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叉車內開檔自動定位裝置,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上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1個底座,該2個底座上均滑動設置有往復塊,該2個往復塊的內側端通過連桿連接至1個動力源,且該動力源位于該2個底座之間。優化后,往復塊的前、后兩邊側相互對稱的分別設有1個斜面和1個平面,且同側的斜面和平面連接在一起,同時,該底座的前、后兩側相互對稱的分別設有1個定位座,該定位座上設有縱向滑槽,該縱向滑槽內滑動插設有定位塊,且該定位塊的外側端和定位座之間設有拉簧、內側端和往復塊的邊側相配。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優點是:操作方便、省力,效率較高,且能夠同步定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叉車制造設備
,尤其是涉及一種叉車內開檔自動定位裝置。
技術介紹
通常,叉車外門架的整體搭焊中,其內開檔定位多利用若干個相互之間不可聯動的固定裝置來定位,且起模的時候需要人工逐個將定位裝置松動。顯然,這樣的操作方式費時費力,效率較低,且無法滿足定位的同步性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叉車內開檔自動定位裝置,它具有操作方便、省力,效率較高,且能夠同步定位的特點。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叉車內開檔自動定位裝置,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上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I個底座,該2個底座上均滑動設置有往復塊,該2個往復塊的內側端通過連桿連接至I個動力源,且該動力源位于該2個底座之間。所述往復塊滑動設置于底座上的方式為該底座上設有軸向滑槽,該往復塊下部設有滑塊,且該滑塊和該軸向滑槽相配。所述往復塊的前、后兩邊側相互對稱的分別設有I個斜面和I個平面,且同側的斜面和平面連接在一起,同時,該底座的前、后兩側相互對稱的分別設有I個定位座,該定位座上設有縱向滑槽,該縱向滑槽內滑動插設有定位塊,且該定位塊的外側端和定位座之間設有拉簧、內側端和往復塊的邊側相配。所述定位塊的內側端設有深溝球軸承。所述定位塊的外側端設有調節螺釘,該調節螺釘和拉簧相配。所述往復塊和連桿之間設有萬向節。所述動力源為氣缸或油缸。本專利技術和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點是操作方便、省力,效率較高,且能夠同步定位。本專利技術的叉車內開檔自動定位裝置的工作臺上的2個往復塊連接至同一個動力源,從而能夠同時實現伸縮,進而該2個往復塊能夠同時對內開檔進行壓迫或松開,實現了定位的同步性,且能夠自動實現定位和自動將搭焊完成叉車外門架松開,操作人員僅需進行裝取工件和操作動力源等操作,避免了逐個進行定位和松動定位裝置的操作,從而方便、省力,效率較高。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叉車內開檔自動定位裝置的主視 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往復塊及其連接部件的主視 圖3是圖2的俯視圖;圖4是圖2的左視圖。圖中10、工作臺;20、動力源;30、連桿;40、萬向節;51、底座,511、軸向滑槽,52、往復塊,5211、斜面,5212、平面,522、滑塊,53、定位座,54、定位塊,541、深溝球軸承,542、調節螺釘,55、拉簧。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實施例中所謂左、右、前、后以及內、外的方向性描述,均以圖1為基準。即,圖1的左、右方向即為實施例所述的左、右方向;圖1的上、下方向即分別為實施例所述的前、后方向;圖1中指向工作臺10中線的,即為內,遠離中線的即為外。實施例,見圖1至圖4所示叉車內開檔自動定位裝置,包括工作臺10。該工作臺10上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I個底座51,該2個底座51上均滑動設置有往復塊52。S卩,該2個往復塊52均能夠左右滑動。當該2個往復塊52反向滑動時,能夠壓迫兩側的工件,從而對工件進行定位;當該2個往復塊52相向動作時,能夠撤銷對兩側工件的壓迫,便于取出工件。為了實現該2個往復塊52的滑動,該2個往復塊52的內側端通過連桿30連接至I個動力源20,且該動力源20位于該2個底座51之間。即,動力源20動作后,通過連桿30向外同時推動該2個往復塊52或通過連桿30向內同時拉動該2個往復塊52。當然,動力源20可以采取便于控制的氣缸或油缸。優化的,該往復塊52滑動設置于底座51上的方式為該底座51上設有軸向滑槽511,該往復塊52下部設有滑塊522,且該滑塊522和該軸向滑槽511相配。S卩,該滑塊522位于該軸向滑槽511內。當然,該滑塊522和該軸向滑槽511的所在位置可以互換。進一步,該往復塊52的前、后兩邊側相互對稱的分別設有I個斜面5211和I個平面5212,且同側的斜面5211和平面5212連接在一起。當然,兩側的斜面5211相互對稱、兩側的平面5212相互對稱。同時,該底座51的前、后兩側相互對稱的分別設有I個定位座53,該定位座53上設有縱 向滑槽(圖上未示出)。該縱向滑槽內滑動插設有定位塊54,且該定位塊54的外側端和定位座53之間設有拉簧55、內側端和往復塊52的邊側相配。即,通過該拉簧55的作用,該2個定位塊54的內側端分別始終緊密擠壓該往復塊52的前、后兩邊側。顯然,當定位塊54的內側端擠壓平面5212時,能夠保持往復塊52的動作穩定性;當定位塊54的內側端擠壓斜面5211時,不僅能夠保持往復塊52的動作穩定性且使往復塊52具有向外或向內滑動的趨勢。繼續優化 該定位塊54的內側端設有深溝球軸承541。即,定位塊54通過該深溝球軸承541擠壓該往復塊52的邊側,用以避免定位塊54的內側端和往復塊52邊側的硬性接觸,使該往復塊52的滑動較為順暢。該定位塊54的外側端設有調節螺釘542,該調節螺釘542和拉簧55相配。這樣,該拉簧55起到的作用是1、當該叉車內開檔自動定位裝置利用斜塊進行定位時,該拉簧55提供的拉力使得定位尺寸不浮動,較為準確。2、當該叉車內開檔自動定位裝置進行復位時,該拉簧55給予一定的拉力使得定位塊54帶著調節螺釘542復位,使得開檔尺寸變小,方便產品脫模。當然,該往復塊52和連桿30可以通過萬向節40進行連接,用以實現往復塊52和連桿30的柔性連接。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的叉車內開檔自動定位裝置通過利用和同一個動力源連接的2個往復塊的同步滑動,實現了對叉車內開檔的同步及自動定位,使操作方便、省力,提高了生產效率。而對往復塊所連接的部件進行優化后,進一步提升了該叉車內開檔自動定位裝置的工作穩定性。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專利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專利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專利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叉車內開檔自動定位裝置,包括工作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10)上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1個底座(51),該2個底座(51)上均滑動設置有往復塊(52),該2個往復塊(52)的內側端通過連桿(30)連接至1個動力源(20),且該動力源(20)位于該2個底座(51)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叉車內開檔自動定位裝置,包括工作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10)上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I個底座(51),該2個底座(51)上均滑動設置有往復塊(52),該2個往復塊(52)的內側端通過連桿(30)連接至I個動力源(20),且該動力源(20)位于該2個底座(51)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叉車內開檔自動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復塊(52)滑動設置于底座(51)上的方式為該底座(51)上設有軸向滑槽(511),該往復塊(52)下部設有滑塊(522 ),且該滑塊(522 )和該軸向滑槽(511)相配。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叉車內開檔自動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復塊(52)的前、后兩邊側相互對稱的分別設有I個斜面(5211)和I個平面(5212),且同側的斜面(5211)和平面(5212)連接在一起...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亞芹,汪景秀,蘇化成,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江淮銀聯重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