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結構,該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結構可以抑制對車座下的燃料箱及其后方的尾燈進行覆蓋的結構的相關部件成本,并可以謀求提高該結構的生產性。上述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結構構成如下:在燃料箱(25)的上方設有從上方覆蓋燃料箱(25)的燃料箱罩(70),燃料箱罩(70)的后端位于尾燈(80)的上方。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結構。
技術介紹
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一種在兩輪機動車的能夠開閉的乘員就坐用車座的下方設置燃料箱,并使該燃料箱的上方被燃料箱罩(加注口罩)覆蓋的結構。在該結構中,上述燃料箱罩從上方僅覆蓋在燃料箱的上部。另外,在該兩輪機動車中,在燃料箱后方設有尾燈。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3745842號公報在上述現有結構中,尾燈設于燃料箱后方,這種情況下,為了改善車座敞開時的外觀性,一般還設有覆蓋在尾燈上方的罩部件(稱作尾燈罩)。然而,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分別將燃料箱罩和尾燈罩分開制造安裝,因此,在部件成本及生產性方面存在有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鑒于相關實際情況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結構,在燃料箱設于乘員就坐用車座下方且尾燈設于燃料箱后方的兩輪機動車中,該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結構可以抑制對燃料箱及尾燈進行覆蓋的結構的相關部件成本,并可以謀求提高該結構的生產性。作為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法,本專利技術提供以下方法。(I)本專利技術的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結構如下一種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結構,在所述兩輪機動車中,在乘員所就坐的車座(16)的下方自前向后設有收納箱(34)、燃料箱(25),所述車座(16)的下方且所述收納箱(34)及所述燃料箱(25)的至少側面由罩部件(24)覆蓋,在所述燃料箱(25)的后方設有尾燈(8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料箱(25)的上方,設有從上方覆蓋該燃料箱(25)的燃料箱罩(70),該燃料箱罩(70)的后端位于所述尾燈(80)的上方,所述尾燈(80)的上方被該燃料箱罩(70)覆蓋。(2)在上述(I)所記載的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結構中,優選地,所述車座(16)的后部的周緣部形成為圓弧狀,在所述燃料箱罩(70)的面向所述車座(16)的后部的周緣部的部位,形成有與該周緣部的圓弧狀形狀相匹配的凹部(73),所述周緣部收納于該凹部(73)。(3)在上述(2)所記載的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結構中,優選地,所述燃料箱罩(70)隔著所述凹部(73)而包括位于前方的前半部(74)和位于后方的后半部(75),所述前半部(74)位于所述燃料箱(25)的上方,所述后半部(75)位于所述尾燈(80)的上方。(4)在上述(2)或(3)所記載的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結構中,優選地,所述燃料箱罩(70)在俯視觀察時以越向后方寬度越變窄的形狀形成,在所述凹部(73)的兩側,形成有向車寬方向內側凹陷的縮頸部(76)。(5)在上述(I) (4)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結構中,優選地,所述燃料箱罩(70)具有向車寬方向突出地設置的安裝片(71),所述燃料箱罩(70)通過設于所述安裝片(71)的安裝孔(72)安裝于從車架(15)向上方突出地設置的保持件(60)。根據上述(I)記載的專利技術,由于能夠通過利用燃料箱罩覆蓋在燃料箱及尾燈的上方來以單一的罩部件覆蓋兩個部件,因此,能夠抑制對燃料箱及其后方的尾燈進行覆蓋的結構的相關部件成本,而且可以謀求提高生產性。根據上述(2)記載的專利技術,由于在燃料箱罩設有與車座后部的周緣部的圓弧狀形狀相匹配的凹部,因此,能夠通過該凹部形成易于將燃料箱罩上的雨水等向車寬方向外側引導的結構,謀求優化排水性。另外,通過凹部能夠支承車座的后部,而且能夠將車座收納于凹部以降低車座的高度,從而還可以謀求改善落腳性。根據上述(3)記載的專利技術,燃料箱與尾燈之間的空間由收納車座后部的周緣部的凹部遮蔽,能夠謀求改善外觀性。根據上述(4)記載的專利技術,能夠極力縮小燃料箱罩,以減少原材料。根據上述(5)記載的專利技術,由于將燃料箱罩安裝于從車架向上方突出的保持件,因此不需要使車架與燃料箱罩對位,提高了裝配性。另外,由于燃料箱罩的安裝部結構為簡易的形狀,因此,能夠提聞生廣性。附圖說明圖1是具有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的相關結構的兩輪機動車的左側視圖;圖2是上述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的左側視圖;圖3是上述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的俯視圖,是拆掉車座的狀態下的俯視圖;圖4是上述兩輪機動車的燃料箱罩的立體圖;圖5是上述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的俯視圖,是拆掉上述燃料箱罩的狀態下的俯視圖;圖6是上述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的俯視圖,是用雙點劃線對設于燃料箱上方的車座及后把手進行表示的圖;圖7是上述兩輪機動車的車架的左側視圖;圖8是具備上述兩輪機動車的車架的不同的兩輪機動車的左側視圖。附圖標記說明I兩輪機動車15后架(車架)16乘車用車座(車座)24后側罩(罩部件)25燃料箱34收納箱60保持件70燃料箱罩71安裝片72安裝孔73 凹部74前半部75后半部76縮頸部80 尾燈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在以下使用的附圖中,箭頭FR表示車輛的前方,箭頭UP表示車輛的上方,箭頭LH表示車輛的左側。圖1表示具有本實施方式的相關結構的小型摩托車型兩輪機動車I。兩輪機動車I具備使發動機2與動力傳遞機構3構成一體而成的擺動單元4,在擺動單元4的后部能夠旋轉地支承有后輪5,在擺動單元4的前方配置有構成轉向系統的前輪6。前輪6能夠轉動地支承于左右一對前叉7、7的下部,在左右的前叉7、7的上部架設有橋接件8。在橋接件8的寬度方向中央豎立設置有轉向軸9,在轉向軸9的上部設有轉向把10。轉向軸9能夠旋轉地支承于在車架11的前端設置的頭管12。圖7是車架11的左側視圖。一并參照該圖7,該車輛的車架11具備頭管12、從頭管12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架13、在與主架13的下部側面連接并朝向后方延伸之后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對側架14、14和與側架14、14的上端連接并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對后架15、15。在左側的側架14的后方下部熔接有樞軸板P。如圖1所示,擺動單元4經由連接部件14A支承于樞軸板P并能夠向上下方向擺動。在擺動單元4的上方配置有乘員所就坐的乘車用車座16 (以下稱作車座16),車座16向前后延伸并一體地具有駕駛者所就坐的主座17和同乘者所就坐的后座18。在車座16的前方且頭管12的后方,形成有讓乘員在乘降時使腳通過的過腳空間19,駕駛者能夠使腳通過過腳空間19,就座于車座16,并使腳承載于在車身前后方向的中央下部設置的踏腳板20,從而能夠乘坐于兩輪機動車I。兩輪機動車I被車身罩cv覆蓋,該車身罩cv通過由樹脂材料構成的多個罩部件構成,在過腳空間19的前方,自前向后順序地配置有外護腿擋板21、內護腿擋板22。外護腿擋板21從頭管12的前方向左右下方延伸,內護腿擋板22配置在頭管12的后方并從后方覆蓋外護腿擋板21。上述踏腳板20的前端與內護腿擋板22的相連,下罩23配設在踏腳板20的下方及側架14的下方并向前后方向延伸。在車座16的下方配設有左右一對后側罩24、24,后側罩24、24沿后架15、15向前后方向延伸。一并參照圖2,在車座16的前部下方配置有能夠收納頭盔等的收納箱34,車座16由收納箱34支承并能夠以前端為軸心從后方開閉。收納箱34配置在后架15、15間并沿后架15、15向后方延伸。收納箱34具有能夠收納頭盔H的那種大小的比較寬敞的收納空間。另外,在收納箱34的后方且后架15、15之間配置有燃料箱25。燃料箱25固定支承于后架15、15。與收納箱34相同,燃料箱25位于車座16的下方并由車座16覆蓋。另夕卜,在擺動單元4的后側上部與左側的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結構,在所述兩輪機動車中,在乘員所就坐的車座(16)的下方自前向后設有收納箱(34)、燃料箱(25),所述車座(16)的下方且所述收納箱(34)及所述燃料箱(25)的至少側面由罩部件(24)覆蓋,在所述燃料箱(25)的后方設有尾燈(8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料箱(25)的上方,設有從上方覆蓋該燃料箱(25)的燃料箱罩(70),該燃料箱罩(70)的后端位于所述尾燈(80)的上方,所述尾燈(80)的上方被該燃料箱罩(70)覆蓋。
【技術特征摘要】
2011.10.13 JP 2011-2259071.一種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結構,在所述兩輪機動車中,在乘員所就坐的車座(16)的下方自前向后設有收納箱(34)、燃料箱(25),所述車座(16)的下方且所述收納箱(34)及所述燃料箱(25 )的至少側面由罩部件(24)覆蓋,在所述燃料箱(25 )的后方設有尾燈(80 ),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燃料箱(25)的上方,設有從上方覆蓋該燃料箱(25)的燃料箱罩(70), 該燃料箱罩(70)的后端位于所述尾燈(80)的上方,所述尾燈(80)的上方被該燃料箱罩(70)覆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輪機動車的后部結構,其特征在干, 所述車座(16)的后部的周緣部形成為圓弧狀, 在所述燃料箱罩(70)的面向所述車座(16)的后部的周緣部的部位,形成有與該周緣部的圓弧狀形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生井雅士,久保田吉隆,坂本順一,佐藤央,
申請(專利權)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