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快卸式起重連接環環體制造方法,采用20CrMaTi棒料鋸加工落料,將棒料加熱至900℃~1150℃時鍛打,把棒料拔鍛成不同直徑的棒料,再把棒料彎曲成與連接環環體相仿的外形,用模鍛鍛成鍛坯,經退火去鍛造應力,模鍛成型后切廢邊,精整形。彎曲模鍛采用與環體相同弧形的固定座,兩頭也采用與環體相同的弧度鏈關節,鏈關節一頭連接在固定座上,另一頭與手柄連接,當棒料鍛拔后,放在固定座上,然后利用杠桿原理,將兩頭圓弧鏈關節移動,使棒料自然彎曲成和環體相仿的形狀。采用本發明專利技術方法,避免了材料兩頭不平整導致鍛造過程中產生缺陷而影響環體質量,使金屬纖維走向與連接環環體走向相一致,提高了環體強度和韌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起重吊具,特別涉及一種起重吊具繩套上的快卸式起重連接環環 體的制造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起重連接環環體的制造系采用傳統的鍛造工藝,將原材料加熱至115(TC, 再把原材料鍛打成長方形材料,用模鍛成型。在使用過程中發現連接環環體的強度 不夠理想,經分析和金相檢測,發現在模鍛成型過程中,材料的金屬纖維走向與環 體走向不一致,故影響了連接環環體的強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任務是提供一種改進的,它解決了 現有起重連接環環體的強度不夠理想,且材料的金屬纖維走向與環體走向不一致而 影響到環體強度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一種,采用20CrMaTi棒料鋸加工落料,將棒 料加熱至90(TC 115(TC時鍛打,把棒料拔鍛成不同直徑的棒料,再把棒料彎曲成 與連接環環體相仿的外形,用模鍛鍛成鍛坯,經退火去鍛造應力,模鍛成型后切廢 邊,精整形;彎曲模鍛采用與環體相同弧形的固定座,兩頭也采用與環體相同的弧度鏈關 節,鏈關節一頭連接在固定座上,另一頭與手柄連接,當棒料鍛拔后,放在固定座 上,然后利用杠桿原理,將兩頭圓弧鏈關節移動,使棒料自然彎曲成和環體相仿的 形狀。本專利技術采用20CrMnTi棒料鋸加工落料,避免了材料兩頭不平整導致鍛造過程 中產生缺陷而影響環體質量。由于20CrMnTi材料化學元素穩定和材質保證,因此連接環環體在之后的加熱、鍛造、熱處理工藝過程中,避免出現裂紋、雜質、熱處 理不穩定等問題,保證了產品質量。本專利技術的具有如下優點1、 與傳統的鍛造工藝相比,可節約20%以上的原材料。2、 由于采用棒料彎曲成型,使金屬纖維走向與連接環環體走向相一致,提高 了環體強度和韌性。3、 由于采用20CrMnTi材料制造連接環環體,其穩定的材質和化學元素對以 后的熱處理提供了良好的保證。4、 環體采用彎曲成型后對模鍛的使用壽命提高了30%以上。5、 環體采用彎曲成型后,再用模鍛成型,其合格率提高5%。附圖說明附圖是按本專利技術方法制造的一種快卸式起重連接環環體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看附圖,按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采用20CrMnTi 棒料鋸加工落料,將棒料加熱至卯(TC 115(TC時鍛打,根據環體不同部位的直徑, 把棒料拔鍛成不同直徑的棒料,再把棒料彎曲成與連接環環體相仿的外形,用模鍛 鍛成鍛坯,經退火去鍛造應力。模鍛成型后切廢邊,精整形。在制造過程中,彎曲成型成為關鍵,因棒料短,在1150'C溫度中彎曲,對彎 曲有一定難度,彎曲速度過快會導致環體容易產生裂紋,溫度過低時進行彎曲,也 會使環體在彎曲過程中產生裂紋。經試驗表明,在溫度90(TC以上能使環體在彎曲 過程中保證質量。還有彎曲精度也會影響質量,過大過小都會在放入鍛模中、在合 模中發生質量問題和損壞模具。彎曲模鍛采用與環體相同弧形的固定座,兩頭也采用與環體相同的弧度鏈關 節,鏈關節一頭連接在固定座上,另一頭與手柄連接,當棒料鍛拔后,放在固定座 上,然后利用杠桿原理,將兩頭圓弧鏈關節移動,使棒料自然彎曲成和環體相仿的 形狀。由于采用鏈關節手動杠桿原理,使彎曲過程可以控制,保證質量,解決了制造難題,滿足了生產要求,達到滿意的技術效果。按本專利技術方法制造的連接環環體的直徑可達到79mm,制成的連接環環體的內 應力比傳統的澆鑄件或鍛打件的內應力要小,其分子結構排列更加緊密,再配合熱 處理工藝,使其硬度達到HRC41—45,從而延長了產品使用壽命。按本專利技術方法制造的連接環環體與連接環連接配套,再與吊具繩套和鋼絲繩 配套使用,廣泛適用于港口、船舶、礦山等起重與裝卸機械,還可與錨鏈配合,用 于海洋石油鉆井平臺的固定或拖帶。當然,本
內的一般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上述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 本專利技術,而并非用作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定,只要在本專利技術的實質精神范圍內,對上述實 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專利技術權利要求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 一種,其特征在于,采用20CrMaTi棒料鋸加工落料,將棒料加熱至900℃~1150℃時鍛打,把棒料拔鍛成不同直徑的棒料,再把棒料彎曲成與連接環環體相仿的外形,用模鍛鍛成鍛坯,經退火去鍛造應力,模鍛成型后切廢邊,精整形;彎曲模鍛采用與環體相同弧形的固定座,兩頭也采用與環體相同的弧度鏈關節,鏈關節一頭連接在固定座上,另一頭與手柄連接,當棒料鍛拔后,放在固定座上,然后利用杠桿原理,將兩頭圓弧鏈關節移動,使棒料自然彎曲成和環體相仿的形狀。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采用20CrMaTi棒料鋸加工落料,將棒料加熱至900℃~1150℃時鍛打,把棒料拔鍛成不同直徑的棒料,再把棒料彎曲成與連接環環體相仿的外形,用模鍛鍛成鍛坯,經退火去鍛造應力,模鍛成型后切廢邊,精整形。彎曲模鍛采用與環體相同弧形的固定座,兩頭也采用與環體相同的弧度鏈關節,鏈關節一頭連接在固定座上,另一頭與手柄連接,當棒料鍛拔后,放在固定座上,然后利用杠桿原理,將兩頭圓弧鏈關節移動,使棒料自然彎曲成和環體相仿的形狀。采用本專利技術方法,避免了材料兩頭不平整導致鍛造過程中產生缺陷而影響環體質量,使金屬纖維走向與連接環環體走向相一致,提高了環體強度和韌性。文檔編號B21J5/00GK101264564SQ20081003708公開日2008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8日專利技術者謝鴻剛 申請人:謝鴻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快卸式起重連接環環體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20CrMaTi棒料鋸加工落料,將棒料加熱至900℃~1150℃時鍛打,把棒料拔鍛成不同直徑的棒料,再把棒料彎曲成與連接環環體相仿的外形,用模鍛鍛成鍛坯,經退火去鍛造應力,模鍛成型后切廢邊,精整形;彎曲模鍛采用與環體相同弧形的固定座,兩頭也采用與環體相同的弧度鏈關節,鏈關節一頭連接在固定座上,另一頭與手柄連接,當棒料鍛拔后,放在固定座上,然后利用杠桿原理,將兩頭圓弧鏈關節移動,使棒料自然彎曲成和環體相仿的形狀。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鴻剛,
申請(專利權)人:謝鴻剛,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1[中國|上海]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