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葉片擠出機相鄰葉片塑化輸運單元間物料匹配方法及裝置。葉片擠出機由一組葉片進料單元與若干組葉片塑化輸運單元串聯疊加而成,相鄰葉片塑化輸運單元之間通過擋板連接。擋板起導流與密封的作用,上游葉片單元的物料通過擋板上的物料出口平滑流入到下游葉片單元,實現相鄰葉片塑化單元之間物料的過渡。該方法實現了葉片擠出機完全正位移輸送的塑化輸運機理,同時避免了成型過程中存在流動死角、縮短了物料在高溫下的停留時間、同時物料的停留時間分布更均勻,減少了物料的熱降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兩組相鄰葉片塑化輸運單元之間物料的過渡方法,具體是葉片擠出機相鄰葉片塑化輸運單元間物料匹配方法及裝置。
技術介紹
葉片擠出機是由若干個葉片塑化單元串聯疊加而成,兩相鄰葉片塑化輸運單元轉子與定子之間偏心方向相反,相鄰葉片塑化輸運單元通過擋板連接。葉片擠出機其塑化輸運原理是利用一組具有確定幾何形狀的空間,它們的容積可以依次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周期性變化,容積變大時納入物料,容積變小時壓實、塑化并排出物料,實現拉伸形變起主要作用的物料塑化輸運。同時由于高分子材料塑化擠出成型過程中物料將發生從玻璃態、高彈態、粘流態等形態的變化。物料形態的變化、高分子熔體的可壓縮性以及物料的溫度、所受到壓力的變化將直接影響一定質量物料的體積大小,因而在定子寬度相同的條件下各葉片塑化輸運單元轉子與定子之間偏心距的大小各不相同。在塑化輸運過程中,物料必須連續從上游塑化輸運單元過渡到下游塑化輸運單元完成塑化輸運過程。由于各壓片塑化輸運單元之間偏心方向及偏心距的大小不一致,因而很容易出現死角。死角的存在將延長熔體在高溫下的停留時間、增加高分子材料的降解,同時使得成型過程中物料的停留時間分布不均勻,進而影響制品的表面質量及機械力學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兩相鄰葉片塑化輸運單元匹配及物料過渡的問題,提供葉片擠出機相鄰葉片塑化輸運單元間物料匹配方法及裝置,具體技術方案如下。葉片擠出機相鄰葉片塑化輸運單元間物料匹配方法,具體是偏心方向相反的兩葉片塑化輸運單元之間安裝擋板,擋板上開設有物料出口,該物料出口與上游葉片塑化輸運單元的物料出口連接,擋板起導流及密封作用,使得物料在相鄰兩塑化輸運單元之間平滑過渡。實現上述匹配方法的裝置,其特點是安裝在兩塑化輸運單元之間的擋板上開設有物料出口 ;擋板內孔與外圓同心,內孔大小與塑化輸運單元的轉子直徑相同;所述物料出口與內孔偏心,偏心距小于或等于塑化輸運單元的定子與轉子軸之間的偏心距,物料出口橫截面為一與擋板內孔平滑連接的圓弧。進一步的,根據物料流經位置的不同,擋板上所述物料出口圓弧與內孔的偏心距小于或等于定子與轉子之間的偏心距,所述物料出口圓弧小于半個圓的長度。進一步的,相鄰兩塊擋板的物料出口位置在擠出機中關于轉子中心軸線對稱布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優點 1、結構簡單,擋板同時起到密封與導流的作用; 2、完全沒有死角,物料殘留少;3、塑化輸運過程中物料的停留時間分布更均勻,提高了塑化質量。附圖說明圖1為葉片擠出機A--A首I]視圖。圖2為葉片擠出機B--Biflj視圖。圖3為第三擋板3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第一擋板I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第一擋板I的C— — C剖視圖。圖6為第二擋板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但本專利技術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實施例表述的范圍。實施例1 參見圖1、圖2,葉片擠出機由葉片進料單元I及若干組葉片塑化輸運單元(I廣VD串聯疊加而成,相鄰兩葉片塑化輸運單元轉子與定子的偏心方向相反,轉子與定子的偏心距的大小可以不一致,相鄰兩組葉片塑化輸運單元通過擋板連接而成。由于相鄰兩組葉片單元偏心方向相反,因而兩組單元的排料口的位置為關于轉子中心軸線對稱。葉片擠出機其塑化輸運為容積輸送,相鄰兩組葉片塑化輸運單元之間的擋板起密封與導流的作用。轉子旋轉時,當由葉片塑化輸運單元中的定子、轉子、葉片及擋板等圍成的空間容積由小變大時從上游葉片單元納入物料,當該空間容積由大變小時排出物料。在連接兩相鄰葉片塑化輸運單元的擋板上開設物料出口。物料出口與內孔偏心,偏心距小于或等于定子與轉子之間的偏心距,物料出口截面為一與擋板內孔平滑連接的圓弧,使得物料能順利過渡到擋板與定子的空隙并進入到下游葉片單元中,實現物料在相鄰兩個葉片單元中的過渡。如圖3所示,擋板內孔與外圓同心、直徑與轉子直徑相同并開設有物料出口。物料出口為一段與內孔偏心的圓弧,其偏心距小于或等于定子與轉子之間的偏心距。當葉片輸送單元為2組凹凸相對的葉片時,第二擋板2的物料出口為1/4圓,半徑為R,R小于或等于轉子軸的半徑與偏心距e之和,另外的圓弧則起密封作用。參見圖4、圖5,當物料從葉片進料單元I進入到塑化輸運單元II時,物料還未完全熔融,輸送阻力較大。此時將第一擋板I的物料出口設計成為流通截面從大到小逐漸變化的收斂形狀,增加流通面積從而減小流動阻力。參見圖6,為了增加物料塑化輸運過程中的停留時間、提高塑化混煉效果,此時將第三擋板3的物料出口圓弧設計為對稱半個圓周,圓周的半徑R小于或等于轉子軸的半徑與偏心距e之和,另外半個圓周則起密封作用。此時物料可以在上下游單元之間產生回流,提高了塑化混煉效果。通過不同的第一擋板1、第二擋板2、第三擋板3與若干組塑化輸運單元組合,實現葉片擠出機的塑化擠出過程。權利要求1.葉片擠出機相鄰葉片塑化輸運單元間物料匹配方法,其特征是偏心方向相反的兩葉片塑化輸運單元之間安裝擋板,擋板上開設有物料出口,該物料出口與上游葉片塑化輸運單元的物料出口連接,擋板起導流及密封作用,使得物料在相鄰兩塑化輸運單元之間平滑過渡。2.一種實現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安裝在兩塑化輸運單元之間的擋板上開設有物料出口 ;擋板內孔與擋板外圓同心,內孔大小與塑化輸運單元的轉子直徑相同;所述物料出口與內孔偏心,偏心距小于或等于塑化輸運單元的定子與轉子軸之間的偏心距,物料出口橫截面為一與擋板內孔平滑連接的圓弧。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擋板上所述物料出口圓弧與內孔的偏心距小于或等于定子與轉子之間的偏心距,所述物料出口圓弧小于半個圓的長度。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塊擋板的物料出口位置在擠出機中關于轉子中心軸線對稱布置。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葉片擠出機相鄰葉片塑化輸運單元間物料匹配方法及裝置。葉片擠出機由一組葉片進料單元與若干組葉片塑化輸運單元串聯疊加而成,相鄰葉片塑化輸運單元之間通過擋板連接。擋板起導流與密封的作用,上游葉片單元的物料通過擋板上的物料出口平滑流入到下游葉片單元,實現相鄰葉片塑化單元之間物料的過渡。該方法實現了葉片擠出機完全正位移輸送的塑化輸運機理,同時避免了成型過程中存在流動死角、縮短了物料在高溫下的停留時間、同時物料的停留時間分布更均勻,減少了物料的熱降解。文檔編號B29C47/36GK102990898SQ20121038514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2日專利技術者殷小春, 楊智韜, 馮彥洪, 瞿金平 申請人:華南理工大學, 廣州華新科實業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葉片擠出機相鄰葉片塑化輸運單元間物料匹配方法,其特征是偏心方向相反的兩葉片塑化輸運單元之間安裝擋板,擋板上開設有物料出口,該物料出口與上游葉片塑化輸運單元的物料出口連接,擋板起導流及密封作用,使得物料在相鄰兩塑化輸運單元之間平滑過渡。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殷小春,楊智韜,馮彥洪,瞿金平,
申請(專利權)人:華南理工大學,廣州華新科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