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鞍座的緩沖回位裝置,所述鞍座包括支撐骨架和安裝于所述支撐骨架上面的承重坐墊,所述支撐骨架包括前骨架和后骨架,所述前骨架的后端與所述后骨架的前端相互連接,所述前骨架上設有彈性裝置使所述前骨架的前端相對于中后端具有上下方向的彈性;所述承重坐墊包括前坐墊和后坐墊,所述前坐墊安裝于所述前骨架上,所述后坐墊安裝于所述后骨架上。本發明專利技術將傳統鞍座的一體式結構改造為前、后兩段式結構,并利用彈性裝置實現鞍座前段的上下方向的彈性,該彈性使鞍座的前段在受壓時向下移動,減小鞍座前段對人體的阻力,從而避免鞍座前段對人體造成傷害并兼具按摩作用,在壓力減小后,鞍座前段在彈性作用下能夠自動復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鞍座的局部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鞍座的緩沖回位裝置,更準確地說,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騎坐式鞍座的緩沖回位裝置。
技術介紹
鞍座作為人們工作、生活常用的部件,被應用于各種具體產品中,如應用于自行車、電瓶車、獨輪車、摩托車等。所有騎坐式鞍座因其應用方式基本相同,所以都具有大致相同的結構,目前的鞍座,均存在一個缺陷為整體式結構,由于使用者的兩腿分開,所以這種整體式結構在滿足承重要求的同時會對人體兩腿間的部分形成擠壓,從而對人體局部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長此以往,會導致人們患上各種疾病,如尿道、尿路感染,輸精管疾病、睪丸變形和前列腺相關疾病等。 下面以傳統自行車為例,對傳統的自行車鞍座即自行車車座進行上述缺陷的具體說明自行車是法國人“西夫拉克”1790年專利技術的代步工具,200多年來一直被人們喜愛和使用。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經濟積累不斷增加,人們生活水平也不斷的提高,汽車成了人們時髦的代步工具和身份的象征,受到相當一部分先富人群的親睞,很長一段時間,自行車工業處在停止不前的狀態。可是隨著中東的戰事頻繁導致的能源危機,加上人們對環境污染的限制和對環境的要求提高,這種零排放的代步工具又重新被人們認識和接納,近幾年除了普通的自行車外,各式各樣的跑車、賽車都紛紛登場,外觀各異、美麗誘人、輕便實用、功能齊全,給人們帶來多彩的生活,給社會帶來多姿的點綴。可是人們卻忽略了對鞍座安全、保健的要求,盡管有一些愛好者或是鞍座的設計專家,也在不斷的尋求改進,但更多的是在傳統鞍座上注重實用性、舒適性和外觀的造型。對鞍座對人體器官的傷害認識淡漠,目前還沒有對鞍座的保健功能進行研究并做出重大設計和改革的先例。自行車鞍座在使用過程中會給身體的局部器官造成極大的危害和隱患,由于傳統自行車鞍座為固定結構,所以,鞍座的前部會直接壓迫到人的尿道、輸尿管、輸精管或睪丸而造成這些器官的慢性傷害,長期使用會造成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的疾病,嚴重的是使睪丸變形。據中外相關資料查證,在中國患尿道和前列腺疾病的男性患者8-10%都曾經有間斷性騎單車3-5年或以上的歷史。在自行車運動員中患尿道疾病和前列腺疾病的人數比例高達50%以上,90%以上的運動員訓練或比賽后都有尿頻、尿急、尿潴留的現象。國外一家調查機構報道,長期騎車的人90%以上有睪丸變形,50%以上的人陰囊不適和前列腺疾病。,但這些問題由于不是急性疾病,人們很難立即感受其危害,所以長期以來都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使鞍座不會對人體器官造成壓迫傷害的鞍座的緩沖回位裝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所述鞍座包括支撐骨架和安裝于所述支撐骨架上面的承重坐墊,所述支撐骨架包括前骨架和后骨架,所述前骨架的后端與所述后骨架的前端相互連接,所述前骨架上設有彈性裝置使所述前骨架的前端相對于中后端具有上下方向的彈性;所述承重坐墊包括前坐墊和后坐墊,所述前坐墊安裝于所述前骨架上,所述后坐墊安裝于所述后骨架上。前骨架、后骨架、前坐墊、后坐墊的結構使鞍座內部成為前、后兩段式結構,在前骨架上設置彈性裝置后,與人體下身接觸的鞍座前段在受到擠壓后會自動向下移動,從而不會對人體的局部器官造成因硬性的直接接觸而至的壓迫性傷害。作為優選,所述前骨架和所述后骨架均為U形骨架,所述前骨架的后端為開口端,所述后骨架的前端為開口端,所述前骨架的后端與所述后骨架的前端之間通過螺桿和螺母連接。具體而言,前骨架的U形寬度小于后骨架的U形寬度,U形骨架可采用圓柱形的鋼條,也可采用扁平狀的鋼片制作,只要具有足夠的支撐力并便于安裝即可。所述前坐墊和所述后坐墊均為U形坐墊,所述前坐墊的后端為開口端,所述后坐 墊的前端為開口端,所述前坐墊的后端與所述后坐墊的前端之間旋轉連接。前坐墊和后坐墊之間形成的整體空隙與人體的生殖器位置相對應,所以U形的前坐墊和后坐墊使人體的生殖器官完全不受壓迫,并有后坐墊的后部承受人體主要重力。具體地,所述前骨架上的彈性裝置為所述前骨架的中后端位置設有螺旋形彈簧,所述前骨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別與所述螺旋形彈簧的兩端連接并為一體化結構,所述螺旋形彈簧的軸心線方向為左右方向;所述前坐墊的后端設有前坐墊螺孔,所述后坐墊的前端設有后坐墊螺孔,所述螺旋形彈簧、所述前坐墊的后端和所述后坐墊的前端之間通過螺栓連接在一起,所述前骨架上位于所述螺旋形彈簧以前的部分和所述前坐墊能夠以所述螺栓為軸旋轉。這種彈性裝置加工方便、成本低廉,使用效果良好,螺旋形彈簧的應力持久,不易失效,所以其壽命長、性能佳。除此而外,彈性裝置還可以用其它結構實現,比如在前骨架的前端下面安裝伸縮式彈簧并由與后骨架固定連接的支架支撐,或者直接在前骨架的后端安裝螺旋形彈簧,并由螺旋形彈簧的一端支撐前骨架或前坐墊,這些結構都能實現或基本實現彈性裝置的作用。為了讓螺旋形彈簧實現最佳的彈性并盡量保持其彈性應力不損壞,所述螺旋形彈簧的兩端均位于所述螺旋形彈簧本體的下部。具體地,前坐墊與后坐墊之間的連接結構可以為所述前坐墊的后端置于所述后坐墊的前端內側,所述前坐墊的后端的外表面設有與所述后坐墊的前端相對應的凹面,所述凹面使所述前坐墊的后端的外側表面與所述后坐墊的前端的外側表面相互持平。作為優選,所述后坐墊的前端內側設有與所述前坐墊的后端相對應的沉槽,所述沉槽的上面設有用于在所述前坐墊與所述后坐墊相互持平時擋住所述前坐墊的前端繼續向上旋轉的后坐墊擋塊,所述前坐墊的后端與所述后坐墊檔塊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前坐墊擋塊;或者,所述前坐墊的后端直接設于所述后坐墊的前端的內側并能任意旋轉。前坐墊與后坐墊之間的連接結構還可以為所述前坐墊的后端置于所述后坐墊的前端外側,所述后坐墊的前端的外表面設有與所述前坐墊的后端相對應的凹面,所述凹面使所述前坐墊的后端的外側表面與所述后坐墊的前端的外側表面相互持平。作為優選,所述后坐墊的前端外側設有與所述前坐墊的后端相對應的沉槽,所述沉槽的上面設有用于在所述前坐墊與所述后坐墊相互持平時擋住所述前坐墊的前端繼續向上旋轉的后坐墊擋塊,所述前坐墊的后端與所述后坐墊檔塊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前坐墊擋塊;或者,所述前坐墊的后端直接設于所述后坐墊的前端的外側并能任意旋轉。上述兩種前坐墊與后坐墊之間的連接結構,基本原理都一樣,區別在于前坐墊的后端安裝于后坐墊的前端的內側還是外側。作為優選,所述鞍座為自行車車座。這是應用最多的鞍座,包括普通自行車鞍座、賽車自行車鞍座等,當然,類似的摩托車、獨輪車等鞍座也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專利技術將傳統鞍座的一體式結構改造為前、后兩段式結構,并利用彈性裝置實現鞍座前段的上下方向的彈性,該彈性使鞍座的前段在受壓時向下移動,減小鞍座前段對人體的阻力,從而避免鞍座前段對人體造成傷害并兼具按摩作用,在壓力減小后,鞍座前段在彈性作用下能夠自動復位。本專利技術所述緩沖回位裝置解決了長期以來鞍座前部直接壓迫到 人的尿道、輸尿管、輸精管或睪丸而造成慢性傷害的問題,使人們不再因長期使用鞍座而造成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的疾病,對龐大的鞍座使用人群來說是一個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的重大進步。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所述后骨架的俯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所述后骨架的主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所述前骨架的俯視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鞍座的緩沖回位裝置,所述鞍座包括支撐骨架和安裝于所述支撐骨架上面的承重坐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骨架包括前骨架和后骨架,所述前骨架的后端與所述后骨架的前端相互連接,所述前骨架上設有彈性裝置使所述前骨架的前端相對于中后端具有上下方向的彈性;所述承重坐墊包括前坐墊和后坐墊,所述前坐墊安裝于所述前骨架上,所述后坐墊安裝于所述后骨架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孟天奇,
申請(專利權)人:孟天奇,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