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fabricated underground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comprising a top side wall section and a plurality of side walls and a central section at the bottom of side wall sections, each side wall segment includes about two side walls, the top of the top side wall segment fixed roof, the top and bottom side wall section the fixed plate, the top section of the side wall bottom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of the wall on the side by the central section, between the middle side wall segments sequentially on top of the middle phase, side wall and bottom wall segment connection section, roof, side wall top section, middle side wall and bottom section the common enclosed space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rapid construction.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預制裝配式地下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本專利技術土木工程的
,具體涉及一種預制裝配式地下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開發城市地下空間已經成為全世界解決城市交通擁擠的重要方法,而盾構隧道作為隧道暗挖法施工的重要方法之一,并不適用于深度淺、寬度不大的地下結構施工,而地下人行/車輛隧道、地鐵區間隧道等小型地下結構作為地下交通的主要形式在全球各大城市被大量使用,如依然使用盾構隧道方法,則會出現結構施工工藝復雜、施工周期長等缺點,不利于節約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施工工藝簡單、施工迅速的預制裝配式地下結構及其施工方法。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預制裝配式地下結構,其中:包括一個頂部側墻分段、若干個中部側墻分段和一個底部側墻分段,每個側墻分段均包括左右兩個側墻,頂部側墻分段的頂部固定有頂板,底部側墻分段的頂部固定有底板,頂部側墻分段的底部與最靠上的中部側墻分段的頂部連接,中部側墻分段之間依次上下相接,最靠下的中部側墻分段與底部側墻分段的頂部連接,頂板、頂部側墻分段、中部側墻分段和底板共同圍合成地下結構空間。為優化上述技術方案,采取的具體措施還包括:上述的頂部側墻分段和中部側墻分段的左側墻左側以及右側墻右側為土層,左側墻右側以及右側墻左側為地下結構空間,底部側墻分段整體扎入土層中。上述的頂部側墻分段與頂板之間、各側墻分段之間以及底部側墻分段與底板之間均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上述的下部的側墻分段位于上部的側墻分段的內側,且相鄰的側墻分段之間具有貼合面,螺栓穿過貼合面將相鄰側墻分段固定在一起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制裝配式地下結構,其特征是:包括一個頂部側墻分段(1)、若干個中部側墻分段(2)和一個底部側墻分段(3),每個側墻分段均包括左右兩個側墻,所述的頂部側墻分段(1)的頂部固定有頂板(4),所述的底部側墻分段(3)的頂部固定有底板(5),所述的頂部側墻分段(1)的底部與最靠上的中部側墻分段(2)的頂部連接,所述的中部側墻分段(2)之間依次上下相接,最靠下的中部側墻分段(2)與底部側墻分段(3)的頂部連接,所述的頂板(4)、頂部側墻分段(1)、中部側墻分段(2)和底板(5)共同圍合成地下結構空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預制裝配式地下結構,其特征是:包括一個頂部側墻分段(1)、若干個中部側墻分段(2)和一個底部側墻分段(3),每個側墻分段均包括左右兩個側墻,所述的頂部側墻分段(1)的頂部固定有頂板(4),所述的底部側墻分段(3)的頂部固定有底板(5),所述的頂部側墻分段(1)的底部與最靠上的中部側墻分段(2)的頂部連接,所述的中部側墻分段(2)之間依次上下相接,最靠下的中部側墻分段(2)與底部側墻分段(3)的頂部連接,所述的頂板(4)、頂部側墻分段(1)、中部側墻分段(2)和底板(5)共同圍合成地下結構空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制裝配式地下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頂部側墻分段(1)和中部側墻分段(2)的左側墻左側以及右側墻右側為土層,左側墻右側以及右側墻左側為地下結構空間,所述的底部側墻分段(3)整體扎入土層中。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預制裝配式地下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頂部側墻分段(1)與頂板(4)之間、各側墻分段之間以及底部側墻分段(3)與底板(5)之間均通過螺栓(6)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預制裝配式地下結構,其特征是:下部的側墻分段位于上部的側墻分段的內側,且相鄰的側墻分段之間具有貼合面,所述的螺栓(6)穿過貼合面將相鄰側墻分段固定在一起。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預制裝配式地下結構,其特征是:地下結構空間的內部側墻上涂覆有防水加強層(7)。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預制裝配式地下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水加強層(7)為泡沫樹脂。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預制裝配式地下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頂部側墻分段(1)、中部側墻分段(2)和一個底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左熹,周桂云,顧榮蓉,倪紅,
申請(專利權)人:金陵科技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