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耐泡型甘麥大棗飲料,是在傳統“甘麥大棗湯”經典配方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枸杞,使其與大棗、甘草、小麥的營養成分產生協同,增強了“甘麥大棗湯”的營養成分和保健功能,以進一步緩解因工作、生活節奏加快而導致的精神焦慮、緊張以及神經衰弱、失眠等;本產品是采用現代工藝制備的固體飲料,具有口味香甜、服用方便、易于保存、運輸、攜帶方便等特點,有利于產品保存和市場推廣流通;本發明專利技術產品具有口感好、口味豐富多樣,分為普通型和無糖型,以適用廣大的消費人群。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固體保健飲品領域,涉及一種甘麥大棗飲料,尤其涉及一種耐泡型甘麥大棗飲料。
技術介紹
漢代古方《金匱要略》中記載的“甘麥大率湯”,原方為湯劑,由甘草、小麥和大率三味中藥組成,均為藥食同源品種,主要用于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實、言行失常、舌紅苔少等主癥,常用于婦女更年期綜合癥的治療。后世醫家在臨床實踐中擴大了本方的治療應用范圍凡神不守舍、情志抑郁屬于心血不足,心失所養者,都以本方為基礎加減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傳統甘麥大棗湯的制作是將甘草、小麥、大棗一起水煮,濾過,濃縮,煎液飲用。其工藝簡單,但不便于儲存和攜帶,不能滿足現代生活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傳統甘麥大棗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營養豐富、便于攜帶、飲用方便的耐泡型甘麥大棗飲料。本專利技術耐泡型甘麥大棗飲料,是由以下原料和工藝制備而成 原料以重量份計 大棗10 30份,甘草2 10份,小麥10 30份,枸杞I 10份; 工藝 (1)將小麥篩選,去殼,清洗后,于150°C 230°C下烘焙I 3h,烤焙出香味;將大棗、甘草、枸杞挑揀去雜,剔除霉變,清洗,烘干;大棗去核,烘干; (2)將上述四味原料混合,粉碎成細粉,過80目篩,得甘麥大棗茶混合粉; (3)在甘麥大棗茶混合粉中加入其質量20 50%的水,調勻后靜置10 40分鐘,采用螺旋擠壓加溫設備,在溫度為80 110°C,轉速為500 900轉/秒的條件下擠出成型;采用微波烘烤,即得。為了改善甘麥大棗飲品的口感、豐富飲品的口味品種,在甘麥大棗茶混合粉中加入其質量5 50%的輔料,混合均勻,再加水調勻,然后擠出成型、微波烘烤即得。所述輔料為甜味劑、酸味劑或賦香劑中的至少一種。其中甜味劑優選白砂糖、木糖醇、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賽蜜或蜂蜜凍干粉;酸味劑優選檸檬酸、蘋果酸、檸檬酸鈉或山梨酸鉀;賦香劑優選乙基麥芽酚、濃縮棗汁或食用香精。本專利技術相對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1、本專利技術是在傳統“甘麥大率湯”經典配方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使其與大棗、甘草、小麥的營養成分產生協同,增強了 “甘麥大棗湯”的營養成分和保健功能,以進一步緩解因工作、生活節奏加快而導致的精神焦慮、緊張以及神經衰弱、失眠等;2、本專利技術產品的形態為固體,具有口味香甜、服用方便、易于保存、運輸、攜帶方便等特點,有利于產品保存和市場推廣流通; 3、本專利技術產品具有口感好、口味豐富多樣,分為普通型和無糖型,以適用廣大的消費人群。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耐泡型甘麥大棗飲品的制備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一 原料以重量份計 大率10份,甘草2份,小麥10份,枸杞I份。工藝 I、將小麥進行篩選,去殼,清洗,170°c烘焙2h,烤焙出香味,小麥麥粒中心為金黃色。將原料中的大棗、甘草、枸杞挑揀去雜,剔除霉變,清洗,烘干;大棗去核,烘干。2、將上述四味原料混合,粉碎成細粉,過80目篩,得甘麥大棗茶混合粉。3、在甘麥大棗茶混合粉中加入其質量40%的水,調勻后靜置30分鐘,采用螺旋擠壓加溫設備在溫度為90°C,轉速為700轉/秒的條件下,擠出成型;采用微波干燥箱70°C烘烤20分鐘,即得。本產品為無糖型固體飲料,加入開水后浸泡后飲用,風味獨特,隨加水隨飲用,至色淡,保健功效顯著。實施例二 原料以重量份計 大率30份,甘草5份,小麥30份,枸杞5份; 蔗糖21份,檸檬酸2份,檸檬香精O. 007份,濃縮棗汁O. 7份,大棗香精O. 007份。工藝 I、同實施例I。2、同實施例I。3、在甘麥大棗茶混合粉中加入蔗糖,檸檬酸,濃縮棗汁、檸檬香精及大棗香精,混合均勻;再加入其總質量50%的水,調勻后靜置30分鐘,采用螺旋擠壓加溫設備在溫度為100°C,轉速為800轉/秒的條件下擠出成型;采用微波干燥箱70°C烘烤15分鐘,即得。本產品為本產品為普通型甘麥大棗茶固體飲料,加入開水后浸泡后飲用,隨加水隨飲用,至色淡,風味獨特,酸甜適中。實施例三 原料以重量份計 大率30份,甘草5份,小麥30份,枸杞5份; 檸檬酸2份,檸檬香精O. 01份,濃縮棗汁3份,大棗香精O. 01份。工藝 I、同實施例I。2、實施例 I。3、在甘麥大棗茶混合粉中加入檸檬酸,濃縮棗汁、檸檬香精及大棗香精,再加入其質量45%的水,調勻后靜置40分鐘,采用螺旋擠壓加溫設備在溫度為100°C,轉速為600轉/秒的條件下,擠出成型;采用微波干燥箱70°C烘烤20分鐘,即得。本產品為無糖型固體飲料,加入開水后浸泡后飲用,風味獨特,隨加水隨飲用,至色淡,保健功效顯著。實施例四 原料以重量份計 大率30份,甘草10份,小麥30份,枸杞10份; 蔗糖30份,檸檬酸4份,檸檬香精O. 01份,濃縮棗汁3份,大棗香精O. 01份。工藝 I、同實施例I。2、同實施例I。3、在甘麥大棗茶混合粉中加入蔗糖,檸檬酸,濃縮棗汁,檸檬香精,大棗香精,混合均勻;再加入其質量50%的水,調勻后靜置20分鐘,采用螺旋擠壓加溫設備在溫度為110°C,轉速為500轉/秒的條件下擠出成型;采用微波干燥箱70°C烘烤15分鐘,即得。本產品為本產品為普通型甘麥大棗茶固體飲料,加入開水后浸泡后飲用,隨加水隨飲用,至色淡,風味獨特,酸甜適中。權利要求1.一種耐泡型甘麥大棗飲料,是由以下原料和工藝制備而成 原料以重量份計 大棗10 30份,甘草2 10份,小麥10 30份,枸杞I 10份; 工藝 (1)將小麥篩選,去殼,清洗后,于150°C 230°C下烘焙I 3h,烤焙出香味;將大棗、甘草、枸杞挑揀去雜,剔除霉變,清洗,烘干;大棗去核,烘干; (2)將上述四味原料混合,粉碎成細粉,過80目篩,得甘麥大棗茶混合粉; (3)在甘麥大棗茶混合粉中加入其質量20 50%的水,調勻后靜置10 40分鐘,采用螺旋擠壓加溫設備,在溫度為80 110°C,轉速為500 900轉/秒的條件下擠出成型;采用微波烘烤,即得。2.如權利要求I所述耐泡型甘麥大棗飲料,其特征在于在甘麥大棗茶混合粉中加入其質量5 50%的輔料,混合均勻,再加水調勻,然后擠出成型、微波烘烤即得。3.如權利要求2所述耐泡型甘麥大棗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輔料為甜味劑、酸味劑或賦香劑中的至少一種。4.如權利要求3所述耐泡型甘麥大棗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甜味劑為白砂糖、木糖醇、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賽蜜或蜂蜜凍干粉中的至少一種。5.如權利要求3所述耐泡型甘麥大棗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味劑為檸檬酸、蘋果酸、檸檬酸鈉或山梨酸鉀中的至少一種。6.如權利要求3所述耐泡型甘麥大棗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賦香劑為乙基麥芽酚、濃縮棗汁或食用香精中的至少一種。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耐泡型甘麥大棗飲料,是在傳統“甘麥大棗湯”經典配方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枸杞,使其與大棗、甘草、小麥的營養成分產生協同,增強了“甘麥大棗湯”的營養成分和保健功能,以進一步緩解因工作、生活節奏加快而導致的精神焦慮、緊張以及神經衰弱、失眠等;本產品是采用現代工藝制備的固體飲料,具有口味香甜、服用方便、易于保存、運輸、攜帶方便等特點,有利于產品保存和市場推廣流通;本專利技術產品具有口感好、口味豐富多樣,分為普通型和無糖型,以適用廣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耐泡型甘麥大棗飲料,是由以下原料和工藝制備而成:原料:以重量份計大棗10~30份,甘草2~10份,小麥10?~30份,枸杞1~10份;工藝:(1)將小麥篩選,去殼,清洗后,于150℃~230℃下烘焙1~3h,烤焙出香味;將大棗、甘草、枸杞挑揀去雜,剔除霉變,清洗,烘干;大棗去核,烘干;(2)將上述四味原料混合,粉碎成細粉,過80目篩,得甘麥大棗茶混合粉;(3)在甘麥大棗茶混合粉中加入其質量20~50%的水,調勻后靜置10~40分鐘,采用螺旋擠壓加溫設備,在溫度為80~110℃,轉速為500~900轉/秒的條件下擠出成型;采用微波烘烤,即得。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玉華,孫巖,王蓮萍,郝泉,孫裕,
申請(專利權)人:蘭州佛慈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