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軌道混凝土攪拌車,包括車架以及設置在車架上的動力裝置、混凝土攪拌筒、進料槽、出料槽、攪拌裝置、車輪組和控制裝置,其中,混凝土攪拌筒通過攪拌桶支架設置在車架上,進料槽和出料槽分別上下位置地設置在混凝土攪拌筒的開口端,動力裝置與攪拌裝置相連接,所述攪拌裝置與混凝土攪拌筒上相對開口端的另一端相連接,控制裝置與動力裝置相連接,所述車輪組設置在車架下方,所述車輪組為行駛在軌道上的鋼制車輪組。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計的一種軌道混凝土攪拌車操作方便,能夠有效保證混凝土的質量,不產生離析,且能夠大大減輕勞動人力,節約大量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適用于地鐵、隧道和汽車不能到達的地方。(*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軌道混凝土攪拌車。
技術介紹
由于地鐵、隧道、橋涵等結構和位置的特殊性,整體道床澆筑需要大量混凝土,通用混凝土泵車和混凝土攪拌車不能直接到達工作面,混凝土泵受輸送距離限制。目前地鐵施工澆筑整體道床,輸送混凝土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制作料槽,料槽裝滿混凝土,由軌道平板車運至工作面,再由門架吊運澆筑施工。由于運輸距離長,混凝土在料槽中存放的長時間不能攪拌,混凝土離析很嚴重,混凝土和易性和坍落度下降,混凝土質量下降,整體道床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同時輸送時間長,數量少,整體道床的施工速度緩慢,輸送輔助人員多,人力成本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在軌道上實現對混凝土的運輸,并且保證混凝土質量的軌道混凝土攪拌車。本技術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技術設計了一種軌道混凝土攪拌車,包括車架以及設置在車架上的動力裝置、混凝土攪拌筒、進料槽、出料槽、攪拌裝置、車輪組和控制裝置,其中,混凝土攪拌筒通過攪拌桶支架設置在車架上,進料槽和出料槽分別上下位置地設置在混凝土攪拌筒的開口端,動力裝置與攪拌裝置相連接,所述攪拌裝置與混凝土攪拌筒上相對開口端的另一端相連接,控制裝置與動力裝置相連接,所述車輪組設置在車架下方,所述車輪組為行駛在軌道上的鋼制車輪組。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還包括走行機構和駕駛室,所述駕駛室設置在軌道混凝土攪拌車行駛方向的正前端;所述動力裝置通過走行機構與所述車輪組相連接,所述走行機構包括變速箱。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還包括與動力裝置相連接,且設置在車架上的清洗裝置;所述清洗裝置包括水箱、水泵和水管,其中水箱安裝在車架上,所述水箱上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水箱上的進水口接外部供水,所述水泵的進水口與水箱上的出水口相連接,所述水管的一端與水泵的出水口相連接,所述水管的另一端放置在進料槽上。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還包括設置在車架上的安全指示裝置,所述安全指示裝置包括安全指示燈、安全標色和安全指示牌,其中,安全指示燈與動力裝置相連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動力裝置包括電機和發動機。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液壓泵、定量馬達和回轉減速機;其中,所述液壓泵與所述定量馬達相連接,所述定量馬達與所述回轉減速機相連接,所述回轉減速機通過法蘭與所述混凝土攪拌筒上相對開口端的另一端進行連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出料槽為可伸縮式出料槽。作為本實 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混凝土攪拌筒的容積為10m3-20m3。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車輪組的輪間距與所行駛軌道的間距相適應。本技術所述一種軌道混凝土攪拌車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技術效果(I)能夠有效保證在混凝土的轉運過程當中混凝土的質量,不產生離析,且操作方便,實現了混凝土的轉運;(2)增加清洗裝置,能夠及時對混凝土攪拌筒進行清洗;(3)能夠大大減輕勞動人力,節約大量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設計的一種軌道混凝土攪拌車的正視圖。其中,I.動力裝置,2.車架,3.車輪組,4.攪拌裝置,5.混凝土攪拌筒,6.進料槽,7.出料槽,8.清洗裝置,9.駕駛室,10.安全指示裝置,11.控制裝置,12.攪拌桶支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I所示,本技術設計了本技術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技術設計了一種軌道混凝土攪拌車,包括車架以及設置在車架上的動力裝置、混凝土攪拌筒、進料槽、出料槽、攪拌裝置、車輪組和控制裝置,其中,混凝土攪拌筒通過攪拌桶支架設置在車架上,進料槽和出料槽分別上下位置地設置在混凝土攪拌筒的開口端,動力裝置與攪拌裝置相連接,所述攪拌裝置與混凝土攪拌筒上相對開口端的另一端相連接,控制裝置與動力裝置相連接,所述車輪組設置在車架下方,所述車輪組為行駛在軌道上的鋼制車輪組。本技術設計的一種軌道混凝土攪拌車操作方便,能夠有效保證混凝土的質量,不產生離析,且能夠大大減輕勞動人力,節約大量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還包括走行機構和駕駛室,所述駕駛室設置在軌道混凝土攪拌車行駛方向的正前端;所述動力裝置通過走行機構與所述車輪組相連接,所述走行機構包括變速箱。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還包括與動力裝置相連接,且設置在車架上的清洗裝置;所述清洗裝置包括水箱、水泵和水管,其中水箱安裝在車架上,所述水箱上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水箱上的進水口接外部供水,所述水泵的進水口與水箱上的出水口相連接,所述水管的一端與水泵的出水口相連接,所述水管的另一端放置在進料槽上,增加了清洗裝置,能夠及時對混凝土攪拌筒進行清洗,保證混凝土攪拌筒內壁光潔無附作物。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還包括設置在車架上的安全指示裝置,所述安全指示裝置包括安全指示燈、安全標色和安全指示牌,其中,安全指示燈與動力裝置相連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動力裝置包括電機和發動機。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液壓泵、定量馬達和回轉減速機;其中,所述液壓泵與所述定量馬達相連接,所述定量馬達與所述回轉減速機相連接,所述回轉減速機通過法蘭與所述混凝土攪拌筒上相對開口端的另一端進行連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出料槽為可伸縮式出料槽,包括數個出料子槽,數個出料子槽之間通過滑輪軌道進行疊加,使得出料槽能夠進行伸縮,便于混凝土的卸載;針對可伸縮式出料槽,數個出料子槽還可采用折疊式,同樣能實現出料槽的伸縮效果,完成混凝土的卸載。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混凝土攪拌筒的容積為10m3-20m3。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車輪組的輪間距與所行駛軌道的間距相適應。本技術設計的一種軌道混凝土攪拌車的廢氣排放符合歐三或國四標準。本技術設計的一種軌道混凝土攪拌車在具體操作過程當中,軌道混凝土攪拌車能夠在相適應的軌道上行駛,通過進料槽承接需要運輸的混凝土,混凝土在混凝土攪拌·桶中被不停地進行攪拌,使攪拌筒中混凝土不產生凝固,此時軌道混凝土攪拌車在軌道上行駛對混凝土進行運輸,當運輸至施工區域時,通過出料槽將混凝土攪拌筒中的混凝土進行卸載,實現混凝土施工。這樣,軌道混凝土攪拌車在相應軌道上來回往復多次地行駛,實現對混凝土的運輸,完成當日工作任務后,啟動清洗裝置對混凝土攪拌筒內壁進行清洗,使混凝土攪拌筒內壁光潔無附著物。本技術實施后,徹底解決了地鐵、隧道、橋函等通用混凝土輸送機械不能到達的地方需要大量混凝土的問題。隨著軌道的延伸,可以實現長距離輸送;在輸送過程中不停攪拌,解決了混凝土運輸過程當中離析嚴重的問題;本技術輸送距離遠,可連續運輸,且承載量大,提高了混凝土運輸功效,減少了人力輔助,提高了地鐵整體道床施工速度,節約了生產成本,對地鐵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上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技術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技術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軌道混凝土攪拌車,包括車架以及設置在車架上的動力裝置、混凝土攪拌筒、進料槽、出料槽、攪拌裝置、車輪組和控制裝置,其中,混凝土攪拌筒通過攪拌桶支架設置在車架上,進料槽和出料槽分別上下位置地設置在混凝土攪拌筒的開口端,動力裝置與攪拌裝置相連接,所述攪拌裝置與混凝土攪拌筒上相對開口端的另一端相連接,控制裝置與動力裝置相連接,所述車輪組設置在車架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輪組為行駛在軌道上的鋼制車輪組。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軌道混凝土攪拌車,包括車架以及設置在車架上的動力裝置、混凝土攪拌筒、進料槽、出料槽、攪拌裝置、車輪組和控制裝置,其中,混凝土攪拌筒通過攪拌桶支架設置在車架上,進料槽和出料槽分別上下位置地設置在混凝土攪拌筒的開口端,動力裝置與攪拌裝置相連接,所述攪拌裝置與混凝土攪拌筒上相對開口端的另一端相連接,控制裝置與動力裝置相連接,所述車輪組設置在車架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輪組為行駛在軌道上的鋼制車輪組。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軌道混凝土攪拌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走行機構和駕駛室,所述駕駛室設置在軌道混凝土攪拌車行駛方向的正前端;所述動力裝置通過走行機構與所述車輪組相連接,所述走行機構包括變速箱。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軌道混凝土攪拌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動力裝置相連接,且設置在車架上的清洗裝置;所述清洗裝置包括水箱、水泵和水管,其中水箱安裝在車架上,所述水箱上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水箱上的進水口接外部供水,所述水泵的進水口與水箱上的出水口相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薛恒鶴,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興宇重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