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管抓舉裝置,包括滑動臺和主體,滑動臺包括承載板、滑動底座和滑動面板,主體包括一對擺動支架、一對擺動臂、支撐軸、翻轉臂、叉鏟,兩擺動支架分別鉸接在滑動面板前側的左、右端,支撐軸的兩端分別動連接在兩擺動支架的上端,兩擺動臂分別動連接在支撐軸的兩端,每擺動臂的中部固定一橫撐架,翻轉臂鉸接在兩橫撐架之間,叉鏟鉸接在兩擺動臂的上端,翻轉臂的上端通過連桿鉸接在叉鏟上,叉鏟的左右兩端各具有叉齒,叉鏟的頂面相對兩叉齒處各鉸接有夾持爪;本發明專利技術動作靈巧,能方便正確地把地面上的管子送到管架上。又由于具有滑動臺,能帶動主體作前后左右方向的移動,位置調整方便,本發明專利技術為煤礦井下安裝管道帶來極大的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管抓舉裝置。
技術介紹
在煤礦井下需要鋪設管道,用于輸水、輸氣,由于管道是多層架設,需要把管子逐根地送到不同的高度,管道的架設,最高一層和最低一層距離有3米之多。中國專利號是200420120710. X的技術專利說明書公開的一種液壓鏟夾多功能裝載機,在原ZL50C抓管機的主車基礎上作的改進,增加了主臂、副臂、傾動臂、舉升臂和液壓回路裝置,上述的液壓鏟夾多功能裝載機僅能在地面上實現對管材的運輸。目前煤礦井下的管道鋪設,只能采用手動起重裝置,費時費力,沒有合適的能用于煤礦井下管道安裝的機械。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動作靈巧、能把管子逐根地送到不同高度的管抓舉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如下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包括滑動臺和主體,滑動臺包括承載板、滑動底座和滑動面板,滑動底座在承載板上左右移動,滑動面板在滑動底座上前后移動;所述主體包括一對擺動支架、一對擺動臂、支撐軸、翻轉臂、叉鏟,所述兩擺動支架分別鉸接在滑動面板前側的左、右端,所述支撐軸的兩端分別動連接在兩擺動支架的上端,所述兩擺動臂分別動連接在支撐軸的兩端,每擺動臂的中部固定一橫撐架,所述翻轉臂鉸接在兩橫撐架之間,所述叉鏟鉸接在兩擺動臂的上端,翻轉臂的上端鉸接一連桿,連桿的另一端鉸接在叉鏟上,叉鏟的左右兩端各具有叉齒,叉鏟的頂面相對兩叉齒處各鉸接有夾持爪;所述承載件與滑動底座之間設有前移油缸,滑動底座與所述滑動面板之間設有側移油缸;滑動面板后側的左、右端各鉸接有伸展油缸,兩伸展油缸的活塞桿均與所述支撐軸動連接,滑動面板的前側左、右端各鉸接有提升油缸,兩提升油缸的活塞桿各鉸接在對應擺動臂的中部,在支撐軸的中間動連接有翻轉油缸,翻轉油缸的活塞桿鉸接在翻轉臂的后端,所述叉鏟背面的左、右端各固定有夾持油缸,兩夾持油缸的活塞桿各與對應的夾持爪鉸接。所述支撐軸上動連接兩豎撐桿,兩豎撐桿的上端分別固定在兩橫撐架上。所述滑動底座的左右端面上各固定有一排輪架,每一輪架上連接一滾輪,所述承載板的左右側各固定有前后向滑軌架,滑動底座上的兩排滾輪分別處于承載板的兩前后向滑軌架的滑軌面上。所述滑動面板的前后側面上各固定有一排輪架,每一輪架上連接一滾輪,所述滑動底座的前后側各設有左右向滑軌架,滑動面板上的兩排滾輪分別處于滑動底座的兩左右向滑軌架的滑軌面上。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積極效果本專利技術相當機器人,各油缸動作采用程度控制。其擺動臂相當人臂,翻轉臂相當手腕,叉鏟相當人手,夾持爪相當手指,所以動作靈巧,通過擺動臂、翻轉臂、叉鏟和夾持爪之間的配合動作,能方便正確地把地面上的管子送到管架上,而且能夾持不同管徑的管子。又由于具有滑動臺,能帶動主體作前后左右方向的移動,不需要移動車輛,位置調整方便。本專利技術具有省力、省人、安全可靠、快捷、機械化程度高的優點,為煤礦井下安裝管道帶來極大的方便。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省略承載板)的張開狀態立體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省略承載板)的主視圖。圖3是圖2的左視圖。圖4是圖2的俯視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收攏狀態的主視圖。圖6是圖5的左視圖。圖7是叉鏟的夾持圖。圖8是叉鏟的夾持圖。圖9是安裝有本裝置的無軌膠輪車示圖。圖10至圖12是不同的使用狀態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見圖1至圖6,本實施例包括滑動臺和主體。所述滑動臺包括承載板10、設置在承載板10上的滑動底座I和設置在滑動底座I上的滑動面板2。所述承載板10的左右側各設有前后向設置的滑軌架10-1,承載板10上固定有前后向設置的至少一條T字形或工字形導軌10-2 (見圖5和圖6)。所述滑動底座I的左右端面上各固定有一排輪架1-2,每一輪架1-2上連接一滾輪1-1,滑動底座I上的兩排滾輪1-1分別處于承載板10的兩前后向滑軌架10-1的滑軌面上。上述滾輪1-1可以采用滾動軸承。滑動底座I的底面上對應承載板10的每一導軌10-2固定有一對角形件1-4,每對角形件1-4之間的空間形成一條導向槽1-4-1 (見圖3和圖6),承載板10上的導軌10-2處于滑動底座I對應的導向槽1-4-1中。所述滑動底座I的前后側還各設有左右向滑軌架1-3,滑動底座I的臺面上設置有固定插銷1-5。所述滑動面板2的前后側面上各固定有一排輪架2-2,每一輪架2-2上連接一滾輪2-1,滑動面板2上的兩排滾輪2-1分別處于滑動底座I的兩左右向滑軌架1-3的滑軌面上,所述滾輪2-1采用滾動軸承。在滑動面板2的底面上設有一上固定套2-3,滑動底座I上設有下固定套2-3-1,滑動底座I的固定插銷1-5處于上固定套2-3和下固定套2_3_1中,進行側向機械限位。所述承載件10上固定有鉸接架10-3,一前移油缸11通過鉸軸動連接在鉸接架10-3上,前移油缸11的活塞桿與滑動底座I動連接。所述滑動底座I固定有鉸接架1-6,一側移油缸12通過鉸軸動連接在鉸接架1-6上,側移油缸12的活塞桿與滑動面板2動連接。當前移油缸11的活塞桿動作,滑動底座I通過兩排滾輪1-1沿承載板10的兩側滑軌架10-1作前后向滾動,同時,滑動底座I通過多條導向槽1-4-1沿承載件10上的導軌10-2滑行,防止滑動底座I側倒。滑動底座I的滑行帶動滑動面板2 —起前后移動。當側移油缸12的活塞桿動作,滑動面板2通過兩排滾輪2-1沿滑動底座I的兩側滑軌架2-2左右滑行,同時,滑動面板2通過底座I的固定插銷1-5插入下固定套2-3-1和上固定套2-3之間實現側向限位。工作時滑動面板2帶動所述主體移動。所述主體包括一對擺動支架3、一對擺動臂5以及支撐軸4、翻轉臂7和叉鏟9。在滑動面板2前側的左、右端各固定有前鉸接架2-4,滑動面板2后側的左、右端各固定有后鉸接架2-5。前鉸接架2-4和后鉸接架2-5上各設有鉸軸。所述主體的兩擺動支架3各由一對擺動片3-1組成,也可以各由一對擺動桿組成。本實施例中的擺動支架3由一對菱形擺動片3-1組成,擺動片3-1的上端和下端各具有軸孔,每對菱形擺動片3-1均通過下端的軸孔動連接在對應的前鉸接架2-4鉸軸的兩端。所述支撐軸4的兩端分別動連接在兩擺動支架3上端的軸孔中。所述兩擺動臂5通過各自軸孔分別動連接在支撐軸4的兩端,每擺動臂5的中部固定一橫撐架6,兩橫撐架6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所述翻轉臂7為船狀,翻轉臂7通過鉸軸連接在兩橫撐架6之間,在支撐軸4上動連接有對稱設置的兩豎撐桿17,兩豎撐桿17的上端分別固定在兩橫撐架6上。所述叉鏟9的背面下側的左右各設有上鉸接架9-4,兩擺動臂5的上端通過鉸軸分別連接在兩上鉸接架9-4上,翻轉臂7的上端通過鉸軸連接一連桿8,連桿8的另一端通過鉸軸連接在叉鏟9中部的中鉸接架9-5上,叉鏟9底部的左右兩端各具有叉齒9-1,叉鏟9的頂面兩端各相對兩叉齒9-1各設有一對連接耳9-3,每對連接耳9-3上由鉸軸連接一夾持爪9-2,夾持爪9-2為弧形,方便圓管的夾持。滑動面板2的每一前鉸接架2-4的鉸軸中部 即兩擺動片3-1之間連接一提升油缸15,所述提升油缸15的活塞桿端帶有U形接頭,每提升油缸15的活塞桿15-1利用U形接頭通過鉸軸連接在對應擺動臂5的中部,由提升油缸15帶動兩擺動臂5作以下端為支點的擺動。每一后鉸接架2-5的鉸軸上各連接一伸展油缸13,伸展油缸13的活塞桿端帶有U形接頭,兩伸展油缸13的活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管抓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動臺和主體,滑動臺包括承載板(10)、滑動底座(1)和滑動面板(2),滑動底座(1)在承載板(10)上左右移動,滑動面板(2)在滑動底座(1)上前后移動;所述主體包括一對擺動支架(3)、一對擺動臂(5)、支撐軸(4)、翻轉臂(7)、叉鏟(9),所述兩擺動支架(3、3)分別鉸接在滑動面板(2)前側的左、右端,所述支撐軸(4)的兩端分別動連接在兩擺動支架(3)的上端,所述兩擺動臂(5、5)分別動連接在支撐軸(4)的兩端,每擺動臂(5)的中部固定一橫撐架(6),所述翻轉臂(7)鉸接在兩橫撐架(6)之間,所述叉鏟(9)鉸接在兩擺動臂(5)的上端,翻轉臂(7)的上端鉸接一連桿(8),連桿(8)的另一端鉸接在叉鏟(9)上,叉鏟(9)的左右兩端各具有叉齒(9?1),叉鏟(9)的頂面相對兩叉齒(9?1)處各鉸接有夾持爪(9?2);所述承載件(10)與滑動底座(1)之間設有前移油缸(11),滑動底座(1)與所述滑動面板(2)之間設有側移油缸(12);滑動面板(2)后側的左、右端各鉸接有伸展油缸(13),兩伸展油缸(13)的活塞桿(13?1)均與所述支撐軸(4)動連接,滑動面板(2)的前側左、右端各鉸接有提升油缸(15),兩提升油缸(15)的活塞桿(15?1)各鉸接在對應擺動臂(5)的中部,在支撐軸(4)的中間動連接有翻轉油缸(14),翻轉油缸(14)的活塞桿鉸接在翻轉臂(7)的后端,所述叉鏟(9)背面的左、右端各固定有夾持油缸(16),兩夾持油缸(16)的活塞桿(16?1)各與對應的夾持爪(9?2)鉸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管抓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動臺和主體,滑動臺包括承載板(10)、滑動底座(1)和滑動面板(2 ),滑動底座(1)在承載板(10 )上左右移動,滑動面板(2 )在滑動底座(I)上前后移動;所述主體包括一對擺動支架(3)、一對擺動臂(5)、支撐軸(4)、翻轉臂(7)、叉鏟(9),所述兩擺動支架(3、3)分別鉸接在滑動面板(2)前側的左、右端,所述支撐軸(4)的兩端分別動連接在兩擺動支架(3)的上端,所述兩擺動臂(5、5)分別動連接在支撐軸(4)的兩端,每擺動臂(5)的中部固定一橫撐架(6),所述翻轉臂(7)鉸接在兩橫撐架(6)之間,所述叉鏟(9)鉸接在兩擺動臂(5)的上端,翻轉臂(7)的上端鉸接一連桿(8),連桿(8)的另一端鉸接在叉鏟(9 )上,叉鏟(9 )的左右兩端各具有叉齒(9-1),叉鏟(9 )的頂面相對兩叉齒(9-1)處各鉸接有夾持爪(9-2);所述承載件(10)與滑動底座(I)之間設有前移油缸(11 ),滑動底座(1)與所述滑動面板(2)之間設有側移油缸(12);滑動面板(2)后側的左、右端各鉸接有伸展油缸(13),兩伸展油缸(13)的活塞桿(13-1)均與所述支撐軸(4)動連接,滑動面板(2)的前側左、右端各鉸接有提升油缸(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凱強,劉建良,姜漢軍,伍生宏,鐘勛,張秋根,汪達勇,毛宏宇,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科研試制中心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