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角度可調式按摩器,包括左右兩殼體、連接兩所述殼體的連接體、設于所述殼體內側表面上的按摩組件以及置于所述殼體內用于驅動所述按摩組件轉動的電機,所述連接體包括“S”形彈片,所述“S”形彈片兩端分別與兩所述殼體連接固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連接兩殼體的為“S”形彈片,這種“S”形彈片具有類似彈簧的特性,在兩殼體受外力作用時,“S”形彈片會發生形變改變兩殼體之間的夾角,進而使得按摩器可以作用人體的部位,同時在外力解除時,“S”形彈片恢復原狀。(*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保健用品,尤其涉及一種角度可調式按摩器。
技術介紹
當前來自工作的壓力是越來越大,人們亟需各種方法來緩解這種壓力,于是便攜式的按摩器受到了消費者的熱捧。但是就目前來說,按摩器的作用部位比較單一,只是針對身體的某一部位,如頸部、手臂以及小腿等,或者通過改變按摩器的跨度能夠作用粗細相近的部位,而對于那些較粗或較細的部位則不能用同一按摩器來完成按摩過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提供了一種角度可調的按摩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角度可調式按摩器,包括左右兩殼體、連接兩所述殼體的連接體、設于所述殼體內側表面上的按摩組件以及置于所述殼體內用于驅動所述按摩組件轉動的電機,所述連接體包括“S”形彈片,所述“S”形彈片兩端分別與兩所述殼體連接固定。進一步地,所述“S”形彈片上設有若干劃槽。更進一步地,還包括軟質保護套,所述保護套套接兩所述殼體的外表面,且所述連接體內置于所述保護套內。進一步地,所述保護套的兩端邊均環設有“L”形內槽,且兩所述殼體的連接端均設有用于扣合于所述“L”形內槽的卡鉤。具體地,所述保護套的兩端均具有呈階梯狀的內外兩圈口,所述“L”形內槽位于所述外圈口上,且兩所述殼體的連接端還均內設具有凸臺的夾板,各所述夾板分別夾緊所述外圈口且所述凸臺抵頂于所述內圈口內。具體地,所述保護套呈波浪狀。進一步地,所述按摩組件包括嵌設于所述殼體內側表面且由所述驅動裝置驅使轉動的轉盤以及設于所述轉盤上的若干按摩頭。具體地,所述按摩頭包括設于所述轉盤上的球形凹腔以及置于所述球形凹腔內且可轉動的滾珠,且所述滾珠部分外表面凸出所述球形凹腔。進一步地,還包括設于所述電機與所述按摩組件之間的變速箱,所述電機具有輸出的第一齒輪軸,所述變速箱包括與所述第一齒輪軸嚙合且垂直設置的皇冠齒輪以及與所述皇冠齒輪嚙合且帶動所述按摩組件轉動的行星齒輪。具體地,所述皇冠齒輪包括水平環設的水平外齒以及豎直設置的第二齒輪軸,且所述水平外齒與所述第一齒輪軸嚙合,所述第二齒輪軸與所述行星齒輪嚙合。本技術具有下列技術效果:本技術主要是將兩兩殼體見的連接件設為“S”形彈片,連接件在外力作用下就可以隨意彎折并且在撤去外力后能夠自動復原,從而使得兩殼體之間的夾角在一定范圍內任意變換。這樣,按摩器的作用角度范圍較大,可以壓力調節各種角度以適應不同部位的按摩,實現無極調節角度按摩。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爆炸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中“S”形彈片連接兩殼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中保護套與兩殼體安裝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中按摩組件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中變速箱與電機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中皇冠齒輪與電機配合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參見圖1和圖2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角度可調式按摩器,包括左右兩殼體100、連接兩殼體100的連接件200、設在兩殼體100內側表面110的按摩組件300以及置于殼體100內用于驅動按摩組件300轉動的電機400,連接件200包括一個“S”形彈片210,且“S”形彈片210的兩端分別連接左右兩殼體100。通過“S”形彈片210連接兩殼體100,這樣連接體200具有了類似彈簧的功能,受外力作用下壓兩殼體100,“S,,形彈片210發生一定的形變,能夠改變兩殼體100之間的夾角,可以在身體不同部位進行按摩,而且在按摩結束后,解除兩殼體100的壓力,“S”形彈片210恢復原狀態。這樣按摩器的按摩范圍得到了加強,實現了無極調節角度按摩。進一步地,在“S”形彈片210上設有若干的劃槽211,這樣兩殼體100之間的連接電線(圖中未示出)可以穿設在這些劃槽211內,起到了一定的防護作用。當然也可以在“S”形彈片210上設有若干線孔(圖中未示出),連接電線可以穿設這些線孔電連接兩殼體100內的電機400。再進一步地參見圖3,按摩器還包括一個軟質保護套500,保護套500的兩端分別套接兩殼體100外表面,同時連接件200位于保護套500內。一般連接件200與兩殼體100之間的連接會出現一定的接縫,而且在調節連接件200時,接縫會增大,這樣按摩器在作用身體的某些部位時,會出現夾持毛發的情況,不利于按摩的舒適性。而在增設了保護套500后,接縫隱藏其內,不會再存在按摩夾持毛發情況。進一步地,在保護套500的兩端邊均環設有“L”形內槽511,而在兩殼體100的連接端120均設有卡鉤121,且卡鉤121剛好卡設在“L”形內槽511內。這是通過“L”形內槽511與卡鉤121之間的配合將保護套500連接固定在兩殼體100上,當然由于保護套500為軟質材料制成,也方便了安裝時,將卡鉤121卡設在“L”形內槽511內。具體地,保護套500的兩端邊均具有階梯狀的外圈口 510和內圈口 520,而“L”形內槽511設在外圈口 510上,同時在兩殼體100的連接端120還均內設具有凸臺131的夾板130,夾板130用來夾持保護套500的外圈口 510,且凸臺131抵頂在內圈口 520上。這是為了用兩個夾板130將保護套500夾設在兩殼體100上,不至于“L”形內槽511與卡鉤121脫落。具體地,保護套500的外形設為波浪狀,這樣在按摩調節連接件200時,保護套500具有足夠的形變量,不影響連接件200的調節。再次參見圖1,結合圖4,進一步地,在兩殼體100的內側表面110均嵌設有轉盤310,且在轉盤310上安設有若干個按摩頭320,同時轉盤310還可以通過電機400驅使轉動。在轉盤310轉動的同時,各按摩頭320也在繞轉盤310的軸線轉動,這樣相比單一的按摩頭320轉動,按摩器的按摩范圍較大,提高了按摩效率。具體地,按摩頭320包括設在轉盤310上的球形凹腔321以及置于球形凹腔321內的滾珠322,滾珠322可以自由轉動并且部分外表面凸出球形凹腔321。在實際的按摩過程中,只有滾珠322是和人體皮表直接接觸,隨著轉盤310帶動按摩頭320轉動,滾珠322與人體皮表滑動并產生摩擦力,進而推動滾珠322滾動,滾珠322滾動按摩輕柔人體皮表,按摩效果較佳;同時滾珠322用彈性材料制成,方便將其從球形凹腔321內取出或安置。進一步地參見圖1、圖5以及圖6,按摩器還包括設在按摩組件300與電機400之間的變速箱600,電機400的輸出軸為第一齒輪軸410,變速箱600包括與第一齒輪軸410嚙合且呈垂直設置的皇冠齒輪610以及與皇冠齒輪610嚙合的行星齒輪620,且行星齒輪620帶動按摩組件300轉動。具體地,皇冠齒輪610包括一個水平環設的水平外齒611以及豎直設置的第二齒輪軸612,水平外齒611與第一齒輪軸410嚙合,同時第二齒輪軸612與行星齒輪620的太陽輪621嚙合,而太陽輪621又與行星齒輪620的行星輪622嚙合轉動,進而由行星輪622帶動按摩組件300轉動按摩。在變速箱600的調速作用下,按摩器的振動平緩,而且噪音較小,同時皇冠齒輪6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角度可調式按摩器,包括左右兩殼體、連接兩所述殼體的連接體、設于所述殼體內側表面上的按摩組件以及置于所述殼體內用于驅動所述按摩組件轉動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體包括“S”形彈片,所述“S”形彈片兩端分別與兩所述殼體連接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角度可調式按摩器,包括左右兩殼體、連接兩所述殼體的連接體、設于所述殼體內側表面上的按摩組件以及置于所述殼體內用于驅動所述按摩組件轉動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體包括“S”形彈片,所述“S”形彈片兩端分別與兩所述殼體連接固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調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形彈片上設有若干劃槽。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調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軟質保護套,所述保護套套接兩所述殼體的外表面,且所述連接體內置于所述保護套內。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角度可調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套的兩端邊均環設有“L”形內槽,且兩所述殼體的連接端均設有用于扣合于所述“L”形內槽的卡鉤。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角度可調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套的兩端均具有呈階梯狀的內外兩圈口,所述“L”形內槽位于所述外圈口上,且兩所述殼體的連接端還均內設具有凸臺的夾板,各所述夾板分別夾緊所述外圈口且所述凸臺抵頂于所述內圈口內。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學軍,吳鏡雄,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倍輕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