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是一種大黃魚苗≤1.8cm微囊飼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藝步驟:一、配方芯材包括進口魚粉、豆粕、菜粕、烏賊肝膏、面粉、礦物質;配方壁材包括螺旋藻、魚油、維生素、明膠、水;二、配方芯材先膨化預處理后再超微粉碎;三、配方壁材通過膠體磨均質;四、用噴霧干燥法制成微囊餌料;五、壁材包衣和芯材的比例為(1-10):100;六、二次包膜所用維C聚磷酸酯和殼聚糖溶液的比例為(2-10):100。優點:試驗證明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主要原料由于通過膨化預處理和微囊制粒制成的微囊餌料誘食性好,易消化吸收;二次包膜技術能更有效保持餌料水中穩定性和懸浮性,從而開辟了大黃魚苗開口餌料在海水魚飼料中廣闊地應用前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的是一種大黃魚苗(<1. 8cm)微囊飼料的配方及制造方法。屬于飼料和飼料添加劑
技術介紹
大黃魚是我國海水網箱養殖單一產量最高的魚類,已被農業部確定為我國六種最具優勢出口水產品之一。大黃魚系石首魚科、黃魚屬,俗稱“黃花魚”,主要產于中國、日本和朝鮮,分布在黃海南部、朝鮮西南岸、東海和瓊州海峽以東的南海北部沿岸。它是一種分布于中低緯度、溫水性的淺海近底層的肉食性魚類,種群資源量較大,但抗捕能力很弱。是我國東海、黃海及南海的主要經濟魚類,曾有中國“海洋四大經濟魚類”之稱。因其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而享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備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也是國際市場上十分看好的出口創匯產品。我國捕撈大黃魚的歷史悠久,約有1700多年。福建官井洋是我國惟一的內灣性的大黃魚產卵場,歷史上最高年捕撈量達2 500噸,但近20年來產卵的親魚銳減, 幾近枯竭。隨著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國內外市場對大黃魚需求量日益增加,供不應求,價格高昂,一般市場上難以見到有天然大黃魚的銷售,天然大黃魚目前已成為珍貴的海水經濟魚類。加大大黃魚人工增殖放流力度,只有通過繁殖保護和人工放流才能修復大黃魚資源。漁業實踐與資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單純依靠海區的自然補充難以恢復已被破壞的資源時,可以采用人工繁殖的辦法培育種苗,放流人海,使其自然生長,迅速補充現存資源。當前,大黃魚人工育苗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完全可以做到人工放流的基本條件,近幾年已在全國各地進行了大黃魚規模增殖放流試驗,并取得初步成效。大黃魚自從突破人工育苗的難題后,養殖一加工一內銷一出口等一系列環節立即蓬勃發展起來,逐漸發展成一個朝陽產業鏈。雖然突破了大黃魚人工育苗的難題,但大黃魚苗育苗料依然依靠進口或冰鮮雜魚魚漿和鰻魚粉,以致嚴重污染水質,造成養殖后期魚病多。目前國內市場沒有大黃魚苗育苗微囊飼料。因此大黃魚苗微囊飼料是養殖大黃魚的瓶頸問題,為填補國內市場空白,服務于廣大養殖戶,研發大黃魚微囊飼料是必要和可行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是一種大黃魚苗<1. 8cm微囊飼料的制造方法,旨在解決大黃魚苗育苗飼料制造的技術難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大黃魚苗<1. 8cm微囊飼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藝步驟 一、配方芯材的重量百分比為進口魚粉占45-58%、豆柏占12-18%、菜柏占4-5%、烏賊肝膏占3-6%、面粉占22-24%、礦物質占1-2%,混合; 配方壁材的重量百分比為螺旋藻占1_4%、魚油占2-5%、維生素占0. 1-0. 3%,明膠占5-10%、水占 80. 7-91. 9%,混合;二、配方芯材先膨化預處理后再超微粉碎; 三、配方壁材通過膠體磨均質; 四、用噴霧干燥法制成微囊餌料; 五、在制備微囊餌料時,壁材包衣和芯材的比例為(1-10):100 ; 六、二次包膜所用膜為維C聚磷酸酯和殼聚糖,該維C聚磷酸酯和殼聚糖溶液的比例為(2-10) :100。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我國海域面積龐大,而淡水養殖空間有限;海水魚質量整體要好過淡水魚;海水魚養殖的利潤高于淡水魚。這些都表明海水魚養殖的前景是光明的,第四次海水養殖浪潮即將到來。目前我國用小雜魚養海水魚的模式將被淘汰小雜魚利用率不高,且污染環境;小雜魚資源正在減少乃至枯竭,迫使養殖者接受人工配合飼料。目前國 內海水魚飼料產量只有50萬噸左右,增加到200萬噸不是難事,按海水魚飼料目前的價格,將有150-180億元的市場。國外現在研究大黃魚、鱸魚、軍曹魚、金鯧魚、石斑魚、鲆鰈類等比較多,其中大黃魚是海洋四大經濟魚類之一,值得關注。因此大黃苗育苗微囊飼料是發展海水魚飼料的第一步重要工作。試驗證明本專利技術通過主要原料膨化增加了餌料的誘食性且易超微粉碎,經超微粉碎后的餌料更易于魚苗的消化吸收,二次包膜制成微囊餌料能有效保持餌料水中穩定性和懸浮性,利于大黃魚苗采食。本專利技術開辟了大黃魚苗育苗飼料在海水魚飼料中廣闊地應用前景。附圖說明附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生產工藝流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對照圖1,一種大黃魚苗彡1. 8cm微囊飼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藝步驟 一、配方芯材的重量百分比為進口魚粉占45-58%、豆柏占12-18%、菜柏占4-5%、烏賊肝膏占3-6%、面粉占22-24%、礦物質占1-2%,混合; 配方壁材的重量百分比為螺旋藻占1_4%、魚油占2-5%、維生素占0. 1-0. 3%,明膠占5-10%、水占 80. 7-91. 9%,混合; 二、配方芯材先膨化預處理后再超微粉碎; 三、配方壁材通過膠體磨均質; 四、用噴霧干燥法制成微囊餌料; 五、在制備微囊餌料時,壁材包衣和芯材的比例為(1-10):100 ; 六、二次包膜所用膜為維C聚磷酸酯和殼聚糖,該維C聚磷酸酯和殼聚糖溶液的比例為(2-10) :100。實施例1 將進口魚粉580公斤、豆柏120公斤、菜柏40公斤、烏賊肝膏30公斤、面粉220公斤、礦物質10公斤(含鐵、錳或鋅或磷),混合粉碎至80目進入膨化機內膨化預處理,膨化預處理后再超微粉碎至200目,粉碎之物為芯材。再將螺旋藻I公斤,魚油2公斤、維生素0.1公斤(維生素A或維生素B),明膠5公斤、水91. 9公斤混合并通過膠體磨細度為200目均質,以此作壁材包衣;用噴霧干燥法制成微囊餌料。在制備微囊餌料時,壁材(固化物)和芯材的比例為1:100。制微囊餌料最常用的方法即噴霧干燥方法,進、出風溫度分別為200°C、70°C,干燥后水分控制在6. 8%.篩分出16目、20目、30目、50目。最后進行二次包膜,將維C聚磷酸酯5公斤混合于200公斤殼聚糖溶液中(將2. 7公斤殼聚糖溶解在重量濃度1%乳酸溶液即2L乳酸+200公斤水中)。以此混合溶液為膜再進行一次包衣處理,使微囊飼料更穩定。干燥后水分控制在6. 8%. 實施例2 將進口魚粉540公斤、豆柏150公斤、菜柏40公斤、烏賊肝膏35公斤、面粉220公斤、礦物質15公斤(含鐵、錳或鋅或磷),混合粉碎至80目進入膨化機內膨化預處理,膨化預處理后再超微粉碎至200目,粉碎之物為芯材。再將螺旋藻3公斤,魚油5公斤、維生素0. 3公斤(維生素A或維生素B),明膠9. 7公斤、水82公斤混合并通過膠體磨細度為200目均質, 以此作壁材包衣;用噴霧干燥法制成微囊餌料。在制備微囊餌料時,壁材(固化物)和芯材的比例為10:100。制微囊餌料最常用的方法即噴霧干燥方法,進、出風溫度分別為200°C、70°C,干燥后水分控制在5. 2%.篩分出16目、20目、30目、50目。最后進行二次包膜,將維C聚磷酸酯5公斤混合于200公斤殼聚糖溶液中(將2. 7公斤殼聚糖溶解在重量濃度1%乳酸溶液即2L乳酸+200公斤水中)。以此混合溶液為膜再進行一次包衣處理,使微囊飼料更穩定。干燥后水分控制在6. 0%. 實施例3 將進口魚粉500公斤、豆柏155公斤、菜柏50公斤、烏賊肝膏45公斤、面粉230公斤、礦物質20公斤(含鐵、錳或鋅或磷),混合粉碎至80目進入膨化機內膨化預處理,膨化預處理后再超微粉碎至200目,粉碎之物為芯材。再將螺旋藻2公斤,魚油4公斤、維生素0. 2公斤(維生素A或維生素B),明膠8. 8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黃魚苗≤1.8cm微囊飼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該方法包括如下工藝步驟:一、配方芯材的重量百分比為:進口魚粉占45?58%、豆粕占12?18%、菜粕占4?5%、烏賊肝膏占3?6%、面粉占22?24%、礦物質占1?2%,混合;配方壁材的重量百分比為:螺旋藻占1?4%、魚油占2?5%、維生素占0.1?0.3%,明膠占5?10%、水占80.7?91.9%,混合;二、配方芯材先膨化預處理后再超微粉碎;三、配方壁材通過膠體磨均質;四、用噴霧干燥法制成微囊餌料;五、在制備微囊餌料時,壁材包衣和芯材的比例為(1?10):100;六、二次包膜所用膜為維C聚磷酸酯和殼聚糖,該維C聚磷酸酯和殼聚糖溶液的比例為(2?10):10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瑞椒,李鎖麗,黃冠剛,馬慧,謝田漢,
申請(專利權)人:孫瑞椒,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