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挖掘機(51)搭載有設置于發動機(2)與液壓泵(4)之間且內部形成有儲油部(V)的發電電動機(1)。液壓挖掘機(51)具有檢油管(30),該檢油管(30)具有與發電電動機(1)的儲油部(V)連通的連接部(33)及配置在發電電動機(1)的上方的檢油口(31)。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搭載有發動機、液壓泵及發電電動機的混合動力式建筑機械。
技術介紹
近年來,開發了在發動機與液壓泵之間搭載有發電電動機的所謂的混合動力式建筑機械。搭載在這樣的混合動力式建筑機械上的發電電動機與發動機的輸出軸和液壓泵的輸入軸連接,利用發動機的驅動力發電。發電電動機通過發電所產生的電能存貯在電容器等蓄電裝置中,當建筑機械需要較大的發動機輸出等時,利用所存貯的電能驅動發電電動機,輔助發動機的輸出。例如,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一種發電電動機的結構,其在殼體內具有積存冷卻油的儲油部,通過向多個線圈端部均勻地噴射油,能夠有效地進行冷卻。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在發動機與液壓泵之間所裝入的發電電動機的結構。現有技術文件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6554號公報(平成19年I月11日公開)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3-235208號公報(平成15年8月22日公開)
技術實現思路
然而,在上述現有的建筑機械中,存在以下所述的問題點。 S卩,在上述專利文獻I中所公開的發電電動機中,為了檢查積存在設置于殼體內的儲油部的油量,設有與儲油部連通的檢油管。如上述專利文獻2所述,在發動機與液壓泵之間設置這樣的發電電動機的結構中,為了使檢查人員能夠在地面上從設置于車輛側面的發動機罩進行發電電動機的檢查,在液壓泵上的發動機罩側設置發電電動機檢油管的檢油 □。但是,在這樣的結構中,當進行車輛維護等時,因為通過打開設置于車體上表面的發動機罩進行發動機的檢查,通過打開車體側面的發動機罩進行發電電動機的檢查,所以導致維護作業時的操作性變差。進而,在經由安裝底座等在液壓泵上設置檢油口的情況下,當裝卸液壓泵時,需要抽出積存在儲油部的油之后卸下檢油管,因此導致操作性極差。具體地說,從車體側面的發動機罩側看,液壓泵在發電電動機側的面上具有覆蓋發電電動機法蘭的圓形部件的口徑。另一方面,液壓泵的發動機罩側具有液壓泵主體部分的截面積。因此,液壓泵隨著逐漸接近發動機罩側,其截面積逐漸減小。在這樣的條件下配置檢油管時,由于將檢油管設置為使之與液壓泵的形狀匹配,因此檢油管被傾斜地配置為越接近發動機罩就越接近液壓泵的旋轉軸。在這樣的狀態下利用起重機等卸下液壓泵時, 如果嘗試只通過卸下檢油口來卸下液壓泵,則覆蓋發電電動機側法蘭的液壓泵圓形部件與檢油口相互干涉,可能會造成檢油管破損。因此,在裝卸液壓泵時,需要經由引流管抽出積存在儲油部的油之后再卸下檢油管,導致非常麻煩。本專利技術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發動機與液壓泵之間搭載有發電電動機的 建筑機械在維護時的操作性。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的建筑機械具有發動機、液壓泵、發電電動機及檢油管。液壓泵利 用發動機的驅動力進行驅動。發電電動機設置于發動機與液壓泵之間,具有與發動機的輸 出軸及液壓泵的輸入軸連接的旋轉軸以及在形成于殼體內的收納空間的下部所設置的儲 油部。檢油管具有為了檢查積存于發電電動機儲油部的油量而設置于與儲油部連通的位置 上的連接部以及配置于發電電動機上方的檢油口。在此,在搭載有配置于發動機與液壓泵之間的發電電動機的所謂混合動力式建筑 機械中,在發電電動機的上方設置有檢油管的檢油口,用來檢查設置于發電電動機殼體內 的儲油部所積存的油量。需要說明的是,在檢查混合動力式建筑機械的車輛時,通常需要檢查發動機、液壓 泵及發電電動機。在本專利技術的建筑機械中,為了能夠與發動機等其他檢查對象一樣,打開發動機罩 從車輛的上面檢查發電電動機,在發電電動機的上方設有檢油口。由此,在檢查發電電動機 時,可以與檢查發動機時同樣,打開設置于建筑機械的車輛表面的可開閉的發動機罩,實施 檢油作業。其結果為,能夠比現在提高混合動力式建筑機械中進行維護作業的操作性。本專利技術第二方面的建筑機械在第一方面的建筑機械的基礎上,還具有覆蓋收納有 發動機、液壓泵及發電電動機的發動機艙上部空間的、可開閉的發動機罩。檢油管的檢油口 設置在打開發動機罩而露出的空間內。由此,在打開發動機罩檢查發動機油量的同時,也能夠檢查發電電動機的油量。其 結果為能夠提高檢查時的操作性。本專利技術第三方面的建筑機械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建筑機械的基礎上,還具有檢查 發動機油量的發動機檢油管。檢油管的檢油口設置在與發動機檢油管的檢油口相同的一 側。由此,在檢查發動機的油量的同時,也能夠檢查發電電動機的油量。其結果為能夠 提高檢查時的操作性。本專利技術第四方面的建筑機械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建筑機械的基礎上, 殼體由固定于發動機側的第一殼體與固定于液壓泵側的第二殼體構成。連接部設置在第一 殼體上。在此,在固定于發動機側的第一殼體側設置配置于發動機與液壓泵之間的發電電 動機的檢油管的連接部。由此,在維護作業等中,即使在需要卸下液壓泵的情況下,也不必為了卸下固定于 液壓泵側的檢油管而進行抽取積存在儲油部中的油等繁瑣作業。進而,在實施發電電動機 的分解作業的情況下,在卸下液壓泵后再卸下液壓泵側的第二殼體時也不必卸下檢油管。其結果為,能夠比現在提高實施發電電動機及液壓泵周邊的維護作業時的操作 性。本專利技術第五方面的建筑機械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建筑機械的基礎上, 檢油管也可以作為向發電電動機供油的供油管來使用。在此,上述的檢油管除了檢查積存在儲油部的油量以外,也作為向儲油部供油的 供油管來使用。由此,例如在使用檢油管檢查積存于儲油部的油量時,得知油量少于規定量的情 況下,能夠經由該檢油管向儲油部補充油。該結果為,與在發電電動機上分別設置檢油管與 供油管的現有結構相比,能夠減少部件數,從而簡化結構,有效地靈活使用發動機艙內的空 間。本專利技術第六方面的建筑機械在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建筑機械的基礎上, 檢油管為了避開安裝在發動機上的消音器而具有被彎曲的彎曲部。在此,在檢油管的一部分設有用來避開安裝在發動機上的消音器而被彎曲的部分 (彎曲部)。需要說明的是,因為發電電動機與發動機相鄰配置,所以有時在發電電動機的正 上方配置搭載于發動機的散熱量較大的消音器。因此,在本專利技術中,為了不使消音器的熱量對檢油管造成惡劣影響而設有彎曲部。由此,能夠避免消音器的熱量影響檢油管,并且能夠向未配置消音器的空間富余 的一側引導檢油管。本專利技術第七方面的建筑機械在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建筑機械的基礎上, 該建筑機械是液壓挖掘機。附圖說明圖圖的立體圖圖圖圖圖圖1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液壓挖掘機結構的整體立體圖;2是表示在圖1的液壓挖掘機上所搭載的發動機、發電電動機及液壓泵的結構3是表示圖2中所包括的發電電動機的結構的剖面圖;4是表示圖2中所包括的發電電動機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5是圖2中所包括的發電電動機的立體圖;6是圖2中所包括的發電電動機的立體圖;7是表示打開圖1的液壓挖掘機發動機罩的狀態下的立體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f圖7說明本專利技術一實施方式的混合動力式液壓挖掘機(建筑機械)51。(液壓挖掘機51)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混合動力式液壓挖掘機51具有下部行走體52、旋轉臺 53、工作裝置54、配重55、設備室56、車體部57及駕駛室58。液壓挖掘機51作為驅動源具 有發動機2。在發動機2的輸出軸上串聯連接發電電動機I及液壓泵4,發動機2分別驅動 發電電動機I及液壓泵4。下部行走體5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1.03.31 JP 2011-0776011.一種建筑機械,其特征在于,具有 發動機; 液壓泵,利用所述發動機的驅動力進行驅動; 發電電動機,設置在所述發動機與所述液壓泵之間,具有旋轉軸和儲油部,該旋轉軸與所述發動機的輸出軸及所述液壓泵的輸入軸連接,該儲油部設置在形成于殼體內的收納空間的下部; 檢油管,具有連接部和檢油口,該連接部為了檢查積存于所述發電電動機的所述儲油部的油量而設置在與所述儲油部連通的位置上,該檢油口被配置在所述發電電動機的上方。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具有能夠開閉的發動機罩,該發動機罩覆蓋收納有所述發動機、所述液壓泵及所述發電電動機的發動機艙的上部空間; 所述檢油管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渡邊光一,長野隆生,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小松制作所,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