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濾清器壓鑄模具系統,包括壓鑄模具和澆鑄系統,所述壓鑄模具包括定模、動模、設于動模上的抽芯裝置以及設在動模上的頂出機構和澆道,所述澆鑄系統包括直澆道、橫澆道、內澆道和料筒。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且金屬液在澆鑄系統中流動的轉折少,可以降低濾清器成型產品內部裹氣的概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壓鑄模具
,尤其涉及一種汽車濾清器壓鑄模具系統。
技術介紹
空氣濾清器位于發動機進氣系統中,它是由一個活幾個清潔空氣的過濾器部件組成的總成,其主要作用是濾除將要進入氣缸的空氣中有害雜質,以減少氣缸、活塞、活塞環、氣門及氣門座的早期磨損。澆鑄系統的作用是控制金屬液充填鑄型的速度和充滿鑄型所需的時間,使金屬液平穩地進入鑄型,避免紊流和對鑄型的沖刷,阻止溶渣和其他雜物進入型腔。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201108947Y,授權公開日2008年09月03日,公開了一種澆鑄系統,包括直澆道、內澆道以及與所述直澆道連通的橫澆道、與該內澆道連接的型腔。該技術所提出的澆鑄系統,其存在以下不足之處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2638964Y,授權公告日2004年09月08日,公開了一種空氣濾清器的成型模具,主要是由一上、下模座組成,上模座底面凹設有上模穴,并往下凸伸有等距排列的數個隔板,隔板間形成容置槽,同時,所述隔板與上模穴的環周形成一環溝,環溝上貫設分布有灌注孔,上模座的頂面并設有灌注澆道。該技術所提出的空氣濾清器成型模具存在以下不足之處結構復雜,模具制造成本高,且產品成型的質量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汽車濾清器壓鑄模具澆鑄系統,其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且金屬液在澆鑄系統中流動的轉折少,可以降低濾清器成型產品內部裹氣的概率。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濾清器壓鑄模具系統,包括壓鑄模具和澆鑄系統,所述壓鑄模具包括定模、動模、設于動模上的抽芯裝置以及設在動模上的頂出機構和澆道,所述澆鑄系統包括直澆道、橫澆道、內澆道和料筒,所述直澆道與橫澆道的一端相連通,所述內澆道的一端與所述料筒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澆道由四路分支澆道組成,所述澆道與動模內的型腔相連接,在所述動模上設有三路分支澆道,另一路分支澆道繞動模的型腔內壁至進料口遠端;所述橫澆道數為一條,所述內澆道的另一端與所述橫澆道相連通,所述內澆道呈豎直狀,內澆道與料筒的連接處呈光滑過渡的弧形狀。本技術所提出的一種濾清器壓鑄模具系統,其澆道由四路分支澆道組成,在動模上設有三路分支澆道,另一路分支澆道繞動模型腔內壁至進料口遠端,這樣的設計可以補充遠端型腔的填充需求,且充分利用了型腔的空間,結構簡單,汽車濾清器壓鑄模具的制造成本低,且濾清器成型產品的質量高;同時其橫澆道的數量只有一條,內澆道直接與該橫澆道相連通,省去了分支澆道,因此其結構簡單,且制造成本低廉,同時,金屬液在澆鑄系統中流動的轉折減少,有利于降低濾清器成型產品內部裹氣的概率,濾清器成型產品的質量高。作為優選,所述設于動模上的三路澆道包括主澆道、內澆道和支澆道,所述主澆道設于型腔的外沿處,所述支澆道自上而下分布形成一個通道。該優選方案中,將主澆道設置在型腔的外沿處,這樣便于內澆道的分布,同時支澆道設置成一個自上而下分布的通道,這樣可以更好的利用空間,尤其是利用主滑塊的空間,從而可以更好的引導金屬溶液進入模具的型腔內。作為優選,所述進料口設于所述動模的主滑塊上。該優選方案中,在動模的主滑塊上設置一個進料口,金屬溶液可以從這個進料口順利進入澆道中。作為優選,所述設于動模上的三路分支澆道在動模上呈平面分布。該優選方案中,三路分支澆道在動模上呈平面分布,這樣可以充分利用空間,使得該汽車濾清器壓鑄模具的結構更加簡單。作為優選,所述四路分支澆道呈工字型分布在所述動模上。作為優選,所述澆道呈立體分布。該優選方案中,澆道呈立體分布,這樣可以使得進料口遠端型腔得到充分的進料,以保證鋁溶液進入型腔時分布均勻。作為優選,所述橫澆道為T型澆道、扇形澆道或錐形澆道。該優選方案中,橫澆道采用T型澆道、扇形澆道或者錐形澆道都可以。作為優選,在所述料筒的底部固定設有遮擋板。該優選方案中,在料筒的底部固定設置有一個遮擋板,在往料筒中注入金屬液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金屬液溢出料筒的情況,而遮擋板則用于接住溢出這些金屬液。作為優選,所述橫澆道的厚度為20毫米至35毫米。作為優選,所述橫澆道的厚度為30毫米。該優選方案中,將橫澆道的厚度設置成30毫米,這樣金屬液在橫澆道中能夠適合澆鑄所需要的速度順暢流動。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結構簡單,該汽車濾清器壓鑄模具的澆道采用四路分支澆道,在動模上設有三路分支澆道,另一路分支澆道繞動模型腔內壁至進料口遠端,這樣的設計使得金屬溶液在型腔內的流動路徑更加簡單,同時有效解決了金屬溶液在進料過程中的體積分配,使得金屬溶液在型腔內的流程變短,壓鑄件不易產生內部缺陷;澆鑄系統中的橫澆道的數量只有一條,內澆道直接與該橫澆道相連通,省去了分支澆道,因此其結構簡單,且制造成本低廉,同時,金屬液在澆鑄系統中流動的轉折減少,有利于降低濾清器成型產品內部裹氣的概率,濾清器成型產品的質量高。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壓鑄模具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壓鑄模具的一種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澆鑄系統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中,I一定模,2—抽芯裝置,3—動模,4一頂出機構,5—進料口,6—主滑塊,7—燒道,8—型腔,9一直燒道,10一橫燒道,11—內燒道,12一遮擋板,13一料筒。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如圖1、圖2、圖3所示的一種汽車濾清器壓鑄模具系統,包括壓鑄模具和澆鑄系統,所述壓鑄模具包括定模1、動模3、設于動模3上的抽芯裝置2以及設在動模3上的頂出機構4和澆道7,所述澆鑄系統包括直澆道9、橫澆道10、內澆道11和料筒13,所述直澆道9與橫澆道10的一端相連通,所述內澆道11的一端與所述料筒13連接,所述澆道7由四路分支澆道組成,所述澆道7與動模3內的型腔8相連接,在所述動模3上設有三路分支澆道,另一路分支澆道繞動模3的型腔8內壁至進料口 5遠端,所述進料口 5設于所述動模3的主滑塊6上;所述橫澆道10數為一條,所述內澆道11的另一端與所述橫澆道10相連通,所述內澆道11呈豎直狀,內澆道11與料筒13的連接處呈光滑過渡的弧形狀。所述設于動模3上的三路澆道包括主澆道、內澆道和支澆道,所述主澆道設于型腔8的外沿處,所述支澆道自上而下分布形成一個通道。所述澆道7呈立體分布。較佳地,所述設于動模3上的三路分支澆道在動模3上呈平面分布;較佳地,所述四路分支澆道呈工字型分布在所述動模3上;較佳地,本技術中所提出的橫澆道10為T型澆道,還可以為扇形澆道或錐形澆道;較佳地,在所述料筒13的底部固定設有遮擋板12。本技術的橫澆道10的厚度為20毫米至35毫米;較佳地,所述橫澆道10的厚度為30毫米。本技術所提出的一種汽車濾清器壓鑄模具,其澆道7采用四路分支澆道,在所述動模3上設有三路分支澆道,另一路分支澆道繞動模3的型腔8內壁至進料口 5遠端,這樣的設計結構充分利用了型腔8的空間,且四路分支澆道所形成的澆注系統呈立體分布,這樣可以使進料口 5的遠端型腔8得以充分的進料,以保證鋁溶液進入型腔8時分布均勻,同時鋁溶液在型腔8流動路徑簡單,解決了進料過程的體積分配,使各路鋁溶液在型腔8內流程變短,填充充分,有效避免了濾清器壓鑄件內部缺陷的發生。以上內容僅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濾清器壓鑄模具系統,包括壓鑄模具和澆鑄系統,所述壓鑄模具包括定模(1)、動模(3)、設于動模(3)上的抽芯裝置(2)以及設在動模(3)上的頂出機構(4)和澆道(7),所述澆鑄系統包括直澆道(9)、橫澆道(10)、內澆道(11)和料筒(13),所述直澆道(9)與橫澆道(10)的一端相連通,所述內澆道(11)的一端與所述料筒(13)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澆道(7)由四路分支澆道組成,所述澆道(7)與動模(3)內的型腔(8)相連接,在所述動模(3)上設有三路分支澆道,另一路分支澆道繞動模(3)的型腔(8)內壁至進料口(5)遠端;所述橫澆道(10)數為一條,所述內澆道(11)的另一端與所述橫澆道(10)相連通,所述內澆道(11)呈豎直狀,內澆道(11)與料筒(13)的連接處呈光滑過渡的弧形狀。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汽車濾清器壓鑄模具系統,包括壓鑄模具和澆鑄系統,所述壓鑄模具包括定模(I)、動模(3)、設于動模(3)上的抽芯裝置(2)以及設在動模(3)上的頂出機構(4)和澆道(7),所述澆鑄系統包括直澆道(9)、橫澆道(10)、內澆道(11)和料筒(13),所述直澆道(9)與橫澆道(10)的一端相連通,所述內澆道(11)的一端與所述料筒(13)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澆道(7)由四路分支澆道組成,所述澆道(7)與動模(3)內的型腔(8)相連接,在所述動模(3 )上設有三路分支澆道,另一路分支澆道繞動模(3 )的型腔(8 )內壁至進料口( 5 )遠端;所述橫澆道(10)數為一條,所述內澆道(11)的另一端與所述橫澆道(10)相連通,所述內澆道(11)呈豎直狀,內澆道(11)與料筒(13)的連接處呈光滑過渡的弧形狀。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濾清器壓鑄模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設于動模(3)上的三路澆道包括主澆道、內澆道和支澆道,所述主澆道設于型腔(8)的外沿處,所述支澆道自上而下分...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莊美杰,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埃利特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