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支架搬運車,包括前車架和后車架,后車架為U型架,前車架通過鉸接機構與U型架相連,前車架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有前輪,前輪之間設有前橋組件,前車架的中部設有動力傳動裝置,動力傳動裝置通過傳動軸與前橋組件相連,所述前車架的右部設置有駕駛室;所述鉸接機構的兩側設有液壓轉向油缸,在U型架的左右兩臂外側對稱設置有兩組后輪,U型架的左右兩側各設有一個獨立的制動馬達,在U型架左右兩臂內側對稱的各設有兩個提升鏈輪,在U型架上設有與提升鏈輪相接的提升驅動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鉸接機構將前車架與后車架相連,增加了工作面之間的運輸距離;通過提升驅動機構,可達到自動裝卸的目的,使得裝卸更加方便快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煤礦井下運輸設備,特別是一種支架搬運車。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煤礦資源整合的進一步延伸,我國大型煤礦的機械化、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使用的液壓支架、采煤機、刮板運輸機、連采機、掘進機、梭車等采掘設備朝著大型化、機械化方向發展,同時采掘工作面也在進一步加長加大。由于自重大、運距長,且煤礦井下運輸及安裝巷道狹窄,光線較暗,且路況條件較差,給這些大型綜采設備的搬家運輸,尤其是長距離運輸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可長距離運輸且井下適應性強的支架搬運車。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是實現的,一種支架搬運車,其特點是:包括前車架和后車架,后車架為U型架,U型架前端為封閉端,前車架通過鉸接機構與U型架的封閉端相連,所述前車架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有前輪,前輪之間設有前橋組件,前橋組件設置在前車架下部,前車架的中部設有動力傳動裝置,動力傳動裝置通過傳動軸與前橋組件相連,所述前車架的右部設置有駕駛室,駕駛室內安裝有電控系統;所述鉸接機構包括固定在U型架前部的后鉸接支座和固定在前車架后部的前鉸接支座,前鉸接支座通過豎直設置的鉸接軸與后鉸接支座鉸接,所述鉸接機構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個設置在前車架與U型架之間的液壓轉向油缸,在U型架的左右兩臂外側對稱設置有兩組后輪,每個后輪都通過獨立的車轎裝在U型架上,在U型架的左右兩側各設有一個獨立的制動馬達,制動馬達固定在同側兩后輪之間的U型架上,在U型架左右兩臂內側對稱的各設有兩個提升鏈輪,在U型架上設有與提升鏈輪相接的提升驅動機構。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動力傳動裝置包括一個防爆柴油機、兩個變量泵、六個變量馬達和六個輪邊減速器。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防爆柴油機尾氣排放處設有消聲凈化水洗箱。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電控系統包括發電系統、防爆柴油機電保護系統、照明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和語音聲光報警系統。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提升驅動機構包括與提升鏈輪相連的擺臂和與擺臂鉸接的液壓提升油缸,液壓提升油缸的缸體與U型架鉸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通過鉸接機構將前車架與后車架相連,增加了工作面之間的運輸距離,使得運行更加平穩;通過液壓轉向油缸,可使整車的轉向操作更加靈活,確保液壓支架的準確定位;通過提升驅動機構,可達到自動裝卸的目的,使得裝卸更加方便快捷。由于其具備自重輕、重心低、運轉速度快等優點,所以其在井下適應能力較強。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一種支架搬運車,包括前車架I和后車架5,后車架5為U型架,U型架前端為封閉端,前車架I通過鉸接機構與U型架的封閉端相連,所述前車架I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有前輪2,前輪2之間設有前橋組件,前橋組件設置在前車架I下部,前車架I的中部設有動力傳動裝置,動力傳動裝置通過傳動軸與前橋組件相連,所述前車架I的右部設置有駕駛室9,駕駛室9內安裝有電控系統10 ;所述鉸接機構包括固定在U型架前部的后鉸接支座13和固定在前車架I后部的前鉸接支座14,前鉸接支座14通過豎直設置的鉸接軸4與后鉸接支座13鉸接,所述鉸接機構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個設置在前車架I與U型架之間的液壓轉向油缸3,在U型架的左右兩臂外側對稱設置有兩組共4個后輪6,每個后輪都通過獨立的車轎裝在U型架上,在U型架的左右兩側各設有一個獨立的制動馬達12,制動馬達12固定在同側兩后輪6之間的U型架上,在U型架左右兩臂內側對稱的各設有兩個提升鏈輪8,在U型架上設有與提升鏈輪8相接的提升驅動機構。所述動力傳動裝置包括一個防爆柴油機、兩個變量泵、六個變量馬達和六個輪邊減速器;所述防爆柴油機尾氣排放處設有消聲凈化水洗箱。采用大功率的防爆柴油機為動力,同時尾氣排放處配備有消聲凈化水洗箱,可使尾氣噪音大大降低,消除炭煙危害;同時采用先進可靠的發動機電保護系統,可對發動機運行狀態自動監測,當發動機處于非正常工作狀態時,可實現自動停機,更安全,更可靠。整車采用無極調速,操作簡單,牽引力隨負載自動增加,可實現行走無級變速;整車采用左右側單獨驅動方式,可自動實現車輛在轉彎過程中的差速控制。所述電控系統10包括發電系統、防爆柴油機電保護系統、照明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和語音聲光報警系統。發電系統由隔爆型發電機、隔爆型調節器、隔爆蓄電池箱組成,主要完成整個控制系統的發電、蓄電和穩壓功能。防爆柴油機電保護系統主要是對柴油機和車輛運行時的速度、溫度、壓力等參數進行監測并實時顯示,一旦出現異常立即報警或停機。照明系統主要是實現整車運行時的照明功能。視頻監控系統可顯示駕駛員盲區以外的區域,大大增加了駕駛的安全性。語言聲光報警系統,在車輛開始行駛和倒車時發出相應的語音報警信號,警示設備周邊的人員。所述提升驅動機構包括與提升鏈輪8同軸相連的擺臂11和與擺臂11鉸接的液壓提升油缸7,液壓提升油缸7的缸體與U型架鉸接。利用提升驅動機構可實現液壓支架的自動裝卸功能,操作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鉸接機構可實現整車的折腰轉向,也可在路面不平時起到水平擺轉作用。前橋組件內布置驅動系統,可增加車輛在極端路面(大坡度路面或濕滑路面)的驅動能了和適應能力。整車采用鉸接式車體結構,前車架I布置有動力傳動裝置、駕駛室9和前橋組件。后車架5采用U型框架結構,同時布置提升驅動機構,可方便快捷的完成液壓支架的叉裝和固定。前后車架采用水平折腰轉向,后車架5兩側的后橋組件與后車架5鉸接,使整車形成了四點懸掛系統。上述結構可保證整車行駛的平穩性、安全性和高適應性。所述駕駛室9位于整車右側,車門外開。采用人機工程學設計的專用座椅使駕駛不易疲勞;標牌標注清晰、明確,且放于最適宜觀察處;操縱系統簡單、快捷、符合人機工程學原理,充分體現了便捷、舒適、人性化設計理念。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支架搬運車,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車架和后車架,后車架為U型架,U型架前端為封閉端,前車架通過鉸接機構與U型架的封閉端相連,所述前車架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有前輪,前輪之間設有前橋組件,前橋組件設置在前車架下部,前車架的中部設有動力傳動裝置,動力傳動裝置通過傳動軸與前橋組件相連,所述前車架的右部設置有駕駛室,駕駛室內安裝有電控系統;所述鉸接機構包括固定在U型架前部的后鉸接支座和固定在前車架后部的前鉸接支座,前鉸接支座通過豎直設置的鉸接軸與后鉸接支座鉸接,所述鉸接機構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個設置在前車架與U型架之間的液壓轉向油缸,在U型架的左右兩臂外側對稱設置有兩組后輪,每個后輪都通過獨立的車轎裝在U型架上,在U型架的左右兩側各設有一個獨立的制動馬達,制動馬達固定在同側兩后輪之間的U型架上,在U型架左右兩臂內側對稱的各設有兩個提升鏈輪,在U型架上設有與提升鏈輪相接的提升驅動機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支架搬運車,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車架和后車架,后車架為U型架,U型架前端為封閉端,前車架通過鉸接機構與U型架的封閉端相連,所述前車架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有前輪,前輪之間設有前橋組件,前橋組件設置在前車架下部,前車架的中部設有動力傳動裝置,動力傳動裝置通過傳動軸與前橋組件相連,所述前車架的右部設置有駕駛室,駕駛室內安裝有電控系統;所述鉸接機構包括固定在U型架前部的后鉸接支座和固定在前車架后部的前鉸接支座,前鉸接支座通過豎直設置的鉸接軸與后鉸接支座鉸接,所述鉸接機構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個設置在前車架與U型架之間的液壓轉向油缸,在U型架的左右兩臂外側對稱設置有兩組后輪,每個后輪都通過獨立的車轎裝在U型架上,在U型架的左右兩側各設有一個獨立的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盧明立,劉航,王磊,
申請(專利權)人:連云港天明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