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料片卷曲整平裝置,在左、右兩側的側板之間穿置一主軸,在其中一側板結合驅動該主軸旋轉角度的調整馬達,在主軸位于兩側板內側的左、右位置各固設朝上延伸的支架板,又在主軸中間套設可旋轉的下滾輪,在各支架板頂部的內側結合可分別朝下滾輪進退的上壓輪座,在兩上壓輪座之間結合可旋轉的上壓輪,又在各支架板頂部設有向下頂推各上壓輪座的伸縮桿驅動器;當本發明專利技術用來整平紙張或膠片等料片時,能夠以調整馬達轉動主軸角度的方式,改變上壓輪抵靠下滾輪頂部的前、后位置,進而達到調整反卷曲程度及整平不同卷曲程度料片的功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整平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料片卷曲整平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的料片卷曲整平裝置,是在兩側板之間設有可旋轉的下滾輪,對應下滾輪的上方設有下壓的支架,在支架以左、右間隔的方式設有多個作為轉子的軸承。當進行整平紙張或膠片等料片的操作時,是以多個軸承配合下滾輪輾壓通過的料片,以壓力將料皮的卷曲彈性抵銷,進而達到整平料片的效果。前述現有的料片卷曲整平裝置雖可對料皮進行整平的處理,但由于多個軸承輾壓下滾輪的構造施力不均,容易使下滾輪的表面受損,且軸承高速旋轉后容易發熱,會將內部的潤滑油流出造成料片的污損,此外,由于各個軸承輾壓下滾輪的前、后位置不可改變,因此無法調節反卷曲料片的程度,無法對成卷的料片進行逐漸加強反卷曲程度的操作,因此不能達到整平的最佳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由于現有料片卷曲整平裝置是以多個軸承抵靠下滾輪且輾壓位置不可調整,因此產生污損紙張與無法適應料片卷曲程度的缺點。為此,本專利技術以可調整輾壓位置的上壓輪整平紙張或膠片,達到較佳的整平功效。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料片卷曲整平裝置,包括一機體,在左、右位置設有兩側板,兩側板各為豎直的板體且左、右相對,在兩側板左、右相對處各穿設一主軸孔;一支架滾輪構造,在兩側板的主軸孔以可轉動的方式穿置一主軸,該主軸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左、右兩端的其中一端伸出兩側板其中一側板外,在該側板結合一調整馬達,通過該調整馬達結合并驅動該主軸旋轉角度;在該主軸位于兩側板內側的左、右位置分別固設一朝上延伸的支架板,并在該主軸的中間以可轉動的方式套設一下滾輪;以及一壓輪整平構造,在兩支架板頂部的內面結合一可朝該下滾輪方向進、退移動的上壓輪座,在兩上壓輪座之間結合一上壓輪軸,在該上壓輪軸以可轉動的方式套設一上壓輪,在各支架板頂部的內側面結合一頂桿座,在各頂桿座結合一伸縮桿驅動器,各伸縮桿驅動器向下伸設一伸縮頂桿,各伸縮頂桿朝下抵壓各上壓輪座的頂面,使得上壓輪朝下抵靠在下滾輪頂部的表面。進一步,本專利技術所述各支架板是以前低后高的斜向方式設置的板體,在各支架板的底部穿置一套孔,各支架板以套孔套設并固定在所述主軸,在各支架板頂部前側的內面朝內凸設一擺動軸桿;所述各上壓輪座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臂體,在各上壓輪座的前端部穿設一擺動軸孔,通過各擺動軸孔套設在各擺動軸桿,所述上壓輪軸結合在兩上壓輪座的后端部之間,并且所述上壓輪的直徑小于所述下滾輪的直徑。較佳的,本專利技術所述各伸縮桿驅動器的伸縮頂桿朝下頂靠所述各上壓輪座后端部的頂面,各伸縮頂桿朝下延伸的假想延伸線通過所述上壓輪的軸心朝左、右方向延伸的假想延伸線。較佳的,本專利技術在所述各上壓輪座的后端朝后凸伸一杠桿部,各杠桿部為沿前、后 方向延伸的桿體,所述各頂桿座結合在所述各支架板頂部內側面的后側,所述各伸縮桿驅動器的伸縮頂桿朝下抵壓各杠桿部的頂面。更進一步,本專利技術在所述主軸伸出所述側板的外端套設結合一調整皮帶輪,所述調整馬達結合在與該調整皮帶輪同側的側板,該調整馬達為伺服馬達并設有一輸出軸,在該輸出軸結合一驅動皮帶輪,在該調整皮帶輪與該驅動皮帶輪之間結合一驅動皮帶。當本專利技術使用時,是在下滾輪的前方設有一導引輪,又在機體后方的上、下位置設有兩個對向旋轉的夾送輪,當整平紙張或膠片的料片時,是將料片由下朝上繞過導引輪的頂部后,向后穿過下滾輪與上壓輪之間,再由兩夾送輪的夾輾而可朝后拉動輸送。當料片通過下滾輪與上壓輪之間時,由于上壓輪可抵靠在下滾輪中心正上方以外的位置,例如下滾輪頂部后側的表面,因此在上壓輪配合下滾輪夾輾時,可將料片進行反向的夾輾,以相反的卷曲方向將料片卷曲的彈性抵銷,使料片被輾平為平直不卷曲的形狀。本專利技術的有益功效在于,在本專利技術整平料片的過程中,可自由調整左、右兩側各伸縮桿驅動器下壓各上壓輪座的程度,可視情況改變上壓輪左、右兩側的夾合力量,適應不同的整平狀況達到更佳的整平效果;且由于下滾輪與上壓輪的配合是周面與周面的接觸,在周圍無須設有軸承的轉子進行輾壓,因此整平過程中上壓輪朝下滾輪的施力平均,不會有軸承漏油污損料片或者使下滾輪表面受損的狀況發生。本專利技術除具有前述有益功效以外,還具有反卷曲程度可調節的功效當本專利技術用于整平各部分卷曲程度不同的成卷的料片時,例如當成卷的料片從外圈向內朝本專利技術持續輸送整平時,由于成卷的料片的外圈卷曲程度較輕微而內圈的卷曲程度較高,因此以下滾輪配合上壓輪的配合輾壓整平時,過程中要以調整馬達逐漸帶動主軸以及兩側的支架板向后旋轉,使壓輪整平構造的上壓輪由下滾輪中心正上方的位置逐漸后移,如此可以逐漸增加下滾輪配合上壓輪輾壓的反卷曲程度,將卷曲程度由低至高的整卷的料片進行適當的整平,達到更佳的整平功效。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2是本專利技術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圖3是本專利技術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4是本專利技術第一較佳實施例側視的剖面圖5是本專利技術第一較佳實施例調整反卷曲程度的實施動作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7是本專利技術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8是本專利技術第二較佳實施例側視的剖面圖9是本專利技術第二較佳實施例調整反卷曲程度的實施動作示意圖。元件符號說明10……機體 11……側板111..…·主軸孔20..… 支架滾輪構造21…·…主軸22"…■ 調整皮帶輪23…·…調整馬達231 …. 輸出軸24.……驅動皮帶輪25… 驅動皮帶26...·…支架板261 …. 套孔262..…·擺動軸桿27… 下滾輪30...·…壓輪整平構造31… 上壓輪座311..…·擺動軸孔312 …. 杠桿部32…·…上壓輪軸33… 上壓輪34...····頂桿座35… 伸縮桿驅動器351..…·伸縮頂桿40..… 導引輪41...·…夾送輪 42·· …·料片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料片卷曲整平裝置,如圖I至圖4所示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包括一機體10,在左、右位置間隔設有兩間隔的側板11,兩側板11分別為豎直且左、右相對的矩形板體,在兩側板11中間的左、右相對位置穿設一主軸孔111。一支架滾輪構造20,在兩側板11的主軸孔111之間以可轉動的方式穿置一主軸21,該主軸21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圓形軸,且主軸21左、右兩端的其中一端伸出同側的側板11外,在主軸21伸出側板11的端部套設結合一調整皮帶輪22,又在調整皮帶輪22同側的側板11結合一調整馬達23,該調整馬達23為伺服馬達并設有一輸出軸231,在輸出軸231結合一驅動皮帶輪24,在調整皮帶輪22與驅動皮帶輪24之間結合一驅動皮帶25,使得該調整馬達23可驅動主軸21旋轉改變角度;又在主軸21位于兩側板11內側的左、右位置分別固設一支架板26,各支架板26為矩形板體并且以前低后高的斜向方式設置,在各支架板26的底部穿置一套孔261,各支架板26以套孔261套設并固定在主軸21,在各支架板26頂部前側的內面朝內凸設一擺動軸桿262,又在主軸21位于兩支架板26之間的位置以可轉動的方式套設一下滾輪27,該下滾輪27為軟性的滾輪。一壓輪整平構造30,在兩擺動軸桿262分別結合一上壓輪座31,兩上壓輪座31各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臂體,在各上壓輪座31的前端部穿設一擺動軸孔311,通過擺動軸孔311套設在各擺動軸桿262,使得上壓輪座31的后端部能朝下滾輪27的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料片卷曲整平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機體,在左、右位置設有兩側板,兩側板各為豎直的板體且左、右相對,在兩側板左、右相對處各穿設一主軸孔;一支架滾輪構造,在兩側板的主軸孔以可轉動的方式穿置一主軸,該主軸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左、右兩端的其中一端伸出兩側板其中一側板外,在該側板結合一調整馬達,該調整馬達結合并驅動該主軸旋轉角度;在該主軸位于兩側板內側的左、右位置分別固設一朝上延伸的支架板,并在該主軸的中間以可轉動的方式套設一下滾輪;以及一壓輪整平構造,在兩支架板頂部的內面結合一可朝該下滾輪方向進、退移動的上壓輪座,在兩上壓輪座之間結合一上壓輪軸,在該上壓輪軸以可轉動的方式套設一上壓輪,在各支架板頂部的內側面結合一頂桿座,在各頂桿座結合一伸縮桿驅動器,各伸縮桿驅動器向下伸設一伸縮頂桿,各伸縮頂桿朝下抵壓各上壓輪座的頂面,該上壓輪朝下抵靠在下滾輪頂部的表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賴正榮,
申請(專利權)人:賴正榮,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