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片沖壓裝置,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包括底座,底座上設置前托架,底座上還設置至少一組沖切模塊,每組沖切模塊的一側分別設置出料架,每組沖切模塊分別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每個下模座上分別連接下切刀,每個上模座分別通過彈簧組件設置在相應的下模座的上方,每個上模座分別連接上切刀和卸料板,每塊卸料板分別設置在相應的上切刀的一側;底座上還連接豎向設置的第一氣缸,第一氣缸設置在兩組沖切模塊之間,氣缸的伸縮端連接托料架。本發明專利技術既可以達到開卷線擺剪的尺寸精度、生產效率,生產成本卻低于單序落料工藝,解決了梯形料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的難題。并且自動化作業,減少了作業人員,節約生產成本,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機械加工
,尤其涉及一種能夠根據零件料片尺寸快速調整,加工出不同厚度、尺寸、形狀的料片的沖壓裝置。
技術介紹
鋼材料占沖壓零件成本的70%以上,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對降低沖壓零件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有著重要意義。為了節約零件材料成本,許多沖壓零件需要采用梯形類料片。目前,公知的梯形料片的批量生產方式有二種單序落料生產,開卷擺剪線自動化生產。二種方式中,無論生產效率還是加工成本,開卷擺剪線均高于單序落料工藝。剪料尺寸經常出現誤差,報廢率高;落料模手工落料,需要開發多套落料模,生產效率低;開卷線擺剪自動生產,生產效率高,尺寸也能得到保證,但加工價格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料片沖壓裝置,可以根據沖壓零件的需要進行調整,利用卷材沖壓加工出任意尺寸、厚度的梯形料片。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料片沖壓裝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設置前托架,底座上還設置至少一組沖切模塊,每組沖切模塊的一側分別設置出料架,每組沖切模塊分別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每個下模座上分別連接下切刀,每個上模座分別通過彈簧組件設置在相應的下模座的上方,每個上模座分別連接上切刀和卸料板,每塊卸料板分別設置在相應的上切刀的一側;所述底座上還連接豎向設置的第一氣缸,第一氣缸設置在兩組沖切模塊之間,氣缸的伸縮端連接托料架。沖壓時,配合自動矯平送料機和壓機,實現梯形料片自動化生產。為了進一步縮短變換品種的時間,兩組沖切模塊的上模座依靠彈簧組件撐起,形成浮動上模結構。壓機滑塊下行時,壓機滑塊底面直接拍打模塊上模座表面,推動上切刀下行,進行切斷動作,模具能一次沖壓出不同狀態的兩片梯形料片,并分別從兩側滑出模具;滑塊回程時,滑塊與上模座脫開,上模座在彈簧組件的推動下,回到上死點。為了克服板料因自重下垂,在兩組沖切模塊之間設置了托料架。在模具處于上死點時,托料架托住卷料,保證卷料順利穿過后刀口,順利到達前刀口 ;滑塊推動模具下行,前后刀塊的卸料板壓緊卷料,上模板上的推塊同時推開壓縮空氣轉換閥,托料架在氣缸的推動下后退,讓出料片滑出空間;滑塊繼續下行,料片切下,沿著出料通道滑出模具外。滑塊開始回程,壓縮空氣轉換閥關閉,氣缸帶著托料架退回到初始位置,為下一次卷料的通過做好準備。本專利技術既可以達到開卷線擺剪的尺寸精度、生產效率,生產成本卻低于單序落料工藝,解決了梯形料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的難題。并且自動化作業,減少了作業人員,有效節約了生產成本,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為了可以沖壓出梯形、直角梯形、菱形料片,所述底座上設置凹槽,每組沖切模塊分別連接豎向設置的第二氣缸,每臺第二氣缸的伸縮端分別連接活動塊,每塊活動塊分別連接滾輪,每個滾輪分別支撐在底座上;每個下模座的底部分別連接定位銷,每根定位銷分別設置在凹槽內。當更換生產品種時,獨立模塊能實現快速調整。當需要調整刀口位置時,第二氣缸通氣,推動滾輪的活動塊將模塊頂起離開底座,模塊整體可圍繞定位銷在底座上轉動一定的角度或者橫向移動一定距離,從而實現不同形狀料片剪切的功能。為了沖壓不同厚度的料片,所述每個下模座與相應的下切刀之間分別設置調整墊塊,各調整墊塊、下切刀分別通過螺栓與相應的下模座連接。材料厚度不同,要求的刀口間隙也不同,需要根據不同品種的料厚,對刀口間隙進行調整。為方便刀口的快速調整,本設計借鑒了剪板機刀口間隙的調整辦法保持上刀口固守不變,下刀口采用螺栓固定在背托上。下刀口與背托之間塞有調整墊塊,當沖裁不同厚度材料時,更換相應厚度的調整墊塊,即可實現刀口間隙的調整。為了進行導向,每個上模座上分別連接導板。為了保證模具正常生產,減少撞擊,每個上模座的上方分別連接緩沖板。為方便調整,所述底座上設置標尺。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為上切刀下降后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上切刀上升后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中A-A向視圖。圖5為圖1的局部俯視圖。圖6為圖1中B部放大圖。圖7為兩把上切刀在卷料上沖壓時的位置圖。圖8為被加工卷料沖壓后成品示意圖。圖中,I底座,2沖切模塊,2-1緩沖板,2-2上模座,2_3彈簧組件,2_4卸料板,2_5導板,2-6上切刀,2-7下切刀,2-8調整墊塊,2-9下模座,3T型凹槽,4前托架,5卷料,6第一氣缸,7托料架,8出料架,9定位銷,10活動塊,11滾輪,12第二氣缸,13標尺。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 一 6所不,本專利技術主要包括底座I,底座I上設置標尺13,底座I上設置T型凹槽3,底座I上設置前托架4,底座I上還設置兩組沖切模塊2,每組沖切模塊2的一側分別設置出料架8。底座I上還連接豎向設置的第一氣缸6,第一氣缸6設置在兩組沖切模塊2之間,氣缸6的伸縮端連接托料架7。每組沖切模塊2分別連接豎向設置的第二氣缸12,每臺第二氣缸12的伸縮端分別連接活動塊10,每塊活動塊10分別連接滾輪11,每個滾輪11分別支撐在底座I上。每組沖切模塊2分別包括下模座2-9和上模座2-2,每個下模座2-9的底部分別連接定位銷9,每根定位銷9分別設置在T型凹槽3內。每個下模座2-9上分別連接下切刀2-7,每個下模座2-9與相應的下切刀2-7之間分別設置調整墊塊2-8,各調整墊塊2-8、下切刀2_7分別通過螺栓與相應的下模座2-9連接。每個上模座2-2分別通過彈簧組件2-3設置在相應的下模座2-9的上方,每個上模座2-2的上方分別連接緩沖板2-1,每個上模座2-2上分別連接導板2-5,每個上模座2-2還分別連接上切刀2-6和卸料板2-4,每塊卸料板2_4分別設置在相應的上切刀2-6的一側。當需要變換生產品種時,需要同時移動前后沖切模塊,調整至梯形料片的前、后切口位置,同時根據料片的厚度更換相應的刀口調整墊塊,加以固定。此時模具處于上死點,自動矯平送料機開始送進卷料5,托料架4托住卷料5,保證卷料5順利穿過前刀口,順利到達后刀口 ;壓機滑塊推動模具下行,前后刀塊的卸料板2-4壓緊卷料5,自動矯平送料機停止工作,上模板上的推塊同時推開壓縮空氣轉換閥,托料架7在第一氣缸6的推動下后退,讓出料片滑出空間;滑塊繼續下行,料片切下,沿著出料通道滑出模具外。滑塊開始回程,壓縮空氣轉換閥關閉,第一氣缸6帶著托料架7退回到初始位置,為下一次卷料的通過做好準備。本項專利技術綜合了剪板機、落料模、開卷擺剪線的特點,是一種能夠根據零件料片形狀、尺寸快速調整,加工出如圖8所示的不同厚度、形狀、尺寸的料片沖壓裝置。如圖7所示,由于一個沖次能加工出兩塊梯形料片,生產效率超出開卷擺剪自動生產線,料片尺寸精度高,生產成本卻低于單序落料工藝,解決了梯形料片的生產難題,可大幅降低梯形料片的生產成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料片沖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上設置前托架,底座上還設置至少一組沖切模塊,每組沖切模塊的一側分別設置出料架,每組沖切模塊分別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每個下模座上分別連接下切刀,每個上模座分別通過彈簧組件設置在相應的下模座的上方,每個上模座分別連接上切刀和卸料板,每塊卸料板分別設置在相應的上切刀的一側;所述底座上還連接豎向設置的第一氣缸,第一氣缸設置在兩組沖切模塊之間,氣缸的伸縮端連接托料架。
【技術特征摘要】
1.料片沖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上設置前托架,底座上還設置至少一組沖切模塊,每組沖切模塊的一側分別設置出料架,每組沖切模塊分別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 每個下模座上分別連接下切刀,每個上模座分別通過彈簧組件設置在相應的下模座的上方,每個上模座分別連接上切刀和卸料板,每塊卸料板分別設置在相應的上切刀的一側;所述底座上還連接豎向設置的第一氣缸,第一氣缸設置在兩組沖切模塊之間,氣缸的伸縮端連接托料架。2.根據權利I所述的料片沖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設置凹槽,每組沖切模塊分別連接豎向設置的第二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柏鴻,柳學平,王章喜,郭勇,
申請(專利權)人:儀征申威沖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