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裝配式預制花槽形成的垂直綠墻體系,包括若干交錯搭接的預制花槽,所述搭接的部位為預制花槽上、貫通垂直綠墻的預留結構孔洞,由預制花槽上的預留結構孔洞穿過的豎向鋼結構與預制花槽固定連接形成穩定的砌筑結構體系,在所述預制花槽下部預留有橫向貫穿的凹槽,在所述凹槽內設置有滴水管道形成灌溉系統,在所述預制花槽底部預留有找坡及排水孔洞,在所述垂直綠墻頂部設置有壓頂。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計通過簡單可靠的結構與構造關系,擴展了綠植墻的類型,使得垂直綠墻本身成為一種完整的結構構造及功能體系,并且與鋼筋混凝土工業化預制工藝完美結合,實現了較高的標準化設計生產,填補了國內外垂直綠墻在此技術體系上的空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裝配式預制花槽形成的垂直綠墻體系
本技術涉及一種裝配式預制花槽形成的垂直綠墻體系,這種體系設計適用于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中成片預制花槽形成的預制綠墻。
技術介紹
發展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可以有效節約資源和能源,提高材料在實現建筑節能和結構性能方面的效率,減少現場施工對場地等環境條件的要求,減少建筑垃圾和對環境的不良影響,提高建筑功能和結構性能,實現低能耗、低排放的建造過程,促進我國建筑業的整體發展,實現預定的節能、減排目標,是促進建筑業由粗放向精細發展、提升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實現建筑業節約資源能源和環保的重要方向,是大規模建設工程量、勞動力短缺以及改善勞動環境的緊迫需求,是實現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和建筑產業現代化的主要途徑和手段。目前由成片預制花槽形成的預制綠墻,在建造完成后,栽種綠色植物,既可滿足建筑景觀要求,又能豐富建筑立面,還能調節室外環境,增加觀賞資源,是一種很有推廣價值的預制裝配式圍護建筑形式。而現有成片預制花槽的連接構造在國內外設計研究均屬空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專利技術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即滿足結構安全,又滿足建筑效果,同時滿足植物采光、通風、灌溉、排澇的要求,而且便于預制裝配的花槽形成的垂直綠墻體系。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裝配式預制花槽形成的垂直綠墻體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交錯搭接的預制花槽,所述搭接的部位為預制花槽上、貫通垂直綠墻的預留結構孔洞,由預制花槽上的預留結構孔洞穿過的豎向鋼結構與預制花槽固定連接形成穩定的砌筑結構體系,所述預制花槽中部為預留種植腔體,若干預制花槽交錯搭接后形成具有采光通風效果的種植空間,在所述預制花槽下部預留有橫向貫穿的凹槽,在所述凹槽內設置有滴水管道形成灌溉系統,在所述預制花槽底部預留有找坡及排水孔洞,通過找坡及排水孔洞逐層向下排澇,在所述垂直綠墻頂部設置有壓頂,所述壓頂橫向連接處預留鋼筋,使結構在壓頂交接部位收頭。本技術所述的裝配式預制花槽形成的垂直綠墻體系,其所述預制花槽包括標準花槽、端頭花槽以及轉角花槽,所述端頭花槽設置在垂直綠墻的端頭處,所述轉角花槽設置在垂直綠墻的轉角處,當垂直綠墻沒有轉角結構時,所述標準花槽設置在兩側端頭花槽之間,當垂直綠墻有轉角結構時,所述標準花槽設置在端頭花槽與轉角花槽之間。本技術所述的裝配式預制花槽形成的垂直綠墻體系,其所述壓頂包括標準壓頂、端頭壓頂以及轉角壓頂,所述標準壓頂、端頭壓頂以及轉角壓頂分別與預制花槽的標準花槽、端頭花槽以及轉角花槽對應配合。本技術所述的裝配式預制花槽形成的垂直綠墻體系,其所述預制花槽呈向外突出的結構形態。本技術所述的裝配式預制花槽形成的垂直綠墻體系,其所述豎向鋼結構與預制花槽通過現澆混凝土灌實固定在一起。本技術通過預制花槽單元形成垂直綠墻體系,此設計體系結構安全可靠,又滿足建筑美觀要求,方便工廠化生產預制和裝配化施工,同時滿足植物采光、通風、灌溉、排澇的要求,填補了國內外預制花槽連接技術的空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綠墻體系的安裝平面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綠墻體系的壓頂平面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綠墻體系的立面示意圖。圖4和圖5是本技術中標準花槽交錯搭接的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中標準花槽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中端頭花槽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中轉角花槽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技術中標準壓頂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技術中端頭壓頂的結構示意圖。圖11是本技術中轉角壓頂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1為預制花槽,1a為標準花槽,1b為端頭花槽,1c為轉角花槽,2為預留結構孔洞,3為豎向鋼結構,4為預留種植腔體,5為種植空間,6為凹槽,7為滴水管道,8為找坡及排水孔洞,9為壓頂,9a為標準壓頂,9b為端頭壓頂,9c為轉角壓頂。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詳細的說明。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附圖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1-11所示,一種裝配式預制花槽形成的垂直綠墻體系,包括若干交錯搭接的預制花槽1,所述預制花槽1呈向外突出的結構形態,所述搭接的部位為預制花槽1上、貫通垂直綠墻的預留結構孔洞2,由預制花槽1上的預留結構孔洞2穿過的豎向鋼結構3與預制花槽1固定連接形成穩定的砌筑結構體系,所述豎向鋼結構3與預制花槽1通過現澆混凝土灌實固定在一起,所述預制花槽形成的砌筑結構體系需要經過結構計算,保證結構安全;所述預制花槽1中部為預留種植腔體4,用于裝填種植土壤,若干預制花槽1交錯搭接后形成具有采光通風效果的種植空間5,在所述預制花槽1下部預留有橫向貫穿的凹槽6,在所述凹槽6內設置有滴水管道7形成灌溉系統,在所述預制花槽1底部預留有找坡及排水孔洞8,通過找坡及排水孔洞8逐層向下排澇,垂直綠墻底部與基礎連接,通過(樓)地面的排水系統完成綠墻溢流排水,在所述垂直綠墻頂部設置有壓頂9,所述壓頂9橫向連接處預留鋼筋,使結構在壓頂9交接部位收頭,壓頂也是綠墻造型的上部輪廓和收頭。其中,所述預制花槽1包括標準花槽1a、端頭花槽1b以及轉角花槽1c,所述端頭花槽1b設置在垂直綠墻的收頭處,所述轉角花槽1c設置在垂直綠墻的轉角處,使垂直綠墻造型可以順利完成多種形態的轉折變化,當垂直綠墻沒有轉角結構時,所述標準花槽1a設置在兩側端頭花槽1b之間,當垂直綠墻有轉角結構時,所述標準花槽1a設置在端頭花槽1b與轉角花槽1c之間;所述壓頂9包括標準壓頂9a、端頭壓頂9b以及轉角壓頂9c,所述標準壓頂9a、端頭壓頂9b以及轉角壓頂9c分別與預制花槽1的標準花槽1a、端頭花槽1b以及轉角花槽1c對應配合。本技術中,端頭花槽、轉角花槽、端頭壓頂和轉角壓頂均為變體結構設計,可根據轉折角度做出調整;預制花槽形成的砌筑結構體系在拼接砌筑時具有長度、高度、造型和空間上的靈活性,可根據設計、場地及使用等需要做出相應變化。其中,預制花槽和壓頂的標準化程度高,可以大批量工廠生產,保證生產質量和速度,現場裝配化程度高,可高度控制施工精度,裝配速度快,施工現場安全整潔。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裝配式預制花槽形成的垂直綠墻體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交錯搭接的預制花槽(1),所述搭接的部位為預制花槽(1)上、貫通垂直綠墻的預留結構孔洞(2),由預制花槽(1)上的預留結構孔洞(2)穿過的豎向鋼結構(3)與預制花槽(1)固定連接形成穩定的砌筑結構體系,所述預制花槽(1)中部為預留種植腔體(4),若干預制花槽(1)交錯搭接后形成具有采光通風效果的種植空間(5),在所述預制花槽(1)下部預留有橫向貫穿的凹槽(6),在所述凹槽(6)內設置有滴水管道(7)形成灌溉系統,在所述預制花槽(1)底部預留有找坡及排水孔洞(8),通過找坡及排水孔洞(8)逐層向下排澇,在所述垂直綠墻頂部設置有壓頂(9),所述壓頂(9)橫向連接處預留鋼筋,使結構在壓頂(9)交接部位收頭。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裝配式預制花槽形成的垂直綠墻體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交錯搭接的預制花槽(1),所述搭接的部位為預制花槽(1)上、貫通垂直綠墻的預留結構孔洞(2),由預制花槽(1)上的預留結構孔洞(2)穿過的豎向鋼結構(3)與預制花槽(1)固定連接形成穩定的砌筑結構體系,所述預制花槽(1)中部為預留種植腔體(4),若干預制花槽(1)交錯搭接后形成具有采光通風效果的種植空間(5),在所述預制花槽(1)下部預留有橫向貫穿的凹槽(6),在所述凹槽(6)內設置有滴水管道(7)形成灌溉系統,在所述預制花槽(1)底部預留有找坡及排水孔洞(8),通過找坡及排水孔洞(8)逐層向下排澇,在所述垂直綠墻頂部設置有壓頂(9),所述壓頂(9)橫向連接處預留鋼筋,使結構在壓頂(9)交接部位收頭。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預制花槽形成的垂直綠墻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花槽(1)包括標準花槽(1a)、端頭花槽(1b)以及轉角花槽(...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峰,楊揚,佘龍,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