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為一種橋梁改造加固技術,具體涉及一種橋梁頂升后薄壁空心墩的連接技術。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連接裝置由豎向鋼筋、箍筋、自密實微膨脹混凝土、外包鋼板、內包鋼板、栓釘以及十字支撐組成。所述的豎向鋼筋與原墩柱結構所采用的豎向鋼筋尺寸和數量相同,所述的箍筋采用封閉式箍筋,在加高段全段范圍內加密,所述的外包鋼板及內包鋼板表面焊接栓釘,同時可以作為加高段混凝土澆筑的模板,外包鋼板上開有灌漿孔和泌水孔,內包鋼板之間采用十字支撐加固。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連接技術能夠有效提高鋼板與混凝土組合受力的性能,加高部分與原墩柱連接可靠度高,強度、剛度、穩定性均滿足要求,適用范圍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為一種橋梁改造加固技術,尤其是一種橋梁頂升后薄壁空心墩的連接技術,屬于土木工程橋梁工程改造領域。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交通運輸事業的迅猛發展,交通工具的運營能力也日益提高,其運營高度也相應增加,這使得目前相當一部分跨線橋梁及航道橋梁的凈高無法滿足橋下線路正常運營的需求。傳統的方法是拆除原有的橋梁,重新建座新的滿足要求的橋梁,但此種方法會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且施工工期長,社會和經濟效應差。如能利用原有橋梁的下部結構和上部結構,將橋梁結構整體或局部進行同步頂升,滿足橋下凈空的需要。這樣既可以縮短工期,又可節省大量資金。然而,橋梁頂升完畢后,橋墩需要接長,由此存在一個如何在橋梁整體頂升后將橋墩可靠的連接起來的技術問題。橋梁頂升時,橋墩的截斷位置一般靠近墩底。橋梁頂高后,使此處在橫向水平力作用下的受力更加不利,普通只將縱向鋼筋相連的方法無法適應橋梁頂升技術的要求,因此,須對橋梁頂升連接技術必須進行革新。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橋梁頂升之后薄壁空心墩和原墩柱連接部分的連接裝置及其施工方法。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橋梁頂升后薄壁空心墩與原墩柱的連接裝置,包括外包鋼板、內包鋼板、栓釘及十字支撐,所述外包鋼板上開有泌水孔和灌漿孔,在外包鋼板內側及內包鋼板的內側分別的均勻固定有所述栓釘,所述外包鋼板與內包鋼板之間通過所述十字支撐加固連接。所述橋梁頂升后薄壁空心墩與原墩柱的連接裝置的連接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墩柱加高連接準備工作一墩柱加高連接前,首先在切割后的墩柱上、下截面各鑿除30cm混凝土,讓墩柱原有鋼筋暴露出來,清洗被鑿混凝土表面,不留灰塵和雜物,并將需要加高連接的新、老混凝土結合部位的表面鑿毛處理; 第二步、內包鋼模板一根據空心墩內部尺寸制作內包鋼模,將栓釘均勻的固定在內包鋼板上,并在所述內包鋼板的中間固定至少兩道十字支撐進行加固;采用環氧樹脂將內包鋼板與空心墩內側密貼; 第三步、橋梁頂升之后鋼筋銜接一在立柱的加高部分采用與原立柱同規格等數量的豎向主筋和箍筋; 第四步、外側模板加工制備一將栓釘分別均勻的固定在所述外包鋼板上,采用環氧樹脂將外包鋼板與空心墩外側密貼并用錨栓固定; 第五步、混凝土澆筑。所述混凝土采用自密實微膨脹混凝土。所述豎向主筋與原墩柱豎向主筋的搭接方式采用擠壓套筒機械連接,同一截面內搭接率不超過50%。所述箍筋采用封閉式箍筋,在連接段全段范圍內加密布置。所述混凝土中加有膨脹劑。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橋梁頂升后橋墩的連接技術能夠有效提高鋼板與混凝土組合受力的性能,內外鋼板共同作用對核心混凝土起約束作用,自密實微膨脹混凝土能夠提高橋墩混凝土質量,十字支撐可以進一步提高橋墩的延性,連接部分與原墩柱連接可靠度高,強度、剛度、穩定性均滿足要求,適用范圍廣,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和優勢。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加高部分橋墩的縱斷面 圖2是圖1的A —A剖視 其中,1、豎向鋼筋;2、箍筋;3、自密實微膨脹混凝土 ;4、外包鋼板;5、內包鋼板;6、栓釘;7、十字支撐;8、灌漿孔;9、泌水孔;10、橋面;11、伸縮縫;12、蓋梁;13、原橋墩;14、±敦柱加高部分。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圖示,對本專利技術裝置及施工方法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橋梁頂升后薄壁空心墩與原墩柱的連接裝置,包括外包鋼板4、內包鋼板5、栓釘6及十字支撐7,所述外包鋼板4上開有泌水孔9和灌漿孔8,在外包鋼板4內側及內包鋼板5的內側分別的均勻固定有所述栓釘6,所述外包鋼板4與內包鋼板5之間通過所述十字支撐7加固連接。所述橋梁頂升后薄壁空心墩與原墩柱的連接裝置的連接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墩柱加高連接準備工作一墩柱加高連接前,首先在切割后的墩柱上、下截面各鑿除30cm混凝土,讓墩柱原有鋼筋暴露出來,清洗被鑿混凝土表面,不留灰塵和雜物,并將需要加高連接的新、老混凝土結合部位的表面鑿毛處理; 第二步、內包鋼模板一根據空心墩內部尺寸制作內包鋼模,將栓釘均勻的固定在內包鋼板上,并在所述內包鋼板的中間固定至少兩道十字支撐進行加固;采用環氧樹脂將內包鋼板與空心墩內側密貼; 第三步、橋梁頂升之后鋼筋銜接一在立柱的加高部分采用與原立柱同規格等數量的豎向主筋和箍筋; 第四步、外側模板加工制備一將栓釘分別均勻的固定在所述外包鋼板上,采用環氧樹脂將外包鋼板與空心墩外側密貼并用錨栓固定; 第五步、混凝土澆筑。上述連接方式無需拆模,待內部自密實微膨脹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可拆除支護結構。綜上,本橋梁頂升后橋墩連接技術可達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安裝方便,施工工期短;安裝時只要將焊好的內包鋼板內嵌在箱型橋墩內部,將外包鋼板安裝在橋墩外部即可立即澆注混凝土,且鋼板既作為混凝土澆注的模板,又可作為組合結構和混凝土共同受力,故施工完成后無需拆除模板。第二、連接可靠度強,施工安全性強;內外鋼板表面均焊有均勻布置的栓釘,保證了鋼板與混凝土的接觸,有效提高鋼板與混凝土組合受力的性能,內外鋼板共同作用對核心混凝土起約束作用,提高了連接加高部分與原墩柱連接可靠度。每塊鋼板之間均采用焊接連接,整體性好,不易脹模,增強了施工安全性。第三、連接加高部分混凝土密實性和可靠性好;澆筑采用自密實微膨脹混凝土,保證了加高部分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可靠性。第四、適用范圍廣,經濟效益高;本連接方式適用于不同尺寸的矩形空心薄壁墩的連接,施工工期短,所需勞動力少,綜合經濟效益高。權利要求1.橋梁頂升后薄壁空心墩與原墩柱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包鋼板、內包鋼板、栓釘及十字支撐,所述外包鋼板上開有泌水孔和灌漿孔,在外包鋼板內側及內包鋼板的內側分別的均勻固定有所述栓釘,所述外包鋼板與內包鋼板之間通過所述十字支撐加固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橋梁頂升后薄壁空心墩與原墩柱的連接裝置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墩柱加高連接準備工作一墩柱加高連接前,首先在切割后的墩柱上、下截面各鑿除30cm混凝土,讓墩柱原有鋼筋暴露出來,清洗被鑿混凝土表面,不留灰塵和雜物,并將需要加高連接的新、老混凝土結合部位的表面鑿毛處理; 第二步、內包鋼模板一根據空心墩內部尺寸制作內包鋼模,將栓釘均勻的固定在內包鋼板上,并在所述內包鋼板的中間固定至少兩道十字支撐進行加固;采用環氧樹脂將內包鋼板與空心墩內側密貼; 第三步、橋梁頂升之后鋼筋銜接一在立柱的加高部分采用與原立柱同規格等數量的豎向主筋和箍筋; 第四步、外側模板加工制備一將栓釘分別均勻的固定在所述外包鋼板上,采用環氧樹脂將外包鋼板與空心墩外側密貼并用錨栓固定; 第五步、混凝土澆筑。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橋梁頂升后薄壁空心墩與原墩柱的連接裝置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采用自密實微膨脹混凝土。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橋梁頂升后薄壁空心墩與原墩柱的連接裝置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豎向主筋與原墩柱豎向主筋的搭接方式采用擠壓套筒機械連接,同一截面內搭接率不超過50%。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橋梁頂升后薄壁空心墩與原墩柱的連接裝置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采用封閉式箍筋,在連接段全段范圍內加密布置。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橋梁頂升后薄壁空心墩與原墩柱的連接裝置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中加有膨脹劑。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為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橋梁頂升后薄壁空心墩與原墩柱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包鋼板、內包鋼板、栓釘及十字支撐,所述外包鋼板上開有泌水孔和灌漿孔,在外包鋼板內側及內包鋼板的內側分別的均勻固定有所述栓釘,所述外包鋼板與內包鋼板之間通過所述十字支撐加固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袁愛民,程宏斌,吉伯海,吳聞秀,何雨,錢守龍,
申請(專利權)人:河海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