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多復位源對多處理器系統的低電平復位電路及復位方法,將復位源的發送復位信號的引腳接至與門電路的輸入端,即組成與門電路的二極管的負極,控制與門電路中相應二極管的通斷。將與門電路的輸出端接至各個待復位的處理器的復位引腳上,其作用是發送復位信號給各個處理器。當復位源有復位信號發出時,由于復位信號是低電平以及與門電路的特性,低電平復位信號將通過與門并由與門傳送到待復位的處理器,使得處理器復位。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很好的電路穩定性和布局靈活性,同時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和實用性;完全杜絕因多個復位源混合作用而導致的復位信號紊亂及待復位處理器無法動作的問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系統上電復位、編程復位及程序看門狗復位的可靠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屬于多 處理器、多復位源混合作用的電路領域。
技術介紹
在現有工控電子行業的實際應用中,對于在復位電路中遇到兩個或多個復位源混 合作用于一個處理器時,由于多個復位源發出復位信號的時間不盡一致,使得在同一時刻 處理器復位引腳上的高低電平會發生沖突,從而導致復位電平狀態不確定而無法實現處理 器復位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會采用在復位源與待復位處理器對應引腳之間串接電 阻的方式解決這種電平沖突,這樣其中一個復位源的輸出端為高電平時另外一個復位源可 以對處理器起到復位的作用。但同時,如果在這樣的電路不變的情況下,復位源互換位置后 原來的復位源就不再起到復位的作用了。此時如果再采用在復位源與待復位處理器的對應 引腳之間串接電阻的方法,結果又會使復位信號的電平值處于一開始討論的不確定狀態, 這樣復位源又進入了失效狀態。如果使用專用的轉接芯片處理,一方面會提高設計的成本, 另一方面在PCB布線的時候由于芯片的集成給布線帶來區域性的不便,而本專利技術的電路模 型中與門電路的組成部分可以放在PCB任意位置,大大提高了 PCB布局的靈活性。現有的復位電路形式只有單復位源同時作用于單個或多個處理器,而對于多復位 源混合作用的形式及其處理辦法將會導致所有的復位源失效或者只有一個復位源有效的 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了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多復位源對多處理器系統的低電 平復位電路及復位方法,解決多個復位源混合作用于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導致的復位源失效 的問題。技術方案一種多復位源對多處理器系統的低電平復位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個復位源和 與門電路;連接關系為N個復位源與與門電路的N個輸入端相連接;與門電路的輸出端與 N個處理器各自的復位端口相連接,并且每個處理器的復位端口外接與復位電平匹配的分 壓電阻;N個處理器之間有若干通信線互連。所述與門電路中的二極管的反向擊穿電壓大于與其對應連接的復位源輸出高電 平時的紋波電壓。所述與門電路輸出高電平時的電壓值與后端處理器的復位端口的耐壓值相匹配。所述分壓電阻的選擇滿足條件匕 腦’ 其中,Vcpui表示第i個處理器端R + R,口的耐壓值,Vanm表示與門輸出端電壓值,Ri是第i個處理器端口接的分壓電阻,i=l,2,…N0一種利用所述的復位電路進行復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步驟1:復位源I發出低電平復位信號,該復位信號作用于與門電路的二極管D1, 復位信號與D1正極的高電平共同作用使得D1正負極之間產生壓降;步驟2 :當D1正負極壓降使得二極管01導通,導致D1的正極被拉為低電平,輸出復位信號,該復位信號作用于后端的處理器;步驟3 :對于后端的處理器,當其接收到前端與門電路發出的復位信號后,產生復位動作,使得處理器的工作狀態回到了初始復位狀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提出的,將復位源的發送復位信號的引腳接至與門電路的輸入端,即組成與門電路的二極管的負極,控制與門電路中相應二極管的通斷。將與門電路的輸出端接至各個待復位的處理器的復位引腳上,其作用是發送復位信號給各個處理器。當復位源有復位信號發出時,由于復位信號是低電平以及與門電路的特性,低電平復位信號將通過與門并由與門傳送到待復位的處理器,使得處理器復位。所以本專利技術具有很好的電路穩定性和布局靈活性,同時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和實用性;完全杜絕因多個復位源混合作用而導致的復位信號紊亂及待復位處理器無法動作的問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系統上電復位、編程復位及程序看門狗復位的可靠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例中電路模型的示意圖 圖1中,復位源表示可以發出復位信號的電路或處理器或者其他任何一個處理單元;D^Dn為組成與門電路的二極管;處理器I N為系統中處理數據且需要復位功能的處理單元;高電平表示后端處理器的復位引腳上的正常工作時的耐壓值。具體實施方式現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本實施例中N個復位源與與門電路的N個輸入端相連接;與門電路的輸出端與N 個處理器各自的復位端口相連接,并且每個處理器的復位端口外接與復位電平匹配的分壓電阻;N個處理器之間有若干通信線互連。本電路連接的要點I、對于本系統中的所有復位源、與門電路的所有二極管、后端的所有處理器,當所有的復位源有部分或者全部都在執行以上步驟時,由于與門電路的作用,結果只有低電平復位信號可以通過與門并作用于后端的處理器,使得處理器達到復位的狀態。2、在選擇二極管器件時,需要注意二極管的反向擊穿電壓的大小和與其對應連接的復位源輸出高電平時的紋波電壓,需要保證二極管不能被擊穿造成通路損壞。3、與門電路輸出高電平時的電壓值也需要與后端處理器的復位端口的耐壓值相匹配;由于系統多個處理器端口的耐壓值不盡相同,有的耐壓值高,有的耐壓值低,為了保證處理器端口不被損壞,與門輸出端高電平需要配合處理器端口耐壓值來選取,并且要將該高電平中可能包含的脈沖電壓盡量濾除干凈。4、為了處理以上第三條所述注意問題,并且保證處理器不會誤動作,可將與門輸出端的高電平選取為所有處理器中耐壓值最高的電平值,然后再在耐壓值低的處理器端口處加上一個電阻進行分壓,使得輸入該處理器端口的電平值滿足要求。具體電阻值得選取應滿足一下公式R權利要求1.一種多復位源對多處理器系統的低電平復位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個復位源和與門電路;連接關系為N個復位源與與門電路的N個輸入端相連接;與門電路的輸出端與N個處理器各自的復位端口相連接,并且每個處理器的復位端口外接與復位電平匹配的分壓電阻;N個處理器之間有若干通信線互連。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多復位源對多處理器系統的低電平復位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與門電路中的二極管的反向擊穿電壓大于與其對應連接的復位源輸出高電平時的紋波電壓。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多復位源對多處理器系統的低電平復位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與門電路輸出高電平時的電壓值與后端處理器的復位端口的耐壓值相匹配。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多復位源對多處理器系統的低電平復位電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壓電阻的選擇滿足條件:5.一種利用權利要求Γ4所述的任一項復位電路進行復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步驟I :復位源I發出低電平復位信號,該復位信號作用于與門電路的二極管D1,復位信號與D1正極的高電平共同作用使得D1正負極之間產生壓降; 步驟2 :當D1正負極壓降使得二極管D1導通,導致Dl的正極被拉為低電平,輸出復位信號,該復位信號作用于后端的處理器; 步驟3 :對于后端的處理器,當其接收到前端與門電路發出的復位信號后,產生復位動作,使得處理器的工作狀態回到了初始復位狀態。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將復位源的發送復位信號的引腳接至與門電路的輸入端,即組成與門電路的二極管的負極,控制與門電路中相應二極管的通斷。將與門電路的輸出端接至各個待復位的處理器的復位引腳上,其作用是發送復位信號給各個處理器。當復位源有復位信號發出時,由于復位信號是低電平以及與門電路的特性,低電平復位信號將通過與門并由與門傳送到待復位的處理器,使得處理器復位。本專利技術具有很好的電路穩定性和布局靈活性,同時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和實用性;完全杜絕因多個復位源混合作用而導致的復位信號紊亂及待復位處理器無法動作的問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系統上電復位、編程復位及程序看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復位源對多處理器系統的低電平復位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個復位源和與門電路;連接關系為:N個復位源與與門電路的N個輸入端相連接;與門電路的輸出端與N個處理器各自的復位端口相連接,并且每個處理器的復位端口外接與復位電平匹配的分壓電阻;N個處理器之間有若干通信線互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龍龍,李寒,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坤藍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