑缺陷與結構缺陷。因此,若能使腳手架結構具有門式框架結構的受力合理性,將兩者的優勢綜合起來,便能夠提高腳手架的整體性能,進一步擴大腳手架的應用范圍。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結構穩固、受力合理且搭建容易的多級裝配式格構框架建筑結構。本技術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多級裝配式格構框架建筑結構,該建筑結構包括主結構以及設置主結構上的子結構,所述的主結構為格構式門式框架結構,該格構式門式框架結構包括多個并列設置的豎直桁架組件以及設置在相鄰的兩個豎直桁架組件之間的水平桁架組件,相鄰的兩個豎直桁架組件通過水平桁架組件連接在一起,所述的子結構為可拆卸式腳手架結構,所述的子結構將重力荷載傳遞至主結構中。多個豎直桁架組件的高度可根據實際需要,設計為高低不同的豎直桁架組件,并根據相鄰的兩個豎直桁架組件之間的間距,確定水平桁架組件的尺寸,實現水平桁架組件的不同跨度要求。水平桁架組件同時具有轉換梁的功能。由于多個豎直桁架組件的高度不同,子結構設置在主結構上,因此在同一水平面上,會同時存在著主結構與子結構,使主結構與子結構相互交錯排列,形成互補,既能滿足豎向承重體系的要求,也能滿足風荷載下的側向剛度要求,增加整體結構的受力合理性。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子結構采用懸掛式或上承式固定設置在主結構上。所述的豎直桁架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設置的第一主結構水平格構柱以及一對沿豎直方向設置且分別位于第一主結構水平格構柱兩端的主結構豎直格構柱。第一主結構水平格構柱及主結構豎直格構柱均為格構式,相比單個直管形式,具有更好的面外穩定性,同時,相比空腹桁架結構,格構式的豎直桁架組件提供的抗側剛度更大。所述的水平桁架組件包括一對沿水平方向設置且分別與第一主結構水平格構柱相垂直的第二主結構水平格構柱以及設置在一對第二主結構水平格構柱之間的第三主結構水平格構柱。所述的第一主結構水平格構柱、第二主結構水平格構柱、第三主結構水平格構柱及主結構豎直格構柱均包括多個并列設置的第一主結構直管以及設置在相鄰兩第一主結構直管之間的第二主結構直管。多個第一主結構直管可以呈三點排列或四點排列,并通過第二主結構直管相連接,共同組成格構柱結構。所述的第一主結構直管與第二主結構直管之間采用剛接形式連接。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主結構中的各部件之間均采用剛接形式連接。作為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主結構中的各部件之間均采用帶多條焊縫的剛接形式連接。所述的子結構包括多個沿豎直方向設置在主結構上的子結構豎直格構柱以及設置在相鄰的兩個子結構豎直格構柱之間的子結構水平格構柱。子結構豎直格構柱與子結構水平格構柱組成可拆卸式腳手架結構。所述的子結構也可以由多個單桿縱橫交錯,組成可拆卸式腳手架結構。所述的子結構豎直格構柱及子結構水平格構柱均包括多個并列設置的第一子結構直管以及設置在相鄰的兩個第一子結構直管之間的第二子結構直管。所述的第一子結構直管與第二子結構直管之間采用鉸接形式連接。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第一子結構直管與第二子結構直管之間通過連接件鉸接。采用連接件鉸接方式,便于拆卸和裝配。作為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主結構與子結構之間采用剛接形式連接。所述的第一主結構直管、第二主結構直管、第一子結構直管及第二子結構直管均為空心圓管。所述的主結構及子結構中均設有斜撐。主結構中的斜撐與主結構之間采用剛接形式連接,子結構中的斜撐與子結構之間采用鉸接形式連接。斜撐能夠提高結構側向抗側與豎向承重能力,可根據需要設置在相應的受力部位,并可以在滿足受力要求的情況下改變布置形式,例如單斜撐、交叉斜撐、人字形斜撐或者跨多層的大斜撐布置。所述的主結構及子結構中還可添加其它常用的支撐,使整體結構具有更強的抗側剛度和更強的豎向承重能力。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本建筑結構中,主結構與子結構在整個建筑結構中所占的比例大致相同,均為50%左右。本技術中,主結構作為第一級,子結構作為第二級,主結構主要為整個建筑結構提供抗側剛度與承載力需求,子結構作為附屬結構,主要傳遞上部重力荷載,主結構和子結構形成多級受力體系。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特點:1)本技術將腳手架結構、門式框架結構與格構式結構結合在一起,通過合理的連接方式,組成裝配式建筑結構,整個結構的受力清晰合理,主結構與子結構相互協作,既能夠滿足豎向承重體系的要求,也能滿足風荷載下的側向剛度要求;2)將子結構設置在主結構上,便于腳手架式的子結構的搭建,使得整個建筑結構不僅能夠滿足建筑形態要求,而且能夠使結構體系更加合理;3)子結構中各部件之間通過鉸接形式連接,結構穩固,且方便拆卸,能夠滿足臨時性建筑的要求。附圖說明圖1為實施例中建筑結構的豎直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中主結構的右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實施例中豎直桁架組件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實施例中水平桁架組件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實施例中格構柱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說明:1—主結構、2—子結構、3—第一主結構水平格構柱、4—主結構豎直格構柱、5—第二主結構水平格構柱、6—第三主結構水平格構柱、7—第一主結構直管、8—第二主結構直管、9—斜撐。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以本技術技術方案為前提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實施例:如圖1所示的一種多級裝配式格構框架建筑結構,該建筑結構包括主結構1以及設置主結構1上的子結構2,主結構1為格構式門式框架結構,如圖2所示,該格構式門式框架結構包括多個并列設置的豎直桁架組件以及設置在相鄰的兩個豎直桁架組件之間的水平桁架組件,相鄰的兩個豎直桁架組件通過水平桁架組件連接在一起,子結構2為可拆卸式腳手架結構,所述的子結構2將重力荷載傳遞至主結構1中。如圖3所示,豎直桁架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設置的第一主結構水平格構柱3以及一對沿豎直方向設置且分別位于第一主結構水平格構柱3兩端的主結構豎直格構柱4。如圖4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級裝配式格構框架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建筑結構包括主結構(1)以及設置主結構(1)上的子結構(2),所述的主結構(1)為格構式門式框架結構,該格構式門式框架結構包括多個并列設置的豎直桁架組件以及設置在相鄰的兩個豎直桁架組件之間的水平桁架組件,相鄰的兩個豎直桁架組件通過水平桁架組件連接在一起,所述的子結構(2)為可拆卸式腳手架結構,所述的子結構(2)將重力荷載傳遞至主結構(1)中。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級裝配式格構框架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建筑結構包括主結構(1)以及設置主結構(1)上的子結構(2),所述的主結構(1)為格構式門式框架結構,該格構式門式框架結構包括多個并列設置的豎直桁架組件以及設置在相鄰的兩個豎直桁架組件之間的水平桁架組件,相鄰的兩個豎直桁架組件通過水平桁架組件連接在一起,所述的子結構(2)為可拆卸式腳手架結構,所述的子結構(2)將重力荷載傳遞至主結構(1)中。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級裝配式格構框架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豎直桁架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設置的第一主結構水平格構柱(3)以及一對沿豎直方向設置且分別位于第一主結構水平格構柱(3)兩端的主結構豎直格構柱(4)。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級裝配式格構框架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桁架組件包括一對沿水平方向設置且分別與第一主結構水平格構柱(3)相垂直的第二主結構水平格構柱(5)以及設置在一對第二主結構水平格構柱(5)之間的第三主結構水平格構柱(6)。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多級裝配式格構框架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主結構水平格構柱(3)、第二主結構水平格構柱(5)、第三主結構水平格構柱(6)及主結構豎直格構柱(4)均包括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昕,李寒松,劉射洪,嚴從志,馬壯,劉驥,方葆益,林禎杉,
申請(專利權)人: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希菩工程咨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合李建筑設計事務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