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建筑類,為一種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一體化連接的建造方法,其是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預制生產制造時,將非承重墻體與之結構構件一體化預制,該結構構件與非承重墻體之間連接的方式可為多種:可以采用預置鋼絲或鋼筋連接的方式,還可以通過榫卯連接的方式連接,其施工現場安裝連接的方式是在預制的結構構件和非承重墻體周邊預置鋼絲、鋼筋、榫卯,通過周邊端部的連接節點現場澆筑混凝土使之連接成為一體。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作為裝配式構件裝配到房屋建筑中,有效防止房屋建筑的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之間因干縮和冷縮而產生的開裂,提高房屋建筑內部墻體的外觀效果,顯著提高房屋建造的質量和工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類,具體涉及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房屋建筑的建造方法,是一種對房屋建筑預制非承重墻體或預制墻板與結構構件連接方法的改進,特別是涉及。
技術介紹
目前,房屋建筑的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間的連接方式非常多,見河北、天津、山西、內蒙古、河南聯合編制,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鋼絲網架水泥聚苯乙烯夾芯墻》(圖集號05J3-5);江蘇省建筑標準設計圖集《輕質墻板構造圖集》(圖集號蘇 JT15-2005);廣東省建筑標準設計圖集《蒸壓陶粒輕質混凝土墻板墻體構造》(圖集號粵 11J/T136)等。上述圖集中體現的連接方式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連接僅為簡單的貼連或高延性低強度的纖維材料粘貼連接,沒有采用抗拉鋼絲或鋼筋,將兩者連接為一體,無法抵抗房屋的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之間因干縮和冷縮而產生的開裂現象,致使連接失效, 影響墻體的觀瞻效果,房屋質量受到損害,給用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由于一體化的連接方法不適合全現場澆注混凝土的常規施工方法和過程,但適合裝配式房屋建造的過程,而大規模的裝配式房屋建造在我國剛剛起步,現在尚無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一體化連接的建造方 法。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裝配整體式房屋的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之間因干縮和冷縮而產生的開裂問題,就需要改變連接僅為簡單的貼連或高延性低強度的纖維材料粘貼連接的方式。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是通過在預制墻體或構件上預留或后置抗拉連接鋼絲或鋼筋,用現場澆筑混凝土節點的方法將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連接為一體的建造方法,還有一種是用榫卯方式代替鋼絲連接的方式的建造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可以防止房屋建筑的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之間因干縮和冷縮而產生的開裂現象。本專利技術分為兩種情況分別提出兩套技術方案一種是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一體化預制的連接方法;另一種是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通過現場澆筑混凝土連接的方法。一種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一體化預制連接的建造方法a、首先依據建筑工程施工規范要求預制非承重墻體;b、待預制非承重墻體的強度滿足要求后再制作相鄰的結構構件;c、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相鄰的結構構件二者之間采用不同的連接方法Cl、預制非承重墻體時預置抗拉連接鋼絲或鋼筋的連接方式該非承重墻體預制時要與之預制成為一體的結構構件每一側部預留有抗拉連接鋼絲4或鋼筋,然后再澆筑預制結構構件的混凝土,抗拉連接鋼絲或鋼筋長度依據行業標準或規范的要求計算確定,取兩側計算抗拉連接鋼絲的最大值作為兩側的錨固長度;c2、預制非承重墻體時采用榫卯連接成為一體的榫卯連接方式在預制非承重墻體時要在其每個端部預制出榫卯,達到強度后拆模再澆筑預制結構構件的混凝土,制備成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一體化的預制構件;c3、預制非承重墻體的周邊端部的連接節點現場澆筑混凝土使之連接成為一體的方式;c4、對于同樣是采用水泥基膠凝材料的結構構件與非承重墻體之間的連接也采用直接膠結連接的方式;c5、預制非承重墻體為外墻時,將外墻保溫隔熱層同時預制在一起成為一體的結構構件;上述預制成為一體的構件,作為裝配式構件安裝到房屋建筑中。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現場澆筑混凝土連接的方法d、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水平方向通過現場澆筑混凝土實現一體化的鋼絲連接的方法dl、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之間留有一定長度的連接節點現澆混凝土段; d2、預制非承重墻體端部留有經設計計算的直段長度錨入連接節點現澆混凝土內的U 形抗拉連接鋼絲;該鋼絲或鋼筋錨入預制非承重墻體內的長度依據標準或規范的要求設計計算確定;d3、預制非承重墻體的周邊端部連接節點現場澆筑混凝土使之連接成為一體的方式; 該連接節點現場澆筑混凝土為通過上部結構構件上預留澆筑混凝土用的洞口澆筑而實現; 其中該結構構件可以是預制的,也可以是現場澆筑的;其預制的結構構件,可以是疊合構件,也可以是非疊合構件;d4、結構構件上預留或通過現場植入拉結鋼筋,該拉結鋼筋和抗拉連接鋼絲或鋼筋,在連接節點段的現澆混凝土段長度內,通過現澆混凝土實現有效連接,使得預制非承重墻體和結構構件連接為一體;d5、采用榫卯連接方式預制非承重墻體端部預制有榫卯,在連接節點現澆混凝土段內通過現澆混凝土實現有效連接,使得預制非承重墻體和結構構件連接為一體,和鋼筋,在現場澆筑混凝土實現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一體化連接;d51、澆筑混凝土前要支模,混凝土通過上部結構構件上預留澆筑混凝土用的漏斗形洞口澆筑。預制非承重墻體之間水平方向的一體化連接參照此方案建造;d6、澆筑混凝土前支模,混凝土通過上部結構構件上預留澆筑混凝土用的漏斗形洞口燒筑;d7、為了加強非承重墻體的整體性,在預制非承重墻體的端部預制有企口槽; d8、預制非承重墻體之間水平方向的一體化連接方法參照前述的方法實施;e、預制非承重墻體與另一結構構件垂直方向通過現場澆筑混凝土實現一體化連接的方法el、預制非承重墻體與另一結構構件之間留有一定高度的連接節點現澆混凝土段; e2、預制非承重墻體頂部留有一定直段長度錨入連接節點現澆混凝土內的U形抗拉連接鋼絲,該U形抗拉連接鋼絲錨入預制非承重墻體內的長度依據標準或規范及設計計算的要求確定;e3、預制非承重墻體頂部預制有榫卯,在另一結構構件上預留澆筑混凝土用的漏斗形洞口,從漏斗形洞口上面向下插入拉結鋼筋,該拉結鋼筋和U形抗拉連接鋼絲在連接節點現澆混凝土段內現澆混凝土實現有效連接,或者該拉結鋼筋和預制非承重墻體頂部的榫卯,在連接節點現澆混凝土段內現澆混凝土實現有效連接,使得預制非承重墻體和另一結構構件連接為一體;e4、澆筑混凝土前要支模,混凝土通過上部結構構件上預留澆筑混凝土用的漏斗形洞口澆筑。為了加強構件整體性,在預制非承重墻體的頂部預制有企口槽。上述預制成為一體的構件,能夠作為裝配式構件裝配到房屋建筑中,能夠有效防止房屋建筑的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之間因干縮和冷縮而產生的開裂,提高房屋建筑內部墻體的外觀效果,能夠顯著提高房屋建造的質量和工效。附圖說明圖I為預制非承重墻體與預制結構構件一體化預制的鋼絲連接方式示意圖。圖2為預制非承重墻體與預制結構構件一體化預制的榫卯連接方式示意圖。圖3為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水平方向一體化連接的鋼絲連接方式示意圖。圖4為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水平方向一體化連接的榫卯連接方式示意圖。圖5為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垂直方向一體化連接的鋼絲連接方式示意圖。圖6為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垂直方向一體化連接的榫卯連接方式示意圖。附圖序號含義1、結構構件;2、非承重墻體;3、外墻保溫隔熱層;4、抗拉連接鋼絲;5、二分之一抗拉連接鋼絲長度;6、抗拉連接鋼絲長度;7、結構構件上預置的拉結鋼筋;8、U形抗拉連接鋼絲;9、連接節點現澆混凝土 ; 10、連接節點現澆混凝土段長度;11、U形抗拉連接鋼絲錨入預制非承重墻體的長度;12、U形抗拉連接鋼絲錨入連接節點現澆混凝土內的直段長度;13、預制非承重墻體的企口槽;14、連接節點模板及拉結螺栓;15、連接節點現澆混凝土段高度;16、從現澆孔洞插入的拉結鋼筋;17、預制非承重墻體上部預留有澆筑混凝土洞口的結構構件;18、預制非承重墻體上部結構構件上預留澆筑混凝土用的漏斗形洞口 ; 19、預制榫卯。具體實施方式如附圖I和附圖2所示,同時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制非承重墻體與結構構件一體化連接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a、首先依據建筑工程施工規范要求預制非承重墻體(2);b、待預制非承重墻體(2)的強度滿足要求后再制作相鄰的結構構件(1);c、預制非承重墻體(2)與相鄰的結構構件(1)二者之間采用不同的連接方法:c1、預制非承重墻體(2)時預置抗拉連接鋼絲或鋼筋(4)的連接方式:該非承重墻體(2)預制時要與之預制成為一體的結構構件(1)每一側部預留有抗拉連接鋼絲或鋼筋(4),然后再澆筑預制結構構件(1)的混凝土,抗拉連接鋼絲或鋼筋(4)長度依據行業標準或規范的要求計算確定,取兩側計算抗拉連接鋼絲的最大值作為兩側的錨固長度;c2、預制非承重墻體(2)時采用榫卯(19)連接成為一體的榫卯連接方式:在預制非承重墻體(2)時要在其每個端部預制出榫卯,拆模達到強度后再澆筑預制結構構件(1)的混凝土,制備成預制非承重墻體(2)與結構構件(1)一體化的預制構件;c3、預制非承重墻體(2)的周邊端部的連接節點現場澆筑混凝土使之連接成為一體的方式;c4、對于同樣是采用水泥基膠凝材料的結構構件(1)與非承重墻體(2)之間的連接也采用直接膠結連接的方式;c5、預制非承重墻體(2)為外墻時,將外墻保溫隔熱層同時預制在一起成為一體的結構構件;上述預制成為一體的構件,作為裝配式構件裝配到房屋建筑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孟凡林,孟祥瑞,付萍,孟錦,
申請(專利權)人:孟凡林,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