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升降機翻板門機構,包括通過聯動裝置連接的上開門和翻板門,上開門上下移動設置在吊籠的門框上部,翻板門翻轉活動連接在門框下部,聯動裝置設置在吊籠側壁。此款翻門機構可以降低導軌架中心與層站間距尺寸的要求,減少安裝與施工難度;消除吊籠平層時的吊籠門邊緣與層站的水平距離以確保人與貨物進出的安全;具體是門框下部設有可上下翻轉的翻板門,翻板門打開后形成橋梁,其一端與門框連接,另一端搭接在層站地面上,從而離補吊籠與層站地面之間的跨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升降機
,尤其是用于施工升降機的升降機翻板門機構。
技術介紹
現有升降機的門體一般使用垂直上下開啟的雙開門,此種開門方式的雙開門具有以下不足(1)安裝時要求升降機的導軌架中心與層站間距尺寸準確,從而增加安裝、施工難度;(2)吊籠平層后吊籠門邊緣與層站存在一定的水平間距,從而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安裝方便、施工難度小、安全可靠、操作輕便的升降機翻板門機構。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升降機翻板門機構,其特征是,包括通過聯動裝置連接的上開門和翻板門,上開門上下移動設置在吊籠的門框上部,翻板門翻轉活動連接在門框下部,聯動裝置設置在吊籠側壁。本技術的目的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措施解決作為更具體的一種方案,所述聯動裝置包括鋼絲繩和滑輪組,鋼絲繩上下兩端分別與上開門和翻板門連接,滑輪組由至少一個滑輪構成,鋼絲繩中段繞設在滑輪組的滑輪上。所述滑輪組由上滑輪和下滑輪構成,上滑輪設置在吊籠側壁上部,下滑輪設置在吊籠側壁中部,所述鋼絲繩上端與上開門下端連接,鋼絲繩下端與翻板門上端連接。所述翻板門與吊籠之間還設有拉簧,吊籠和翻板門分別對應拉簧上下兩端設有上簧圈卡座和下簧圈卡座,拉簧上下兩端分別與上簧圈卡座和下簧圈卡座連接。所述翻板門兩側還設有護欄。所述翻板門下端兩側設有固定板,門框下端對應固定板設有安裝卡板,翻板門通過固定板與安裝卡板轉動配合。所述上開門設置在門框內側,上開門兩側下端設有門滑輪,門滑輪與門框滾動配合,門框內側上端設有門導輪,門導輪與上開門滾動配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I)此款翻門機構可以降低導軌架中心與層站間距尺寸的要求,減少安裝與施工難度;消除吊籠平層時的吊籠門邊緣與層站的水平距離以確保人與貨物進出的安全;具體是門框下部設有可上下翻轉的翻板門,翻板門打開后形成橋梁,其一端與門框連接,另一端搭接在層站地面上,從而離補吊籠與層站地面之間的跨度;(2)翻板門與吊籠之間設有拉簧,拉簧的作用是當門開啟與關閉時提供一個動力,從而可以讓人用更小的力來打開與關閉翻板門。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上開門和翻板門關閉狀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上開門和翻板門打開狀態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如圖I和圖2所示,本升降機翻板門機構,包括通過聯動裝置連接的上開門9和翻板門6,上開門9上下移動設置在吊籠I的門框15上部,翻板門6翻轉活動連接在門框15下部,聯動裝置設置在吊籠I側壁。所述聯動裝置包括鋼絲繩10和滑輪組,鋼絲繩10上下兩端分別與上開門9和翻板門6連接,滑輪組由至少一個滑輪構成,鋼絲繩10中段繞設在滑輪組的滑輪上。所述滑輪組由上滑輪11和下滑輪8構成,上滑輪11設置在吊籠I側壁上部,下滑輪8設置在吊籠I側壁中部,所述鋼絲繩10上端與上開門9下端連接,鋼絲繩10下端與翻板門6上端連接。所述翻板門6與吊籠I之間還設有拉簧5,吊籠I和翻板門6分別對應拉簧5上下兩端設有上簧圈卡座13和下簧圈卡座14,拉簧5上下兩端分別與上簧圈卡座13和下簧圈卡座14連接。所述翻板門6兩側還設有護欄2。所述翻板門6下端兩側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固定板3,門框15下端對應固定板3焊接有安裝卡板4,翻板門6通過固定板3與安裝卡板4轉動配合。所述上開門9設置在門框15內偵彳,上開門9兩側下端設有門滑輪7,門滑輪7與門框15滾動配合,門框15內側上端設有門導輪12,門導輪12與上開門9滾動配合。工作原理打開時,由人施加到翻板門6護欄2上的力及拉簧5的拉力,使翻板門6水平翻轉打開,而上開門9由鋼絲繩10傳遞的力使其向上垂直打開,當打開到一定的程度時,由翻板門6自身的重力作用下翻板門6及上開門9可自動打開直到翻板門6與層站的地面接觸;關閉時,由人施加到翻板門6護欄2上的力、拉簧5的拉力及上開門9的自身重力通過鋼絲繩10傳遞到翻板門上,使翻板門6水平翻轉關閉,而上開門9由重力作用下垂直向下關閉,當關閉到一定的程度時,由上開門9的自身的重力通過鋼絲繩的傳遞,使翻板門與上開門9自動關閉。拉簧5的作用是當門開啟與關閉時提供一個動力,從而可以讓人用更小的力來打開與關閉翻板門。權利要求1.升降機翻板門機構,其特征是,包括通過聯動裝置連接的上開門(9)和翻板門(6),上開門(9)上下移動設置在吊籠(I)的門框(15)上部,翻板門(6)翻轉活動連接在門框(15)下部,聯動裝置設置在吊籠(I)側壁。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升降機翻板門機構,其特征是,所述聯動裝置包括鋼絲繩(10)和滑輪組,鋼絲繩(10)上下兩端分別與上開門(9)和翻板門(6)連接,滑輪組由至少一個滑輪構成,鋼絲繩(10)中段繞設在滑輪組的滑輪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升降機翻板門機構,其特征是,所述滑輪組由上滑輪(11)和下滑輪(8)構成,上滑輪(11)設置在吊籠(I)側壁上部,下滑輪(8)設置在吊籠(I)側壁中部,所述鋼絲繩(10)上端與上開門(9)下端連接,鋼絲繩(10)下端與翻板門(6)上端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升降機翻板門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翻板門(6)與吊籠(I)之間還設有拉簧(5 ),吊籠(I)和翻板門(6 )分別對應拉簧(5 )上下兩端設有上簧圈卡座(13 )和下簧圈卡座(14),拉簧(5)上下兩端分別與上簧圈卡座(13)和下簧圈卡座(14)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升降機翻板門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翻板門(6)兩側還設有護欄(2)。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升降機翻板門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翻板門(6)下端兩側設有固定板(3 ),門框(15 )下端對應固定板(3 )設有安裝卡板(4),翻板門(6 )通過固定板(3 )與安裝卡板(4)轉動配合。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升降機翻板門機構,其特征是,所述上開門(9)設置在門框(15)內側,上開門(9)兩側下端設有門滑輪(7),門滑輪(7)與門框(15)滾動配合,門框(15)內側上端設有門導輪(12),門導輪(12)與上開門(9)滾動配合。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升降機翻板門機構,包括通過聯動裝置連接的上開門和翻板門,上開門上下移動設置在吊籠的門框上部,翻板門翻轉活動連接在門框下部,聯動裝置設置在吊籠側壁。此款翻門機構可以降低導軌架中心與層站間距尺寸的要求,減少安裝與施工難度;消除吊籠平層時的吊籠門邊緣與層站的水平距離以確保人與貨物進出的安全;具體是門框下部設有可上下翻轉的翻板門,翻板門打開后形成橋梁,其一端與門框連接,另一端搭接在層站地面上,從而離補吊籠與層站地面之間的跨度。文檔編號B66B13/14GK202744150SQ20122041675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2日專利技術者張子倫, 勞志伯, 黎耀東, 周宏霄, 岑少挺, 黃錦權, 劉立新 申請人:佛山市南海裕華建筑機械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升降機翻板門機構,其特征是,包括通過聯動裝置連接的上開門(9)和翻板門(6),上開門(9)上下移動設置在吊籠(1)的門框(15)上部,翻板門(6)翻轉活動連接在門框(15)下部,聯動裝置設置在吊籠(1)側壁。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子倫,勞志伯,黎耀東,周宏霄,岑少挺,黃錦權,劉立新,
申請(專利權)人:佛山市南海裕華建筑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