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是有關于一種可撓性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提供一剛性基板。提供一具有至少一承載部與一圍繞承載部的切除部的可撓性基板。形成一第一粘性材料在剛性基板及可撓性基板的切除部之間,以使可撓性基板借由第一粘性材料黏接于剛性基板上。第一粘性材料并未位于可撓性基板的承載部上。形成至少一顯示單元在可撓性基板的承載部上。分離可撓性基板的承載部與切除部,以使剛性基板與可撓性基板分開,其中可撓性基板與其上的顯示單元構成一可撓性顯示裝置。此可撓性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能使可撓性基板與剛性基板易于分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有關于一種可撓性顯示裝置,特別是有關于一種。
技術介紹
圖1與圖2所示為一種現有習知的的流程示意圖。請先參閱圖1,現有習知的是先在玻璃基板110上形成可撓性基板120,然后在可撓性基板120上依次形成隔絕層130和顯示單元140。然后,如圖2所示,進行激光分離工藝(laser releasing process),并將可撓性基板120從玻璃基板110剝離。 然而,上述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生產機臺和材料的成本較高,且在將可撓性基板120從玻璃基板110剝離的過程中,施加于可撓性基板120的應力可能會造成可撓性基板120上的元件受損,導致生產良率變差。為此,現有習知技術提出另一種。如圖3所示,現有習知另一種是先在玻璃基板210上設置低黏性的離型層230 (release layer),然后再將可撓性基板220覆蓋于離型層230上。之后,在可撓性基板220上制作隔絕層240和顯示單元250。接著,沿著切割線LI切割可撓性基板220。然后,如圖4所示,將可撓性基板220連同其上的隔絕層240和顯示單元250自玻璃基板210剝尚。然而,上述制造方法在剝離過程中仍需施加應力將玻璃基板210和可撓性基板220分離,因此仍有可能會造成可撓性基板220上的元件受損,導致生產良率變差。除此之外,可撓性基板220的下表面222可能會殘留有離型層的膠材232而需額外花費時間清除,以至于增加生產成本。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可撓性顯示裝置在方法、產品結構及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因此如何能創設一種新的,亦成為當前業界極需改進的目標。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可撓性顯示裝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的,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以提升可撓性顯示裝置的生產效率,非常適于實用。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專利技術提出的一種,其中包括提供一剛性基板;提供一可撓性基板,該可撓性基板具有至少一承載部與一圍繞該承載部的切除部;形成一第一粘性材料在該剛性基板與該可撓性基板的該切除部之間,以使該可撓性基板借由該第一粘性材料黏接在該剛性基板上,其中該第一粘性材料并沒有在該可撓性基板的該承載部上;形成至少一顯示單元在該可撓性基板的該承載部上;以及分離該可撓性基板的該承載部與該切除部,以使該剛性基板與該可撓性基板分開,其中該可撓性基板與該顯示單元構成一可撓性顯示裝置。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前述的,其中在形成該顯示單元前,還包括在該剛性基板上形成覆蓋該可撓性基板的一隔絕層,而該顯示單元形成在該隔絕層上。前述的,其中該隔絕層的材料包括氮化硅(SiN)、一氧化娃(SiO)、氮氧化娃(SiNxOy)或聚酰亞胺(polyimide, PI)。前述的,其中形成該第一粘性材料在該剛性基板與該可撓性基板的該切除部之間的步驟,包括將該第一粘性材料黏接在該可撓性基板與該剛性基板相對的一底面,且該第一粘性材料位在該切除部;以及將該可撓性基板的該底面壓 合在該剛性基板上。前述的,其中該可撓性基板包括不銹鋼箔或聚酰亞胺(Polyimide, PI)薄膜。前述的,其中在形成該第一粘性材料在該剛性基板及該可撓性基板的該切除部之間的同時,還包括形成一第二粘性材料在該可撓性基板的該承載部與該剛性基板之間,以使該可撓性基板的該承載部黏接在該剛性基板上。前述的,其中該第二粘性材料的黏性小于該第一粘性材料的黏性。前述的,其中該第二粘性材料包括一面狀粘性材料或多個點狀粘性材料。前述的,其中在形成該第一粘性材料在該剛性基板及該可撓性基板的該切除部之間的同時,還包括形成多個支撐體在該可撓性基板的該承載部與該剛性基板之間,以維持該可撓性基板的該承載部與該剛性基板之間的間距。前述的,其中在形成該第一粘性材料在該剛性基板及該可撓性基板的該切除部之間的同時,還包括形成多個支撐體在該可撓性基板的該承載部與該剛性基板之間,以維持該可撓性基板的該承載部與該剛性基板之間的間距。前述的,其中分離該可撓性基板的該承載部與該切除部的步驟,包括沿著圍繞該顯示單元的多條切割線切割該可撓性基板,且所述切割線位在該可撓性基板的該承載部的范圍內。前述的,其中該可撓性基板的該切除部區分為一圍繞該承載部的周邊線路部以及一圍繞該周邊線路部的周邊非線路部,而所述切割線位在該周邊線路部。前述的,其中沿著圍繞該顯示單元的所述切割線切割該可撓性基板后,還包括對該剛性基板相對遠離該可撓性基板的一下表面照射一激光,以該激光的焦點落在該剛性基板與該可撓性基板之間的界面上,而使該剛性基板與該可撓性基板分開。前述的,其中沿著圍繞該顯示單元的所述切割線切割該可撓性基板后,還包括進行一掀離步驟,以使該剛性基板與該可撓性基板分開。前述的,其中該第一粘性材料包括硅烷基類化合物、UV膠、透明光學膠(optically clear adhesive)、玻璃膠或熱固化膠。。前述的,其中該顯示單元包括液晶顯示單元(liquidcrystal display unit)、電泳顯不單兀(electrophoretic display unit)或有機發光二極管顯不單兀(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unit)。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至少具有下列優點及有益效果:主要是利用位于可撓性基板的切除部與剛性基板之間的第一粘性材料將可撓性基板的切除部黏接于剛性基板上,所以在將可撓性基板的承載部與切除部分離后,可撓性基板的承載部與剛性基板之間可輕易分離,因而提高了可撓性顯示裝置的生產效率及生產良率。此外,在可撓性基板的承載部與剛性基板相對的表面不會有粘性材料的殘留,所以能省去清除殘余粘性材料的程序與處理時間,從而提高可撓性基板的生產效率并降低生產成本。 上述說明僅是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附圖說明圖1與圖2所示為一種現有習知的的流程示意圖。圖3與圖4所示為另一種現有習知的的流程示意圖。圖5A至圖所示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一種的流程示意圖。圖6所示為圖5A中可撓性基板的俯視示意圖。圖7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一種的一個步驟的示意圖。圖8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又一實施例的一種的一個步驟中可撓性基板的俯視示意圖。圖9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再一實施例的一種的一個步驟中可撓性基板的俯視示意圖。圖10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一種的一個步驟的示意圖。圖1lA所示為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未切割前的多個可撓性顯示裝置的俯視不意圖。圖1lB為沿圖1lA的線1-1的剖面示意1lC為切割圖1lA后的單一可撓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1lD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撓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1lE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撓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110、210:玻璃基板120、220 :可撓性基板130、240:隔絕層140、250 :顯示單元222,532 :下表面230 :離型層232 :膠材300、500、500a、500b:可撓性顯示裝置310、510、510a、510b:可撓性基板3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撓性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剛性基板;提供一可撓性基板,該可撓性基板具有至少一承載部與一圍繞該承載部的切除部;形成一第一粘性材料在該剛性基板與該可撓性基板的該切除部之間,以使該可撓性基板借由該第一粘性材料黏接在該剛性基板上,其中該第一粘性材料并沒有在該可撓性基板的該承載部上;形成至少一顯示單元在該可撓性基板的該承載部上;以及分離該可撓性基板的該承載部與該切除部,以使該剛性基板與該可撓性基板分開,其中該可撓性基板與該顯示單元構成一可撓性顯示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文忠,舒芳安,蔡耀州,辛哲宏,江明盛,王志誠,
申請(專利權)人: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