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動汽車的底盤布置結構。
技術介紹
近年來,由于人們對環境要求的提高,新能源汽車開發成了熱點。通常,一般的電動汽車是純靠電池來提供動力的,一旦電池沒電了,車的位置又處于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這就比較麻煩了,沒有電來給電機提供動力,車又怎么向前走呢?從電動汽車技術上看,要想增加行駛里程,往往增加蓄電池個數或者蓄電池容量,這勢必導致整車質量增大,同時,頻繁的充放電對于電池來說是嚴重影響其使用壽命,導致用戶不滿意車輛性能和使用壽命,所以,這個問題顯得極為重要,這就誕生了混合動力汽車。對于混合電動汽車,由于零部件眾多,尤其是驅動電機、前懸系統、電池、控制系統、后懸系統和轉向系統等都屬于停機較大的部件。同時,由于是混合動力汽車,還額外增加了增程系統,如何將增程系統安置在合適的位置顯得至關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電動汽車的底盤布置結構。本技術為達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電動汽車的底盤布置結構,它包括前懸系統、電池、車架、控制系統、后懸系統、驅動電機、轉向系統及增程系統,所述車架的前端設有前懸系統和轉向系統,中端設有電池,后端設有控制系統、后懸系統、驅動電機及增程系統;所述增程系統包括汽油發電機組、電池組、控制器和傳動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安裝在驅動電機的上端與車架固定連接;所述驅動電機與后輪軸齒輪鏈接傳動。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延長電動汽車行駛里程,以彌補電池容量小,行駛里程短的缺點,充分考慮了各個部件的質量對整車重心的影響,考慮了各個電器部件及其控制系統走線結構合理性、安全性和維修方便性,增加整體車架的結構強度。附圖說明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動汽車的底盤布置結構,它包括前懸系統(1)、電池(2)、車架(3)、控制系統(4)、后懸系統(5)、驅動電機(6)、轉向系統(7)及增程系統(8),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3)的前端設有前懸系統(1)和轉向系統(7),中端設有電池(2),后端設有控制系統(4)、后懸系統(5)、驅動電機(6)及增程系統(8);所述控制系統(4)安裝在驅動電機(6)的上端與車架(3)固定連接;所述增程系統(8)包括汽油發電機組、電池組、控制器和傳動系統;所述驅動電機(6)與后輪軸齒輪鏈嚙合連接傳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動汽車的底盤布置結構,它包括前懸系統(I)、電池(2)、車架(3)、控制系統(4)、后懸系統(5)、驅動電機(6)、轉向系統(7)及增程系統(8),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3)的前端設有前懸系統(I)和轉向系統(7),中端設有電池(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斌,
申請(專利權)人:揚州五環龍電動車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