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組合式生物質灶,涉及生物質灶灶具制造技術領域,包括有灶架和裝在所述灶架內的多個灶芯,相鄰兩個所述灶芯之間設有付灶芯,所述付灶芯的兩側分別設有導熱管,所述導熱管與相鄰的所述灶芯連通;在所述灶架內壁與所述灶芯之間及所述灶芯和所述付灶芯之間填充有耐火材料;所述灶芯設有斜伸到灶架外的進料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增設有通過導熱管與相鄰灶芯連通的付灶芯,可通過付灶芯對相鄰灶芯內未對著灶口上方鍋具進行加熱的余熱加收利用,減少隨著煙氣散失到空氣中的熱損失,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特別對于本組合式生物質灶的熱效率為45%的灶芯,余熱回收效果尤為明顯,其結構簡單,適于推廣應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生物質灶灶具制造
,尤其是一種用生物質為燃料的有多個灶芯組合的爐灶。
技術介紹
隨著節能環保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生物質燃料得到利用。飯店專用灶具也在向用生物質為燃料的方向發展。目前常用的一種組合式生物質灶的技術方案大致是,包括有一個灶架和裝在所述灶架內的多個灶芯,多個所述灶芯鄰近灶口處均設有排煙管,于所述灶芯下部設有連接風機的輸氣管,所述灶架與所述灶芯之間填充有保溫材料。這種組合 置于火上加熱的同時余熱隨著煙氣散失到空氣中,因此熱量損失較大;尤其是當生物質未充分燃燒時,使得煙氣帶走的熱量損失占總熱量的絕大部分,因此這些灶具的能源利用效率極低,浪費嚴重。2、由于進料口就設在灶芯的灶膛口,時常要將炊具移開往灶膛里添加生物質燃料,不僅容易打亂正常的烹飪作業,還容易造成人員的燙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有多種灶芯組合的可進行余熱回收的組合式生物質灶。本技術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組合式生物質灶包括有灶架和裝在所述灶架內的多個灶芯,相鄰兩個所述灶芯之間設有付灶芯,所述付灶芯的兩側分別設有導熱管,所述導熱管與相鄰的所述灶芯連通;在所述灶架內壁與所述灶芯之間及所述灶芯和所述付灶芯之間填充有耐火材料;所述灶芯設有斜伸到灶架外的進料口。上述組合式生物質灶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灶芯包括有灶膛和套裝在所述灶膛外的爐灶套,所述灶膛與所述爐灶套之間為供氣室,所述灶膛其底板和其管壁均分布有多個與所述供氣室連通的送風孔;所述灶膛的管壁近上端位置處和近下端位置處的所述送風孔呈圓周分布,該兩處呈圓周分布的所述送風孔之間的所述送風孔呈螺旋線分布,所述螺旋線的螺旋角β為arCtg3Jid/H,H為所述灶膛的高度,d為所述灶膛的直徑;所述灶膛于所述進料口一側的管壁分布的所述送風孔的數量與所述灶膛另一側的管壁分布的所述送風孔的數量比為8 5 ;所述灶膛的管壁和底板分布的所述送風孔均為錐孔,所述錐孔的小孔端位于所述灶膛內壁;近灶膛下端位置處呈圓周分布的所述錐孔和呈螺旋線分布的所述錐孔的小孔端傾斜向上,近灶膛上端位置處呈圓周分布的所述錐孔的小孔端傾斜向下;所述灶膛的底板上設有排灰口,所述排灰口上裝有排灰栓。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I、增設有通過導熱管與相鄰灶芯連通的付灶芯,通過付灶芯可對相鄰灶芯內未對著灶口上方炊具進行加熱的余熱回收利用,減少隨著煙氣散失到空氣中的熱損失,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特別對于該移動式生物質灶的熱效率為45%的灶芯,余熱回收效果尤為明顯,可在用灶芯進行烹飪作業的同時用付灶芯進行煲湯。2、設有斜伸到灶架外的進料口,使得燃料的添加更加方便。3、其結構簡單,適于推廣應用。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的俯視圖。圖2是圖I的A-A處的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的灶芯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灶膛管壁送風孔螺旋線分布的示意圖。圖5是圖3中的I處的局部放大圖。圖6是圖3中的II處的局部放大圖。·圖7是圖3中的III處的局部放大圖。圖8是本技術實施例的灶膛管壁的送風孔分布的螺旋線導程h的展開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述圖I、圖2所示的組合式生物質灶包括有灶架10和裝在灶架10內的多個灶芯,本實施例為兩個灶芯;相鄰兩個灶芯之間設有付灶芯11,付灶芯11的兩側分別設有導熱管12,導熱管12與相鄰的灶芯連通;在灶架10內壁與灶芯之間及灶芯和付灶芯11之間填充有耐火材料9,本實施例中的耐火材料9為耐水水泥;灶芯設有斜伸到灶架10外的進料口4,使得燃料的添加更加方便。如圖3所示的灶芯包括有灶膛3和套裝在灶膛3外的爐灶套2,灶膛3與爐灶套2之間為供氣室,灶膛3管壁與進料口 4的一端焊接連接;灶膛3其底板5和管壁均分布有多個與供氣室連通的送風孔;灶膛3的底板5上設有排灰口,于排灰口上裝有排灰栓6 ;爐灶套2鄰近灶膛口處設有排煙管1,兩個灶芯的排煙管I在灶架10外合并成向外的排煙總管。如圖4所示的灶膛3的的管壁近上端位置處和近下端位置處的所述送風孔呈圓周分布,該兩處呈圓周分布的送風孔之間的送風孔呈螺旋線分布,螺旋線的螺旋角β為arctg3 d/H,H為灶膛的高度,d為灶膛的直徑;灶膛3于進料口 4 一側的管壁分布的送風孔的數量與灶膛3另一側的管壁分布的送風孔的數量比為8 5 ;灶膛3的管壁和底板5分布的送風孔均為錐孔,錐孔的小孔端位于所述灶膛3內壁;圖5為灶膛3的底板5的送風孔;近灶膛3下端位置處呈圓周分布的錐孔和呈螺旋線分布的錐孔的小孔端傾斜向上,圖6所示;呈圓周分布的所述錐孔的小孔端傾斜向下,如圖7所示;圖8是灶膛3管壁送風孔分布的螺旋線導程h的展開示意圖,根據灶膛的尺寸計算出螺旋線的導程并畫出展開圖,按圖在灶膛3的管壁上劃線鉆孔。灶膛3的結構及送風孔的分布是按生物質燃料的燃燒特點設計,因此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火焰大,火力足,平均火力強度大;燃燒充分,沒有結渣現象,燃燒后所剩的灰白色灰燼量很少;經檢測組合式生物質灶的芯灶的熱效率為45%高于炊事型爐大于等于35%的標準。灶膛3的底板5上裝有排灰栓6,以防生物質燃料中夾雜有砂土等雜質,需要時,將排灰栓6從灶膛3中取出,用水把雜質通過輸氣管7沖出。使用時,當組合式生物質灶內有灶芯在工作,由于設有通過導熱管12與相鄰灶芯連通的付灶芯11,可對相鄰灶芯內未對著灶口上方炊具進行加熱的余熱回收利用,減少隨著煙氣散失到空氣中的熱損失,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由于本實施例采用的灶芯的熱效率為45%,因此余熱回收效果尤為明顯,可在用灶芯進行烹飪作業的同時用付灶芯11進行煲 湯。權利要求1.一種組合式生物質灶,包括有灶架(10)和裝在所述灶架(10)內的多個灶芯,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所述灶芯之間設有付灶芯(11),所述付灶芯(11)的兩側分別設有導熱管(12),所述導熱管(12)與相鄰的所述灶芯連通;在所述灶架(10)內壁與所述灶芯之間及所述灶芯和所述付灶芯(11)之間填充有耐火材料(9);所述灶芯設有斜伸到灶架(10)外的進料口⑷。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式生物質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芯包括有灶膛(3)和套裝在所述灶膛(3)外的爐灶套(2),所述灶膛(3)與所述爐灶套(2)之間為供氣室,所述灶膛(3)其底板(5)和其管壁均分布有多個與所述供氣室連通的送風孔; 所述灶膛(3)的管壁近上端位置處和近下端位置處的所述送風孔呈圓周分布,該兩處呈圓周分布的所述送風孔之間的所述送風孔呈螺旋線分布,所述螺旋線的螺旋角β為arctg3 π d/H,H為所述灶膛的高度,d為所述灶膛的直徑;所述灶膛(3)于所述進料口(4)一側的管壁分布的所述送風孔的數量與所述灶膛(3)另一側的管壁分布的所述送風孔的數量比為8 5 ; 所述灶膛(3)的管壁和底板(5)分布的所述送風孔均為錐孔,所述錐孔的小孔端位于所述灶膛(3)內壁;近灶膛(3)下端位置處呈圓周分布的所述錐孔和呈螺旋線分布的所述錐孔的小孔端傾斜向上,近灶膛(3)上端位置處呈圓周分布的所述錐孔的小孔端傾斜向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式生物質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膛(3)的底板(5)上設有排灰口,所述排灰口上裝有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組合式生物質灶,包括有灶架(10)和裝在所述灶架(10)內的多個灶芯,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所述灶芯之間設有付灶芯(11),所述付灶芯(11)的兩側分別設有導熱管(12),所述導熱管(12)與相鄰的所述灶芯連通;在所述灶架(10)內壁與所述灶芯之間及所述灶芯和所述付灶芯(11)之間填充有耐火材料(9);所述灶芯設有斜伸到灶架(10)外的進料口(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水生,
申請(專利權)人:陳水生,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