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混凝土構造柱專用混凝土泵。它包括機架、電機、聯接箱和油泵;所述聯接箱兩端分別與混凝土缸和油缸相連通;所述聯接箱、混凝土缸和油缸的腔體內設有活塞桿,位于所述混凝土缸腔體內的所述活塞桿的端部連接一混凝土活塞,位于所述油缸腔體內的所述活塞桿的端部連接一油缸活塞;所述油泵分別與所述油缸的有桿腔和無桿腔相連通,用于控制所述活塞桿運動;所述混凝土缸的開口端與一個三通泵管相連接;所述三通泵管的一個開口與料箱相連通,所述三通泵管的另一個開口與出料口相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結構設計合理,體積小,移動方便,成本低,自動化程度高,使用方便,作業效率高,施工質量好等特點,非常適用于狹小空間的混凝土構造柱的混凝土施工作業。(*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混凝土施工設備,具體涉及一種混凝土構造柱專用混凝土栗。
技術介紹
目前,社會上有很多校舍、老房子以及有保護價值的房子,房齡都很長,并且過去蓋的房子有的用水泥也較少,所以需要對房子進行結構性加固,即增加混凝土構造柱,以提高房子的強度和安全性。現在加固的施工方法主要是,在承重處以及每隔一定距離加設混凝土構造柱。再次,現在新蓋的樓房設計跨度大,需要增加混凝土構造柱,進行加固處理,以提高強度。還有在門、窗處也需要增加混凝土構造柱來加強強度。混凝土構造柱是用鋼材編織好的鋼材網后,再向里澆注混凝土制成的。混凝土構造柱的施工方法主要是由于現場條件所限,空間少,主要采用人工澆注混凝土的方法施工,主要缺陷是需大量扎架子,勞動強度大,施工質量差,效率低,而現有建筑施工用的混凝土泵,由于體積大,占地面積大,結構復雜,造價高,排量大,移動很不方便,根本不適用混凝土構造柱狹小空間的現場施工作業。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混凝土構造柱專用混凝土泵,該混凝土泵具有體積小,移動方便,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使用方便,且效率高,施工質量好,適合在狹小空間施工作業等特點。為此,本技術提供如下的技術方案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混凝土構造柱專用混凝土泵,它包括機架、電機、聯接箱和油泵;所述電機、聯接箱和油泵均設于所述機架上;所述電機與油泵相連接;所述聯接箱兩端分別與混凝土缸和油缸相連通;所述聯接箱、混凝土缸和油缸的腔體內設有活塞桿,位于所述混凝土缸腔體內的所述活塞桿的端部連接一混凝土活塞,位于所述油缸腔體內的所述活塞桿的端部連接一油缸活塞;所述油泵分別與所述油缸的有桿腔和無桿腔相連通,用于控制所述活塞桿運動;所述混凝土缸的開口端與一個三通泵管相連接;所述三通泵管的一個開口與料箱相連通,所述三通泵管的另一個開口與出料口相連通。上述的混凝土構造柱專用混凝土泵,所述油泵與所述油缸之間設有電磁換向閥。上述的混凝土構造柱專用混凝土泵,所述聯接箱的頂部設有接近開關I和接近開關II ;位于所述聯接箱腔體內的所述活塞桿上設有一接觸圓盤,在所述活塞桿的運動過程中,所述接觸圓盤可分別與接近開關I和接近開關II接觸;當所述接觸圓盤與所述接近開關I接觸時,所述電磁換向閥控制所述油泵與所述油缸的有桿腔相連通,當所述接觸圓盤與所述接近開關II接觸時,所述電磁換向閥控制所述油泵與所述油缸的無桿腔相連通。上述的混凝土構造柱專用混凝土泵,所述接近開關I和接近開關II均設于所述接近開關座板上,所述接近開關座板設于所述聯接箱上。上述的混凝土構造柱專用混凝土泵,所述混凝土缸依次通過缸座和中間法蘭與所述三通泵管相連接。上述的混凝土構造柱專用混凝土泵,所述三通泵管的一個開口依次通過出料球座和出料彎管與所述出料口相連通;所述三通泵管的另一個開口依次通過吸料球座和吸料彎管與所述料箱相連通。上述的混凝土構造柱專用混凝土泵,所述三通泵管內設有鋼球I和鋼球II。上述的混凝土構造柱專用混凝土泵,所述油泵通過管路I與所述電磁換向閥相連接,所述管路I上設有單向閥和壓力表。上述的混凝土構造柱專用混凝土泵,所述油缸的回油管路上設有冷卻器和回油過濾器。上述的混凝土構造柱專用混凝土泵,所述油泵可選擇恒功率泵。本技術具有結構設計合理,體積小,移動方便,成本低,自動化程度高,使用方便,作業效率高,施工質量好等特點,非常適用于狹小空間的混凝土構造柱的混凝土施工作業。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主視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吸料工作狀態下的圖2的A-A剖視圖。圖4為出料工作狀態下的圖2的A-A剖視圖。圖5為本技術的液壓系統原理圖。圖6為本技術的電器原理示意圖。圖中各標記如下1料箱、2吸料彎管、3吸料球座、4三通泵管、5出料球座、6出料彎管、7出料口、8中間法蘭、9缸座、10機架、11混凝土缸、12油箱、13接近開關I (SQ1)、14接近開關座板、15聯接箱、16接近開關II (SQ2)、17電控箱、18油缸、19電機、20連接盤、21油泵、22電磁換向閥、23鋼球1、24鋼球11、25混凝土活塞、26接觸圓盤、27吸油過濾器、28回油過濾器、29冷卻器、30單向閥、31溢流閥、32壓力表、33管路1、34活塞桿、35油缸活塞、QS總開關、KM交流接觸器、FR熱繼電器、SBl,SB2, SB3, SB4按鈕、KA,KA1,KA2繼電器、SQl, SQ2接近開關。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但本技術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技術提供的混凝土構造柱專用混凝土泵包括機架10、電機19、聯接箱15、油泵21、油箱12和電控箱17,其中電機19、聯接箱15、油泵21、油箱12和電控箱17均設于機架10 ;電機19通過連接盤20與油泵21相連接;該油泵21為恒功率泵;該聯接箱15的兩端分別與混凝土缸11和油缸18相連通;該聯接箱15、混凝土缸11和油缸18的腔體內設有活塞桿34,位于混凝土缸11腔體內的活塞桿34的端部連接一混凝土活塞25,位于油缸18腔體內的活塞桿34的端部連接一油缸活塞35。如圖3和圖4所示,該混凝土缸11的開口端依次通過缸座9和中間法蘭8與一個三通泵管4相連接;該三通泵管4的一個開口依次通過出料球座5和出料彎管6與出料口7相連通,該三通泵管4的另一個開口依次通過吸料球座3和吸料彎管2與料箱I相連通;在該三通泵管內設有鋼球123和鋼球1124。如圖5和圖6所示,該油泵21與油缸18相連通,且兩者之間設有電磁換向閥22 ;聯接箱15的上部設有接近開關座板14,該接近開關座板14上固定有接近開關113和接近開關1116。位于聯接箱15腔體內的活塞桿34上設有一接觸圓盤26,在活塞桿34的運動過程中,該接觸圓盤26可分別與接近開關113和接近開關1116接觸;當接觸圓盤26與接近開關113接觸時,電磁換向閥22控制油泵21與油缸18的有桿腔相連通,以控制活塞桿34向油缸18端移動,當接觸圓盤26與接近開關II16接觸時,電磁換向閥22控制油泵21與油缸18的無桿腔相連通,以控制活塞桿34向混凝土缸11端移動。油泵21通過吸油過濾器27與油箱12相連,油泵21通過設置在管路133上的單向閥30與電磁換向閥22相連;其中,電磁換向閥22和溢流閥31的回油路通過冷卻器29、回油過濾器28與油箱12相連,在管路133上接有壓力表32。以下將根據附圖對本技術工作過程進一步描述如下如圖1至圖5所示,使用本技術混凝土構造柱專用混凝土泵泵送混凝土料時,先將攪拌好的混凝土料倒入料箱I內,啟動電機19運轉,驅動油泵21,通過吸油過濾器27從油箱12中吸油,此時電磁換向閥22處于中間位置,油泵21泵出的液壓油通過電磁換向閥22、冷卻器29、回油過濾器28回到油箱12中,然后使電磁換向閥22上的DTl通電,電磁換向閥22處于A位置,油泵21來的液壓油通過單向閥30、管路133和電磁換向閥22的A位置向油缸18的有桿腔供油,通過油缸18的有桿腔推動混凝土活塞25后退(如圖3所示),此時,由于混凝土活塞25后退產生的吸力,鋼球II 24封閉混凝土出料口,鋼球I 23打開混凝土吸料口,使混凝土缸11通過三通球管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混凝土構造柱專用混凝土泵,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機架、電機、聯接箱和油泵;所述電機、聯接箱和油泵均設于所述機架上;所述電機與油泵相連接;所述聯接箱兩端分別與混凝土缸和油缸相連通;所述聯接箱、混凝土缸和油缸的腔體內設有活塞桿,位于所述混凝土缸腔體內的所述活塞桿的端部連接一混凝土活塞,位于所述油缸腔體內的所述活塞桿的端部連接一油缸活塞;所述油泵分別與所述油缸的有桿腔和無桿腔相連通,用于控制所述活塞桿運動;所述混凝土缸的開口端與一個三通泵管相連接;所述三通泵管的一個開口與料箱相連通,所述三通泵管的另一個開口與出料口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混凝土構造柱專用混凝土泵,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機架、電機、聯接箱和油泵;所述電機、聯接箱和油泵均設于所述機架上;所述電機與油泵相連接;所述聯接箱兩端分別與混凝土缸和油缸相連通;所述聯接箱、混凝土缸和油缸的腔體內設有活塞桿,位于所述混凝土缸腔體內的所述活塞桿的端部連接一混凝土活塞,位于所述油缸腔體內的所述活塞桿的%5部連接一油缸活塞;所述油泵分別與所述油缸的有桿腔和無桿腔相連通,用于控制所述活塞桿運動;所述混凝土缸的開口端與一個三通泵管相連接;所述三通泵管的一個開口與料箱相連通,所述三通泵管的另一個開口與出料口相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與所述油缸之間設有電磁換向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箱的頂部設有接近開關I和接近開關II ;位于所述聯接箱腔體內的所述活塞桿上設有一接觸圓盤,在所述活塞桿的運動過程中,所述接觸圓盤可分別與接近開關I和接近開關II接觸;當所述接觸圓盤與所述接近開關I接觸時,所述電磁換向閥控制所述油泵與所述油缸的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校民,林鵬,
申請(專利權)人:湘潭三民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