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粉體碎粒機,包括機架、破碎桶、第一電機、破碎軸、運動破碎葉、固定破碎葉、輸送料筒、輸送螺桿及第二電機;破碎桶固定在機架上,破碎桶上具有進料口;第一電機固定在機架上,第一電機能帶動破碎軸旋轉;破碎軸安裝在破碎桶內,且一端伸出破碎桶由第一電機驅動;運動破碎葉安裝在破碎軸上;固定破碎葉安裝在破碎桶的內壁上,固定破碎葉的上端伸入兩運動破碎葉之間;破碎桶的底部設有篩孔;所述的輸送料筒和第二電機安裝在機架上,輸送料筒與破碎桶底部相通,輸送料筒具有出料口;輸送螺桿安裝在輸送料筒內,第二電機能帶動輸送螺桿旋轉。該粉體碎粒機能破碎粉團成粉粒,且不會破壞粉粒的組織結構。(*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粉面生產中所使用的粉體碎粒機。
技術介紹
在現有米粉類食品(如即食米粉、米線、波紋米粉、米排粉等)、玉米粉絲(玉米面)、雜糧粉絲等加工工藝中,生產出來的食品一般需要進行過完全熟化工藝,這樣的米粉粉絲在煮食時才不容易糊湯,從而增強口感。為了使各種米粉米線粉絲在生產過程中達到完全熟化(高糊化度)的目的,其一般在擠絲后進行蒸煮(即復蒸)。這復蒸工藝不但耗能,而且更增加了絲條的粘黏,所以上述方法對于某些原料或工藝已經不再適用。本申請人研發了一種新的加工米粉的生產工藝,大致包括對大米的處理、粉碎、和粉、熟化、粉體老化、自熟、擠絲、粉絲老化、定量切斷、折疊成型、預干定型、烘干、風冷及包裝輸送。即將蒸煮熟化安排在擠絲之前,并且是對熟粉團進行老化。這樣對熟粉團進行的老化,能提高最終米粉的質量和口感;但經過蒸煮熟化后,熟粉團的形狀、大小都不均勻,如果直接送入自熟機將會產生供料不均而造成粉團二次熟度不均及不能連續生產等現象。為解決這一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對熟化后的熟粉團進行處理的設備已經成為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粉體碎粒機,該粉體碎粒機能破碎粉團成粉粒,且不會破壞粉粒的組織結構。為達到上述目的,粉體碎粒機包括機架、破碎桶、第一電機、破碎軸、運動破碎葉、固定破碎葉、輸送料筒、輸送螺桿及第二電機;破碎桶固定在機架上,破碎桶上具有進料口 ;第一電機固定在機架上,第一電機能帶動破碎軸旋轉;破碎軸安裝在破碎桶內,且一端伸出破碎桶由第一電機驅動;運動破碎葉安裝在破碎軸上;固定破碎葉安裝在破碎桶的內壁上,固定破碎葉的上端伸入兩運動破碎葉之間;破碎桶的底部設有篩孔;所述的輸送料筒和第二電機安裝在機架上,輸送料筒與破碎桶底部相通,輸送料筒具有出料口 ;輸送螺桿安裝在輸送料筒內,第二電機能帶動輸送螺桿旋轉。上述結構粉體碎粒機的工作過程是當粉團從進料口進入時,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啟動,第一電機帶動破碎軸旋轉,破碎軸帶動運動破碎葉運動;同時第二電機帶動輸送螺桿旋轉。運動破碎葉在運動過程,在破碎桶內的粉團在運動破碎葉和固定破碎葉的相互作用下,粉團逐漸的被破碎成粉粒,小于篩孔大小的粉粒則落入到輸送料筒內,大于篩孔大小的粉粒則被留在破碎桶內繼續被破碎;粉粒落入到輸送料筒內后,在輸送螺桿的作用下,將粉粒輸送到出料口并進入到下一道工序的設備中。由此,由于設置了運動破碎葉和固定破碎葉,則對粉團進行“棒打”式破碎,這樣,不僅起到了破碎的作用,而且不會破壞粉團的組織結構,從而提高了最終米粉的質量;另夕卜,由于破碎桶的底部具有篩孔,這樣則能控制落入到輸送料筒內的粉粒大小。作為改進,運動破碎葉的橫截面為扁平狀,且運動破碎葉的大面相對于垂直面偏斜一角度設置,同時,以中部為對稱面,運動破碎葉的偏斜方向自中部對稱面對稱設置。這樣就能控制粉粒從破碎桶的中部落入到輸送料筒內,便于輸送螺桿對粉粒的輸送。作為改進,固定破碎葉的橫截面為扁平狀。作為改進,輸送螺桿為雙向螺旋式結構,自中部向兩端,螺紋的旋向相反;在輸送料筒的兩端均設有出料口。這樣就能控制粉粒從中部向兩端輸送,以提高輸送效率。作為改進,輸送螺桿的兩端于出料口處設有一段翻料螺紋段,翻料螺紋段的螺紋上設有二個以上的缺口,使螺紋變成齒狀的葉片。當粉粒輸送到翻料螺紋段的時候,粉粒會在此處重新組合累積,使得粉粒能夠接受連續均勻的輸送;由于翻料螺紋段的螺紋變成一個個的齒狀的葉片,葉片的螺紋對粉粒具有輕微的翻攪作用,進一步使粉粒變得松散,使粉粒能夠均勻輸送。作為改進,在破碎桶上位于進料口處鉸接有入料斗,在入料斗上與鉸接位相對的一側固定有具有扣位的扣板,在破碎桶上鉸接有手柄,手柄上鉸接有鎖板,鎖板上具有與扣位相配合的孔位。當需要向破碎桶供料時,通過轉動手柄使鎖板的孔位扣入到扣板的扣位上,然后反向轉動手柄即可實現鎖緊,則物料可通過入料斗進入到破碎桶內,當需要清理或清洗破碎桶時,轉動手柄,使鎖板脫離扣板,則可打開入料斗,方便清理和清洗破碎桶。附圖說明圖1為粉體碎粒機正面方向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粉體碎粒機側向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粉體碎粒機包括機架10、破碎桶11、第一電機12、破碎軸13、運動破碎葉14、固定破碎葉15、輸送料筒16、輸送螺桿17、帶動輸送螺桿17旋轉的第二電機18。破碎桶11和第一電機12安裝在機架10上,破碎桶11上端開有進料口 19 ;在破碎桶11上位于進料口 19處鉸接有入料斗110,在入料斗110上與鉸接位相對的一側固定有具有扣位的扣板111,在破碎桶11上鉸接有手柄112,手柄112上鉸接有鎖板113,鎖板113上具有與扣位相配合的孔位;當需要向破碎桶11供料時,通過轉動手柄112使鎖板113的孔位扣入到扣板111的扣位上,然后反向轉動手柄即可實現鎖緊,則物料可通過入料斗進入到破碎桶11內,當需要清理或清洗破碎桶11時,轉動手柄112,使鎖板113脫離扣板111,則可打開入料斗110,方便清理和清洗破碎桶。破碎桶11的底部具有篩孔,通過控制篩孔的大小,則小于篩孔大小的粉粒能落入到輸送料筒16內,大于篩孔大小的粉粒則被留在破碎桶內繼續被破碎。破碎軸13安裝在破碎桶11內,通過第一電機12帶動。運動破碎葉14安裝在破碎軸13上,運動破碎葉14的橫截面為扁平狀,且運動破碎葉14的大面相對于垂直面偏斜一角度設置,同時,以中部為對稱面,運動破碎葉14的偏斜方向自中部對稱面對稱設置,使得粉團具有一向中部集中的趨勢。固定破碎葉15固定在破碎桶11的底部,其上端伸入到兩運動破碎葉之間;當運動破碎葉14運動時,在運動破碎葉14和固定破碎葉15的相互作用下,粉團會被破碎成粉粒,但在破碎過程中,對粉團并不是切開,這樣,就不容易損壞粉團組織結構,提高米粉的質量。輸送料筒16固定在機架10上,輸送料筒16的兩端均具有出料口 161 ;所述的輸送螺桿17為雙向螺旋式結構,輸送螺桿17設在輸送料筒16內,自中部向兩端,螺紋的旋向相反,使得物料向兩端輸送;輸送螺桿17的兩端于出料口處設有一段翻料螺紋段,翻料螺紋段的螺紋上設有二個以上的缺口,使螺紋變成齒狀的葉片;當粉粒輸送到翻料螺紋段的時候,粉粒會在此處重新組合累積,使得粉粒能夠接受連續均勻的輸送;由于翻料螺紋段的螺紋變成一個個的齒狀的葉片,葉片的螺紋對粉粒具有輕微的翻攪作用,進一步使粉粒變得松散,使粉粒能夠均勻輸送。本實施方式粉體碎粒機的工作過程是當粉團經入料斗110從進料口 19進入時,第一電機12和第二電機18啟動,第一電機12帶動破碎軸13旋轉,破碎軸13帶動運動破碎葉14運動;同時第二電機18帶動輸送螺桿17旋轉。運動破碎葉14在運動過程,在破碎桶內的粉團在運動破碎葉14和固定破碎葉15的相互作用下,粉團逐漸的被破碎成粉粒,小于篩孔大小的粉粒則從中部落入到輸送料筒16內,大于篩孔大小的粉粒則被留在破碎桶內繼續被破碎;粉粒落入到輸送料筒16內后,在輸送螺桿17的作用下,將粉粒輸送到兩端的出料口并進入到下一道工序的設備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粉體碎粒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破碎桶、第一電機、破碎軸、運動破碎葉、固定破碎葉、輸送料筒、輸送螺桿及第二電機;破碎桶固定在機架上,破碎桶上具有進料口;第一電機固定在機架上,第一電機能帶動破碎軸旋轉;破碎軸安裝在破碎桶內,且一端伸出破碎桶由第一電機驅動;運動破碎葉安裝在破碎軸上;固定破碎葉安裝在破碎桶的內壁上,固定破碎葉的上端伸入兩運動破碎葉之間;破碎桶的底部設有篩孔;所述的輸送料筒和第二電機安裝在機架上,輸送料筒與破碎桶底部相通,輸送料筒具有出料口;輸送螺桿安裝在輸送料筒內,第二電機能帶動輸送螺桿旋轉。
【技術特征摘要】
1.粉體碎粒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破碎桶、第一電機、破碎軸、運動破碎葉、固定破碎葉、輸送料筒、輸送螺桿及第二電機; 破碎桶固定在機架上,破碎桶上具有進料口 ;第一電機固定在機架上,第一電機能帶動破碎軸旋轉;破碎軸安裝在破碎桶內,且一端伸出破碎桶由第一電機驅動;運動破碎葉安裝在破碎軸上;固定破碎葉安裝在破碎桶的內壁上,固定破碎葉的上端伸入兩運動破碎葉之間;破碎桶的底部設有篩孔; 所述的輸送料筒和第二電機安裝在機架上,輸送料筒與破碎桶底部相通,輸送料筒具有出料口 ;輸送螺桿安裝在輸送料筒內,第二電機能帶動輸送螺桿旋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體碎粒機,其特征在于運動破碎葉的橫截面為扁平狀,且運動破碎葉的大面相對于垂直面偏斜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星愿,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堯先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