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轎車頂蓋裝飾條卡子,包括底板(1)、彈簧片(3)、掛鉤(4)和立板(5),所述底板(1)為矩形平板結構,在底板(1)兩條長邊的中部對稱設置有立板(5),該立板(5)與底板(1)相垂直,立板(5)的下端與底板(1)固定相連,兩邊立板(5)的上端朝著相對的方向彎折,形成掛鉤(4);在兩邊的立板(5)之間設有彈簧片(3),所述彈簧片(3)傾斜設置,該彈簧片(3)的下端與底板(1)固定相連。本發明專利技術造型簡單、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在大大簡化裝飾條裝配操作的同時,能有效提高裝配的效率,并能確保裝飾條安裝的牢固性和可靠性,避免裝飾條發生松開或脫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汽車
,具體地說,特別涉及轎車頂蓋裝飾條的卡子。
技術介紹
轎車頂蓋裝飾條是用來彌補側圍和車頂焊接斷差缺陷的裝飾件,頂蓋裝飾條沿車身縱向分布,其在安裝時能否可靠固定,直接關系到整車的外觀。目前,頂蓋裝飾條的安裝方式有粘接式和卡接式兩種。粘接式是采用整體粘接的方式來連接車體和頂蓋裝飾條,由于粘膠易老化失效,頂蓋裝飾條容易發生脫落,牢固性較差。卡接式是在車體頂蓋上設置多個支撐架,并在頂蓋裝飾條內沿其長度方向復合一條鋼帶,通過鋼帶與支撐架相卡接配合來實現頂蓋裝飾條的固定。現有的卡接式裝配方式材料成本高,并且裝配操作較復雜,裝配效率不高,頂蓋裝飾條定位的牢靠性也有欠缺。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易于裝配的卡子,能夠確保轎車頂蓋裝飾條定位的牢靠性。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轎車頂蓋裝飾條卡子,包括底板(I)、彈簧片(3)、掛鉤(4)和立板(5),所述底板(I)為矩形平板結構,在底板(I)兩條長邊的中部對稱設置有立板(5),該立板(5)與底板(I)相垂直,立板(5)的下端與底板(I)固定相連,兩邊立板的上端朝著相對的方向彎折,形成掛鉤(4);在兩邊的立板(5)之間設有彈簧片(3),所述彈簧片(3)傾斜設置,該彈簧片(3)的下端與底板(I)固定相連。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在轎車頂蓋與側圍相焊接形成的溝槽內設置前后兩個卡子,各卡子通過底板的底面與頂蓋相固定。裝配裝飾條的時候,先將裝飾條對準溝槽,然后向溝槽內按壓裝飾條,使裝飾條底部的凸條卡入卡子的兩塊立板之間,裝飾條嵌裝入溝槽后,各卡子的兩個掛鉤卡入裝飾條側邊的限位槽中,向下鉤住裝飾條;此時,彈簧片受裝飾條壓迫,具有始終向上回彈的趨勢,彈簧片通過回彈力向上頂裝飾條,在彈簧片和掛鉤的共同作用下,裝飾條與卡子卡接牢固、可靠,不會發生松開或脫落。卡子采用以上結構,一方面造型簡單、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另一方面,在安裝裝飾條的時候非常方便,只需向下按壓裝飾條,使卡子的兩塊立板向外張開讓位即可,由此大大簡化了裝飾條的裝配操作,能有效提高裝配的效率。所述掛鉤(4)為長條片狀結構,結構簡單,易于成型,并且掛鉤與裝飾條接觸的距離較長,能夠提高對裝飾條卡接的牢靠性。掛鉤(4)與立板(5)之間的相連處通過圓弧過渡,這樣能夠避免應力集中,防止掛鉤發生變形或斷裂。所述掛鉤(4)與對應的立板(5)之間具有40-50°的夾角,能夠兼顧裝飾條安裝的便捷性和牢靠性。若掛鉤與立板之間的夾角過小,裝飾條卡入兩塊立板之間以后與掛鉤的卡接效果較差,容易發生左右晃動;若掛鉤與立板之間的夾角過大,在裝飾條進入兩塊立板之間時,掛鉤對裝飾條的阻力大,會增加裝飾條安裝的難度。為了簡化結構,方便加工制作,在所述底板(5)的中部開有矩形通孔(8),通孔(8)的長度方向與底板(5)的長度方向同向,所述彈簧片(3)位于通孔(8)的上方,該彈簧片(3)的下端與通孔(8)其中一端的孔壁固定相連。所述彈簧片(3)由長臂(10)和短臂(9)組成,長臂(10)的下端固定連接在底板(I)上,長臂(10)的上端與短臂(9)的上端相連,所述長臂(10)與短臂(9)之間的夾角為鈍角。彈簧片采用以上結構,不僅造型簡單,易于制作,而且受壓后向上的回彈力充足、可靠,能夠確保裝飾條卡接牢靠。作為優選,所述彈簧片(3)的長臂(10)與短臂(9)之間具有120-140°的鈍角,并且長臂(10)與底板(I)之間具有25-35°的夾角。所述底板⑴、彈簧片(3)、掛鉤(4)和立板(5)由厚度為O. 7-1. 2mm的彈簧鋼沖壓成型。以上結構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材質采用彈簧鋼,彈性好,有較高的屈服強度,在承受重載荷時不引起塑性變形;還有較高的疲勞強度,在載荷反復作用下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并有足夠的韌性和塑性,以防在沖擊力作用下突然脆斷。厚度以O. 7-1. 2mm為宜,厚度過小,容易發生變形或損壞;厚度過大,不僅為浪費材料,而且會增大裝飾條安裝的難度,使裝飾條難以壓入兩塊立板之間。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造型簡單、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在大大簡化裝飾條裝配操作的同時,能有效提高裝配的效率,并能確保裝飾條安裝的牢固性和可靠性,避免裝飾條發生松開或脫落。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俯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側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正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的A-A剖視旋轉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由O. 7-1. 2mm厚的彈簧鋼沖壓成型,包括底板1、彈簧片3、掛鉤4和立板5等部件。其中,底板I為矩形平板結構,在底板I兩條長邊的中部均設置有立板5,左右兩邊的立板5對稱分布。所述立板5與底板I相垂直,立板5的下端與底板I的對應邊沿連為一體,兩邊立板5的上端朝著相對的方向彎折,形成掛鉤4。掛鉤4優選為長條片狀結構,長度方向與底板I的長邊同向。掛鉤4與對應側立板5之間的相連處通過圓弧過渡,并且掛鉤4與對應的立板5之間具有40-50°的夾角,該夾角的具體大小根據實際需要確定,本實施例中優選為45°。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在底板I的中部開有矩形通孔8,通孔8的長度方向與底板I的長度方向同向。在左右兩邊的立板5之間設有彈簧片3,該彈簧片3位于通孔8的上方。彈簧片3傾斜設置,由長臂10和短臂9組成,長臂10的下端固定連接在底板I上,連接處位于通孔8其中一端的孔壁,并且長臂10與底板I之間具有25-35°的夾角,該夾角優選為30°。長臂10的上端與短臂9的上端相連,所述長臂10與短臂9之間的夾角為鈍角,該鈍角為120-140°,本實施例優選為130°。本專利技術是這樣用于裝飾條裝配的 如圖4和圖5所示,在轎車頂蓋與側圍相焊接形成的溝槽內設置前后兩個卡子,各卡子通過底板I的底面與頂蓋相固定。裝飾條2與溝槽相適應,在裝飾條2的底部沿其長度方向設有凸條2a,裝飾條2的兩側對稱設置有限位槽2b,裝飾條2的前后兩端復合形成有凸臺2c。裝配時,先將裝飾條2對準溝槽,然后向溝槽內按壓裝飾條2,使各卡子的掛鉤4及立板5受壓向外張開讓位,裝飾條2底部的凸條2a卡入卡子的兩塊立板5之間,裝飾條2嵌裝入溝槽后,各卡子的兩個掛鉤4卡入裝飾條2側邊的限位槽2b中,向下鉤住裝飾條2 ;此時,彈簧片3的上端伸入凸條2a的定位窗2d中,受裝飾條2壓迫,彈簧片3具有始終向上回彈的趨勢,彈簧片3通過回彈力向上頂裝飾條2,在彈簧片3和掛鉤4的共同定位作用下,裝飾條與卡子卡接牢固、可靠。各卡子的兩個掛鉤4與對應的限位槽2b配合,在左右方向上起限位的作用,以防止裝飾條2發生晃動。兩個卡子位于兩個凸臺2c之間,各卡子與對應的凸臺2c相貼靠,兩個凸臺2c在前后方向起限位的作用,以防止裝飾條2發生竄動。權利要求1.一種轎車頂蓋裝飾條卡子,其特征在于底板(I)為矩形平板結構,在底板(I)兩條長邊的中部對稱設置有立板(5),該立板(5)與底板(I)相垂直,立板(5)的下端與底板(I)固定相連,兩邊立板(5)的上端朝著相對的方向彎折,形成掛鉤(4);在兩邊的立板(5)之間設有彈簧片(3),所述彈簧片(3)傾斜設置,該彈簧片(3)的下端與底板(I)固定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轎車頂蓋裝飾條卡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掛鉤(4)為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轎車頂蓋裝飾條卡子,其特征在于:底板(1)為矩形平板結構,在底板(1)兩條長邊的中部對稱設置有立板(5),該立板(5)與底板(1)相垂直,立板(5)的下端與底板(1)固定相連,兩邊立板(5)的上端朝著相對的方向彎折,形成掛鉤(4);在兩邊的立板(5)之間設有彈簧片(3),所述彈簧片(3)傾斜設置,該彈簧片(3)的下端與底板(1)固定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綱超,
申請(專利權)人: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