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微處理器端口復聯方法,它是采用共用端口連接器與以太網轉串口芯片與RS232芯片連接系統CPU的共用串口銜接接收/發送信息,采用二極管組成的隔離系統將以太網與RS232芯片發出的信息隔離處理后,單獨的傳到以太網或RS232芯片。該復聯裝置包括系統主CPU、以太網轉串口芯片、RS232芯片,共用端口連接器,所述共同端口連接器通過線路連接所述系統CPU。所述共用端口連接器上設置有多個芯片腳,其中兩個芯片腳中,一個芯片腳為系統主CPU發送數據,另一個芯片腳為系統主CPU接收數據。本發明專利技術使以太網與RS232共用CPU的一組串口,大大降低了CPU的占用資源,使其運行效率更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微處理器端口復聯方法,并涉及該復聯方法的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以太網轉串口需占用系統CPU的一組串口,而RS232接口也需占用系統CPU的一組串口,且兩者不能共用,需要系統CPU供應出兩組串口,使得對CPU系統的配置要求提聞,選用的CPU成本進而提聞。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微處理器端口復聯方法及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多串口占用CPU資源的問題,實現以太網串口與RS232共用一個串口的功能,大大降低了 CPU的占用資 源。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微處理器端口復聯方法,它是采用共用端口連接器與以太網轉串口芯片與RS232芯片連接系統CPU的共用串口銜接接收/發送信息,采用二極管組成的隔離系統將以太網與RS232芯片發出的信息隔離處理后,單獨的傳到以太網或RS232芯片。基于上述方法所述的微處理器端口復聯裝置,包括系統主CPU、以太網轉串口芯片、RS232芯片,共用端口連接器,其特點是,所述共同端口連接器通過線路連接所述系統CPU,所述以太網轉串口芯片與RS232芯片共用系統主CPU的一組串口。所述共用端口連接器上設置有多個芯片腳,其中兩個芯片腳中,一個芯片腳為系統主CPU發送數據,另一個芯片腳為系統主CPU接收數據。上述兩個芯片腳各自通過兩組線路分別連接所述以太網轉串口芯片和所述RS232-H-* I I心/T O其中,所述主系統CPU接收數據的芯片腳與所述以太網轉串口芯片、RS232芯片連接的線路中設置由二極管組成的隔離系統,當所述RS232芯片發送數據時,通過隔離系統中的一個二極管將信息發送給系統主CPU,通過另一個二極管隔離以太網發送的數據。當所述以太網芯片發送數據時,通過所述隔離系統同樣原理隔離RS232芯片的信息數據。所述系統主CPU中的程序通過數據來分析數據來源,如果是以太網芯片發送來的數據則發送以太網;如果是RS232芯片發來的數據則發送RS232類型數據。進一步,所述以太網芯片型號為PIC18F97J60,要寫程序入芯片的。所述RS232芯片型號是MAX232,這個芯片不用寫程序。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使以太網與RS232共用CPU的一組串口,大大降低了 CPU的占用資源,使其運行效率更高。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專利技術一種微處理器端口復聯裝置電路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裝置的原理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 本專利技術一種微處理器端口復聯方法,它是采用共用端口連接器與以太網轉串口芯片與RS232芯片連接系統CPU的共用串口銜接接收/發送信息,采用二極管組成的隔離系統將以太網與RS232芯片發出的信息隔離處理后,單獨的傳到以太網或RS232芯片。參看圖I與圖2,X2端子連接系統主CPU串口,八腳為系統主CPU串口發送數據,七腳為系統主CPU接收數據。它們都一分為二,分別連接以太網轉串口芯片,和RS232芯片。系統主CPU發送數據通過X2端子八腳送給以太網和RS232,但當RS232發數據,通過二極管D2發給系統主CPU。二極管Dl隔離以太網的數據。最后,系統主CPU中的程序通過數據來分析數據來源,如果是以太網發來的數據則發送以太網數據;如果是RS232發來的數據則主CPU發送R232類型數據。如圖I所示,該微處理器端口復聯裝置電路結構包括連接器C0N10、光耦U1,光耦U2,電阻R1、電阻R2、電阻R3、電阻R4及電阻R5,和系統主CPU,連接器C0N10即為以太網轉串口芯片與RS232芯片共用端口。具體電路連接關系為連接器C0N10的八腳端口通過線路連接光耦Ul的輸入端,連接器C0N10與光耦Ul之間的線路引出端連有電阻Rl,電阻Rl接電勢點+3V4 ;光耦Ul的輸出端連接系統主CPU。其中,光耦Ul內設置二極管,所述二極管的輸入端連接外部電勢點+5VI,其輸出端連接電阻R3,電阻R3再連接所述系統主CPU。連接器C0N10的七腳端口連接光耦U2的輸出端,光耦U2內置二級管,所述二極管的輸入端連接電阻R2,電阻R2接電勢點+3V4 ;光耦U2的輸入端線路連接系統主CPU,在線路中設置電阻R4,電阻R4與光耦U2連接的線路引出端連接電阻R5,電阻R5接外部電勢點+5V1。以太網轉串口芯片與RS232芯片共用端口如圖2所示的X2連接器,通過兩個二極管D1、D2將以太網與RS232發出的信息隔離處理后,單獨的傳到以太網或RS232芯片。所述主系統CPU接收數據的芯片腳與所述以太網轉串口芯片、RS232芯片連接的線路中設置由二極管組成的隔離系統,當所述RS232芯片發送數據時,通過隔離系統中的一個二極管D2將信息發送給系統主CPU,通過另一個二極管Dl隔離以太網發送的數據。當所述以太網芯片發送數據時,通過所述隔離系統同樣原理隔離RS232芯片的信息數據。所述系統主CPU中的程序通過判斷軟件數據來分析數據來源,如果是以太網芯片發送來的數據則發送以太網;如果是RS232芯片發來的數據則發送RS232類型數據。進一步,所述以太網芯片型號為PIC18F97J60,要寫程序入芯片的;所述RS232芯片型號是MAX232,這個芯片不用寫程序。本專利技術使以太網與RS232共用CPU的一組串口,大大降低了 CPU的占用資源,使其運行效率更高。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微處理器端口復聯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采用共用端口連接器與以太網轉串口芯片與RS232芯片連接系統CPU的共用串口銜接接收/發送信息,采用二極管組成的隔離系統將以太網與RS232芯片發出的信息隔離處理后,單獨的傳到以太網或RS232芯片。2.基于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微處理器端口復聯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系統主CPU、以太網轉串口芯片、RS232芯片,共用端口連接器,所述共同端口連接器通過線路連接所述系統CPU,所述以太網轉串口芯片與RS232芯片共用系統主CPU的一組串口。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微處理器端口復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端口連接器上設置有多個芯片腳,其中兩個芯片腳一個為系統主CPU發送數據,另一個芯片腳為系統主CPU接收數據。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微處理器端口復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芯片腳各自通過兩組線路分別連接所述以太網轉串口芯片和所述RS232芯片。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微處理器端口復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系統CPU接收數據的芯片腳與所述以太網轉串口芯片、RS232芯片連接的線路中設置由二極管組成的隔尚系統。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微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微處理器端口復聯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采用共用端口連接器與以太網轉串口芯片與RS232芯片連接系統CPU的共用串口銜接接收/發送信息,采用二極管組成的隔離系統將以太網與RS232芯片發出的信息隔離處理后,單獨的傳到以太網或RS232芯片。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永耀,喻建軍,閆濤,許行巍,張凱,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能創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