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施工升降機吊桿,包括桿體和底軸,所述施工升降機吊桿還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桿體底端的連接套,所述底軸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連接套內,第二端位于所述連接套外,并且在所述底軸和所述連接套之間設置有軸承組。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提出一種施工升降機。采用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施工升降機吊桿及施工升降機,吊桿桿體能夠相對施工升降機的吊籠靈活地轉動,從而提高生產效率,減輕安裝人員的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關于施工升降機的輔助裝置,且特別是關于一種輔助安裝與拆卸施工升降機導軌架標準節的吊桿,以及具有這種施工升降機吊桿的施工升降機。
技術介紹
施工升降機又叫建筑用施工電梯,也可以稱為室外電梯,工地升降機,是建筑中經常使用的載人載貨施工機械,主要用于高層建筑的內外裝修、橋梁、煙囪等建筑的施工。施工升降機的導軌可通過增加標準節來升高,在完成施工后還需要拆除標準節。目前,施工升降機導軌標準節的安裝與拆卸主要是利用設置在吊籠頂部的吊桿來完成。吊桿并不是施工升降機的固定部件,通常在需要安裝或者拆除標準節之前,先將吊桿裝設在吊籠頂部;而在安裝或者拆除標準節的工作完成之后,即將吊桿從吊籠頂部拆除。因此,吊桿的結構必須既能夠方便地安裝及拆卸,又能夠滿足吊裝標準節的性能要求。目前,施工升降機用于安裝與拆卸標準節的吊桿主要通過以下方式安裝在吊籠頂部。一種方式是在吊桿桿體底部設置圓盤狀法蘭,在法蘭底部焊接一根圓柱形的底軸。在吊籠頂部設置吊桿座,在吊桿座上設置有貫通的座孔,并且在吊桿座上部設置對應的圓盤狀法蘭和軸套。安裝吊桿時,將吊桿桿體底部的底軸插入座孔內。這種方式由于吊桿相對吊桿座的軸向和徑向均是滑動摩擦,操作者在使用該吊桿吊裝標準節時非常費力,工作效率很低。另一種方式是在吊桿桿體底部焊接一根具有軸肩的底軸,在底軸的軸肩下方預設一個推力軸承。在吊籠頂部設置吊桿座,在吊桿座上設置有貫通的座孔,并且在吊桿座上部設置軸承座。安裝吊桿時,將吊桿桿體底部的底軸插入座孔內,使推力軸承夾設在底軸和吊桿座的軸承座之間。這種方式由推力軸承來承載軸向力,相較于第一種方式為佳。但是,吊桿吊裝標準節時產生的彎矩仍要由底軸和吊桿座之間的滑動摩擦支承,因此造成吊桿轉動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靈活轉動的施工升降機吊桿。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施工升降機吊桿,使其施工升降機吊桿能夠靈活轉動。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施工升降機吊桿,包括桿體和底軸,所述施工升降機吊桿還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桿體底端的連接套,所述底軸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連接套內,第二端位于所述連接套外,并且在所述底軸和所述連接套之間設置有軸承組。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底軸和所述連接套通過所述軸承組裝配為一體,所述軸承組包括一對承受徑向力的滾動軸承、一個承受軸向力的推力軸承,以及間隔套。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其中一個前述的滾動軸承設置在所述底軸的第一端和所述連接套的第一端之間,另一個所述滾動軸承和所述推力軸承設置在所述底軸的中部和所述連接套的第二端之間,所述間隔套設置在所述滾動軸承和所述推力軸承之間。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在前述的底軸的第一端還設有軸承擋圈,設置在所述底軸的第一端和所述連接套的第一端之間的所述滾動軸承的內圈與所述底軸的第一端形成過盈配合,并由所述軸承擋圈固定,外圈由設置在所述連接套內的臺肩固定。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設置在前述的底軸的中部和所述連接套的第二端之間的所述滾動軸承的內圈與所述底軸的中部形成過盈配合,而外圈由設置在所述連接套內的臺肩固定。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間隔套的第一端抵頂與其相鄰設置的所述滾動軸承的外圈,第二端抵頂所述推力軸承。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施工升降機吊桿還包括蓋板,所述蓋板套設固定在所述底軸上,并且位于所述連接套和所述軸承組下方,在所述蓋板的第一端面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與所述推力軸承卡合。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連接套包括套體,以及設置在套體上端的法蘭盤,所述套體是兩端開口的空心筒狀體;在所述桿體底端設置有與所述法蘭盤對應設置的法蘭部;所述底軸包括第一軸部、第二軸部,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軸部和第二軸部之間的軸肩部,所述第一軸部位于所述連接套內,所述軸承組設置在所述第一軸部和所述連接套之間。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施工升降機,包括吊籠、吊桿座,以及施工升降機吊桿,所述吊桿座設置在所述吊籠頂部,所述施工升降機吊桿是如前述的任一項所述的施工升降機吊桿,所述施工升降機吊桿的底軸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吊桿座內。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施工升降機還包括蓋板,所述蓋板套設固定在所述底軸上,并且位于所述連接套和所述軸承組下方,在所述蓋板的第一端面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與所述軸承組中與所述蓋板相鄰設置的軸承卡合;所述蓋板的第二端面壓靠在所述吊桿座上端,并將其全部覆蓋。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施工升降機吊桿及施工升降機,在施工升降機吊桿安裝到施工升降機吊籠頂部后,底軸與吊桿座緊密壓合,并且由于軸承組的存在,連接套可相對底軸靈活地轉動,從而桿體連同連接套可相對底軸與吊桿座,亦相對吊籠靈活地轉動。軸承組軸承分別承受徑向力和軸向力,并且克服施工升降機吊桿和安裝載荷,即標準節產生的彎矩。從而使施工升降機吊桿桿體的旋轉由原來的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使桿體轉動靈活,從而提高生產效率,減輕安裝人員的勞動強度。上述說明僅是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施工升降機吊桿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II處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為達成預定專利技術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施工升降機吊桿及施工升降機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下有關本專利技術的前述及其它
技術實現思路
、特點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呈現。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說明,當可對本專利技術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是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專利技術加以限制。請參見圖1和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施工升降機吊桿包括桿體1,固定設置在桿體I底部的連接套2,部分設置在連接套2內的底軸3,設置在連接套2和底軸3之間的軸承組(圖未標),以及套設在底軸3上的并且位于連接套2下方的蓋板5。桿體I上部為業界已知的吊桿桿體結構,在桿體I上部設置有吊鉤10,以及吊鉤起升機構12。在桿體I底端設置有法蘭部14。連接套2固定設置在桿體I底部。連接套2包括套體20,以及設置在套體20上端的法蘭盤22。套體20是兩端開口的空心筒狀體,優選為圓柱狀。在套體20內形成兩端開口的腔體。在套體20靠近兩端處的內壁上分別設置有第一臺肩202和第二臺肩204。在法蘭盤22的中部開設有軸向貫通的開口 220。法蘭盤22可以通過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套體20上端,即第一端,也可以與套體20 —體成型而成。連接套2的法蘭盤22與桿體I的法蘭部14相對設置,并通過螺栓組24固定在一起。底軸3為圓柱狀軸體。底軸3包括第一軸部30、第二軸部32,以及設置于第一軸部30和第二軸部32之間的軸肩部34。軸肩部34的直徑分別大于第一軸部30和第二軸部32的直徑。在第一軸部30的頂端,即末端還設有軸承擋圈36,軸承擋圈36呈扁圓柱狀,其直徑大于第一軸部30的直徑。軸承擋圈36可通過螺釘38固定在第一軸部30的末端。底軸3的第一軸部30位于連接套2的腔體內。軸承組設置在連接套2內,連接套2和底軸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施工升降機吊桿,包括桿體和底軸,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升降機吊桿還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桿體底端的連接套,所述底軸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連接套內,第二端位于所述連接套外,并且在所述底軸和所述連接套之間設置有軸承組。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施工升降機吊桿,包括桿體和底軸,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升降機吊桿還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桿體底端的連接套,所述底軸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連接套內,第二端位于所述連接套外,并且在所述底軸和所述連接套之間設置有軸承組。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機吊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軸和所述連接套通過所述軸承組裝配為一體,所述軸承組包括一對承受徑向力的滾動軸承、一個承受軸向力的推力軸承,以及間隔套。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升降機吊桿,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個所述滾動軸承設置在所述底軸的第一端和所述連接套的第一端之間,另一個所述滾動軸承和所述推力軸承設置在所述底軸的中部和所述連接套的第二端之間,所述間隔套設置在所述滾動軸承和所述推力軸承之間。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升降機吊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軸的第一端還設有軸承擋圈,設置在所述底軸的第一端和所述連接套的第一端之間的所述滾動軸承的內圈與所述底軸的第一端形成過盈配合,并由所述軸承擋圈固定,外圈由設置在所述連接套內的臺肩固定。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升降機吊桿,其特征在于,設置在所述底軸的中部和所述連接套的第二端之間的所述滾動軸承的內圈與所述底軸的中部形成過盈配合,而外圈由設置在所述連接套內的臺肩固定。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升降機吊桿,其特征在于,所述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紅旗,胡克田,涂幼新,童春仙,蔡寶,
申請(專利權)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