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軌道客車車體。包括:車體底板和兩側的車體側墻,車體側墻上的通過口上設置有拉門;車體底板上覆蓋有內飾地板,且內飾地板與車體底板頂面之間形成第一間隙,在第一間隙中設置有踏板,在踏板上、且在踏板與拉門之間固定設置有齒輪機構,齒輪機構包括可自轉的傳動軸和分別固定在傳動軸上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拉門上固定設置有沿縱向延伸的第一齒條,踏板上固定設置有沿橫向延伸的第二齒條;第一齒輪與第一齒條相嚙合,第二齒輪與第二齒條相嚙合,用以通過隨傳動軸一同轉動的第二齒輪帶動踏板朝車體底板外側移動。本軌道客車車體,其踏板可在拉門打開時伸出,擋住站臺與車體間的間隙,提高了乘車安全及車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鐵路車輛制造技術,尤其涉及一種軌道客車車體。
技術介紹
當前軌道客車(包括地鐵客車、地面軌道客車等)在??寇囌镜臅r候,為了保證行車安全,在車體101兩側與站臺102之間通常要保持一定的空隙隙K (如圖1A所示);但由于這個空隙的存在,在軌道客車打開車體側門供乘客通過時,乘客在無意時很容易踩到這個空隙內、發生危險,乘客的小型物品如手機、錢包等,也有可能落入這個空隙之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現有技術中,為了避免上述空隙對乘客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造成損害,采用如下措施,即在軌道客車停靠時,當車門打開后,在車體地板與站臺之間人工放置一個過渡踏板I(如圖1B所示),用來遮擋上述空隙,供乘客在上下車時踩踏。但是,現有技術中這種通過人工方式另行放置過渡踏板的方式,需要浪費大量人力,且影響列車平均運行速度,尤其對于地鐵客車這種??空径唷⒊丝土鲃恿看?、車門多的軌道客車,現有技術中這種方式更無法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軌道客車車體,可在軌道客車??空緯r,隨拉門的打開而伸出供乘客出入的踏板,以遮擋住車體與站臺之間的空隙,提高行車安全、且保證了運行車速。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軌道客車車體,包括沿縱向延伸的車體底板和固定設置在所述車體底板兩側的車體側墻,至少一側的所述車體側墻上開設有至少一個供乘客上下車的通過口,且所述通過口處設置有可推拉打開的拉門;所述車體底板上覆蓋有內飾地板,且所述內飾地板與所述車體底板頂面之間形成第一間隙,在所述車體底板與所述內飾地板之間的第一間隙中、且對應所述通過口設置有踏板,在所述踏板上、且在所述踏板與拉門之間固定設置有齒輪機構,所述齒輪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內飾地板上的、可自轉的傳動軸和分別固定套設在所述傳動軸上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拉門上固定設置有沿縱向延伸的第一齒條,所述踏板上固定設置有沿橫向延伸的第二齒條;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一齒條相嚙合,用以通過所述拉門的打開帶動所述第一齒輪及所述傳動軸轉動,所述第二齒輪與所述第二齒條相嚙合,用以通過隨所述傳動軸一同轉動的第二齒輪帶動所述踏板朝所述車體底板外側移動。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軌道客車車體,在拉門打開時,可以通過齒輪機構帶動設置與內飾地板與車體底板之間的踏板由通過口下方伸出至車體外側,以遮擋住車體與站臺之間的空隙,供乘客安全、快速地上下車,無需人工輔助,快捷方便,保證了列車運行速度,更能適應地鐵客車使用,提高形成安全性。附圖說明圖1A為軌道客車車體與站臺之間相對位置示意圖;圖1B為現有技術中放置過渡踏板的示意圖;圖2本專利技術軌道客車車體實施例中部分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俯視圖;圖4為圖3中A-A向剖視圖;圖5為圖3中B-B向剖視圖;圖6為圖3中I處的放大圖;圖7為圖4中II處的放大圖;圖8為圖5中III處的放大圖;圖9為圖5中IV處的放大圖;圖10為圖3中齒輪機構的立體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文中所述的“縱向”是指軌道客車運行的方向,“橫向”是指在水平面內、垂直與“縱向”的方向,對于長形的、由多個車體首尾連接而成的軌道客車來說,“縱向”即為軌道客車的長度方向,“橫向”即為軌道客車的寬度方向。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軌道客車車體,請參照圖2-6、圖8和圖10,包括沿縱向延伸的車體底板2和固定設置在車體底板2兩側的車體側墻(圖未示),至少一側的車體側墻上開設有至少一個供乘客上下車的通過口,且通過口處設置有可推拉打開的拉門3 ;車體底板2上覆蓋有內飾地板4,且內飾地板4與車體底板2頂面之間形成第一間隙,在車體底板2與內飾地板4之間的第一間隙中、且對應通過口設置有踏板5,在踏板5上、且在踏板5與拉門3之間固定設置有齒輪機構6,齒輪機構6包括設置在內飾地板4上的、可自轉的傳動軸60和分別固定套設在傳動軸60上的第一齒輪61和第二齒輪62 ;拉門3上固定設置有沿縱向延伸的第一齒條31,踏板2上固定設置有沿橫向延伸的第二齒條32 ;第一齒輪61與第一齒條31相嚙合,用以通過拉門3的打開帶動第一齒輪61及傳動軸60轉動,第二齒輪62與第二齒條32相嚙合,用以通過隨傳動軸60 —同轉動的第二齒輪62帶動踏板5朝車體底板2外側移動。具體地,鐵路客車車體一般由沿縱向延伸的車體底板2、兩側的車體側墻、前后兩端的端墻及頂部的棚頂圍成,車體底板2上覆蓋有內飾地板4,且通過分布在車體底板2頂面上的多個地板支撐401將內飾內板4支撐起來、使其與車體底板2之間形成上述第一間隙;通過口可開設在同一側的車體側墻上,也可在兩側的車體側墻上、分別相對開設通過口,每個通過口處安裝有拉門3,以保證在關閉時通過拉門3封閉住通過口,而當推動拉門3沿縱向移動時,拉門3離開通過口,使得乘客可由通過口上下車。進一步地,車體底板2對應通過口的邊緣處,可以不設置上述的地板支撐401,以對應該位置的第一間隙中設置踏板5;傳動軸60可以垂直固定穿過內飾地板4、并固定在車體底架2上,第一齒輪61和第二齒輪62可分別固定套設在傳動軸60的頂端和底端,且均可以為水平設置。沿縱向延伸的第一齒條31可以固定設置在拉門的底部、且對應踏板5的頂面上方,沿橫向延伸的第二齒條32則可以固定設置在踏板5上;優選地,踏板5可以呈矩形,第一齒條31的延伸方向可平行于踏板5的長度方向,第二齒條32固定設置在對應踏板5的寬度方向的一個側面上,第二齒條32的一端對應于第一齒條31的兩端之間,第二齒條32上的齒牙形成在第二齒條32朝向拉門3打開方向的一側,且齒輪機構6位于第二齒條32上具有齒牙的一側旁、且位于第一齒條31和第二齒條32之間。S卩,齒輪機構6、第一齒條31和第二齒條32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可以根據拉門3的開啟方向來確定。具體分一下兩種情況。一種是,當拉門3打開過程為朝前方移動時(圖6中箭頭所示方向為前),第二齒條32可以固定設置在踏板5朝前的側面上,此時齒輪機構6可以設置在拉門3旁、踏板5的前方,這樣,當拉門3打開時,第一齒條31朝縱向前方水平移動,通過第一齒條31與第一齒輪61的嚙合作用帶動第一齒輪61和傳動軸60—同逆時針旋轉, 同時帶動與傳動軸60固定連接的第二齒輪62同樣逆時針旋轉,進而,通過第二齒輪62與第二齒條32之間的嚙合作用,帶動第二齒條32連同踏板5沿橫向朝車體底板2外側移動。另一種是,相反地,當拉門3的打開方向為朝后移動時(與圖6中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第二齒條32可以固定設置在踏板5朝后的側面上,此時齒輪機構6可以設置在拉門3旁、踏板5的后方,這樣,當拉門3打開時,第一齒條31朝縱向后方水平移動,通過第一齒條31和第一齒輪61之間的哨合作用帶動第一齒輪61及傳動軸60順時針旋轉,進而,隨之順時針旋轉的第二齒輪62便可以通過與第二齒條32的嚙合作用、帶動第二齒條32及踏板5沿橫向朝車體底板2外側移動。本實施例提供的軌道客車車體,在拉門打開時,可以通過齒輪機構帶動設置與內飾地板與車體底板之間的踏板由通過口下方伸出至車體外側,以遮擋住車體與站臺之間的空隙,供乘客安全、快速地上下車,無需人工輔助,快捷方便,保證了列車運行速度,更能適應地鐵客車使用,提高形成安全性。在上述實施例中,齒輪機構6還可以包括一安裝殼體,安裝殼體由頂板602、底板603和固定連接在頂板602和底板603之間的立板601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軌道客車車體,包括:沿縱向延伸的車體底板和固定設置在所述車體底板兩側的車體側墻,至少一側的所述車體側墻上開設有至少一個供乘客上下車的通過口,且所述通過口處設置有可推拉打開的拉門;所述車體底板上覆蓋有內飾地板,且所述內飾地板與所述車體底板頂面之間形成第一間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車體底板與所述內飾地板之間的第一間隙中、且對應所述通過口設置有踏板,在所述踏板上、且在所述踏板與拉門之間固定設置有齒輪機構,所述齒輪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內飾地板上的、可自轉的傳動軸和分別固定套設在所述傳動軸上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拉門上固定設置有沿縱向延伸的第一齒條,所述踏板上固定設置有沿橫向延伸的第二齒條;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一齒條相嚙合,用以通過所述拉門的打開帶動所述第一齒輪及所述傳動軸轉動,所述第二齒輪與所述第二齒條相嚙合,用以通過隨所述傳動軸一同轉動的第二齒輪帶動所述踏板朝所述車體底板外側移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軌道客車車體,包括沿縱向延伸的車體底板和固定設置在所述車體底板兩側的車體側墻,至少一側的所述車體側墻上開設有至少一個供乘客上下車的通過口,且所述通過口處設置有可推拉打開的拉門;所述車體底板上覆蓋有內飾地板,且所述內飾地板與所述車體底板頂面之間形成第一間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車體底板與所述內飾地板之間的第一間隙中、且對應所述通過口設置有踏板,在所述踏板上、且在所述踏板與拉門之間固定設置有齒輪機構,所述齒輪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內飾地板上的、可自轉的傳動軸和分別固定套設在所述傳動軸上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拉門上固定設置有沿縱向延伸的第一齒條,所述踏板上固定設置有沿橫向延伸的第二齒條;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一齒條相嚙合,用以通過所述拉門的打開帶動所述第一齒輪及所述傳動軸轉動,所述第二齒輪與所述第二齒條相嚙合,用以通過隨所述傳動軸一同轉動的第二齒輪帶動所述踏板朝所述車體底板外側移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客車車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垂直設置、所述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水平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客車車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齒條的一端對應于所述第一齒條的兩端之間,所述第二齒條上的齒牙形成在所述第二齒條朝向所述拉門打開方向的一側,且所述齒輪機構位于所述第二齒條上具有齒牙的一側旁、且位于所述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軌道客車車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機構還包括一安裝殼體,所述安裝殼體由頂板、底板和固定連接在所述頂板和底板之間的立板組成,所述傳動軸的兩端通過第一軸承分別安裝在所述頂板和底板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軌道客車車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輪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齒輪,且所述第一齒輪的齒數多于所述第二齒輪。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志濤,孫加平,李寶泉,張士臣,李霞,
申請(專利權)人: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