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測量索體應力數據的裝置,包括兩個索體固定裝置、傳感器、兩個分別固定在索體固定裝置上的安裝塊,傳感器通過安裝塊固定在兩個索體固定裝置之間;所述傳感器采用振弦式傳感器。本專利不僅適合應用于各種索體的應變數據測量,而且不需要工程人員定期到現場安裝儀器進行測量,只需要通過導線將多個傳感器連接到一個采集器中,就能實現自動化采集,并能達到長期連續的數據采集效果,并且具有構造簡單、體積小、質量輕、安裝方便、價格便宜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應力數據測量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測量索體應力數據的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索體(如鋼纜)的應力數據測量方法一般采用頻率法,或者采用荷重傳感器測定法。頻率法有許多缺點。例如,局限于測量索體的兩端為簡支或者固支的情況下索體的應力數據,對于多點彈性支承情況下索體的應力數據測量難以實現。在目前大型復雜的工程項目中,此缺點尤為明顯,采用這種技術時,只能應用于兩端為簡支或者固支的情況下的索體的應力數據測量。上述方法的另一缺點是,需要工程技術人員定期到現場安裝儀器進行測量,難以實現對索體的應力數據進行長期連續的采集。荷重傳感器測量法也有許多缺點。例如,荷重傳感器的體積和質量很大,導致安裝不便,即在對索體的應力數據進行測量時,也難以對損壞的荷重傳感器進行更換維修。上述方法的另一缺點是,荷重傳感器的價格很高,維護費用也高,所以難以在實際工程中普遍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安裝方便、構造簡單、體積小、質量輕、價格便宜的測量索體應力數據的裝置。本專利技術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測量索體應力數據的裝置,包括兩個索體固定裝置、傳感器、兩個分別固定在索體固定裝置上的安裝塊,傳感器通過安裝塊固定在兩個索體固定裝置之間;所述傳感器采用振弦式傳感器。所述傳感器通過安裝塊固定在兩個索體固定裝置之間,具體是,安裝塊上設置有傳感器安裝孔、緊固螺釘,傳感器的一端為凹槽端,另一端為光滑端;凹槽端和光滑端分別置于傳感器安裝孔內并通過緊固螺釘固定。所述索體固定裝置包括索體固定座和索體固定栓,所述索體固定栓通過螺桿、螺母與索體固定座固定連接。所述索體固定座對應于索體固定栓的面為內圓弧過度面。所述索體固定栓呈“U”形。所述傳感器通過信號傳輸線與數據采集器連接。本專利技術與現有的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專利技術不僅適合應用于各種索體的應力數據測量,而且不需要工程人員定期到現場安裝儀器進行測量,只需要通過導線將傳感器(或者多個傳感器)連接到數據采集器中,就能實現自動化采集,并能達到長期連續的數據采集效果。本專利技術索體固定裝置采用“U”形結構的索體固定栓和內圓弧過度面的索體固定座,兩者相配合,增加了與索體的的夾持面,使索體更加牢靠的被固定,提高了索體應力數據的準確性。本專利技術安裝塊上設置有傳感器安裝孔、緊固螺釘,只需將傳感器的兩端分別穿入該傳感器安裝孔內,再擰緊緊固螺釘,便可牢靠、方便的將傳感器固定在兩個索體固定裝置上。本專利技術體積小、質量輕、價格便宜,技術手段簡便易行,具有積極的技術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測量索體應力數據的裝置平面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測量索體應力數據的裝置縱向側視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測量索體應力數據的裝置橫向側視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測量索體應力數據的裝置傳感器平面示意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具體詳細描述。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測量索體應力數據的裝置,包括傳感器1、兩個索體固定裝置、兩個分別固定在索體固定裝置上的安裝塊2,傳感器I通過安裝塊2固定在兩個索體固定裝置之間;所述傳感器I采用振弦式傳感器,振弦式傳感器I通過信號傳輸線與數據采集器連接。如圖1、圖3、圖4所示。上述傳感器I通過安裝塊2固定在兩個索體固定裝置之間,具體是安裝塊2上設置有傳感器安裝孔3、緊固螺釘3-1,傳感器I的一端為凹槽端1-1,另一端為光滑端1-2 ;凹槽端1-1和光滑端1-2分別置于傳感器安裝孔3內并通過緊固螺釘3-1固定。如圖3所示。所述索體固定裝置包括索體固定座6和索體固定栓7,所述索體固定栓7通過螺桿5、螺母4與索體固定座6固定連接。所述索體固定栓7呈“U”形,索體固定座6對應于索體固定栓7的面為內圓弧過度面。如圖2所示。將傳感器I有凹槽端1-1的那端穿過傳感器安裝孔3,此時不要擰緊緊固螺釘3-1,然后將傳感器I的信號傳輸線通過鋼圈扎帶扎緊,再將傳感器I帶光滑端1-2的那端穿進另一安裝塊2的傳感器安裝孔3內,先擰緊凹槽端1-1那端的緊固螺釘3-1,使該緊固螺釘3-1的鉆頭部分擰進傳感器安裝孔3內并嵌入振弦式傳感器I的凹槽端1-1的凹槽內;然后再擰緊傳感器I的光滑端1-2的一端的緊固螺釘3-1,使該緊固螺釘3-1的鉆頭部分擰進傳感器安裝孔3內并與傳感器I的光滑端1-2緊密相抵。如圖3所示。將索體(圖中未示出)置于索體固定栓7內,擰緊螺桿5上的螺母4,此時需要注意傳感器I應該與索體的張拉方向保持一致。傳感器I的信號傳輸線連接到數據采集器中,當索體張拉力為零時,讀取第一次數據,作為初始頻率。當索體開始張拉后產生拉伸變形,兩個索體固定裝置之間的索體部分產生對應的應變量,兩個索體固定裝置受到自身的緊箍力作用,會隨著索體的張拉變形而產生位移,帶動傳感器I兩端張拉,傳感器I也會產生與兩個索體固定裝置之間的索體對應的應變量,此時讀取第二次數據,記錄此時的頻率數據,利用傳感器I的頻率與應變的對應關系,可以得出第一次張拉后的傳感器I的應變量,此應變量即為兩個索體固定裝置之間索體(或者索段)的應變量,再代入索體已知的彈性模量與截面面積,就可以得出索體此時的索力。當索體繼續張拉時,采用相同步驟,就可以得出索體的索力。當索體張拉力很大時,或者會超過傳感器I的量程范圍。此時,通過之前讀取的數據,我們可以得出此時索體的索力。這時,把光滑端1-2的一端傳感器安裝塊2上的緊固螺釘3-1擰松,傳感器I的頻率就會回到初始狀態下的頻率讀數,記錄此時的頻率數據,作為第二次的初始頻率,當索體繼續張拉后,按照前面的步驟繼續求出索力增量,把此索力增量疊加光滑端1-2的一端安裝塊2上的緊固螺釘3-1擰松前的索力,就可以得出現在的索力。若要采集多條索體的應力數據,只需把每條索體上的傳感器信號傳輸線集中連接到一個采集器中,通過電腦遠程控制,不需要工程技術人員定期到現場就能實現自動化采集,并能達到長期連續的數據采集。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測量索體應力數據的裝置,包括兩個索體固定裝置和傳感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個分別固定在索體固定裝置上的安裝塊,傳感器通過安裝塊固定在兩個索體固定裝置之間;所述傳感器采用振弦式傳感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測量索體應力數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通過安裝塊固定在兩個索體固定裝置之間,具體是,安裝塊上設置有傳感器安裝孔、緊固螺釘,傳感器的一端為環槽端,另一端為光滑端;環槽端和光滑端分別置于傳感器安裝孔內并通過緊固螺釘固定。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測量索體應力數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索體固定裝置包括索體固定座和索體固定栓,所述索體固定栓通過螺桿、螺母與索體固定座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測量索體應力數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索體固定座對應于索體固定栓的面為內圓弧過度面。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測量索體應力數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索體固定栓呈“U”形。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測量索體應力數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通過信號傳輸線與數據采集器連接。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測量索體應力數據的裝置,包括兩個索體固定裝置、傳感器、兩個分別固定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測量索體應力數據的裝置,包括兩個索體固定裝置和傳感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個分別固定在索體固定裝置上的安裝塊,傳感器通過安裝塊固定在兩個索體固定裝置之間;所述傳感器采用振弦式傳感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學明,蘇成,王濤,徐郁峰,李康業,
申請(專利權)人:華南理工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