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飛輪殼的加工工藝,粗銑機體連接面;粗車飛輪止口和飛輪止口端面;銑機體連接面,加工余量0.2-0.5mm;加工飛輪室軸承安裝孔、馬達安裝孔、小馬達安裝孔、齒輪室軸承安裝孔、連接孔、螺紋孔、螺栓連接孔和定位銷孔;精銑機體連接面;加工飛輪止口端面上的螺栓連接孔,孔徑公差范圍為0-0.3;锪連接孔處的平面;先粗鏜、再精鏜齒輪止口至孔徑公差范圍為0-0.09;粗銑、再精銑的端面;然后再粗銑、精銑齒輪室軸承安裝孔至孔徑公差范圍為0-0.04;以定位銷孔為基準,精車飛輪止口至孔徑公差范圍為0-0.2;精車飛輪止口端面,先對面進行銑加工,然后再對軸承安裝孔進行粗精鏜,這樣就避免了由于變形而引起的孔位置度超差,齒輪室不再變形,提高了安裝精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柴油機用零部件的加工工藝,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柴油機用飛輪殼的加工工藝。
技術介紹
飛輪殼是柴油機零部件之一,柴油機飛輪殼安裝于柴油機飛輪的外部,用于罩蓋飛輪,起安全防護作用。傳統的柴油機飛輪殼包括飛輪殼本體,飛輪殼本體上設置有飛輪室和機體連接面,通過機體連接面與柴油機機體連接,通過飛輪室罩蓋飛輪,結構簡單,功能單一。為了克服以上缺陷,目前,有的飛輪殼本體上設置有一體結構的飛輪室和齒輪室,如圖1所示,飛輪殼包括飛輪殼本體1,飛輪殼本體I上設置有飛輪室10和機體連接面6,飛輪室10的底部設置有飛輪室軸承安裝孔3,飛輪室10的外側設有飛輪止口 4,飛輪止口 4的飛輪止口端面2上設有螺栓連接孔13,機體連接面6上設置有連接孔9和定位銷孔14,飛輪殼本體I上設置有齒輪室11。飛輪室10和齒輪室11均為圓形,飛輪室10和機體連接面6位于飛輪殼本體I的兩側。齒輪室11底部設置有齒輪室軸承安裝孔8和小馬達安裝孔7。飛輪室10的外側設有齒輪止口 15,飛輪室10的底部設置有螺紋孔12。飛輪殼本體I上設置有馬達安裝孔5,馬達安裝孔5位于飛輪室10的外圓周位置處。所述結構的飛輪殼可以通過飛輪室對飛輪進行罩蓋,通過齒輪室對齒輪進行罩蓋,相比于傳統的飛輪殼,其功能多樣,易于安裝,制造費用低,使柴油機整體更加緊湊。在實現本專利技術的過程中,專利技術人發現現有技術的加工工藝至少存在以下不足將齒輪室與飛輪室融為一體后,比普通的飛輪殼多了一個齒輪室,飛輪殼的結構變得復雜,力口工的難度加大,采用傳統的加工工藝,容易導致齒輪室的變形,齒輪室軸承安裝孔的孔位置度超差,安裝精度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飛輪殼的加工工藝,克服了傳統加工工藝中齒輪室易變形、齒輪室軸承安裝孔的孔位置度超出公差范圍、安裝精度差的缺陷,采用本專利技術的加工工藝后,安裝精度高。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飛輪殼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粗銑機體連接面; b、粗車飛輪止口和飛輪止口端面; C、加工機體連接面,以飛輪止口定位; (1)銑機體連接面,加工余量0.2-0. 5mm ; (2)加工飛輪室軸承安裝孔、馬達安裝孔、小馬達安裝孔、齒輪室軸承 安裝孔、連接孔、螺紋孔、螺栓連接孔和定位銷孔; (3)精銑機體連接面; d、加工止口面 Cl)加工飛輪止口端面上的螺栓連接孔,孔徑公差范圍為0-0. 3 ; (2)锪連接孔處的平面; (3)先粗鏜、再精鏜齒輪止口至孔徑公差范圍為0-0.09 ; (4)粗銑、再精銑齒輪室軸承安裝孔的端面; (5)然后再粗銑、精銑齒輪室軸承安裝孔至孔徑公差范圍為0-0.04 ; e、以定位銷孔為基準,精車飛輪止口至孔徑公差范圍為0-0.2 ;精車飛輪止口端面。進一步地,所述步驟c (2)中,所述定位銷孔的孔徑公差范圍為O. 016-0. 059,螺栓連接孔的孔徑公差范圍為0-0. 3,飛輪室軸承安裝孔及齒輪室軸承安裝孔的孔徑公差范圍為0-0. 04,馬達安裝孔、小馬達安裝孔的孔徑公差范圍為0-0. 054。進一步地,所述步驟c (3)中,所述機體連接面的厚度誤差±0. 1mm。進一步地,所述步驟d (4)中,所述齒輪室軸承安裝孔的厚度誤差±0. 1mm。進一步地,所述步驟e中,所述飛輪止口端面的厚度誤差±0. 1mm。基于以上加工工藝,所述飛輪殼包括飛輪殼本體,飛輪殼本體上設置有飛輪室和機體連接面,飛輪室的底部設置有飛輪室軸承安裝孔,飛輪室的外側設有飛輪止口,飛輪止口的飛輪止口端面上設有螺栓連接孔,機體連接面上設置有連接孔和定位銷孔,飛輪殼本體上設置有齒輪室。進一步地,所述飛輪室和齒輪室均為圓形,飛輪室和機體連接面位于飛輪殼本體的兩側。進一步地,所述齒輪室底部設置有齒輪室軸承安裝孔和小馬達安裝孔。進一步地,所述飛輪室的外側設有齒輪止口,飛輪室的底部設置有螺紋孔。進一步地,所述飛輪殼本體上設置有馬達安裝孔,馬達安裝孔位于飛輪室的外圓周位置處。本專利技術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由于傳統的加工工藝采取先對孔進行粗精鏜然后再對面進行銑加工,銑面時造成了齒輪室的應力變形,從而影響了所加工孔的位置度,導致齒輪室軸承安裝孔的孔位置度超出公差范圍、安裝精度差。本專利技術采取先對面進行銑加工,然后再對齒輪室軸承安裝孔進行粗精鏜,這樣就避免了由于變形而引起的孔位置度超差,齒輪室不再變形,提高了安裝精度。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附圖1為飛輪殼的結構示意 附圖2為附圖1中A-A向的剖視 圖中,1-飛輪殼本體;2_飛輪止口端面;3_飛輪室軸承安裝孔;4_飛輪止口 ;5_馬達安裝孔;6-機體連接面;7_小馬達安裝孔;8_齒輪室軸承安裝孔;9_連接孔;10-飛輪室;11_齒輪室;12_螺紋孔,13-螺栓連接孔,14-定位銷孔,15-齒輪止口。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如圖1、圖2所示,一種飛輪殼的加工工藝,飛輪殼包括飛輪殼本體1,飛輪殼本體I上設置有飛輪室10和機體連接面6,飛輪室10的底部設置有飛輪室軸承安裝孔3,飛輪室10的外側設有飛輪止口 4,飛輪止口 4的飛輪止口端面2上設有螺栓連接孔13,機體連接面6上設置有連接孔9和定位銷孔14,飛輪殼本體I上設置有齒輪室11。飛輪室10和齒輪室11均為圓形,飛輪室10和機體連接面6位于飛輪殼本體I的兩側。齒輪室11底部設置有齒輪室軸承安裝孔8和小馬達安裝孔7。飛輪室10的外側設有齒輪止口 15,飛輪室10的底部設置有螺紋孔12。飛輪殼本體I上設置有馬達安裝孔5,馬達安裝孔5位于飛輪室10的外圓周位置處。飛輪殼的加工包括以下步驟 1、粗銑機體連接面6; 2、粗車飛輪止口4和飛輪止口端面2 ; 3、加工機體連接面6,以飛輪止口4定位,用普通的液壓工裝夾緊飛輪殼本體I ; (1)銑機體連接面6,留加工余量O.2-0. 5mm ; (2)加工飛輪室軸承安裝孔3、馬達安裝孔5、小馬達安裝孔7、齒輪室軸承安裝孔8、連接孔9、螺紋孔12、螺栓連接孔13和定位銷孔14,定位銷孔14的孔徑公差范圍為O. 016-0. 059,螺栓連接孔13的孔徑公差范圍為0-0. 3,飛輪室軸承安裝孔3及齒輪室軸承安裝孔8的孔徑公差范圍為0-0. 04,馬達安裝孔5、小馬達安裝孔7的孔徑公差范圍為0-0. 054 ; (3)精銑機體連接面6,保證其厚度誤差±0.1mm ; 4、加工止口面 Cl)加工飛輪止口端面2上的螺栓連接孔13,孔徑公差范圍為0-0. 3 ; (2)锪連接孔9處的平面; (3)先粗鏜、再精鏜齒輪止口15至孔徑公差范圍為0-0. 09 ; 粗銑、再精銑齒輪室軸承安裝孔8的端面,保證其厚度誤差±0. 1mm,然后再粗銑、精銑齒輪室軸承安裝孔8至孔徑公差范圍為0-0. 04 ; 5、以定位銷孔14為基準,精車飛輪止口4至孔徑公差范圍為0-0. 2 ; 精車飛輪止口端面2,保證其厚度誤差±0. 1mm。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飛輪殼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a、粗銑機體連接面(6);b、粗車飛輪止口(4)和飛輪止口端面(2);c、加工機體連接面(6),以飛輪止口(4)定位;(1)銑機體連接面(6),加工余量0.2?0.5mm;(2)加工飛輪室軸承安裝孔(3)、馬達安裝孔(5)、小馬達安裝孔(7)、齒輪室軸承安裝孔(8)、連接孔(9)、螺紋孔(12)、螺栓連接孔(13)和定位銷孔(14);(3)精銑機體連接面(6);d、加工止口面(1)加工飛輪止口端面(2)上的螺栓連接孔(13),孔徑公差范圍為0?0.3;(2)锪連接孔(9)處的平面;(3)先粗鏜、再精鏜齒輪止口(15)至孔徑公差范圍為0?0.09;(4)粗銑、再精銑齒輪室軸承安裝孔(8)的端面;(5)然后再粗銑、精銑齒輪室軸承安裝孔(8)至孔徑公差范圍為0?0.04;e、以定位銷孔(14)為基準,精車飛輪止口(4)至孔徑公差范圍為0?0.2;精車飛輪止口端面(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飛輪殼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a、粗銑機體連接面(6);b、粗車飛輪止口(4)和飛輪止口端面(2);C、加工機體連接面(6),以飛輪止口(4)定位;(1)銑機體連接面(6),加工余量O.2-0. 5mm ;(2)加工飛輪室軸承安裝孔(3)、馬達安裝孔(5)、小馬達安裝孔(7)、齒輪室軸承安裝孔(8)、連接孔(9)、螺紋孔(12)、螺栓連接孔(13)和定位銷孔(14);(3)精銑機體連接面(6);d、加工止口面(1)加工飛輪止口端面(2)上的螺栓連接孔(13),孔徑公差范圍為0-0.3;(2)锪連接孔(9)處的平面;(3)先粗鏜、再精鏜齒輪止口(15)至孔徑公差范圍為0-0.09 ;(4)粗銑、再精銑齒輪室軸承安裝孔(8)的端面;(5)然后再粗銑、精銑齒輪室軸承安裝孔(8)至孔徑公差范圍為0-0.04 ;e、以定位銷孔(14)為基準,精車飛輪止口(4)至孔徑公差范圍為0-0.2 ;精車飛輪止口端面(2)。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輪殼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2)中,所述定位銷孔(14)的孔徑公差范圍為O. 016-0. 059,螺栓連接孔(13)的孔徑公差范圍為0-0. 3,飛輪室軸承安裝孔(3)及齒輪室軸承安裝孔(8)的孔徑公差范圍為0-0. 04,馬達安裝孔(5)、小馬達安裝孔(7)的孔徑公差范圍為0-0. 054。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輪殼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3)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祥伍,王洪新,郭贏暉,馬長智,
申請(專利權)人:濰坊盛瑞動力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