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混凝土外加劑
,涉及砂漿或混凝土用超塑化劑,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新型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聚羧酸超塑化劑被稱為第三代混凝土超塑化劑,具有摻量低、減水率高、分子結構設計自由度大、環境友好等優點,成為二十一世紀混凝土外加劑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發展重點。目前,國內外開發的聚羧酸超塑化劑大多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或烯基聚乙二醇/馬來酸/丙烯酸共聚物減水劑,這兩類減水劑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坍落度保持性能好,但是低摻量條件下(O. 2%以內)減水率僅20 30%,混凝土抗壓強度比也較低。因此,設計開發新型結構的聚羧酸超塑化劑,提高低摻量條件下聚羧酸超塑化劑的減水率和混凝土抗壓強度增長,是聚羧酸超塑化劑的研究熱點之一。CN 1673163報道了一種兩性接枝共聚聚羧酸超塑化劑,由(甲基)丙烯酸、烷氧基聚氧化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羥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等小分子陽離子單體共聚,再經二縮水甘油酯等交聯劑交聯而成,作為混凝土超塑化劑時具有較高的飽和摻量,從而具有較高的減水率和坍落度保持能力,可以大幅降低混凝土的水膠比。CN 102627744報道了一種醚類兩性聚羧酸超塑化劑的制備方法,由烯丙基聚乙二醇、馬來酸酐、乙醇胺等經酰胺化、酯化和共聚反應制備而成,該產品可以提高聚醚類減水劑的坍落度保持性能,從而擴大了聚醚類減水劑的應用范圍。CN 101665558報道了一種酰胺多胺類聚羧酸超塑化劑的制備方法,由多燒基多胺、二元酸經酰胺化反應后再與(甲基)丙烯酸反應得到酰胺多胺單體,最后與甲氧基聚乙二醇(甲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兩性聚羧酸超塑化劑,其是含有以下的源自不飽和聚醚單體的結構單元(1),以下的源自不飽和聚醚單體的結構單元(2)和以下的源自不飽和羧酸單體的結構單元(3)的聚羧酸聚合物,其中:結構單元(1)是其中:R1表示氫或者甲基;R2表示氫、甲基或者乙基;R3表示氫或1~6個碳原子的烷基;X為連接基團,為?O?、?CH2O?、?CH2CH2O?、或?O?CH2CH2CH2CH2O?;n表示氧化烯基的平均加成摩爾數,為1~300中的任意數;結構單元(2)是其中:R4、R5表示氫或者甲基;R6表示氫、甲基或者乙基;R7表示氫或1~6個碳原子的烷基;m表示氧化烯基的平均加成摩爾數,為1~300中的任意數;結構單元(3)是其中:R8表示氫、甲基或COOM基團,R9表示氫、甲基或CH2COOM基團,M表示氫、一價金屬、(1/2)二價金屬、銨基或者有機胺基。FDA00002561640500011.jpg,FDA00002561640500012.jpg,FDA00002561640500013.jpg,FDA00002561640500021.jpg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兩性聚羧酸超塑化劑,其是含有以下的源自不飽和聚醚單體的結構單元(1),以下的源自不飽和聚醚單體的結構單元(2)和以下的源自不飽和羧酸單體的結構單元(3)的聚羧酸聚合物,其中 結構單元(I)是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兩性聚羧酸超塑化劑,其特征在于其含有3 50摩爾%的結構單元(2)。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兩性聚羧酸超塑化劑,其特征在于其的重均分子量Mw是10000 120000。4.一種制備權利要求I所述兩性聚羧酸超塑化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是將包含下述由通式(4)表示的不飽和聚醚單體(A)和由通式(5)表示的不飽和聚醚單體(B)以及由通式(6)表示的不飽和羧酸單體(C)在20 110°C和引發劑存在的條件下進行聚合的步驟,其中 單體(A)用通式(4)表示5.根據權利要求4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中軍,傅樂峰,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