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小分子代謝物甘氨酸(Glycine)。該小分子能夠提高細菌包括革蘭氏陽性和陰性菌對血清的敏感性,而且該作用在不同動物對于其主要病原菌都有效。本發明專利技術所提供的小分子代謝物,可作為藥物提高血清的殺菌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醫藥
,具體涉及一種能提高細菌對血清敏感性的小分子物質-甘氨酸。
技術介紹
細菌進入機體后,機體通過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來清除。特異性免疫主要是通過血液中抗體來清除,非特異性免疫主要是通過補體系統和吞噬細胞來清除。補體系統溶菌是目前已知的清除進入機體血液和粘膜中細菌的主要方式之一,此作用依賴或不依賴抗體的輔助。補體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動物血清與組織液中的一組經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包括30多種可溶性蛋白和膜結合蛋白。其廣泛參與機體微生物防御反應以及免疫調節,也可介導免疫病理的損傷性反應,是體內具有重要生物學作用的效應系統和效應放大系統。然而,許多病原菌具有明顯的血清抗性,即能夠抵抗補體的溶菌作用,是病原菌的重要病原特征之一。近一個世紀的研究表明,細菌抵抗血清補體溶菌主要歸于脂多糖(LPS)和膜(外膜)蛋白。細菌通過減少膜(外膜)蛋白與補體的結合以及滅活已經與膜(夕卜膜)蛋白結合了的補體而表現血清抗性。由此,消除病原菌血清抗性是防治病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但迄今為止尚未見有關通過抑制病原菌血清抗性以提高血清殺菌目的的研究報道。因此,發現新的能增加補體對細菌溶解的物質,對防治病原菌的危害,保障人們身體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種小分子物質在提高細菌對血清敏感性方面的應用。作為一種提高細菌對血清敏感性的小分子代謝物,本專利技術通過這些小分子物質可達到抑制病原菌的目的。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小分子物質,屬于氨基酸或其衍生物。更具體的說,所述的氨基酸可以是甘氨酸,蘇氨酸,絲氨酸。優選地,所述的氨基酸為甘氨酸(Glycine,Gly/甘氨酸)。由此,專利技術公開并保護了氨基酸或氨基酸衍生物在制備提高血清或血漿或全血殺菌作用藥物方面的應用,所述的氨基酸為甘氨酸,蘇氨酸或絲氨酸。同時,專利技術公開并保護了氨基酸或氨基酸衍生物在制備注射用殺菌劑方面的應用,氨基酸。同時,專利技術公開并保護了氨基酸與血清聯用在制備殺菌藥物方面的應用,或氨基酸衍生物,與血清或血漿或全血聯用在制備殺菌藥物方面的應用;所述的氨基酸為甘氨酸,蘇氨酸或絲氨酸。優選地,所述的氨基酸為甘氨酸。所述的甘氨酸的代謝產物和甘氨酸衍生物,如谷胱甘肽、5,10 -亞甲基四氫葉酸、H-蛋白-氨甲基二氫脂賴氨酸、Nl-( 5-磷酸-D-核糖基)甘氨酰胺、L-2-氨基-3-氧代丁酸、L-半胱氨。專利技術同時保護了一種殺菌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氨基酸和血清/血漿/全血,所述的氨基酸為甘氨酸,蘇氨酸或絲氨酸。優選地,所述的血清和甘氨酸的比例以重量計為1:3000。所述的細菌包括革蘭氏陰性菌和陽性菌。優選的,所述的細菌為革蘭氏陰性和陽性病原菌。更優選地,所述的細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遲鈍愛德華菌、B鏈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或弧菌。優選地,所述的血清或血漿或全血來源于哺乳動物、魚類或禽類。本專利技術同時公開并保護了一種殺菌方法,該方法包括:將氨基酸和血清/血漿/全血聯用,或氨基酸衍生物和血清/血漿/全血聯用;所述的氨基酸為甘氨酸,蘇氨酸或絲氨酸。優選地,所述的方法包括:將甘氨酸和血清以重量計為1:3000的比例混合,用于殺滅革蘭氏陰性菌或陽性菌;殺菌所用時間為0.Γ24小時。更優選地,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氨基酸為甘氨酸。本專利技術通過代謝組學的方法,對用人血清處理的大腸埃希菌的所有小分子代謝物進行分析,發現甘氨酸在耐人血清的大腸埃希菌中含量明顯下`降,提示其可以作為提高對血清敏感性的小分子代謝物質。本專利技術通過固定人血清量添加不同濃度的甘氨酸、固定甘氨酸濃添加不同體積的人血清,以及固定人血清和甘氨酸在不同作用時間的三種情況下,研究甘氨酸添加對血清殺菌作用的影響。結果發現,僅添加甘氨酸的對照組對大腸桿菌生長沒有影響,而在人血清中加入甘氨酸后,血清的殺菌能力增加,且其能力隨甘氨酸和血清濃度的增加而增強。同時,在一定范圍內,隨作用時間延長而作用增加。此外,以血漿代替血清也獲得同樣效果,但采用滅活補體的血清或血漿則無任何效果。本專利技術通過對革蘭氏陽性菌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以及革蘭氏陰性菌的大腸桿菌、遲鈍愛德華菌、綠膿桿菌、弧菌等多種細菌的殺菌實驗,結果證明添加甘氨酸能提高所有細菌對人血清的敏感性。本專利技術通過采用小鼠、兔、豬、雞、家鴿、對蝦和魚等不同進化層次物種動物血清/血漿與甘氨酸合用對其主要病原菌的殺菌作用,發現甘氨酸能提高不同動物血清對其主要病原菌的殺菌能力。本專利技術進一步進行了小鼠體內實驗,發現添加甘氨酸后,小鼠不僅對模式大腸桿菌而且對具有完全血清抗性的臨床分離病原性菌株也表現明顯提高的清除能力,說明甘氨酸可以在體內和全血狀態下起作用。綜上所述,在血清中添加甘氨酸能夠明顯提高細菌對血清的敏感性,為血清抗性病原菌感染的治療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技術方法。由此,專利技術公開并保護了甘氨酸在提高細菌對血清敏感性方面的應用。其可用于制備藥物或殺菌劑,進一步增強細菌對血清的敏感性。同時,專利技術公開并保護了一種提高細菌對血清敏感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甘氨酸作為一種提高血清殺菌作用的藥物。所述的細菌包括但不限于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遲鈍愛德華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或弧菌。因為這些細菌是常見人類和養殖動物致病菌,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為革蘭氏陽性菌,大腸埃希氏菌、綠膿桿菌、遲鈍愛德華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為革蘭氏陰性菌。這些細菌為常見的病原菌,且常見其血清抗性菌株,同時大腸埃希氏菌是研究細菌血清抗性的模式菌,故這些細菌為血清抗性的較好代表菌。應用上述方法來提高細菌對血清的敏感性時,甘氨酸的使用濃度為0.05-lg/公斤體重/天。通過本專利技術所公開的內容,還可制備出一種新的殺菌劑,該殺菌劑含有甘氨酸;或者一種提高血清對細菌殺菌作用的制劑,其主要成分為甘氨酸。附圖說明圖1為耐血清大腸埃希氏菌GC-MS的獨立成分分析(A)、數據聚類分析(B)及代謝物含量分析(C)。圖2為甘氨酸對提高細菌對血清敏感性的結果。A為不同濃度甘氨酸、B為不同體積血清,C為不同時間。圖3為甘氨酸可提高多種細菌對血清敏感性的結果。A為生存率,B為提高倍數。圖4為甘氨酸提高不同動物血清/血漿對其主要病原菌殺菌能力的結果。A為蝦和魚血清對溶藻弧菌殺菌的結果,B為雞和家鴿血漿對大腸桿菌殺菌的結果,C為小鼠、兔和豬血漿對大腸桿菌殺菌的結果。圖5為甘氨酸提高小鼠對體內細菌清除的結果。A和B依次為小鼠注射或不注射甘氨酸血液中細菌數量和生存率。圖6為甘氨酸提高 小鼠對大腸埃希菌的清除的結果。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而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實施例1 甘氨酸是大腸埃希菌抵抗血清殺菌作用的生物標記物 1.試驗樣本的準備:從LB平板上挑取大腸埃希菌起始株(focAericAia coli K12BW25113)單菌落接種于5毫升LB培養基中,37°C 200rpm振蕩培養16小時。按I:100(v/V)的比例接種于200毫升培養基中,37°C振蕩培養至0D600值為1.0,4°C 8000rpm離心10分鐘收集菌體,并用0.85%生理鹽水洗滌菌體I次。2.GC-MS樣品的制備和數據處理 GC-MS樣品制備:向準備好的樣本中分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氨基酸或其衍生物在制備提高血清或血漿或全血殺菌作用藥物方面的應用,所述的氨基酸為甘氨酸,蘇氨酸或絲氨酸。
【技術特征摘要】
1.基酸或其衍生物在制備提高血清或血漿或全血殺菌作用藥物方面的應用,所述的氨基酸為甘氨酸,蘇氨酸或絲氨酸。2.基酸或其衍生物在制備注射用殺菌劑方面的應用,所述的氨基酸為甘氨酸,蘇氨酸或絲氨酸。3.基酸或其衍生物,與血清或血漿或全血聯用在制備殺菌藥物方面的應用,所述的氨基酸為甘氨酸,蘇氨酸或絲氨酸。4.一種殺菌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氨基酸和血清/血漿/全血,所述的氨基酸為甘氨酸,蘇氨酸或絲氨酸。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血清和甘氨酸的比例以重量計為1:1-3000。6.按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應用或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細菌為革蘭氏染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彭宣憲,李惠,程志學,郭昌,
申請(專利權)人:中山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