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旋流池錨桿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定位,b鉆孔,c安裝錨桿鋼筋,d放入注漿導管,e灌漿,f錨桿檢測。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旋流池錨桿抗浮方法具有施工步驟設計合理,錨桿與底板連接結構制作簡便、安全,優化設計,縮短工期和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建筑工程地下構筑物的抗浮施工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
技術介紹
地下結構在施工、撿修等空載期間均需考慮抗浮措施,按常規,通常是加厚結構底板、墻板厚度,增加結構自身重量以達到抗浮目的。中國專利CN100595397C于2007年12月10日公開了一種植筋和錨桿相結合的抗浮施工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驟,錨桿孔位布點,鉆錨桿孔,和料制備鋼筋錨固劑以及錨桿植筋。但由于其錨桿孔孔深很淺,只有400 550mm,難以產生足夠的錨桿拉力。中國專利CN101914915A于2010年7月24日公開了一種抗浮錨桿的施工方法及專用長螺旋鉆機,其中采用長螺旋鉆機,將長螺旋鉆機移動、對準錨桿設計位置,固定設備,開動鉆機鉆孔,達到設計孔深后,開動水泥漿泵設備,將水泥漿泵入鉆桿內,邊注漿、邊提鉆桿,同時使用鉆機自身起吊裝置吊起錨桿,注漿完成后,將錨桿插放入鉆孔內,如遇錨桿無法放入,可使用振動錘抵住錨桿上端,振動使錨桿插入鉆孔內,移動鉆機,進行下一錨桿的施工。顯然這種先注漿后錨桿插入鉆孔內的施工方法會使注漿料與錨桿的粘附程度和錨桿豎向抗拔承載力產生不確定性,畢竟施工中會“遇錨桿無法放入”的情況。為減少結構重量,降低工程造價,利用錨桿技術抗浮,但目前在業界尚無成熟技術可參考。因此已知的錨桿抗浮技術存在著上述種種不便和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利用地下巖基的有利條件,在巖基內植入錨桿,達到抗浮的。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降低工程造價和縮短工期的。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定位 根據設計施工圖在旋流池基底測出旋流池的圓心點,錨桿在池底環形布置,根據圓心點,以不同的徑向距離定出不同半徑處錨桿的位置;根據不同半徑處錨桿的數量,按照環向間距相等的原則,確定每個鋪桿的位置; b、鉆孔 根據設計要求確定錨桿孔徑和錨桿的數量,以及錨入巖石的有效深度;定位后用專業的潛孔鉆設備進行鉆孔; C、安裝錨桿鋼筋 鉆孔成型后,及時安裝錨桿鋼筋,每個孔放置兩根錨桿鋼筋,安裝時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不小于25_ ;放置前事先在兩根鋼筋的底部焊接一個圓形鋼箍,使鋼筋在下入孔中的準確位置,同時使兩根鋼筋之間的間距,鋼筋底部與錨桿孔底之間的距離為50mm,鋼筋采用25t吊車集中吊入旋流池基底、然后就位; d、放入注漿導管 在放置鋼筋的同時進行灌漿的準備工作,鋼筋放置完畢,隨即放入注漿導管,注漿導管最大外徑采用直徑為50mm的PVC管,注漿導管端頭到孔底距離宜為IOOmm ;同時搭設一個簡易活動腳手架,便于注漿導管提升到一定高度后灌漿使用; e、灌漿 將錨桿孔清理干凈,排放錨桿孔內積水,使用強度等級為M-50的灌漿料,灌漿前將灌漿料吊入旋流池基底,采用水下導管頂托法灌注,灌漿連續進行,一氣呵成,開灌前作好現場準備及機具檢修,防止產生故障,導管隨灌漿面上升,逐步提升,灌漿面掩埋導管O. 5 lm,同時要求將鉆孔預埋的護筒一起扒出;灌漿導管采用4m長的PVC管,灌漿過程中要逐步提升灌漿導管,以使灌漿體灌注密實; f、錨桿檢測 錨桿施工完后對錨桿的抗拔承載力進行檢測,錨桿豎向抗拔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240KN,按照規范要求,錨桿檢測數量不少于總數的5%。本專利技術的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錨桿錨入巖石深度大于4m。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錨桿錨入旋流池結構底板部分長1. 5 1. Sm。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錨桿孔孔徑為120 150mm。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錨桿徑向距離為O. 8 1. 5m,其環形距離為均勻分布。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錨桿采用直徑為26 30mm的螺紋鋼筋。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錨桿鋼筋采用HRB335鋼筋。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錨桿端部到錨桿孔底的距離為50 80mm。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專利技術的具有以下優點 1、施工步驟設計合理,錨桿與底板連接結構制作簡便、安全; 2、優化設計,縮短工期,降低工程施工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旋流池底板錨桿布置 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旋流池底板和錨桿結構示意圖。圖中1錨桿,2環梁,R R5半徑。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更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 本專利技術一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定位 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旋流池底板錨桿布置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旋流池底板和錨桿結構示意圖。根據設計施工圖,首先在旋流池基底投測出旋流池的圓心點,根據圓心點,以不同的徑向距離定出不同半徑處錨桿的位置;根據不同半徑處錨桿的數量,按照環向間距相等的原則,所述錨桿徑向距離為lm,其環形距離為均勻分布,以正東方向為起點,確定每個錨桿的位置。b、鉆孔 旋流池底板采用錨桿與之連接,根據設計要求,確定錨桿孔徑為120mm和錨桿的數量為140根,以及錨入巖石的有效深度大于4m ;所述錨桿錨入旋流池結構底板部分長1. 5m,待定位好后,用專業的潛孔鉆設備進行鉆孔,鉆孔順序由東往西,由外向內,再由內向外,分批進行有序施工。C、安裝錨桿鋼筋 鉆孔成型后,安排施工人員及時安裝直徑為28mm的螺紋鋼筋,每個孔放置兩根,放置前需對原材料進行復檢,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同意方可使用,安裝時保證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不小于25mm。放置前事先在兩根鋼筋的底部焊接一個外徑為80mm的圓形鋼箍,所述錨桿鋼筋采用HRB335鋼筋,保證鋼筋在下入孔中的準確位置,同時保證兩根鋼筋之間的間距,鋼筋底部與錨桿孔底之間的距離為50mm。鋼筋采用25t吊車集中掉入旋流池基底、然后就位。d、放導管 在放鋼筋的同時,即進行灌漿的準備工作,鋼筋完畢后,隨即放入注漿管,導管最大外徑采用直徑為50mm的PVC管,注漿管端頭到孔底距離宜為100mm。同時搭設一個簡易活動腳手架。便于導管提升到一定高度后灌漿使用。e、灌漿 本工程使用強度等級為M-50的灌漿料,采用水下導管頂托法灌注,灌漿前,將需要的灌漿料掉入旋流池基底,應將錨桿孔清理干凈,排放孔內積水。灌漿應連續進行,一氣呵成,開灌前作好現場準備及機具檢修,防止產生故障。導管隨灌漿面上升,逐步提升、同時保證灌漿面掩埋導管O. 5 Im左右,同時要求將鉆孔預埋的護筒一起扒出;灌漿導管采用4m長的PVC管,灌漿過程中要逐步提升,確保灌漿體灌注密實。f、錨桿檢測 錨桿施工完后需對錨桿的抗拔承載力進行檢測,錨桿豎向抗拔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240KN,按照規范要求,錨桿檢測數量不少于總數的5%。本專利技術的利用地下巖基的有利條件,在巖基內植入錨桿,采用錨桿與之底板連接,從而達到抗浮、降低造價的目的,在煙臺寶鋼鋼管熱軋旋流池施工上進行使用,取得減少石方開挖量和鋼筋混凝土量各1170m3,降低工程造價230萬,縮短施工工期20天,同時滿足了在空載條件下的抗浮的良好效果。以上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專利技術之用,而非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有關
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各種變換或變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應該屬于本專利技術的范疇,應由各權利要求限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旋流池錨桿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定位根據設計施工圖在旋流池基底測出旋流池的圓心點,錨桿在池底環形布置,根據圓心點,以不同的徑向距離定出不同半徑處錨桿的位置;根據不同半徑處錨桿的數量,按照環向間距相等的原則,確定每個錨桿的位置;b、鉆孔根據設計要求確定錨桿孔徑和錨桿的數量,以及錨入巖石的有效深度;定位后用專業的潛孔鉆設備進行鉆孔;c、安裝錨桿鋼筋鉆孔成型后,及時安裝錨桿鋼筋,每個孔放置兩根錨桿鋼筋,安裝時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不小于25mm;放置前事先在兩根鋼筋的底部焊接一個圓形鋼箍,使鋼筋在下入孔中的準確位置,同時使兩根鋼筋之間的間距,鋼筋底部與錨桿孔底之間的距離為50mm,鋼筋采用25t吊車集中吊入旋流池基底、然后就位;d、放入注漿導管在放置鋼筋的同時進行灌漿的準備工作,鋼筋放置完畢,隨即放入注漿導管,注漿導管最大外徑采用直徑為50mm的PVC管,注漿導管端頭到孔底距離宜為100mm;同時搭設一個簡易活動腳手架,便于注漿導管提升到一定高度后灌漿使用;e、灌漿將錨桿孔清理干凈,排放錨桿孔內積水,使用強度等級為M?50的灌漿料,灌漿前將灌漿料吊入旋流池基底,采用水下導管頂托法灌注,灌漿連續進行,一氣呵成,開灌前作好現場準備及機具檢修,防止產生故障,導管隨灌漿面上升,逐步提升,灌漿面掩埋導管0.5~1m,同時要求將鉆孔預埋的護筒一起扒出;灌漿導管采用4m長的PVC管,灌漿過程中要逐步提升,確保灌漿體灌注密實;f、錨桿檢測錨桿施工完后對錨桿的抗拔承載力進行檢測,錨桿豎向抗拔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240KN,按照規范要求,錨桿檢測數量不少于總數的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旋流池錨桿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定位 根據設計施工圖在旋流池基底測出旋流池的圓心點,錨桿在池底環形布置,根據圓心點,以不同的徑向距離定出不同半徑處錨桿的位置;根據不同半徑處錨桿的數量,按照環向間距相等的原則,確定每個鋪桿的位置; b、鉆孔 根據設計要求確定錨桿孔徑和錨桿的數量,以及錨入巖石的有效深度;定位后用專業的潛孔鉆設備進行鉆孔; C、安裝錨桿鋼筋 鉆孔成型后,及時安裝錨桿鋼筋,每個孔放置兩根錨桿鋼筋,安裝時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不小于25_ ;放置前事先在兩根鋼筋的底部焊接一個圓形鋼箍,使鋼筋在下入孔中的準確位置,同時使兩根鋼筋之間的間距,鋼筋底部與錨桿孔底之間的距離為50mm,鋼筋采用25t吊車集中吊入旋流池基底、然后就位; d、放入注漿導管 在放置鋼筋的同時進行灌漿的準備工作,鋼筋放置完畢,隨即放入注漿導管,注漿導管最大外徑采用直徑為50mm的PVC管,注漿導管端頭到孔底距離宜為IOOmm ;同時搭設一個簡易活動腳手架,便于注漿導管提升到一定高度后灌漿使用; e、灌漿 將錨桿孔清理干凈,排放錨桿孔內積水,使用強度等級為M-50的灌漿料,灌漿前將灌漿料吊入旋流池基底,采用水下導管頂托法灌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中勝,劉埃平,
申請(專利權)人:五冶集團上海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